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15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手机大脑

    手机就像是为大脑定制的毒药,而我们似乎束手无策。本书借用大脑、情绪、注意力、时间、激素解读了电子产品的危害,手机成了人为人设计的人性陷阱,无意中用专家系统攻破了大脑系统,由此触发社会形态的迭代异化。有没有一种可能,通讯社交已经到了冰点,我们坐拥千百好友依旧无话可说,微商、营销、热点成了朋友圈常客,集体哑言就事论事,而短视频、电竞游戏、二次元等更刺激的事物成为新一轮的情绪黑洞,甚至苍白的守望下一轮浪潮。成人孩子玩起手机都恐怖至极,成年人不得不常常回到生活,儿童不得不偶尔被现实打断,可怕的是回头无岸,作者提到的解法显得软弱无力。有的问题不是意识到严重性就能解决的,而大多数问题大都越严重越无解,无解又越发严重ต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普读物

      这两天看到了一些文章研究,说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更容易抑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手机。准确来讲是现在的年轻人是社会网络原住民,我们活着线上的社交上,一方面因为广袤的互联网让自己看见更多,存在比较心理,这种别人 “显得” 很好,而自己不好的感受,加重了抑郁情绪(当然也包括别的);另外一方面就是手机作为一种上瘾的奖赏机制深刻影响到了人的注意力,说白了,手机已经是合法的鸦片,我们离开手机就会引起焦虑,我们不离开手机,就会引起抑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还有救吗?

        类似关于戒网瘾的书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这本《手机大脑》的特点在于作者用绝大部分的内容来给大家分析我们依赖手机的原因,正所谓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关于戒手机的方法,后面几章也是抓着每个痛点,逐一分析,方法简单却有效,另外在结尾处用了三页给出了简易操作办法。作者提到因为我们在 SNS 上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看到别人的生活之后,因为攀比心的作祟,开始给自己压力,带来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如果不打开小红书,都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多糟糕,所以说 “攀比是偷走快乐的贼”。还有一点就是关于一些 SNS 开发的细节,比如关于点赞系统,这些 SNS 的开发人员将奖赏系统真的玩出了花。比如会将别人给我们的点赞切割成若干部分,分批展示,逐渐拉高我们的期望值,刺激人们反复去点开查看,连我这么懒惰的人,之前都会中招😂。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SNS,全称是 Social Networking Seriv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严格地来讲,目前国内 SNS 网站并非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而只是 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这本书提出的观点精准,内容中很多干货,相当值得一阅。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三句话读后感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时代病,比较积极的理解是它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人体与外界联络不可分离的新器官。我们不必过度焦虑于手机带来的副作用,比起它给我们带来的便利,那样的损害只能算是极其轻微的。认识到过度使用的种种损害,有助于我们去思考手机的日常使用模式以及手机在构建我们健康生活方式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我们真的需要让这个新人体器官(手机)好好休息一会儿,而我们自己则要与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人面对面好好交互一下,以防止人体其他重要脑肌功能(真实社交、动手能力等)的退化乃至丧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手机看完了戒手机指南

            一般,但还是又给大家重新提了一个醒儿 让大家了解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大家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这个从小学就开始学到的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这个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的时代,我们无法纯粹戒掉手机,戒掉互联网 但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减少互联网无用的信息。赫拉利在《今日简史》开篇说:“我们现在身处于一个信息庞杂却又多半无用的世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利用好快捷和便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前的我不自觉的点进了快手抖音以及那些唬人地虚假新闻,现在有意识的不去看,卸载掉。每次一推送我就心理想:“假的,这是媒体故意夸大吸引我们的眼球,没有什么营养,删掉”。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我看来也确实弊大于利,拿我身边做例吧。自疫情以来,需要各种码,于是我就给长辈置办了手机以及教了如何使用。万万没想到啊,年近八十的爷爷和不逾矩的奶奶上瘾了,对快手上瘾了。他们也确实了解了不少的新知,聊起什么他们都知道一点,但总是跟着短视频的内容走,被那些自媒体博主所误导。对于 20 年的疫情发生之后,奶奶开始变得对战争、世界、疫情乃至其他更恐慌、更焦虑了。我是 02 年的,那天问奶奶,我出生那年也有疫情啊,你们怎么过的。说:“正常啊,不恐慌不焦虑就那样过了” 我开始反思,虽说这次要比那次严重很多,但为什么一个老人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开始变得恐慌焦虑了,这多半与互联网有关。一方面我们所知道的越多,对世界也就多一分恐惧和谦逊。而另一方面则是这本书作者所说的谣言和虚假信息,对于一些判断能力急速下降的老人和小孩,这是灾难啊。万幸,在这个充斥着虚假信息的世界,还是有很多人能够拨开云雾。但更多的还是被舆论引导、被媒体引导、被刺激点引导。现在越发觉得短视频对我们不仅无益还有害。看看那评论区中的言论、看看那自媒体博主为了利益所编造的谎言、看看那为了利益而展现出的嘴脸。曾几何时,我是一个手机重度上瘾者,对于短视频追剧爱到欲罢不能,吴军、樊登、罗振宇老师的出现改变了我的一切,正是在短视频中看到了樊登和罗胖的劝告和言论,读了吴军老师的《人生三部曲》,让我放下了手机放下了无用的信息,转来拥抱阅读、拥抱学习、拾起那早已丢弃多年的书本,掸掸那书本上的尘灰,心里感慨到:“老朋友,我又回来了,你还记得我吗?” 万幸,我的老朋友它不计前嫌,也依然热爱着我。它无一丝一刻不在看着我、想着我。期望我有一天可以回到它的身边,给它一个安抚、给自己一个无悔。我们身处在这个世界,我们无力改变别人也无力改变世界,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像书中作者说到:“先从你自己放下手机吧,放下之后你身边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放下手机,拥抱生活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赞!脑洞大开,醍醐灌顶之作~

              刚看到前言,我就忍不住拿出手机,看看平均使用时间是多少。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书中写成年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 4 小时,而我 6.5 小时,欧买噶~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和过度使用手机会带来压力与焦虑,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正是我们的睡眠。长期的压力会增加罹患抑郁症的风险。长期性睡眠不足可能会提高患病风险,导致中风和痴呆等问题;睡眠不足还会使我们表现不佳。如果连续 10 天睡眠时间在 6 个小时以下,注意力就会下降…… 如果在睡前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蓝光就会 “督促” 大脑一直保持清醒,抑制褪黑素分泌。而这样的影响会持续两三个小时…… 入睡就变得更加困难。这是我在书中最最重视的一个章节。此外,作者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人们不是应该尽快适应、积极掌握新的技术,而是新的技术开发要符合人的需求”。记住技术是有 “两副面孔” 的,才能从中受益 。总之,这本书中有很多让我醍醐灌顶的内容,非常值得花时间去阅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手机大脑》:如何科学管理孩子“玩手机”?

                如果孩子每天在手机或电视屏幕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则大脑会长时间受屏幕上产生的声光和快速变化的图片的刺激。从而影响大脑的活动,原始的结构和功能也会产生负面的变化。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JAMA )上进行的一项为期 25 年涉及 3,000 人的研究发现,沉迷于电视屏幕的人的认知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如果孩子长时间受到这种刺激,大脑的注意力、反应能力、记忆力等功能都会下降。俗话说 “堵不如疏”,电子产品并非一无是处,它们也可以让孩子获得知识和成长,但首先时间上要有规划。这个规划不是家长定好了扔到孩子身上,而是要激发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基于心理认知行为学知识,帮助孩子学会规划时间、分配任务、高效执行。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玩手机看电视,它不是一项纯碎的娱乐活动。也不完全是他们好好学习的奖励品,而是孩子日程生活学习中的一部分,和完成家庭作业一样。孩子当然能玩手机看电视,也当然需要完成作业,这是对等的。1. 心态平和,表达关心用平和的语气、协商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孩子会感到父母的尊重和关心,也往往更容易接受建议。有时,看到孩子无节制地使用手机,身为父母,难免感到生气、揪心,甚至可能火冒三丈。此时,不妨先积极暂停一会,换个空间冷静一下,等平复情绪,再与孩子沟通,避免把情绪直接发泄在孩子身上。2. 平等沟通,共同约定心态平和后,我们再与孩子坐下来,一起聊聊管理好手机的意义所在。帮助孩子认识到 “这对我有好处、是为了我好” 之后,也就会下定改变的决心,然后再一起商定手机使用的规则,可以包括:什么时间使用手机使用手机的时长不使用时,手机保管在哪里超时使用手机的惩戒办法等要注意,所谓协商,就是手机使用的规则是双方共同制定的,不是父母一方把自己的期望完全施加给孩子。协商应该是,在邀请孩子提出解决方案的同时,父母表达自己的希望,双方相互沟通调整,最终达成一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保持清醒,别让手机控制了你的大脑

                  如果是三十年前的人来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他会震惊,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如科幻小说般的情景:路上行人戴着耳机,低头盯着一块会发光的屏幕,虽然这块会发光的屏幕叫电话,但他们很少用它来打电话,反而可以购物、点餐、游戏、交友…… 确实,手机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改变。现在的我们还能离开手机吗?尤其是眼下的疫 情时代,手机愈发成为我们连通外界的工具,但你可知道,手机对我们的影响,尤其是负面的影响?瑞典作家安德斯・汉森在这本《手机大脑》中说:我们以为自己在玩手机,其实是手机在玩我们!作者通过分析对手机对人类大脑的影响, 这本书成为让我们惊掉手机、丢下平板的清醒之书先进的世界,原始的大脑作者说,如果人类的发展历史是两页填满了小点的纸,那智能手机出现的时间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点而已。从人类大脑发展的历史来看,手机只是一个出现一瞬的事物而已,但我们却将这个刚刚出现的这个事物当成了器官、手足!人类在这个世界存活的岁月并不长,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人类采集狩猎的时间占据了 99.9%。作者说这近一万年以来,人类的大脑基本上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尽管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在大脑的 “印象” 里,我们仍然 “生活” 在非洲的热带草原时期。因此,我们的大脑中,还存留者原始的欲望,这原始欲望之一就是体内的多巴胺。也正是因为多巴胺,我们才会对刷剧、短视频、游戏欲罢不能。因此,作者说要搞清楚我们对手机依赖的原因,就得从人类的本能,也就是大脑本源出发。此时,手机便成为了人类的一种新型兴奋剂。即使我们把手机放在口袋里,大脑仍然会不自觉地受到电子产品的吸引,手机每天以数百次的频率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让我们很难将注意力从手机上移开。便捷的手机,消失的人情作为拥有群体属性的我们,但我们握着手机之后, 却和群体的距离越来越远。在这个时代,“社恐” 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他们自然选择通过线上的方式和别人交流,对他们而言,网上交流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即使是对于那些没有社会焦虑的人而言,曾经线下的交流模式如今却变得笨重,而线上联络也相对更容易、简单、快捷。尤其是近三年的状况,让更多的人选择线上社交。但在某天,我们突然惊觉,我们对千里之外网友的近况了如指掌 —— 他们以数字化的形象 “躺” 在我们身边 —— 却不知道对门的邻居长什么样子。人情变得廉价,也变得稀有。就如作者在所说消失于互联网时代的生日贺卡一般,朋友生日,廉价得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发送生日祝福,连祝福的语言都帮我们编辑好了,甚至可以自动发送。而面对面的祝福甚至一张手写的精美贺卡却变得稀有、珍贵!我们 “搬家” 了,成为互联网的数字居民,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都以明亮的数字图片记录在了朋友圈里,你的朋友们,还有那些所谓的 “朋友们”,都可以看到,只是你所在生活的本地社区看不到…… 而我们所在的本地社区,就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人情、充满着温馨的人间烟火,而在互联网时代,却让这些越来越远。被手机控制的我们还记得上一次独自旅行是什么时候吗?我是说没人知道你在哪里 —— 他们无法定位你、追踪你,也无法联系你的那种。这个时候,我们没有束缚和羁绊,我们离开平时生活的地方,用物理远离的方式拉开我们和原来生活的距离。还记得最后收到的一封信是什么时候吗?譬如远方的亲人或者来自未知地域的某个笔友,距离拉长了等待的时间,时间也化成期待和企盼,让收到来信时的兴奋感变得愈加强烈。如今这种感觉都成为了过去,作者说,当你在前互联网时代独自旅行时,你的眼睛是看向四周的,而不是往下看。而现在即使独自前往再远的地方,只要有信号,我们和外面的世界相隔的距离永远只有一微秒,时刻召唤着我们去联系别人,迫使我们低头去查看未接的信息和来电。我们忙着用手机的镜头打卡记录旅行过程中经历的一切,却忽略了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曾经的那种疯狂的自由,再无可能出现了。我们手中的这台手机也让再遥远的距离被无限拉近,我们发出的任何信息,或许下一秒都能得到回应,距离产生的期待和企盼的感觉再也无法进入我们的内心。结语:或许智能手机、便捷的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拥有了更多的可能,但是手机的出现也让我们失去了更多东西。当所有人都在为先进的科技唱诵赞歌的时候,作者的这本书,却在我们当头浇下一碰冷水。是的,我们需要有一个冷静的视角来看待这变化的世界。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大脑进化根本赶不上如今的世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理解身处的数码世界的同时,也需要正确认识到它给我们带来的风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数码世界安全手册

                    献给旅行在数码世界的人们的安全手册应该做到的基本事项检查使用手机的时间。可以下载一个 App,来监测自己有多频繁触碰手机以及使用的时间有多长。这样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手机究竟 “偷” 走了我们多少时间。认知是变化的第一步。购买闹钟和手表。有的事情就不必托付给手机了。每天关机 1 小时至 2 小时。告诉身边人你已经决定每天关机 1 小时至 2 小时了,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你没有回复信息而感到烦躁或生气。关掉所有的待办事项提醒。将手机设置成黑白背景。非彩色的界面会让多巴胺的分泌减少,多巴胺减少分泌之后,我们想滑动屏幕的迫切感也会降低一些。开车的时候将手机调至静音。这样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短信或电话可能在重要的时候夺走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不应该在驾驶途中进行处理。在工作中如果是在处理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事情,就将电话放置在别处,不要放置在手边。规定一个专门用来查看短信和邮件的时间。例如每小时拿两三分钟来进行处理。在与人相处时跟朋友在一起时,将手机调至静音,并放置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这样才会收获愉快的相处时间。看手机这个行为具有传染性。当你决定不看手机时,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人也才会做出跟你一样的举动。给孩子们的建议不要将手机带进教室!手机一定会妨碍学习。减少对着电子屏幕的时间,做些其他活动。以分钟来计算可能难以实行,但如果一定需要规定一个时间,成人或儿童每天使用手机和面对显示屏的时间都不应该超过 2 小时。这意味着除去睡觉、吃饭、出勤和上下学的时间,在醒着的时候,已经有 1/7 的时间是面对着手机或显示屏的!8 岁以下的孩子每天将时间限制在 1 个小时内最佳,同时应该做一些其他的娱乐活动。可以将做作业、运动、见朋友的时间都规定好。给孩子做出榜样。我们是在相互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的。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动。睡觉时准备阶段,至少提前 1 个小时关掉手机或笔记本等电子设备。对于神经敏感,会被一点小小的问题影响睡眠的人,则不应该将手机放在卧室。如果需要早起,使用闹钟即可。如果的确需要将手机放在卧室,则应关掉不必要的闹钟,将手机设置成静音模式。不要在躺下后查看与业务相关的邮件。压力问题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压力相关的症状。但需要牢记,这些症状也可能不是压力引起的。不确定时请前往医院就诊。身体活动和大脑相关问题一切的活动都对大脑有益。同时,增加心跳次数是最为有利的。当然这也不是说一定要跑完一场马拉松才算数。对大脑来说,只是散步也能带来很多益处,如果能让心跳加快,那就再好不过了。最重要的是实践。如果希望通过身体活动,尽可能地释放压力,提升注意力,可以每周运动 3 次,每次 45 分钟,要运动到出汗、气喘吁吁为止。微信相关问题只关注那些你想多多沟通交流的人。仅将微信视为沟通交流的工具。积极回应他人的留言,培养起良好的归属感和亲密感。将手机里的微信卸载,只在电脑端使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论是关注养生主题,希望改善睡眠、情绪、焦虑、抑郁等问题的打工人;渴望更有效率地学习、专注读书、提高记忆力的学生、备考群体;还是看重孩子的健康、智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的家长,都能从本书中收获意想不到的知识。想改变手机的负面影响,来一场思维的探险总是有效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手机占有了我,但不是我的错,我还有救的😃

                        我用手机看完《手机大脑》,中间还看了几次微信,看了几个并不是呼我的消息。手机成了我们最亲密、最不可分割的身体,它让我们和世界时刻保持联系,却让人越来越孤独;它让所有人可以在最快的时间注意到同样的信息,人却丧失了专注力;它还让人的焦虑、压力上升,还越来越难睡着,睡的也不好。可我们不是要倒退到原始,作者说 “真正重要的就是预防精神健康出现问题,而不是出现问题之后依靠药物解决。” 很多研究都支持,那些指责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效应,都不是手机的原因,是因为人的进化中一切都是为了生存,那些曾经为了生存的优点。在信息时代,有些部分成了被手机利用的缺点,更准确的说,是因为人和世界的现在链接渠道刚好是手机。曾经人们需要尽可能获得所有的信息,才能生存,而现在会导致你留意手机的每声响动,刷过每条信息,那背后的快感和满足感,超过了睡觉和吃饭。你试图和整个世界保持联系,于是丧失了和真实的人、真实的土地、历史相接触。你的肉体和大脑又都是万年以前的,它们对此有需求,于是你感到孤单、焦虑、压力。作者期待手机和 app 的研发者能够向善,不要恶意引导占用人们的注意力。这一点上,每个人还是得做自己的主人。来自进化的力量你难以改变,但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比如不带手机上床、给手机设定禅定模式、多运动、多与真实的人交流、练习专注力。这些动作只是个表象,它只说明你和手机谁才是主人。值得一说的是,在究径的行走里,我们提倡大家放下手机,好好感受走过的一切、身边的人和路上的自己。这样的过程中,行走的大家尝尝有很不一样的收获。—— 半落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现在的某些行为习惯是人类大脑进化中的必然产物,此书让自己进一步了解了人类进化的过往今生。对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数码产品的依懒性,这也是人类大脑进化的一部分。从而更加理性的去看待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的大脑做出的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手机科技批斗书

                            《手机大脑》一书几乎是大写的对于手机与互联网文化的批斗书。随便翻开一页,我们都能看到这几个大字:手机有害!其余的部分则是阐述手机如何有害,为什么手机没有益处,以及手机背后的 “阴谋” 以及一些科学实验的堆砌。正当我想要看看本书如何解决手机问题时,这本书完结了。假如你已经认为 “手机有害”,这本书几乎是不用去读。另一本书《成瘾》则几乎是这本书的强化&扩充版,其更加严密地阐述了成瘾的原因以及如何合理渐进地去除成瘾现象。那本书中有一个我印象很深刻的例子:我们一直以为美国的 “戒酒者协会” 能够帮助酒精成瘾者,事实上那些成瘾者陷入了另一种成瘾现象 —— 受害者情结,为了不被自己的团体抛弃,他们必须不断重复 “成瘾害了自己” 这个故事,最终反而无法戒除自己的瘾。从中国家长沉溺游戏却抵制孩子玩游戏,到瑞典这个现代化国家反过来抵制科技,何尝不是这个故事的翻版。这本书我也是以电子书的形式读完的,我认同书中的一个观点:论精读,电子书效果确实不如纸质书。但这本书显然不能归入那一行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手机大脑

                              总体来说就是屏幕时间让我们加速改变,变好或变差,再加上还是古时代的大脑,它所进化出来的规则对现代社会的不适应,以及一些在数码时代可以减少负面影响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运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一定要聪明的使用手机不要让手机玩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也许,HPA 轴就是人类和动物在应对极端危险状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假设我们的一位祖先遇到了狮子。此时 HPA 轴就会拉响警报,促使我们做出适当的反应。即 “下丘脑向脑垂体释放信号,脑垂体又向肾上腺下达命令” 这一连串过程。皮质醇会将能量拉至最高点,使得心脏更加剧烈地跳动起来,就像我们每个人在受到压力时都曾经历过的那样。然而,心跳究竟为什么会加快呢?在遇到狮子时,祖先们需要迅速做出反应,是与其殊死搏斗还是撒腿就跑?这便是所谓的 “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 or flight response)。为了全力战斗或全速奔跑,身体肌肉需要得到大量供血,为此心脏必须要更加强有力地搏动起来,如此一来,这一机制就留存了下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

                                    曾经以为有了智能手机加持生活变得轻松便利,其实越来越感觉到专注力,感受力,幸福力都在逐渐变弱,只剩下对手机的精神依赖。这本书从原理上梳理了手机对大脑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信息爆炸的时代,总想看得更多,吸收的更多,同步处理做的更多,最终只有保持专注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其余都是自欺欺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戒不掉的手机

                                      可笑的是,我用手机看完了关于如何戒掉使用手机的书,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是无法戒掉手机的,手机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分割的扩展器官。当下的我们应该做的应该是如何使用好这个新增加的拓展器官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能用发展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中断发展的脚步来掩盖问题本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网络会让我们变成傻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手机的双面性

                                          创造幸福生活中,让手机成为调味剂,增加生活的趣味性和健康性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