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7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大局已定

    年度期刊信息浏览,我是借题发挥写个人年度总结和展望,2021 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标志性的一年,未来形势也越来越明朗:1. 未来 10 年无论内外中国都是稳定的,历史上看只要稳定这个国家就一定向好。2. 既然是稳定的,宏观就和个人无关,一夜暴富和躺赢都是幻想,放下幻想踏实耕耘,一分辛苦一分收获。3. 两强已经进入战争模式,不可调和,各自站队,新的对战模式,兵棋推演的消耗战和持久战。总之,锻炼身体,修炼内功,看谁活得长。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放下你能做到吗

      放下是非对错,自我观照,反求诸己。什么叫自我观照?就是自我修行,每个起心动念你都看看自己,到底出于怎样的目的,出于怎样的想法。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善还是恶,是欢喜还是嫉妒,还是心生怨恨,到底处于哪一种,到底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在生命中,每个人都会站在自我的角度上看问题,都会看对方到底是哪错了,对方有哪些对不住自己的地方,总会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会把自己放在渺小,讨公道的位置。有时侯,我们会把自己放在被伤害的位置,要求别人给我一份公道。当我们自己要求这份公道的时候,就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也就是你把这份权利放给对方。你再没有这个权力,只是让对方给到你想要的公平就好。我做过很多情感个案,像夫妻吵架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说,我为这个家做了什么,我为了你做了什么,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我是这样对你好,可是你又怎样对待我的。图片 Ta 会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想讨一个公平,就是我为了你妈妈、为了你爸爸、为了孩子,我如何如何,你又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你可不可以好好的待我?我在情感班里讲过,当你把自己放在弱者的范围内,你在做什么?你就像拿着要饭的碗,求求你给点吧。你心里想的是一百元钱,或者是十元钱,既然你是乞讨,可不可以给你一分钱?当然可以。对方给到你一分钱的时候,你会恼羞成怒,可是你嘴里还是要说谢谢,为什么?因为谁让你举着碗讨要,谁让你放下自尊,要一种想要的情感,或者想要的那个道理,想要的那个公平。所谓的公平,只是我们想到,为什么这样说?这个世界不存在真正的公平,比如同样有人弹八个小时钢琴,有点人会坐在台上成为大师。全世界以聆听 Ta 现场的表演为荣,可是有的人只能在家里,或者教一些小学生糊口。这个世界没有公平,有点人画的画可以流芳百世,大家竞相拍卖争抢,甚至价值几个亿,可是我们只能教教学生,或者自己的画在家自娱自乐而已。同样是画画,为什么不公平,差距在哪里?我们想要的公平,只是我们想象中而已。我们想象着对这个人肝脑涂地、一往情深,可是这个人就应该如我们所愿,跟我们一往情深吗?其实不然,只是我们把我们的情感安放在那里。至于 Ta 怎样,Ta 给十元钱、二十元钱、五十元钱,还是一分钱,都是如人家所愿,跟我们没有关系。欢喜还是悲伤,是乞讨者还是成为公主,无论怎样,这个念头都是你的念。每一个念头都是你的世界,我们能做的不是让别人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而是观照我们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每一个念头,看一看我们到底产生了怎样的世界,怎样的境遇,到底我们是有嗔恨心,还是能宽以待人,还是真正的在自我修行里,让我们每一个念起、念落都是欢喜,都是平和。往往起初心的时候,我想这个人很好,我想很好的待你,可是走着走着,因为 Ta 对我不好,因为 Ta 不听我的。走着走着我们就忘了初心,忘了我曾经想要做的,忘了曾经自己发的誓,我想一辈子都对你好,我想一辈子都好好爱你。我们走着走着就走忘了,走着走着就添了自己的嗔恨心,添了自己的恼羞成怒,走着走着我们就忘了自己的初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2年第一天,看看今年的趋势!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728 本《财经 2021 年 26 期》新基建首先是个技术活儿,与 “傻大黑粗” 的 “铁公机” 及相对成熟的各种工业园区、高新区等园区运营技术相比,需要地方政府有更高的技术鉴别、选择乃至架构集成能力,很多时候很难大干快上。以全国高科技水平领先的深圳为例,日前也在公布新基建方案时坦承,在选择基建投资领域时,深圳在 5G、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基础软件、高端芯片、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等领域仍然受制于人。我国的小型水库将近 10 万座,这个面太大了,有钱的地方往往会自己找投资,也做得更扎实,但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决策者往往会有成本与效益的考量,如果短时间不能带来改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就提不起来,其他行业也要发展,肯定有个优先级排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给出的碳中和目标是 2060 年,但 “禁燃” 的时间点也已明示。2020 年 10 月 27 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线路图 2.0》,明确指出,至 2035 年,所有燃油车将往电动化发展,升级为混合动力车型。届时,市场将只剩混合动力与新能源汽车两种车型,且各占 50% 市场份额。12 月 8 日至 10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这是判断今年经济形势、定调来年宏观政策的 “风向标”,会议明确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增长被提升到新高度,“稳增长、打造新增长点” 将成为明年的政策主线。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增长、打造新增长点” 将成为货币、财政等各项经济政策的主线。明年财政将会更加积极,财政支出将前置,以加快财政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2 年是中国经济复苏非常关键的一年。对于中国经济,目前大致存在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另一种则警示,中国可能正处于从滞涨向衰退方向转化的阶段。全球脱碳与疫后产业链重组,再叠加技术升级、再工业化等因素,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将主要出现在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新基建、新能源、碳中和等领域。与此同时,一些软性的制度建设,例如完善教育、医疗、社保、户籍、生育,发展资本市场、减税降费、扩大对外开放、保护知识产权等,也将继续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适度提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指导地方加强项目储备,推动 2021 年底、2022 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以财政政策发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增长和信用扩张。公共预算内财政支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应加快,可以为基建投资增速提供一定支撑。2022 年,在 “房住不炒” 的定位下,应坚定信心支持 “住”。优化住房市场调控政策体系,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加大住房保障的政策力度,加快实施 “青新市民” 安居工程。“十四五” 及未来 15 年应积极探索中国住房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中国住房新体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束缚市场主体的环节去,朝着阻碍经济循环的堵点冲,短板就是跳板,盲点也是空间。牢牢把握 “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面对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展共识更加凝聚,奋进号角格外嘹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期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财经》上线,每期必看。本期盘点时下热点,对其中一篇关于中国财政承压的文章印象深刻。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增长、打造新增长点” 将成为货币、财政等各项经济政策的主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基建之道

                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一向是拉动中国经济前行的重要动能。而政府投资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基建的投资更是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投资引擎不复以往强劲,除了民企投资下滑,政府投资呈疲软之态也是原因之一。而围绕基建的投资力度不彰,也是导致政府投资疲软的 “罪魁祸首” 之一。前些年如烈火烹油之势的地方基建投资狂潮退潮,一方面与中央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风险而严肃财政纪律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房地产超高景气不再,地方传统融资模式运转不灵,自身财力受限有关。此外,传统基础设施渐趋饱和,缺乏好的项目也是原因之一,这从今年中央批复下发的地方建设专项债额度居然没有用完就可见一斑。中央也在近几个月不断敦促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提出要尽快形成一定规模的实物工作量,以遏制投资下滑的趋势。除了财力和传统基础设施的饱和,被寄予厚望的新基建没能接续传统基建的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投资势头下滑。这与新基建本身的诸多特点有关,需要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同时也需要耐心和政策定力。新基建首先是个技术活儿,与 “傻大黑粗” 的 “铁公机” 及相对成熟的各种工业园区、高新区等园区运营技术相比,需要地方政府有更高的技术鉴别、选择乃至架构集成能力,很多时候很难大干快上。以全国高科技水平领先的深圳为例,日前也在公布新基建方案时坦承,在选择基建投资领域时,深圳在 5G、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基础软件、高端芯片、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等领域仍然受制于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例,不少地方也热过一阵子,但热闹过后又都渐趋冷静。首先智慧城市到底应该包含哪些要素,需要配置哪些软硬件,通用的技术标准是什么,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此外,相对于以前几家央企就能 “大包大揽” 的传统基建,新基建涉及的上下游环节、技术链条、系统集成和架构等等特别多,往往需要协调很多家高科技公司,很难以哪一家企业为主。这对政府来说是个新难题。而且相对于之前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相对脱离,属于筑巢和引凤可以分开安排,新基建的投资建设本身就与各个地方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既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关,一方面平地起高楼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建设者很大程度上就是产业的参与者,对地方产业环境、技术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等等都会比传统产业更挑剔。在这方面,即使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深圳,也面临 “由于‘新基建’的形态和边界不断演进拓展,‘新基建’发展与挑战并存。规划建设统筹协调力度不够、部分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尚存” 的挑战性局面。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对人才和创新生态的要求也更高。那些有着雄厚的科学院所资源和研发基础,产学研融合创新有着深厚积淀,既能耐得住寂寞搞基础研发,又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的地方,往往能够引领新基建的标准,并取得新基建和新产业发展的叠加倍增效应,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亦然。因此,虽然各地都提出加快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但与传统工业和传统基建时代相比,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在这一轮新基建和新产业发展中弯道超车的可能性要低很多。因此,针对新基建推进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区域差距扩大的情形,有关部门可能需要早为之计。最后是关于 “钱” 的问题。新基建项目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待完善,是不少地方的新常态。就像深圳在相关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这实际上是一种全局性的难题,因为新基建技术的更新迭代非常快,而且投资规模也比较大,回收周期又比较长,社会资本进入的意愿相对较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财经杂志关注经济社会最前沿,创新创业创造,社会真的很精彩,多读读,开阔眼界,让思维充满活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多内容值得细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就是我一直想寻找的介于得到课程与今日头条新闻之间的有独立观察的刊物。大赞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