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1.0艺术还是异化,中间的本质是人。(三星)
很诧异又很幸运,会在得到电子书上看到《爱死机》的书。先看的 “爱死机” 第一季影片,觉得很惊艳。但此时的感觉,就像看过第一季 “权游” 一样,对后面的追剧倒不是很热心,因为中间断档期很长。如果一开始就非常喜欢,为什么不追呢?这很可能取决于他的播出方式。有的剧能追很久,是因为他一个星期更新一集的频率锁住了你流失的耐心。在得到课程里也说过这样的心理机制,就是几个坏的事要一次说出来,几个好的事要一点一点说出来。做为第九艺术的游戏,顶尖的大作一般都把这个心里机制玩明白了。比如游戏中应接不暇的任务机制,就让人流连忘返,不知疲惫。有的游戏里仅一个设定就非常惊艳。“爱死机” 影片第三季看完时,对其中的一个故事很感兴趣。看到得到有书就立马把那个故事读了 —— 额,感觉书写得不好。思前想后,并不是书写得不好,恰恰相反,书用复杂、细节道出了人性的常态。而影片只用一个单一的,人们更愿意接受的情境表达了快意恩仇。而后者更容易被接受,因为思考容易顺从引导,而不是启发。艺术能给我们以启发,异化则带来顺从或是边缘。而我们并不在乎选择了什么,而是谁呈现在我们面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8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透过镜子看自己(《爱,死亡和机器人2&3》读书笔记)有人说《爱死机》第二季和第三季,和第一季相比是让人失望的,视觉效果不差,但是内容深度下来了。我总觉得, 与其说内容深度的变化,不如说是这两季的关注点变化了。第一季更多的是人对于自己的观察,是对我们一直以为的自身存在的意义、价值,甚至是人之所以为人这一存在的原因和理由的思考。换句话说就是对我们自己向内的一种挖掘。第二、三季,则更多地是把着眼点放在了不同文明的对话上,是那种当人类文明碰到其它不同文明的时候,当所有的我们已知的规则、社会、文明形态不同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看待自己这样的一种所谓的文明,甚至是一个生物种族。其中我很喜欢的两个,一个是巨人,一个是虫族。巨人那一篇是说在海滩上出现了一个巨人的尸体,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来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就已经让人类开始对自己无法理解的伟大进行思考了。“我发现他如此迷人的原因部分在于极大的身体,四肢所占据的大量空间,这似乎确认了我四肢微小的特征,不过更重要的,纯粹就是他存在于世上这个绝对的事实。不管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事情可以公开质疑,巨人死也好,活也好,他都是绝对的存在,让我们稍微感受了一下类似的绝对真理造就的世界,而沙滩上我们那些旁观者都是非常不完美的渺小复制品。”“巨人的性格特征在他死后得到加速发展,似乎他个性中的潜在因素在他在世期间获得了充足的动量,并在这简短的最终总结里释放出来,继续让我为之着迷。它标志着巨人屈服于严苛的时间体,我们其余的人类在这套体系中找到了自身,如同破碎的漩涡中无数扭曲的水波,我们有限的生命也是这套体系统的终极产物。” 这是一种没有经过亲眼确认就无法明了的自身渺小。当一种摆在眼前的大,一种无法让人看到全貌的大,就这么摆在眼前的时候,个体才能真正感知到自己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渺小,对这个世界也才能有真正的敬畏。虫族那一篇说的是,人类发现了一种没有思想的、紧靠信息素维持生存的像虫子一样的族群。人类想通过所谓的科学、信息素,将虫族作为自己扩张甚至征服的工具。只是当虫族中间出现了这种意外的时候,虫族的遗传基因自动产生了一个充满智慧的虫族大脑式的个体,并以此来说明人类的妄想。“正是这种扩张、探索、发展的欲望,将使你们灭绝。你们天真地以为,可以无限制地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你们之前,早已有无数种族因此灭绝。在一千年之内,也许更长一点,你们这个种族就会消失。”“知识就是力量!你以为,就凭你们那脆弱瘦小的身躯、原始的腿脚、可笑的手臂和手掌、几乎没什么沟回的小型原始脑,就能容纳所有力量?当然不能!在知识细分、专业分工的冲击下,你的种族早已分崩离析。人类的原初身体形态正被废弃。你自己的基因就被改良过,上尉﹣博士,但你仍然只是一个粗糙的实验体。一百年后,你将成为一具遗骸。一千年后,你将被遗忘。你的种族,将和成千上万其他种族一样,走上不归路。” 人类总是自大的,总是以为凭自己所谓的理性、智慧,就能掌握这个复杂世界的一切,能够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只是我们往往忽略的是,我们总是忘记了所谓的理性和科技带来的灾难和悲惨,还有当它们产生以后带来的无法控制的结果。“智能是一把双刃剑。一定程度的智能,能提升种族的生存能力。过剩的智能,则会妨碍种族的存续。生存和智能无法完美融合。两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是紧密关联的。” 这或许是科幻作家最有趣的思考。这也就是我喜欢科幻作品的原因,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才能探讨那些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愿意探讨的问题,再然后也有可能对这个世界有一点点有趣的改变。这就已经足够好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机器的脉搏》诗歌收录“现在我看清了。用一只幽深的眼睛。看到了机器的脉搏。”“啊,睡眠!如此美妙。人人都嗜睡如命。柯勒律治。”“大理石雕刻出他的不朽灵魂,在陌生的思想海洋中孤独远航。华兹华斯。”“人类创生于亘古之前,数百万年岁倏忽而过。阿尔弗雷德・丁尼生。”“耳朵正潜伏在静夜中。奏响吧,天堂悠扬的曲调。埃德蒙・汉密尔顿・西尔斯。”“这是一颗死蛋,我一直在撒谎。这是一个我无法触及的世界。普拉斯。”“死过第一次之后,再无死亡。迪伦・托马斯。” 动画中出现但本书中未收录的诗歌:1."Who spilled these stars across the skylike sparkling dust, like clouds of light?They pour their milky shineinto the deep black bowl" 谁将这些星星洒满苍穹,像闪烁的尘埃,像发光的云彩,他们将闪着光芒的牛奶倾入黑色的碗 2."I was the world in which I walked, and what I saw Or heard or felt came not but from myself" 我是我行走于其中的世界,我之所见所听或所感,全部来自我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故事的最后一段希巴罗完全沉浸在新发现的听力之中,以至于没有注意到那个女人的身影从红色的湖水中出现,溅起一片血色,紧盯着希巴罗的方向。她张开嘴唱起那首奇怪的曲调,引得希巴罗转向湖泊…… 他的快乐结束了。女人的歌声开始侵入他的意识,把他变得跟其他那些男人一样。他号叫着在脸上又抓又挠,仿佛彻底发疯。他试图捂住耳朵,但是无法抵抗透着甜美的骇人歌曲。女人以胜利者的姿态目睹他受尽折磨,然后缓慢婀娜地移向湖心…… 希巴罗不由自主地跟随着,像狂暴的动物一样尖叫,咬破手指,扯开身体,以这样的方式来阻止自己。可他还是不断深入湖水,最后发出一声疯狂的号叫,沉入了水面之下。外景,湖水深处随着希巴罗的尸体缓缓沉入红色的湖水,女人向他游来,用苍白无鳞的手臂抱住他,一起下沉。在他们周围,遍布着来自不同时代、腐败程度各异的数百具尸体 —— 全都是她的受害者。金色鳞片和珠宝饰品仿佛有毒的珊瑚,从他们身上生长出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和黄很暴力《爱,死亡与机器人》,剧集与书本都看过了,名字中的三个词语就点明了作品基调,其中充斥着禁忌、欲念与科幻。既有变相讨论被强暴的《桑尼的优势》,也有直接用性换取交流的《天鹰座裂隙外》 ;有个人讲述屠杀全船拯救世界的《糟糕之旅》,有牺牲小队换取杀灭怪物的《秘密战争》;有将灵魂融于行星的《机器的脉动》,有设定让人大开脑洞的《虫群》;还有回归本心的《齐马蓝》,有《葬于拱形大厅之内》抵御了克苏鲁的自残逃生……当然,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阿尔贝托・米尔戈,这位导演超级喜欢情爱主题。他导演了《目击证人》和《吉巴罗》,一部剧集貌似简单,就是一个目击谋杀逃跑最后反杀的故事,另一部貌似复杂,还涉及到殖民主义屠杀土著等等历史问题。但其实,这两部剧集的核心思想,都是一样 ,阿尔贝托・米尔戈自己说的。说的都是男女爱情之间的纠缠。《目击证人》讲的其实是爱情中的烦恼,一方有话想说,但另一方不听,矛盾升级,误解沦为暴力,不是你对我,就是我对你,反反复复无限循环。而《吉巴罗》讲述的是一段 “错误的情感关系”。女妖发现聋骑士不受她魅惑,以为他拥有高于俗人的灵魂,便对他产生了好奇和爱慕。但聋骑士看似的高尚品质本质只是一种缺陷,他的内心贪婪,为了金子让女妖受了骗被杀害。其主题不过是说明错误的爱情往往始于误解。导演可谓实在经典的诠释了爱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