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李叔同说佛》…一念放下时,万般从容皆寂静

    国民二年(1913),挚友夏丏尊的一句戏言,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李叔同觉得这话很有意思,这位民国通才奇才大才子算是种下了善根。民国五年(1916)李叔同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心生好奇心,想断食治一下神经衰弱症。这年冬遂于虎咆寺断食,结识方丈弘祥师,两个投缘相善。后李叔同多次入寺小住,民国七年(1918)元宵节皈依。李叔同谈及自己出家自然是佛味的平淡从容,只不过我等风尘之人岂肯放过这绝佳谈资…… 光绪六年(1880),李叔同生于世家李府,父李世珍,同治四年进士,李鸿章挚交。官至吏部主事,后辞官承父业而为津门巨富。时年母亲 19 岁,父已 68,长兄李文锦也 50 挂零。李叔同行列第三。李叔同 5 岁,父去世,李家未对这偏房孤儿寡母非难。李叔同自幼天赋异禀,少年多才少不了风流,声色犬马之间初识天津卫坤伶杨翠喜,迷恋倾倒。李家见此不妙,遂命李叔同迎娶茶商之女俞蓉儿,品貌端庄,算是缓解了些少年旺火气。不久,李叔同又转而关心维新,颇有慷慨言辞。戊戌变法失败后,为避风头,长兄拔 30 万元(时北洋军营长月饷二十元)让他安家置业,遂于母亲妻子迁于上海定居…… 在沪不久,李叔同迁居好友许幻园家的 "城南草堂",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号称 "天涯五友",也算是昨夜还是津阔少,今朝已是沪上风流郎,时年方二十。沪期间,亦有名伶李苹香颇多佳话,如诗云,如何十里章台路,只有花枝不解愁。两年后,李叔同考入南洋公学,成为蔡元培的弟子,这又是才子遇名师。喜事难遇天无常,长子夭亡,生母病逝,李叔同似乎一下子明白他得有所学成谋业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李叔同去日本留学,不久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春柳社",演出话剧《茶花女》等,再次声名鹊起…… 光绪三十八年(1908)29 岁的李叔同兴趣又变,转攻绘画和音乐。才子侧旁岂能长无佳人,遂与房东淑惠的女儿诚子互坠爱河,宣统三年(1911),李叔同学成携日妻回沪。同年天再不测,改朝换代,家道败落。民国二年(1913)为谋生计,李叔同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今杭高与杭师大),当时除了李叔同,还有鲁迅,许寿裳,夏丐尊也在此任教。真不明白,一间小学校怎么会聚了一堆大师。其间李叔同又入了西泠印社,常与吴昌硕请教,金石之功日劲。致此,书画印诗剧无一不为一流,世人叹为观止…… 富贵风流,才学无双,誉满天下,又妻贤子孝,可谓人间繁华皆享尽矣。民国七年(1918)正值壮年 38,似乎是突然发现这繁华过后,唯有寂静这绝顶奢华未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当年送别天涯五友之许幻园的吟唱,这回也是到了送别风尘中繁华半生的李叔同的时候了。评客有词云,夕阳山外古道青,今宵忆往昔梦醒。半世繁华缘已尽,一念放下时,万般从容皆寂静……(石木翻书每天翻翻书)

      9
      2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以弘一法师为榜样

      复旦骆玉明教授有一个关于弘一法师的讲座,在 B 站上面可以看到。里面有一段讲到少帅张学良和弘一法师的对比,印象深刻。在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年代,有少帅这般潇洒风流的人物,也有弘一法师这样忧国忧民之人。读完这本书,也让我了解弘一法师更多一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李叔同说佛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447 本)#2023 年精读作家(50)《李叔同说佛》大家好!今天阅读李叔同的第五本作品《李叔同说佛》,本书主要收集了弘一法师一生开示佛徒的讲稿,和其晚年整理、辑录的处事格言。本书忠实地体现出弘一法师的佛学思想体系: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他平生重践履,讲谈要言不烦,而其慈悲的心怀则处处溢于言表。本书堪称最能启悟世人的大德讲演录,字字珠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细细体味。2、精彩内容:①出家的经过落发以后仍须受戒的,于是由林同庄君介绍,到灵隐寺去受戒了。灵隐寺是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是很欢喜的。我出家以后,曾到各处的大寺院看过,但是总没有像灵隐寺那么好!八月底,我就到灵隐寺去,寺中的方丈和尚很客气,叫我住在客堂后面芸香阁的楼上。当时是由慧明法师做大师父的。有一天,我在客堂里遇到这位法师了。他看到我时就说:“既系来受戒的,为什么不进戒堂呢?虽然你在家的时候是读书人,但是读书人就能这样的随便吗?就是在家时是一个皇帝,我也是一样看待的!” 那时方丈和尚仍是要我住在客堂楼上,而于戒堂里有了紧要的佛事时,方去参加一两回的。②改过之次第一、学 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读,而亦难于了解者,可以先读《格言联璧》一部。余自儿时,即读此书。归信佛法以后,亦常常翻阅,甚觉其亲切而有味也。此书佛学书局有排印本甚精。二、省 既已学矣,即须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改。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又于每日临睡时,再将一日所行之事,详细思之。能每日写录日记,尤善。三、改 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 诸君可不勉乎!③三皈五戒三皈:不属于戒,仅名三皈。三皈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未受以前必须要了解三皈道理,并非糊里糊涂地盲从瞎说,如这样子皆不得三皈。所谓三宝有四种之别,一理体三宝,二化相三宝,三住持三宝,四一体三宝。尽讲起来很深奥复杂,现在且专就住持三宝来说。三宝意义是什么?佛,法,僧。所谓佛即形像,如:释迦佛像、药师佛像、弥陀佛像等;法即佛所说之经,如:《法华经》、《楞严经》等,皆佛金口所流露出来之法;僧即出家剃发受戒有威仪之人。以上所说佛、法、僧道理,可谓最浅近,诸位谅皆能明了吧。五戒:就五戒言,亦要请师先为说明。五戒者:杀,盗,淫,妄,酒。当师父说明五戒意义时,切要用白话,浅近明了,使人易懂。受戒者听毕,应先自思量如是诸戒能持否,若不能全持,或一,或二,或三,或四,皆可随意;宁可不受,万不可受而不持!且就杀生而论,未受戒者,犯之本应有罪,若已受不杀戒者犯之,则罪更加重一倍,可怕不可怕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指数五星为何?与俗与僧均可,意义深远。之前读过另一个版本的《李叔同说佛》因时间略久遂忘却梗概,今覆阅,又有新知,恰逢今日读完《地藏菩萨本愿经》及《药师琉璃光经》与此到有些呼应甚感欣慰欢喜。本书通熟易懂不乏义理,众宜欢喜阅读。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李叔同说佛》大家都知道弘一法师修行的是律宗,一种最难修行的佛家宗门,有着严苛的清规戒律,每上一个台阶都要付出很多的艰辛。不像禅宗所言,顿悟成佛。不过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修的心是一样的,那就是一种涅槃后的极乐,个人觉得不是大智慧,大成就,成佛,而是一种通透和豁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观后感

              全书充满宽人严己不自欺,步步向前的修炼阅读前的期待过高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