评分及书评

4.3
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远方的哭声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北发生 9.0 级特大地震,引发海啸与核泄漏,1.8 万人遇难。一水之隔的我国,因为福岛核泄漏而人心惶惶,各种谣言乱飞,不知为何大家跑到超市又是抢盐又是抢卫生纸。我当时还在读书,忙着论文开题,焦头烂额,从零星片语中知道核泄漏了,跟着大家一起骂日本,仅此而已。然后转头就被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吸引了。


    今年春天,我读到了英国记者帕里写下的非虚构著作《巨浪下的小学》—— 一部调查 311 事件中 74 名小学生身亡原因的纪实文学。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我的确是第一次知道了在那场大灾难中有一万八千人丧生。
    回想起九年前的那个春天,我觉得非常羞愧。
    我想起 2001 年 911 事件发生的时候,班主任兴奋地跑进教室,满面红光地宣布这个消息,同学们的喊叫声掀翻屋顶,我坐在中间沉默着,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劲。现在,我知道问题出现在了哪里。远方有灾难发生了,有很多人死去了,我们怎么能够无动于衷,甚至起身欢呼呢?
    311 事件发生后,有很多人说死去的人数与汶川地震相比少多了,北野武在采访中说,“人的性命(死亡)不该说是 2 万分之一,或是 8 万分之一,它的意思是,有一个人死了这件事,发生了 2 万次。” 每个人逝去都是一场灾难,它不是经济学问题,没有办法理性计算。
    从这个意义上讲,《巨浪下的小学》是一部堪称伟大的著作。一个英国记者,历时六年,走访大川小学,一再探究 74 名小学生丧生的原因何在?学校,是日本人公认的最安全的地方,从建筑选址到地震演练,学校做好了应对一切自然灾害的准备。在地震中安然无恙的孩子们为什么被半个多小时后到来的海啸吞噬了?为什么其他离大海更近的学校孩子们全身而退,而大川小学却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作者在走访了学校,家长,教育委员会,政府等人士,力图还原从地震爆发到海啸来临前,大川小学的孩子们遭遇了什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孩子们是怎么度过的,他们孤单吗?恐慌吗?害怕吗?这也是家长们迫切需要知道的。
    日本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地震应对体系,有最牢固的抗震建筑,9.0 级的大地震对日本造成的影响很小,瓷器店连一个瓷器都没有摔坏,可随之而来的海啸却夺去 1.8 万人的性命。在天灾之下,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导致了这场大灾难。
    日本社会本身存在的问题,比如过度集体主义导致的问责失效,比如日本人不给别人添麻烦,隐忍特性带来的某种冷漠… 这些都是灾难产生的助力。地震在日本频发,常年被地震威胁,被死亡笼罩的日本人,怀着怎样的心情生活呢?
    大灾难发生了,不仅仅事关失去生命的 1.8 万,或是 74 名小学生,还有活着的人,他们的生活被永远地改变了。哪怕没有身处灾难中的人,也会因为愧疚而心神不宁。去灾区祈福,不断举行法事,为人驱鬼,仰望繁星的僧侣也陷入了某种伤病中。
    在纪录片《坂本龙一:终曲》中,有很多与此有关的片段:坂本龙一去福岛走访,寻找到被海水淹过的钢琴,参加反对核工业游行等等。我最感动的是,在纪念日,坂本龙一弹起了《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琴声响起,下面被低低的哭泣声所笼罩。灾难不会轻易消失,它把很多人的生命夺去了,活着的人还需要重新学习在没有他们的世界如何活下去。
    人人都说 2920 年不是个好年份,疫情,蝗灾,洪灾,暴动… 一个又一个生命悄然远去,远方哭声不止,在不能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时,我们能做的只有施与同情与祝福。
    所有在灾难中丧生的人,都应该被这样一本书来记录。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严密制度下的遗憾

      读这本书,是探究真相来的。但总觉得这本书的故事逻辑让人难以理解,一会儿讲这里,一会儿讲那里,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海啸带来的灾难,背后的真相令人心痛。说白了,就是在其他的灾害预防手册中,只生硬地修改了城市版本,以应付检查。如果真的灾害来临,国内的学校又会如何应对呢?又有没有一本手册作指导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书📖23/100】《巨浪下的小学》止于2011.3.11

        前晚看到洋一的分享,就翻看了这书。心戚戚然 — 这是个悲伤的事(不是故事)。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海啸,因学校老师失误引导,74 名学生遇难(而学校一向被认定是防灾安全系数最高的所在,在此次日本灾难中,在学校🏫遇难的学生共有 75 名,而大川学校就占了 74 名);10 名老师遇难。想起了九十年代的克拉玛依礼堂内失火因 “让领导先走” 而失去生命的 288 个中小学生(此外,还有 37 名教职员工)领导们安然无恙…… 唉,可惜可怕可叹。问题是谁都不能事后诸葛尤其是那些本来已经去到 / 想去学校接孩子的父母那几个当天表现特别、不想去上学却去了的孩子的家长该如何地悔恨?那些失去两个、三个孩子、失去几位亲人的… 如何面对?而面对意外除了赔钱更应是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认错找到问题做好防范这才是最大的诚意和价值啊。越看到后面越不忍心无法想象这样的悲剧如若发生… 生无可恋活下去都是煎熬。还有被死者附体的生者… 或许这世界就是有超自然力有太多事超出科学能解释的范畴更需谦卑。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现在还无法确定福岛核爆炸的长期影响 —— 或许永远也无从知晓。引发核灾难的地震和海啸则对人类生活造成了更直接的影响。海水退去后,已有超过 1.8 万人被碾碎、葬身火海或淹死。[1] 这是自 1945 年长崎原子弹爆炸后,日本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灾难。这本书讲述的是第一场灾难 —— 海啸的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0.09.26 《巨浪下的小学》赔偿证明这些小学生的死不是天灾但是家长们坚持了 5 年仍然不知道真相是什么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尚且没有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避难而是循规蹈矩地走向死亡何况小学生不作为的是避难手册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得见怪物是海啸,看不见的怪物是什么?

              众所周知,在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不仅一共造成了超过一万八千人的死亡,也导致福岛核泄漏,后续影响延续至今。并非所有人都知道是,在日本死于海啸的儿童人数少得难以置信,只有 351 人,而 80% 因为没去上学或者被父母接走,可以说,在海啸来临时留在学校比在家更安全,而这一天一共有 75 名孩子在学校有老师的照顾下死亡,74 名来自于书中的这所大川小学。海啸袭来之后,待家长安葬好孩子的遗体后,都不禁想问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地震发生于 2:46,学校的钟因为大水停电中断在下午 3:37,这最后的 51 分钟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后续几次政府组织的家长说明会上,用词华丽打着官腔的领导,海啸发生时不在场的校长,只肯承认粗心大意不肯承认过失的态度,幸存的老师与学生不一致的发言,彻底激怒了失去孩子的家长,在诉讼期的最后一天,失去孩子的二十几个家庭一起将石卷市和宫城县政府告上法庭。日本地理上天然处于残酷的三联点上,自然从不馈赠善良,所以日本人常常顺于忍耐,政治也是如此,如同一场自然灾害一般,普通人也常常是无助的接受和容忍。可面对海啸带来的影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真的是最好的安慰吗?但,话又说回来,起诉政府也真能走的通么?日本对民众编制一张温暖又令人麻痹的顺从之网,被束缚与被保护两厢纠缠,政府几乎不要外部施压,顺从就已然成为了主观意识。对于起诉政府的人来说,不可避免得要受到社会的反对甚至迫害,这其中夹杂着一种在背后议论人的不安,和明知道自己没错却又说不清的负罪感。海啸来的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3 月 11 日,大川小学的孩子在经历过剧烈晃动后,带着头盔有序的来到操场上,老师对着花名册清点过孩子后,陆续有家长来接走孩子,也有附近村落的村民跑来避难。学校老师收到了会有海啸带来的警告,在老师对着安全手册里 “二次疏散” 地点开始讨论时,有些年纪大的孩子建议老师跑到山上去,“如果地面裂开,我们都会被吞掉的。” 但有些跑远的孩子被呵斥住留在原地,直到副校长发现附近的河道的水开始倒灌,指挥孩子跑去附近的交通岛,而那个方向,正是海啸涌来的方向……2016 年,在家长提出上诉的两年后,仙台地方法院做出判决,那天大川小学的家长纷纷出席,他们带着离世孩子的照片,并且带了一副用毛笔手写的横幅,上面写着:我们明明照老师说的做了。法院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坚持认为让孩子呆在学校 “没有不当之处”,对于在操场上等待 40 分钟无作为,法官表示 “不能预见有被海啸袭击的风险”,但最后海啸袭来的 7min“老师本应该将孩子疏散到学校的后山上,因为通向那里的道路畅通无阻。” 是的,在日本控告政府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家长们赢了官司。不过对于失去孩子的家庭而言,并没有什么胜诉的愉悦,每个家庭其实都被海啸打败了。不过,没有人需要承担责任或者有牢狱之灾,面对教育委员会的逃避和失责,法院选择了沉默,正如一位母亲说的 “海啸是个看得见的怪物,可是看不见的怪物永远存在。” 作者不禁问:“看不见的怪物是什么?” 这位母亲说:“或许是只注重表面的日本人所独有的,隐藏在那些绝不会说对不起的人的骄傲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海啸导致一所乡村学校七十多名学生死亡,我同情他们的哀痛,但我想的更多的是,万一,万一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在中国,我们能有多少孩子幸存?日本的建筑,灾难预警,灾难时的社会秩序,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但万一真的有灾难,我们怎么才能保护他们。这应该是对我们最大的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为的天灾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灾难记述的书。读到最后我深觉恐惧与悲伤,我感觉黑水就要向我涌来,我奋力逃跑却仍被卷入其中。读这书中的文字让我仿佛也真实体会了一把灾难对生活的碾压。我难以想象这个小镇承受的一切却又非常理解,我只希望我们能从这本书里汲取经验与教训,不让天灾再人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新认识福岛核泄漏

                    从一个小学为中心去展开,从地震到发生,到孩子们的离开,到真相的一步步揭露,让我可以看到,在大自然灾难面前,人的渺小。也带我感受到,亲人之间所无法切断的纽带,珍爱生命,爱自己身边的人,拥抱好身边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日本这个以秩序和规则著称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依赖系统和集体,认为只要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程序行事,就能够避免一切风险。然而,这场灾难却告诉我们,系统和集体并不是万能的,它们也有失灵的时候。当面对未知的挑战和危机时,我们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和依赖。《巨浪下的小学》还关注了灾难所带来的次生伤害。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不仅要面对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还要面对社会的不理解和歧视。他们被迫在孤独和绝望中挣扎求生,而政府和社会的冷漠和忽视更是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这种次生伤害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内容

                        扎实的采访和记录,对苦难与遭受灾难的人物心理的展现非常发人深省,这非常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纪俳句诗人松尾芭蕉在描述自己旅行经历的名作《奥之细道》中写到过东北地区,在诗人笔下,那里是孤独和与世隔绝的象征。即使在 19 世纪末期日本迅速现代化之后,东北地区也比其他地区更贫穷,有更多饥民,更为落后。北方男人心性坚毅,任劳任怨,成为帝国军队的主力。这片土地盛产粮食和水果,但大多是供应给更富裕的南方地区。收成差的年头,东北地区常常闹饥荒。过去人们常说,北方为东京提供了 “三宝”:大米、战士和妓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地震,海啸,逝者,搜寻的家人,以及事件发生后人与人的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自然面前,人类只是一粒尘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推荐

                                2011 年 3 月 11 日 14 时 46 分 18 秒许,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 9 级地震。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 10 公里,引发了 10 米甚至最高达 23 米的海啸。海啸淹没了大部分离海岸不到 3 千米的地区,摧毁了许多沿海城市与人造设施,最后造成日本近 1.6 万人死亡、数千人受伤。此外,剧烈的海啸还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发生。这使得该震灾成为日本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6 年后,《泰晤士报》的亚洲主编、东京分社社长 Richard Lloyd Parry 将在 10 月出版新书《巨浪下的小学》(Ghosts of the Tsunami: Death and Life in Japans Disaster Zone),记录这次海啸中逝者和生者的故事。他之前著有《吞噬黑暗者》(People Who Eat Darkness)和《疯狂之时》( In the Time of Madness)两部作品。据《金融时报》报道, Richard Lloyd Parry 用平静的小说式笔触,讲述了一个个被埋葬在海洋深处、散发出恶臭的烂泥中的生命的故事。在将着墨点对准了逝者的同时,他还记录了那些每天被负罪感折磨、如行尸走肉一般活着的幸存者,他们每天都在思考,当时他们原本能够或应该做些什么来拯救自己的女儿、姐妹或者丈夫。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