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5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野蛮生长到野化世界🌍

    作者是 BBC 灵魂人物,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 —— 大卫・爱登堡,他在 94 岁时集一生经验与感悟写作了此书,以世纪老人的视角给人类提出了应对未来危机的解决之道。野蛮生长:作者是《蓝色星球》等一系列自然记录片的主创、编剧、主持人,他在采访中目睹了人类社会的野蛮生长,亲眼见证了现代社会这几十年的疯狂扩张,对比了人口的激增于自然的消失,亲历并用照片,视频记录了这一过程,由此顿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他提出了解决困局最优的方案 —— 野化世界。野化世界:"要恢复我们星球的稳定,就必须恢复被我们消除了的生物多样性。这是走出我们自己造成的这场危机的唯一出路。我们必须重新野化世界!" 书中列举大量的故事和案例佐证了这一切实可行的理论。

      4
      1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我一生的目击证词与未来憧憬》

      普里皮亚季是苏联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建筑繁荣期建造的。它是为近 5 万人精心设计的完美家园,是专为东方集团的顶尖工程师和科学家以及他们年轻的家人建造的现代主义乌托邦。从 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业余拍摄的影片中,可以看到他们微笑、交谈,推着婴儿车在宽阔的林荫道上散步,在芭蕾舞班上课,在奥运会规格的游泳池中嬉水,在河上泛舟。格式引文:[英] 大卫・爱登堡著,林华译.【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我一生的目击证词与未来憧憬】中信出版集团.2021:3.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lMZkGEEgzGhhSQc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百年人生所经历的环境变迁

        以前的工作让我和爱登堡老先生的团队有过交集,虽说最后没能一起做一个项目,但是共同的关注点让我们始终离得不远。我看过太多的环保呼吁,多到自己已经麻木。但是这本书很不一样,他恐怕是地球上少数能在百岁人生里到达最多不同生态系统,亲眼见证环境变迁之人。因此,他说的话,每一个字都很有分量。写作此书时,我 94 岁了。我这一生非同寻常,到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究竟有多么非同寻常。我很幸运,一辈子都在探索我们星球各处的荒野,拍摄影片记录那里的野生动物。我走遍全球,亲眼看到了多姿多彩、令人惊叹且生机勃勃的世界,目睹了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观和最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时刻。1937 年世界人口:23 亿大气层含碳量:280 ppm 未开发的荒野:66%1954 年世界人口:27 亿大气层含碳量:310ppm 未开发的荒野:64%1960 年世界人口:30 亿大气层含碳量:315ppm 未开发的荒野:62%1968 年世界人口:35 亿大气层含碳量:323ppm 未开发的荒野:59%1971 年世界人口:37 亿大气层含碳量:326ppm 未开发的荒野:58%1978 年世界人口:43 亿大气层含碳量:335ppm 未开发的荒野:55%1989 年世界人口:51 亿大气层含碳量:353ppm 未开发的荒野:49%1997 年世界人口:59 亿大气层含碳量:360ppm 未开发的荒野:46%2011 年世界人口:70 亿大气层含碳量:391ppm 未开发的荒野:39%2020 年世界人口:78 亿大气层含碳量:415ppm 未开发的荒野:35% 对于未来的科学预测:203021 世纪 30 年代,亚马孙雨林将缩减到它原来规模的 75%。虽然雨林的面积仍然广袤,但是这很可能是亚马孙雨林的一个临界点,也许将触发一种叫作森林梢枯的现象。森林因为树冠面积缩小,突然不再能产生足够的水分供给雨云,亚马孙最脆弱的部分于是首先退化为季节性干旱森林,进而变为开阔的热带稀树草原。这种衰退是自我加强的:森林梢枯发生得越多,造成的森林梢枯就越多。因此,有人预测整个亚马孙流域的干旱化将迅猛而来,造成毁灭性后果。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因为亚马孙地区是世界上 1/10 已知物种的家园,所以这意味着将发生无数局部性灭绝,而那又将触发整个生态系统内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21 世纪 40 年代下一个重大临界点应该发生在地球急速变暖的几年后。地球北极持续数十年的气候变暖将导致阿拉斯加大部以及加拿大和俄罗斯北部的冻原和森林下面原来封冻的永久冻土开始融化。21 世纪 50 年代今后 30 年中发生的任何野火和融冰都会使大气层含碳量来一个大加速。和以往一样,海洋表面的水会吸收大量的碳。二氧化碳入水后形成碳酸,先是在浅海,然后随着洋流的循环到达大洋各处。到 21 世纪 50 年代,整个海洋的酸度都会达到引发灾难性衰退的程度。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多种多样的珊瑚礁尤其容易受到酸化增强的损害。珊瑚礁已经因连续多年的白化事件而元气大伤,酸性的增加更使得它们难以修复自己的碳酸钙骨骼。空气变暖,风暴更加猛烈,珊瑚礁很可能被击碎。有人预言,几年之内,地球上 90% 的珊瑚礁都会被摧毁。21 世纪 80 年代到 21 世纪 80 年代,全球陆上粮食生产可能会到达危机关头。在世界上比较富裕的温带地区,连续一个世纪的密集农业生产施用了太多的化肥,土壤的地力被耗尽,奄奄一息。关键的粮食作物将发生歉收。在世界上较热较穷的地区,全球变暖会带来更高的温度、季风的改变,以及造成庄稼颗粒无收的暴雨和干旱。在世界各地,几百万吨流失的表土会被冲进河流,给下游城镇带来洪涝。22 世纪初 22 世纪伊始,也许会发生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危机 —— 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被迫迁徙。21 世纪期间,由于格陵兰和南极洲冰层的缓慢融化,加上海洋因变暖而逐渐扩大,预计世界各地的海滨城市都会面临海平面上升 0.9 米的困境。之前的 50 年,狂风暴雨已经使 500 个海滨城市的 10 亿多居民疲于应对;到 2100 年,海平面可能会上升到足以摧毁港口,使海水倒灌入内陆的程度。鹿特丹、胡志明市、迈阿密和许多其他城市将变得无法防护,因此也就无法保险、无法居住。那些城市原来的居民只得向内地迁移。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上述所有事件如若全部成真,我们的星球 2100 年的温度就将比现在高 4 摄氏度。1/4 的人类可能会生活在平均气温超过 29 摄氏度的地方,今天只有撒哈拉沙漠每天如此酷热。在这些地方不可能再种田,10 亿乡村人口只好外出寻找活路。世界上气候相对温和的地方将人满为患。各国会不可避免地关闭边境,全球各地甚至可能爆发冲突。在此背景下,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将不可阻挡。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今天,那么预计在他的有生之年,我们人类会把我们的星球沿着一条单行道推过一道又一道门去面对不可逆转的变化,让我们永远失去全新世这座伊甸园带来的安全与稳定。在这样的未来中,我们的文明赖以存在的生命世界就会在我们的手中坍塌。研究地球系统的科学家给出了答案。其实很简单。答案一直就在眼前。地球也许是个密封皿,但并非只有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里还有整个生命世界,它是可以想象到的最奇妙的生命支持系统。它经过数十亿年的确立完善,能够更新并补充食物供应,吸收并再利用废料,减少破坏,给地球带来平衡。地球的稳定性恰恰在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时候发生动摇,这并非巧合,因为它们二者紧密相关。因此,要恢复我们星球的稳定,就必须恢复被我们消除了的生物多样性。这是走出我们自己造成的这场危机的唯一出路。我们必须重新野化世界!本书结尾用了很大篇幅分主题探讨了应对环境危机的方法,尤为珍贵。如果想知道该怎么自救救人,我希望你们自己去看。

          4
          1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一生观察地球的人

          大卫爱登堡。只要他的声音一出来,一瞬间整个人就被带入了远方的大自然,带到了全世界,带到了那些大自然的精灵身边。他就是那个靠着声音陪着 BBC “征服” 了全世界的人。也因为这样,他见到了这个世界这一百年的变化,真切感受到了大自然被人类破坏的严重程度,所以他的呼吁,是权威性的。如果他一生一定要有一个总结,也该是这本书所倡议的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值得一看。

            转发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想我们都应该为此努力

            我是看着他所拍摄的纪录片长大的,所以他比我们任何人都更加有资格来谈论这个问题,同时他对于我们这个问题足够深刻,他深深热爱着我们的星球,爱着我们这个地球上的物种,更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来体会到他的担忧,从中我感受到了急迫,更从严谨的数据当中,感受得到如果我们不努力,他所说的绝非是危言耸听,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或许就能够对于碳中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做更好的决定,更好的行动,来弥补我们所做出来的破坏,希望这一切都还来得及。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卫・爱登堡的新书 A Life on Our Planet 看完了,书是去年出版的,写书时他 94 岁。我说过要是在这个星球上选一个人来羡慕的话,我会羡慕他。一辈子足迹踏遍世界,深入过最蛮荒的地带,看过最壮阔神奇的风景,见识过最多样化的动植物,制作过无数既有意义又被人们喜欢的节目,还有一段看起来颇为幸福的婚姻,这一生过得好值得啊。但是也正因为活得长,走得远,看到了这个地球在近一个世纪里生态环境不断持续的恶化,这本书是一个大声呼吁,让大家都要行动起来,遏制全球变暖,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生物多样性还给地球。他在书中所说的没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只要你稍微关注新闻和关于地球生态的报道:地球生态之糟糕,人类处境之危险,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本书前半部分,他说到了自己在地球上经历的九十多年里的生态和人口变化,他自己亲历了生物多样性的急剧减少。接着他描绘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内的地球将要面临的危机,简直要让我抑郁 —— 虽然我届时很可能已经死了,但我也不希望临死时面对的是满目疮痍的地球啊。但他还是对人类抱着希望的,总结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 也不是他提出的,科学家们应该都有基本共识吧:以更清洁能源替代石油,改变饮食结构,减少对肉类的消费,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减少浪费,退耕还林,普及教育,尤其对不发达国家的妇女教育…… 但这些能否遏制住人类灭亡的脚步呢?我心存怀疑,不太相信人类团结合作共同面对问题的可能性。尤其在这个意识形态极其分化,阶层十分割裂的时代,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而让人类放下纷争,太难了吧。哪怕这个目标是为了防止人类灭亡。其实灭亡了又怎样?地球自己会恢复的。爱登堡在书里也举了切尔诺贝利的例子:一旦人类退出,自然就接管了。所以地球根本不在乎人类怎么折腾,如今一切努力不过是人类需要自救。所以这本书其实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是对人类面临的现状和未来的一个很简明扼要的总结,是这个老人用他的影响力向世人敲响警钟,趁还来得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拯救地球,实际上就是在拯救我们自己!

                “在 20 世纪,被人杀死的鲸已近 300 万头。70 年代,蓝鲸的数量从工业化捕鲸开始前的大约 25 万头降到了区区几千头。”94 岁的大卫・爱登堡用一生的时间探索自然世界,面对种种环境被破坏的证据,向人类发出警示,并提到一些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拯救地球,实际上就是在拯救我们自己!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荒野退化,生物多样性骤减,大气层碳含量攀升,一桩桩局部性灭绝事件动摇着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作者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走遍全球,用 70 多年的实地调查、科学数据,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翔实的全球气候、生态变化档案,为我们展示了从上个世纪 30 年代到目前为止,我们生存的世界如何从 “大加速” 转向 “大衰退”,而我们又该如何行动起来应对这一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      从 1937 年到 2020 年,世界人口由 23 亿增加至 78 亿,增长 339%,二氧化碳含量由 280ppm 升高至 415ppm,增长 48%,这些是被作者称之为 “目击证词” 的章节中展示的数据。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损害,到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到冰川融化导致的北极熊猎食难度增加体重下降,再到过渡深海捕捞导致的部分鱼类灭绝。在阅读的过程中,甚至可以感受到这些灾难来临时的恐怖,还记的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这样的描述:只有维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走全面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的存在是有边界的”,作者提醒人类的活动不能再漫无止境的扩张,要尊重自然生态,尊重生命规则。因为我们的星球同样也是微小的,孤立的,脆弱的,我们不能再做不可持续的破坏自然的事情,这些事累积的最后就是系统的崩溃。“没有哪个栖息地是安全的,无论它有多么大”。       庆幸的是,作者已经为我们写下了三方面的行动建议:“实现可持续性革命,推动重新野化世界,采取稳定人口的举措 —— 这些将重建我们这个物种与周围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 地球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爱护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不仅仅需要大卫。爱登堡这样的观察者和呼吁者,更需要众多的参与者。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一个共同的星球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希望可以再出版一份给普通民众的环保操作指南

                    虽然 “全球变暖” 这一现象常有学者、政客出来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从人类 “主宰” 地球之后,那些显而易见的变化 (生态破坏),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了数据中、记忆里、和我们的眼前。大卫老爷子和大自然打了一辈子交道,他解说的自然纪录片陪伴了几代人,老爷子至今仍然致力于让人们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我们对她做了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果守护与自救。不过,这本书给出的是比较宏观的建议,对于每一位个体来说,会唤起环保意识,但又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相信看过自然纪录片的孩子心里都会种下热爱自然的种子,只是在城市生活得久了会觉得 “自然” 离我们很远,是好像只有度假时才能接触到的存在。也许正是这种脱节感让很多人想不起环保这件事,更别说实践了。希望可以再出版一份给普通民众的环保操作指南,明确日常生活中可以做的一些环保小事,比如:随手关灯、拧紧水龙头、垃圾分类回收等。然后与学校、社区、公司、各级单位联动,形成可持续的全民环保行动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一次活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些哭声并不遥远

                      世界如此广阔,个人如此渺小,但我们之间的联系却从未如今天这般紧密、这般不可割裂。我们与人、与其他生物、与海洋、与森林、与气候等等等等,已经结成了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命运共同体,而这样的共同体恰恰是人类在 “现代化” 进程中造就出来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森林锐减、气候变暖…… 我们把自然弄哭了,而哭声并不遥远,只是我们不曾去听、不曾觉知到它们看似遥远却持久而广泛的影响。每每身处大自然,总会情不自禁地放松下来,甚至只是看看大自然的图片和视频就让人感到宁静,这是自然给我们的礼物,我们理应回馈。个人可以做的无非是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的改变,看起来很少,但这很少其实是很多很多了,是足够实现缓解甚至改善的 (可能也是最根本的)。我们已处在 “人类世” 这一地质年代,自然成了 “人化” 的自然,处处是人的踪迹。莫要让以下可能成为事实 ——“人类世也许会成为地质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短暂时代,以人类文明的消失而告终”。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行动起来

                        有关环境保护的科普读物,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我们得到的知识是有缺的,只是一味强调重要性。具体的背景知识吧,说得太少,更不用说这么行动啦。尽管工作中我们已经越来越重视环保,但是总感觉环保与自己有隔阂。本书用通俗的文字,把复杂的环保讲清楚了,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很贴近现实生活。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不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怎样爱我们的星球?

                          大卫・爱登堡,这位爷爷的名字,让我第一时间想起《丈量世界》、高斯和亚历山大・洪堡。打开书的导言:我们最大的失误,想到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化学农药危害,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整本书,是一把丈量生命的刻度尺。生命是向前的,不会停留。人这种生命体,穷尽一生又一生,做不完一场梦:繁衍与发展。发展是一条单行道,我们总是会多想那么一点点,多要那么一点点,后果是多向的,代价也是多向的。增长是一柄双刃剑。"大加速" 是发展这种执念的产物,带来的后果便是生命世界的 "大衰退"。我们攫取资源,却对造成的破坏视而不见。爱登堡将自己置身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 之一,提交了 "我一生的目击证词与未来憧憬":超越增长执念,转向清洁能源,重新野化大海和大地,让出更多空间。当今人类社会面临两大严峻的自然挑战:气候变化与濒危生物灭绝。人类在这方面正逐渐建立共识,并付诸行动。联合国在 1992 年缔结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呼吁世界各国行动起来,共同应对挑战。紧接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了 "京都协定书" 和 "巴黎协定"。2021 年 10 月 15 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召开,正式通过了 "昆明宣言"。随手可见的报道告诉我们,目前全球有 100 万种动植物濒临灭绝,有些可能是在几十年内就会灭绝。我们知道,濒临生物灭绝肯定不是好事,但具体会对人类生存带来什么重大的影响,没有人目前拥有答案。王尔德说,人是理性动物,但当他被要求按照理性行事时,却会发脾气。我们所在的星球也是理性的,它所孕育的生命多样性会不会被我们人类这个生命体的追求所摧毁呢?我们不是先知,这颗星球上也没有先知,一幕幕历史,一场场自然灾害,就是碳中和的启示录。我们爱这颗星球,目前唯一的爱。我们怎样爱我们的星球?爱要说出来,更是要做出来的,需要有决心有实力的行动。让我们谦逊地生存在这颗星球上,卑微地反思我们的行为并积极行动起来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补记:近日看完《蓝色星球 2》,老爷子虽精神矍铄,也身姿有些佝偻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与自然:从压榨到野化

                            大卫・爱登堡:自然纪录片之父,用一生的经历与感受告诉我们自然的变迁和生态的重要。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开始成为地球的主导者,我们的足迹和势力开始遍布世界。人类习惯将身边的环境当做可利用的资源,这本无可厚非。但一种不管不顾的态度以及始终不满足的欲望让一切都变得糟糕起来。当人类可以适应甚至改造自然的那一刻起,就失去了敬畏之心。指数级的发展速度让人类变得狂热,追求增长的执念让人类不愿意停下,眼前巨大的利益让人类忽视未来。于是,人们选择了榨取资源的方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生存逐渐收到威胁。我们让很多生物从此消失,如果不彻底坚定保护自然的意识,最后消失的生物可能就是人类自己。地球始终会存在,受损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果地球是家,请问会有人破坏自己的家吗?我们们不是非要选择恶劣的掠夺发展,我们可以选择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我们的观念。我们能做的是让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与自然兼容起来,而不是把自然当做索取和排斥的对象。重新野化自然意味着恢复曾经的模样,让所有生命再次成为一个整体。我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人类的特征,人类曾经克服过很多艰难的问题,这次同样能够做到。人类从自然中诞生,注定承担着保护她的使命,既为了自然,也为了人类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可以作为生命教科书的读本

                              读完《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这本书,我的感觉是它可以作为当前全人类乃至全社会生态保护教科书或是生命科学通识读本,很值得每个在地球上生活的人读一读。这本书的作者大卫。爱登堡爵士,是一位 94 岁的英国老人。他点出乌克兰的普里皮亚季的过往,是每个地球人现存隐患的真实写照;并详细的记录了自 1937 年开始到 2020 年,世界人口、世界物种、生态环保等一系列的问题;适时的提出重新野化世界来解决我们给地球和自然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指出人类需要懂得平衡的要义,以后打造的城市不仅是索取,更要懂得回馈;世界各地都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这些好的自然反馈机制应该被拓展广泛的加以利用。老人在书中最后呼吁道,要实现全人类与大自然的平衡,需要地球上所有的国家联合起来、团结起来,真正的做到回馈自然;劝诫人类放弃想要统治地球的妄念,努力去获得人类世世代代的长久稳定。通过读这本书,可以看到世界的演变,物种的退变,人类的自省和正在付诸于实际的挽救,当前世界其他国家的新思潮以及新的举措;同时更看到了外国对中国的认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的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的国家对于世界的认识还有很多的方面需要去把握。作为我们个人,无论是在生存还是发展,还是在育儿方面也是一样。生而为人,除了有智力还要有智慧。这也是一个人类的自觉。在地球上生存,我们不是统治者,最多能作为协作者和依附者。感谢自然的呵护和包容,自省人类的任性、无为以及无知,不断的纠正谬误。每天的活着都是幸运,能活着的时刻就是奇迹,不要轻易去践踏它。这本书真的很好,希望你也能读到它,也能有所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让我深思

                                作者 94 岁时写下的这本书,资料详实更难得的是均为亲身经历,更有说服力。如果以前痴迷 BBC 纪录片只是更多被画面震撼,那么现在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背后的故事。作者进百年的人生阅历,被归纳整理成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注解。书中很多处让我赞叹,赞叹作者的阅历和思考,更赞叹他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共生所做的宣传和实践。让我们每一个人切实认同地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刻不容缓,并且落实到自己每天都生活中。—— 比如践行低碳环保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警醒!克制!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是一部给全人类的警醒之作,来自备受尊崇的大卫・爱登堡爵士一生的独特见证和思考。一部呼应时代需求、警醒人心的环保作品。我们造成的影响现已实实在在地扩展到全球。我们对我们的星球盲目鲁莽的攻击正在改变生命世界之根本。这就是 2020 年我们星球的处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然的解决办法

                                    利用大自然多管齐下应对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水安全、粮食安全、污染和灾难风险问题。这方面的例子包括种植红树丛来预防海岸受到侵蚀,建立海洋保护区来增加鱼类捕捞量,推动城市绿化来降低气温,建设湿地来预防洪涝,以及促进森林回归使之成为自然的碳捕集与封存设施。基于自然的解决办法的成本通常相对较低,而收益较高,并具有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裨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描写了全球变暖后的世界的模样,十年后的样子,二十年后的样子... 简直可以用残忍来形容,我不愿让我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为何我们还能乐观对待,这么个温水煮自己的过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西方人的思维是柏拉图式的。他们认为现实世界都是由感性事物构成的,而这些感性事物都是对理念的不完善的模仿, 所以,现实世界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因此,在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中,世界应当被改造,改造世界是有价值的行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西方人不同,自古以来,我们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中国人靠天吃饭,生产带来的附加品也会回归与自然,回到世界的循环中去。所以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出现,也不会在中国出现。中国人思考问题的逻辑决定了这个必然。人类农业社会发展的巅峰就出现在中国。问题发生在:自西方人发起的工业革命之后,通过技术改造世界已经成为人类与自然打交道的主要方式。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人类发展的 LEVEL 略低,所能用的技术距离 “完善的理念” 距离尚远,显示出了一定程度的幼稚与不完善的,故而造出来很多原本不属于这个世界附加物(如白色垃圾),这些附加物都不能融入现实世界的物质循环。如何解决?90 高龄的作者给了我们严肃的警告和谆谆的教诲。我想问题的发展无非有以下几个路径:1 - 地球有着强大的自我调整能力,人类这点 “作” 对地球不会有致命性的影响,大不了推到重来!人类文明只是地球上的一段文明而已,人类的存在也注定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一段历史。2 - 中国人的智慧在全球得以应用和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还是要回到 “天人合一” 的大势上去。3 - 西方的改造世界的技术得到充分的提升,用一种崭新的范式让人类改造世界的行为回到应然的轨道上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大踏步的推动人类历史的大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技术是西方人的 “主要推动”,而指导思想一定是东方人的 “天人合一”。我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路径 3。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每一代人都根据自己的经历来界定什么是常态”,从历史的角度看环境变化,才能看清崩坏的程度和趋势。2. 不以掠夺者的姿态与环境对立,而以地球一份子的心态与所有动植物共处。3. 习惯了以行政划分你我,以经济衡量得失,现在该从全人类的角度看问题了。4. 一切还来得及:只要有喘息的机会,大自然就能够迅速自愈。5. 即使环境彻底崩坏,对地球来说,也不过只是人类世的终结,大自然终会建立新的平衡。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