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冥想有益的身心锻炼方式,帮助个体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内在的力量和智慧,过上更充实、更有意义的生活。这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冥想指南,它为读者提供了每天的冥想练习,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静、专注和连接。通过冥想,我们可以与自己的内在世界建立连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思想和需求。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增强自我意识。冥想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高注意力集中程度。这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各种挑战和压力非常重要。通过冥想,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内在力量和潜力,并学会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这有助于我们成长和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冥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并获得更深层次的人生智慧。这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冥想不仅仅是关于个人的内心平静和专注,它也是一种精神成长的方式。通过冥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与宇宙的联系,增强对生命和存在的认识。通过每天的冥想练习,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和成就。这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更有责任感、自我超越的人。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勘破万物本质之法克里希那穆提,印度的著名哲学家,20 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本书是克氏思想的精选集,通过三百六十五天的静心冥想,这位心灵导师诠释了其对于生命、死亡、爱、宗教、时间、热情、恐惧等等严肃话题的思考。然而,讽刺的是,这种深刻思考所得出的结论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作者所描述的能够真正静心冥想的人、懂得什么是真爱的人、看见事物的实相的人,在这个社会是很難活下去的... 这是人类的悲哀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生命,本身就是意义(《生命之书》读书笔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读书体验,用一年时间,读一本书,读一本不太厚的书。说实话,有的时候读得并不是很深入,把一个书变成了一个日常的打卡任务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成为一个必须完成的事情,就少了一点那种读书的不期而遇和沉入。但是有意思的是,有的时候,很可能一句话如果实在集中的阅读那种过程中,会很容易就忽略掉了。但是在这种一天一小段的过程里,很容易就会被某一个句子打动。生命之书,讲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事情。但其实,很多时候,书里讲了一个更延伸的事情,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那就是生命的意义,其实不在于自己。我在想,所谓的生命之书,讲了一个大生命的故事,这种意义就在于,如果把自己放下,很可能意义就会生长出来了。这一年,看出了很多,尤其是那种我们以为的成长、知识,收获,评价,这些都是我们在努力从周围这个世界获取的,拿到自己身上的东西。我们一直在攫取,在从身边找那些能让自己显得很厉害的标签,狠狠地贴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对着镜子狠狠地看着这些标签和那些还没贴上标签的地方,告诉自己这些标签就是意义。然后就会一方面害怕失去标签,另一方面又在不停地去攫取更多的标签。这种意义的获得感往往就在贴上的那 bia 的一声,然后就是标签的陈旧、被撕下和得不到的痛苦。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可能生命的意义不是自己生长了什么,而是你给这个世界是不是贡献了一点什么,让这个世界生长了。生命的意义,可能是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封闭的在损耗的系统,而是一个需要每个生命都给它注送能量的系统。我以为,这个世界的本质不在于某一个个的个体,而是在于每一个个体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我以为关系这个事情,就是一个存在的实体,是一个这个世界之所以生存和生长的结构。我甚至愿意把关系,看作是这个世界的本质。这种关系不只是个体之间的链接,也是个体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链接,也是个体和那些我们理解不了的超出我们认知的世界的链接。这种链接,正是因为看不见,所以很多时候没有办法能够直观地看到,然后就只好找那些看得到的。结果,看得到的这些,就成为了所谓的意义的代表。再然后,就想起来,何必呢,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不过短短的几十年。这几十年和这个世界比起来,又算什么呢?连个小水花都不算。那什么是意义?我想,能不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能生长的东西,可能比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重要的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就非常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会成为大多数人的意义,因为你总会有一些东西在孩子身上不停地生长下去。然后也能理解,那种追求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名,留下一个组织,留下一个作品,留下一个思想,留下一个理念,这种事情为什么会让那么多人去追求。其实简单说,就是把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留下,才可能有意义。否则,天天只想这个世界给了自己什么,意义就会慢慢消解了。生命,本身就是意义。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探索内心世界,理解生命的真谛自我了解和自我认识:克里希那穆提强调,对自我的深入理解是心灵成长和转变的基础。书中鼓励读者通过冥想去探索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心理上的自由:书中提出,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对心理活动的深刻洞察,这包括对恐惧、欲望、依赖和冲突的理解和超越。冥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冥想不仅仅是一种练习或技巧,它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每时每刻的觉察和洞察。觉察和觉知:书中强调通过觉察自己的思维过程、情感反应和日常行为,可以达到更深层次的自我认识。破除传统和权威:克里希那穆提提倡对传统、信仰和权威的质疑,鼓励读者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去发现真理。关系的真谛:书中探讨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指出真正的交流和理解必须建立在没有心理障碍的基础上。智慧和爱的关系: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智慧和爱是并行的,真正的智慧必然伴随着爱的存在。活在当下:书中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完全地活在当下,才能体验到生命的全貌。死亡和永恒:克里希那穆提探讨了死亡的意义,指出只有理解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永恒。无选择的状态:书中提出了 “无选择” 的概念,即在没有冲突和挣扎的情况下自然地行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生命之书#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90 本(163)#《生命之书》🚢人们经常向他提出问题,他的回答永远是:“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这样的方式往往能启动人们探索的意愿,而不是立即找到一个简单的答案。观念永远无法改变我们的心,也无法带来真正的领悟。如果我们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层次上达到真正的交流,便可能出现超越传教的深度理解。🚢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在某个晴朗的日子里坐在公园里谈人生,谈内心的问题,探究存在的本质,并且严肃地问自己,人生为什么困难重重?为什么我们高度发展的心智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好像只是为了生存似的?每天的生活为什么会变成一种折磨?🚢你可曾安静地坐着,既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费力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详地坐在那里?你会听到远处的喧闹声以及近在耳边的声音,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声音都听进去了,你的心不再是一条狭窄的管道。若是以这种方式轻松自在地听,就会发现自己的心在不强求的情况下产生了惊人的转变。这份转变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识。🚢一颗警醒的心是没有先入为主的信仰或理想的,因为信仰或理想只会使你扭曲真实的觉知。假如你想知道自己的真相是什么,就不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与真相不符的东西。毫不扭曲地了解自己的真相,不论美或丑,善或不善,便是美德的开始。美德是最重要的一种品质,因为它会带来解脱。🚢聆听本身便是一种完整的行动,这种行动能够带来解脱。然而你是真的想要听,还是只想去除内在的扰动?若是能一边聆听,一边觉知内心的冲突与矛盾,而不形成特定的思想模式,那么内在的扰动或许能止息下来。我们总是不断地企图做这个做那个,总想达到某种状态,或执著于某种经验而排斥另一种,所以我们的心才会充满着妄念,它永远无法倾听自己的挣扎和痛苦。🚢你得靠自己才能发现新的事物,因此刚上路时必须放下一切的累赘,尤其是知识。透过知识和信仰去经验人生是比较容易的事,然而这样的经验只是自我投射的产物罢了,它们通常是虚假不实的。若想为自己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就不能背负着老旧的包袱,尤其是知识 —— 别人的知识无论多么伟大,都不属于你。🚢“学习” 这个词具有很深的意义。对大部分的人而言,学习意味着累积知识、技术、工艺或语文能力。另外还有一种心理上的学习方式 —— 透过以往的经验去学习。不论是眼前或过往的经验,都会留下一些源自于传统、社会或种族记忆的残渣。因此,学习如何面对人生有两种方式:一是心理上的学习,二是外在知识的累积。🚢一个总想依赖的心是不可能自由的。你会发现只有自由的心才是谦和的,一个谦和而自由的心才有能力学习。学习是一件非凡的事 —— 只是学习而不累积知识。我们一般所谓的知识是很容易获得的。那样的学习方式仍然是从已知进入已知,但真正的学习却是从已知进入未知。🚢你必须拥有一种对万事万物的感受力 —— 对走过墙檐的野猫、脏乱、尘嚣、人类的贫苦无依,都有强烈的感受。你的这份感受力是没有特定方向的,也不是一种来来去去的情绪,而是整个神经系统、眼睛、身体、耳朵等都能敏锐地感知。你必须随时随刻处在高度敏感的状态,除非能变得如此敏锐,否则很难产生智慧。智慧是透过感受力和观察而产生的。🚢感觉就是一种觉受 —— 好恶、好坏之类的觉受。这样的觉受跟爱有没有关系?你有没有观察过门前的那条街道,有没有观察过自己居家的方式,行住坐卧的方式?有没有留意过自己所崇拜的那些圣人?把感觉抛弃了,所以心中的爱也不见了。如果能看见树木的美、笑容的美以及城墙后面的落日 —— 完整地看到这一切 —— 你自然会知道什么是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家里有他的书,但不太了解克里希那穆提,本以为是禅学大师,看到书的最后才知道是讲冥想。老实说我不大喜欢他这本书的叙述方法,非常混乱。他否定了生活中的一切,告诉人们实相、爱才是真正的答案。可是他破除一切之后什么也没建立起来,或者说他并没有预设要有一个科学的、让普通人也能逐渐领会的结构。整本书总有点像康德的哲学体系 —— 单独拿出来很多语言是自相矛盾的。不同的是康德的哲学架构完整而有迹可循,克氏的书用语很随意,好像自说自话的灵感,需要读者自己去体悟。这样的作品作者和读者都比较主观,内容又不可证伪,实在没办法评价好坏,只看读者有没有缘分了。值得一提的是他确实有很多高明的细微的洞见,只不过他给出的答案羚羊挂角,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克氏当年风靡西方世界,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我想我能体会他的理念对个人的好处。但他这样破除一切又无为的理念对人类整体又有什么益处?老庄也讲避世无为,但产生的时间和地点都有它的特殊性,并且也不是主流的思想。然后我突然意识到:可能这本书回答的问题可能并不是我自己问出的那一个。最后我找到了我的启发:之所以有这种微妙的排斥感,大概因为他提出的这些理念和我自己的系统不太相容。我个人一直比较愿意尝试冥想,可总是找不到安放它的合适位置。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个新命题:我需要想办法去兼容、吸收它,而不是简单写写评论,表达自己主观的好恶。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生命之书——365天静心冥想之旅一年的时间,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漫长,但结束了的时候又意犹未尽。本是因为参加年度阅读挑战而决定每天抄录一日,没想到抄完整个人都舒坦了。以前总说要活在当下,也认真的读了《当下的力量》,可坚持不了多久。这一次,虽然有时候也有当做任务在完成,可真的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 “临在”。以前找了各种冥想教程,结果 —— 要是有了结果就不会有其他书籍的一一打开了。冥想就是觉知,就是元认知,就是活出最真实的自己,就是臣服,也是爱自己!难怪,要随时随地正念冥想。因为 —— 觉知存在的整个过程,去观察它,冷静地深入于其中,然后从其中解脱出来,便是真正的冥想。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让生命回归到本源爱的状态如果,生命可以后恢复出厂值设置,那生命的初始状态就是爱。生命的实相就是爱。不分国界的人们都渴求着爱,探讨着爱,但包括我在内,极少数有人真的懂爱,在爱,因为我们都曲解了爱,我们没有领悟爱的真相。爱求不来,买不来,学不来,当且仅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可以全然地和身边的现实世界去连接去互动,亲密关系也就产生了,爱也就出现了。当爱出现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美,祥和与慈悲。如何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想要了解自己的实相就需要持续不断的觉知,觉察,需要深刻的洞察力,需要让心安住在当下,只是纯粹地觉察。只有当我们的内心是空寂的状态,才有可能有深刻的觉知和觉察力。如何有空寂的内心?就需要冥想,冥想可以净化洗涤内心的尘埃,给心腾出空间,心空了,也就静了,心静了,也就有察觉,觉知力有超强的敏锐力和深刻的感受力了。一颗纯真,寂静有超强感受力的内心,就很容易发现和感受到美,而美就是爱,对美的敏锐和感受力越高,爱就越发地充沛和饱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克氏的「生命之书」克里希那穆提在 1934 年曾经说过:“你为什么只想做书本的学生,而不想做人生的门徒?若是能在周遭的环境里发现孰真孰假,你自然会知道什么是实相。” 他不断地指出,只有这本思想无法操纵的 “生命之书”,这本永远在变化、充满活力的著作,才是值得阅读的,其他的都只是二手信息罢了。无穷的经验,深植于内心的恐惧、焦虑、痛苦、快乐及人类数千年来所累积的信念,全都在你的内心深处,你就是这本 “生命之书”。克氏虽然生性害羞与谦逊,却不厌其烦地为大众宣讲了数千回没有草稿的演说,其中最重要的主题就是:任何人都可能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发现每个当下的实相。他的演说涵盖了个人及社会所有冲突的根由。完整而深入地觉察我们每个当下的行为,乃是转化我们自己以及社会的必要行动。有人曾经问他为什么要演说,他想达成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他答道:“我想告诉你们的,或许只是去发现实相是什么,但不是经由某种修行体系而达成的。若是能靠自己去探个究竟,那么所有的人都可以在生活里展现出这最深的实相。实相是无法累积的,凡是能累积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衰萎,而实相是不会衰萎的。你可以在每一个刹那的思想、关系、言语、姿态、微笑及泪水中发现它。如果你我都能发现它,并且活出它来 —— 活出它就等于是发现它 —— 那么我们就不会变成肤浅的传教士。我们会变成真正富有创造力的人 —— 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我想这就是我要演说的原因,或许这也是你们会来听讲的原因。” 他还曾说过:“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在某个晴朗的日子里坐在公园里谈人生,谈内心的问题,探究存在的本质,并且严肃地问自己,人生为什么困难重重?为什么我们高度发展的心智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好像只是为了生存似的?每天的生活为什么会变成一种折磨?也许我们会上教堂、追随一些政治或宗教领袖,但日常生活总是充满着扰动;虽然某些时刻也会出现短暂的喜悦或快乐,但生活始终布满着乌云。你和讲者是本着朋友的情谊来探讨这些问题的,因此彼此的心中有关怀,有诚挚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有没有可能活在没有烦恼的状态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为何冥想是意识创造物质,还是物质创造意识!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个人感觉在低纬度上看是物质决定意识,从高维看是意识创造物质!很多人都是环境的产物,拥有什么样的环境往往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是外在的物质确定了内在的思想!从高维看环境不断作用于人的同时,人也在反作用于环境!当然能做到不受环境的影响的人,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人为什么要冥想,因为想了解宇宙的真相。我们的心是宇宙的连接触点,当我们不断的接近内心真我时,真相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而冥想就是让自己不断接近真我的一个重要方式!自己会完全融入当下,融入环境中,但又不会被环境改变!相由心生,物随心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抛开经验,直指实相…这位印度老师的理念有点类似禅宗,希望大家摆脱所有的经验及教条,不要相信任何大师及宗教,包括他自己及其论点,去直指人心,直接感受爱的力量,直接接近实相。虽然其论点及视角值得我们深思及体会,但毕竟,对一般人而言,还是更习惯于一些世俗的学习方式,一旦要直指人心或顿悟,恐怕不是每个人能轻易做到的。至少,大家多少还是需要一些步骤及方法的。这本书是他的思想理念的合集,所以内容有很多重复着墨之处,与其抱怨其编排的不当,不如借机练习一下书中的要义:不要执着于过去的经验及文字,放空自己去感受其思想的魅力…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