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职场不顺有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情绪问题消耗了大量心力
我们很多人大部分的清醒时间都花在工作或者思考与工作相关的事。理想的职业不只给我们带来收入,还定义了我们的身份,带给我们成长和成就感。但很多人在职场中都感受过困顿、迷茫和焦虑。这个时候向朋友倾诉或者自己反思可能会反复陷入同样的角度和负面情绪。这时候看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尤其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和心理咨询师的书,可以给我们提供新的分析体系,从而做出明确决策,少走弯路。 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有时我们职场发展缓慢,可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认知带来的情绪问题消耗了大量心力,因此没有能量来行动。而情绪管理的关键在于放慢反应速度,培养钝感力。如果一个人注重事实依据,不过分解读,遇事多给对方一个解释澄清的机会,不依赖外界评价,将精力更多用来反思和提升自己。这样的人会显得对挫折和流言蜚语钝感,因此能够认定目标,迅速忘却不快之事,面对表扬和成功也不得意忘形,得寸进尺。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关于职业规划这件事的近期思考。早几年前,对于职业规划这件事,我是死忠类型的拥趸。对于很多人面对中年危机时,我总是很刻薄的想,这就是你刚进入职场时没有规划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成长节奏。是不努力,不勤劳,没有执行力,情商低等等原因造成的。现在想想,那时的我真是即偏激又无知。难道有了职业规划就万事大吉了?难道没有别的因素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吗?今天之所以聊这个话题,源于今天读的这本书《能力突围:职场加速成长的底层逻辑》。不能说这本书不好,作者还是很有经验的职业规划师。她从性格,愿景,爱好,情商等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职业规划这件事,听听还是有帮助的。也许能竖立起一些信心,改变一些表象的习惯。但是从骨子里,这本书信奉的还是靠个人拼搏努力,来改变自己的职场经历的书籍,而她觉得那些例子,也仅仅是她遇到过的一些案例,到底有没有普适性和代表性,很难讲。而我最近几年,随着学习的增加和通过阅读视野的打开,还想到了一大一小另外两个因素,对于职场规划来说,我认为是更重要的因素。首先是职场规划要理解发展的趋势。先不说未来会怎样,我们先回看一下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腾飞的中国经济,究竟有哪几次大的趋势。比如第一波改革开放,下海经商那次。你只要有胆,有 “门路”,那么即使你没有什么文化,只凭脑子就可以赚到一些钱。比如那个时候一些 “倒爷” 或者个体户,他们都赚到了一些钱。如果把他们那时候的经验总结下来,形成一套 “职业规划” 的逻辑,也是自洽的。只不过到了 2000 年左右就不好用了而已。然后是各种科学管理的理论,跟随着外企大量进入中国时,又形成了新的职业成长方式,什么自驱力、执行力、领导力、软实力、演讲、沟通等等培训大行其道,不用再陪领导喝酒,给小鬼塞钱了,靠努力拼搏,就可以在外企或者私企混的风生水起,各种大师在那几年大行其道。再然后就是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什么小米七字诀,什么互联网思维,什么共享经济,什么去中心化区块链等等,职场发展要选赛道,要在面上跟着行业赚钱,而不要在一个下沉行业做一个勤奋的点等等理论。这套逻辑一直到 2019 年都是甚嚣尘上的。可 2020 年,全球疫情以后呢?所有的逻辑都被这最早的四骑士之一打的体无完肤。美国开始各种卡我们的脖子,疫情让所有市场都不好,全球的老百姓的消费能力都在缩减,中国也不得不开始大量寻求内需,说句不好听的,互联网大厂都考试考虑去菜市场抢钱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未来中国还会是我们预期的再飞腾三十年吗?我不知道。万一没那么快了,消费降级了,穷人通货紧缩了,以前的经验全都不好使了,那要如何进行职场规划呢?在一辆飞驰的火车上,你行走的技巧再牛逼,无非就是从经济舱走到商务舱而已。可火车要是停了,甚至再下坠,你的行走技巧再高,往前挤的动作再努力,又有何用呢?这个社会你看的清吗?其实问看的清吗?都是想多了。其实应该问的是你有去看吗?你有要去看一看的意识吗?你知道如何看吗?你看到的都是真的吗?你知道不看的后果吗?当一个国家大的发展方向变得举步维艰,或者你进入到的是一个无论如何都做不出业绩,或者每天活在生存边缘,总是出在朝不保夕,拆东补西的企业里时,你要如何规划?你要怎样发展?这是我说的一大一小中的大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小问题。一个人的处世之道真的能够改变吗?也许演讲能力可以锻炼,也许执行力可以靠意志力能够增强,也许你可以装的外向,可是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个真的能改变吗?我们不反思自己,这个很难,也不准确。我们看别人。就看你身边的同学,有大学同学的看大学同学,没有的看高中同学。我们不看学业,不看收入,不看颜值变化,不看婚丧嫁娶这些。我们就看他的脾气秉性。那些上学时就受父母影响抱怨社会的,现在是不是喝点逼酒还接着抱怨。那些笃信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是不是还是在社会上各种争竞,各种不服管,各种出幺蛾子。那些脸酸嘴冷、翻脸比翻书还快的玻璃心,是不是现在还是一言不合就不管不顾、摔牌骂色子。大多数其实人其实都不会变。你很难相信,一个满身戾气的人,遇到事情会往好了想。也很难让一个人上学时就把所有责任推卸给别人的人,会在就业后开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这个领域有很多技术交流群,你能够看到很多技术水平不怎么样的人,不想着自己提高技术,而总是抱怨老板抠门、主管变态、客户傻逼的,在他们眼中,那些努力的人都该死,要不是他们那么勤奋,怎么会让这个行业这么卷,搞得老子都累死了。对于这样价值观的人,你能和他讲通道理吗?而这样的人却好像是平时我们遇到的大多数呢?所以,在我的交流群里我总说,35 岁之前,我恨不得教会每一个人,恨不得让所有人都能变好。可现在的我,早已放弃了这个念头了。记得有一期得到例会里,罗胖说过一句,大家彼此之间隔着楚河汉界呢,互相说话喊都听不见,就别劳那个神了。各安天命,老死不相往来,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实在躲不开,就拍拍他的肩膀,说一句,你这衣服真好看。就足够了。职业规划前,想想这一大一小的两件事吧。看看适不适合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