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4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轮下》…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真的有用吗…

    神童汉斯自幼聪明又好学,是家长老师的香饽饽。在考试的惊慌中仍以全区第二名成绩考入神学院,他是家乡的骄傲。在与世隔绝的神学院里,尽管汉斯拼命学习,但越来越力不从心,身心逐渐疲惫倦怠。同学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权威,为学校不容。这两个人却成了知己的明友。汉斯在厌倦中,身体衰弱,成绩倒退,学校把这些都归罪于赫尔曼并开除。汉斯更感孤单,不时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神经衰弱症进一步加重,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社会的歧视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觉得仿佛跌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最后淹死他儿时最喜欢钓鱼的河里…… 这本小说是黑塞写于老家最后一次长住期间。差不多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汉斯与赫尔曼是黑塞少年时期的一体两面。一个轻率,一个认真。一个是诗人,一个追逐功名。少年的黑塞也考入了神学院,在那里黑塞也度过一段并不愉快的时光,逐渐患上了抑郁和神经衰弱,甚至企图自杀。所幸的是黑塞在家人的帮助下走出了精神障碍,成了作家并获得了诺贝尔奖。100 多年前发生的故事,似乎至今一直在反复重演着。亘古以来,一切生物都在阳光下按照各自的生命规律活着,唯有人类却受着自己所制定框架的约束, 屈从于未必全部正确的种种条规,为了某种自恰的意义而执着。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真的那么有用吗?如果把这个社会替换成上帝、朝庭亦或苍生是不是也不伪和?……(石木翻书)

      6
      1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教育需要留白

      教育到底应该如何进行,从孔子开教育之先河,到现在中国引进西方教育体系,一直没有一个定论。重理轻文是我的年代的产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好像也不在符合我们这个年代了,社会的演化将社会的个个层面工具化,人也一步一步工具化了,教育也就转变成了人工具化的工具了。说起来很绕口,但是事实的确如此。从八股取士到现在的高考,教育所能提供的人才的确都是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化的,但是并不是理想化的,一个完整的人格不是教育所能完全提供的。教育所该做的应如中国山水字画里面的留白,空出一些位置,留出一些时间,让人格去自我完善。汉斯是幸运的,头脑聪明的天才,汉斯是不幸的,没有遇到好的画家懂得留白,他被密密麻麻的颜色堆满了,堆的过多的颜色最终将会显现为黑色。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印象中还没有读过德国小说,这算是第一本。想要读懂还是需要一些背景知识。小说全篇所控诉的是上个世纪初期德国摧残儿童身心的旧教育制度,但其中那种腐朽的神学院教育体制和追名逐利的思想束缚,又何尝不是对一百多年后我们当今的社会教育体制的弊端与只求功名、轻视伦理的指导思想的真实写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活在别人期待中的我们,是真正想成为的自己吗?

          前面有多炽热,后面就有多压抑…… 学习、考学、前期的学校生活反映当时教育的 “黑暗面”,导致汉斯后来的状态以及最后的结局与父亲的关系、家庭环境、生长环境… 也分不开的,伴随着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美好的人事物只是曾经出现过也会有一种心理落差,向前言说的 “是披着记忆的外衣同他告别”。看到后面有一小段突然就特别感触,“当一个人熬过污手垢面,四肢酸痛的工作日后,就会更加觉得街上热闹非凡,阳光也更明朗,一切也更加美好,充满着节日的气氛…” 这一强烈对比也是多少现代人的真实写照。背景是近乎作者,读完也已经浅感受到汉斯的痛苦,作者在当时所处的环境下,也不亚于书中的汉斯… 反思:活在别人眼中期待的我们,是内心真正想成为的自己吗?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希望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一种人生都不容易,而身心健康是基石,作为个体、家长、老师,都应该看的更长远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时间,回忆与生活之巨轮

              书中的引言部分是全书最打动人心的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赫尔曼・黑塞” 书中汉斯的悲剧,一步步从天才到泯然众人,被时间之轮碾在其下,被回忆之轮时时萦绕,被生活之轮沉重打击,每一步都看似偶然,就在这一个个偶然背后,塑造了死亡的必然。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美到窒息的环境描写,让人对德国真的心生向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在轮下》

                青春,诱惑的年龄,有天大的秘密,男孩,一样的不可捉摸,成长,永恒的话题,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如何面对没有偏旁部首的长大?身体,心理,健康,即使有最真诚最渊博的智者引导,也不见得使年轻人拔云见日,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所有的罪恶都源自于不宽容

                  宽容不仅是美德,所有的罪恶都源自于不宽容。教育需要宽容,只有宽容的教育才有可能培育真正的人才。教育培育出来的只是适合教务系统的人材。只有要教学目标,就一定存在畸化的现象,而适度宽容,才能够达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的车轮是圆的,所以会有循环

                    整篇读完! 结局是我诧异的,但我认为也应该安排汉斯的死亡,很多人活着,其实已经死了,他们的内心被时代的车轮碾的粉碎。    读别人的书其实都是更好的理解自己,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我的父母和家里的老师并没有比汉斯的父母和老师强多少,但比汉斯更幸运的是,我所处的时代让我知道和了解更多,虽然不一定都对,但它教会了我站在银河之外看我自己。其次就是大学的自由,中国的大学是真的自由,我有大把的时间去处理我大把的时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一个无意义的工作做准备,而是为了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做准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发现自我的恐惧或许在于:发现自我以后,该如何成全自我?清高自傲的少年成为应试教育、僵化教育的牺牲品,最终一步步跌入凡尘,成为被生活巨轮碾压过的亡魂。一个人,如果过度偏离了社会主流追求,但又无法坦然接受自己的社会处境,其实是很危险的。或许我们都是一边随波逐流,一边无力挣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所谓 “教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轮下的蜗牛,任人宰割

                            所有人都劝导汉斯应当努力,要争夺第一名,否则便会掉到车轮下面。而这个天才少年,最终成为轮下的蜗牛。不禁反问的是,为什么会有车轮?少年变成了一名机械工,如同所以普通的工人,在工作日的辛勤劳动后,便想要在周末完全放纵,而醉酒后的他,掉进了家乡那片带有月光的宁静湖面里,被永久固定在那里。生活的沼泽,不努力便会下陷。教育的车轮,不受教便被碾碎。被规训后成为车轮的零件,拒绝规训就消失。至于脆弱的心灵,是人们不会关注的轮下蜗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反思

                              书中对于景物、主人公生存环境的描写非常写实,营造出现实压抑,         无法逃脱的感觉,每个人都不易,童年没有童年的样子,老师没有老师的样子,父子之间没有温情,主人公内心孤独抑郁又得不到理解,也许死是最好的解脱。       回到现实,一阵战栗,家长们逼着孩子写作业学习,孩子们一脸懵懂不知道为什么,充盈的物质条件又让孩子们没有渴求让生活更好的内在需求,教育便脱离了最初的样子,变成了枷锁,在追求成绩的路上越走越远。。。      如何能唤醒孩子的灵魂,让他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利用所有的资源努力奋斗呢。      是我的难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其实是控诉了上世纪德国的教育制度吧,还有家长的那种争名逐利,完全不顾孩子身心发展的大环境。跟现在一样,很多地方需要反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别松懈,会从轮子上掉下去!

                                  这本书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认识。你是否能一直坚持,选择跟着轮子一起向前,还是说被轮子甩在原地,心安理得地停留?再或者身体和灵魂被拉扯,一半想要跟着车轮向前,一半想要留在原地,最后只能被碾压的四分五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浪漫炽热与规则的对抗

                                    少年人的烂漫和炽热真好啊,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十岁。可以热烈追求喜欢的事物,可以不惧世俗眼光去感受自由的和非自由的,甚至把死亡都铺满艺术感。这大概就是主人公十几岁应该有的感觉。也是我,是千万人在这个年纪上的自由和自信。但在时间的车轮滚动时,人又不得不面对世俗、去做被别人定义应该做的事,去接受非自由的约束,甚至稍有偏出轨道,就会跌落在轮子之下。前面写得越炽热,后面就会越沉重,这种对比感张力十足。相比《德米安》来说,《在轮下》没有那么多的宗教背景,故事也顺。黑塞知道少年时各有闪耀、中年人大都趋于平淡是大多数人的常态,直到把它写下来,把锐利感展现出来,才知道作家的笔尖跟现实一样,扎人挺疼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这种困境和孤独中,另一个幽灵伪装成安慰者接近了这个患病的少年,使其逐渐对它产生信任和依赖。这个幽灵就是死亡的念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走向平静的水面,他知道深处是死亡的漩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简单的故事,却是很多人真实的人生

                                          不建议大家以这一本书作为黑塞入门。因为这本书故事情节简单且真实。但是如果想了解黑塞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这本书不是好的选择。(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一本黑塞,读完完全没有 get 到他的厉害)。《在轮下》是根据黑塞的经历改编,对了解黑塞的成长历程很有帮助。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