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5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大量关于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的解释都详细的标明了出处,既有充满理性科学的逻辑分析,亦不乏来自个人经历动情的感性描述,是一本对于当下来说非常具有实用性的好书。初看书名,很容易误解这是一本 “鸡汤” 与制造焦虑的快销品,尽管不久前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看了部分作者和董宇辉的交流,也没有下单,如今想来不得不为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感到惭愧。感谢得到电子书团队的专业与迅速,让本书的电子版上架,从而让更多人得以翻阅到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要精读,思考获进步

      持续小赢,韧性飞轮,幸福时刻,意义树,利他与自利…… 好书要精读,思考获进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韧性》读后感

        当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国内面临新形势,新冠疫情与经济下行等问题交织叠加,不确定已然成为这世界的一种常态。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稳住自我、保持精进,作者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张教授从自己在长江商学院授课内容和自身的体验出发,结合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理论,以及对在读学员的课堂实践和观察,在疫情持续了三年的 2022 年写来这样一本书。开卷有益,人生海海,希望面对逆境,我们都能从中获取力量,战胜困难,拥有韧性,在这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勇敢前行。【收获一】韧性是什么?这个原本出自物理学的概念,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破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越好,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心理韧性是个人面对逆境、创作、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也就是恢复力、复原力、反弹力。【收获二】韧性飞轮模型是终身成长的能力模型,其核心是韧性,由觉察、意义、连接三个叶片组成。需有长期的系统性规划,按照自身状况选择、坚持、调整,再坚持。其中突破阻碍的行动利器是持续小赢,用一个个小胜利去推动韧性飞轮运转,不断激发和深化更多积极体验。【收获三】韧性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不等于习惯养成,而是系统改变认知和行为。实验表明,获得掌控感是人们获得积极情绪的根源,当我们通过持续性微小行为改变的积累,我们可以获得习得性掌控,从而提升韧性。【收获四】什么是元认知?包括个体对某一领域的认知能力的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个体在该领域中的实际能力水平。第二层含义是指个体能否客观认识到自己在这一领域的能力水平。也就是人们对自己认知的认知。【收获五】什么是达克效应?是指人们因为缺乏元认知,无法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低能力者没有能力高质量地完成自己所面临的任务,还无法认识到自己缺乏这样的能力。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通常不认为自己最普通,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聪明程度高于平均水平,人们很容易高估自我的独特性。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避免陷入达克效应,知道并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收获六】什么是焦虑?焦虑是指对未来发生的事情不可预测和不可掌控。当我们总是担心无法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时,焦虑就会油然产生。焦虑思维模式有三种预设:一是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陷入这种情绪很难放松,会出现过度计划,强迫性倾向,很难随机应变。要告诉自己,不要平添烦恼,我们不可能对万事万无都尽在掌控,不科学也做不到。不要去试图全面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物,破除这种焦虑的方法是,从我必须百分之百确定,转变为 “我愿意接受不确定性”。二是完美主义,我绝对不能出错。行为表现为拖延症,因害怕失败而不愿尝试,过度工作,过度反思过去、人和关系等。破除这种焦虑的办法是,告诉自己 “我可以犯错”,学会自我接纳与自我关怀,告诉自己某件事情做得好与不好,并不能反映作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三是过度负责,我要对所有人的幸福和安全负责。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多,容易莫名其妙陷入自责。比如 “鸡娃” 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成自己的业绩,代替孩子完成他们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反复践行过度负责的行为,会让孩子 “习得” 无助,丧失掌控感和坚毅的品质。【收获七】自我认知就像剥洋葱,一层层打开,不断接近本我内核的过程。要知道多巴胺的适应性而造成快乐衰减,就是常说的快乐总是短暂的,幸福稍纵即逝,要想跳出欲望和焦虑,要从追求持久的意义中寻找快乐和幸福的答案。【收获八】干预焦虑工具一 —— 焦虑拆弹表,是对焦虑事件进行拆解和梳理,第一客观记录。第二通过我担心会发生什么?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最坏的结果发生了,对我现阶段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最坏的结果发生了,对我未来会有什么影响?一一记录。第三反思,一是不可控却过虑的。二是可控却没做的。第四行动方案。过程中,提醒自己把想象和事实分开。当陷入焦虑时,按下暂停键,快速拆弹梳理,阻断悲观式反刍,避免灾难化。【收获九】干预焦虑的工具二 —— 三个幸福时刻。每天思考并记录当天发生的三个好事(让自己快乐、幸福、感恩的人或事)。【收获十】悲观主义者习惯在遭受挫折时,将自己滞留在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拨。乐观的归因模式是可以习得的,即使是悲观的风格也是可以改变的。遭受不利时,试前瞻用焦虑拆弹表工具和三个幸福时刻,要知道记录使持续小赢的成果可视化,以增强信心、耐心,促进改变。【收获十一】养成正念冥想的习惯,受益良多。通过不断训练,让自我从想法中剥离,养成观察自己思维的习惯,改变你和你的想法之间的关系,提升对自己的觉察力、对当下的专注力,释放压力,安顿心灵,获得力量。【收获十二】做自己喜爱的事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持续做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多尝试培养一些爱好,多学习些技能,提升时间的 “幸福效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持续小赢为动力,以觉察、意义、连接为起点

          以持续小赢为动力,以觉察、意义、连接为起点,开启个人和企业的 “韧性飞轮”。美国心理学会将心理韧性定义为 “个人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韧性不止于 “减负”。韧性不止于 “归零”。韧性不止于 “品格”。提升韧性不等于死扛,而是主动地应对。提升韧性不等于吃苦,而是科学地 “寻乐”。提升韧性不等于习惯养成,而是系统地改变认知和行为。提升韧性不等于自修,而是在关系连接中共同精进。“韧性飞轮” 以韧性为轴心,三个重要的 “叶片” 分别是觉察、意义和连接。“觉察” 指自我意识层面的综合认知,即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包括对自身心理状态、归因模式等可见和不可见特性的认知、觉察和改变;“意义” 指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对自身目标体系(意义树)的梳理,发掘、培养和深化专注的 “热爱” 等;“连接” 指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社会性的认识、沟通、信任和利他等多个方面,侧重于在关系中与他人共同提升韧性。 让韧性飞轮转动起来的动力来自行动,这种行动叫作 “持续小赢”,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小的成功,积少成多,滴水穿石。无论是深化自我觉察、探寻意义,还是加强与他人的连接,都离不开持续小赢的行动。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推荐

            韧性在物理学中指的是材料在塑形变形和破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越好,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材料增韧有一套专业的方法,而本书是介绍培养心理韧性的方法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和逆境,心理韧性的的培养可以增强我们应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能力,本书作者从心理韧性出发,以觉察、意义和连接为框架,打造了一个以持续小赢为方法的韧性飞轮,对我们韧性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非常有启发,值得推荐。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韧性成长

              不断在改变的过程中持续小赢,去觉察,找到意义,与世界进行连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共识,共事,共情。说法,干法,心法。高韧性组织的领导力

                高韧性不是终点,而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状态。一个有韧性的组织不是单指企业能够度过危机、恢复正常,而是企业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转型,将新的态度、信念、敏捷性和变化的组织架构不断植入企业的 DNA,从而推动组织快速迭代和发展。“共识”“共事”“共情” 三个阶段,对应了沟通、激励和信任三大机制,从领导力的角度来看,要想打造高韧性组织,需要在三个 “法” 上面发力 ——“说法”(对应共识)、“干法”(对应共事)和 “心法”(对应共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打造韧性,不可或缺。

                  一本书看了又看,很舍不得看完,还是人生头一回~;强烈推荐,所有的创业者或者个人。一遍又一遍找寻到的答案似乎越来越接近底层了。感恩作者,感谢得到电子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韧性的启示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993 本(266)#《韧性》🚢让企业在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穿越周期,基业长青。我一直在思考,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在各种逆境中依旧坚韧不拔地勇往直前。在对若干企业家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企业家并不是因为商业上的成功而成就了自我,恰恰相反,他们首先成就了自我,然后这个不断成长的自我令他们在商业领域中绽放光彩。因此,当把这些叱咤风云的企业家还原为 “人” 的本质时,答案便逐渐清晰 —— 韧性的力量。🚢疫情虽然已经延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但相较于我们每个人漫长的一生,它只是一个片段,也只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各种不同逆境中的一种。对于人生,虽然我们最希望的是无风无浪、平安顺遂,但人生的本质并不是一帆风顺。现实就像大海,时而疾风骤雨,时而安宁如镜,起落才是常态,我们要做的就是当风浪来临时仍能乘风破浪。🚢韧性(resilience)原本出自物理学的概念,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破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越好,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在材料科学及冶金学中,韧性是指材料受到使其发生形变的外力时对折断的抵抗能力,其定义为材料在断裂前所能吸收的能量与体积的比值。🚢一个高韧性的人是一个整合的个体,是一个有高度协调能力的人,是一个能和压力共处的人。高韧性人群同样会有很强烈的消极情绪,但是他们拥有更加强大的调节能力让消极情绪释放、舒缓并消解,同时他们也能够自我激发和深化更多的积极体验,不仅能自我减压,还能享受快乐。从这个角度来看,韧性像是我们心理层面的免疫力,不仅帮助我们从疾病中恢复,也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一个人的韧性高低是不能随意评判的,只有当人们经历过重大挫折回过头来复盘这段经历的时候,才有资格评判自己韧性的高低。因此逆境同时也是心理韧性最好的试炼场。换言之,逆境既是对心理韧性的检验,也是最重要的磨砺,这意味着韧性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 “吃苦”,而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在关系连接中提升韧性是必经过程,也是韧性从个人传导给他人和组织的价值所在。高韧性的领导者不仅要不断提升自我,也要持续激励他人、培养团队,从而共同精进。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高韧性的组织必然是一个高凝聚力的组织,一个高韧性的人也会让其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等受到积极的影响。🚢个人 “韧性飞轮” 模型。该飞轮以韧性为轴心,三个重要的 “叶片” 分别是觉察、意义和连接。其中 “觉察” 指的是自我意识层面的综合认知,即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包括对自身心理状态、归因模式等可见和不可见特性的认知、觉察和改变;“意义” 指的是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对自身目标体系(意义树)的梳理,发掘、培养和深化专注的 “热爱” 等;“连接” 则是指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社会性的认识、沟通、信任和利他等多个方面,侧重于在关系中与他人共同提升韧性。🚢人们对于掌控感怀有某种激情。在研究了被人们称为好的事物和体验,并探讨了它们到底好在哪里之后,我们发现,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好,是因为这些事物和体验能让我们感觉到快乐和幸福。在过去若干年中,针对人们对于 “掌控感” 的渴求,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研究者在不同环境背景下做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持续小赢原则的背后,是人们内心对意义感的追寻,而这种追寻需要落实在每一天微小的进步中。重大的胜利固然很好,但在我们的人生中太过罕有。好消息是,即便是微小的胜利,也能够给我们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阿马比尔对小赢的研究更多地聚焦在工作场景中,但对提升掌控力和打造韧性来说,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两者是一个整体,因此持续小赢这一原则应该一以贯之,成为我们终身成长的重要行动指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了近 20 个小时的时间,与素未谋面作者,通过文字阅读,一起走过了一场不可思议的旅程。阅读就是交流、学习、感悟、启发的过程,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世界里。知道、学到、做到,才真有用。书中察觉、意义、连接,有大量工具需要练习实践,反复阅读,更需要反复践行,知行合一,做到个人和组织的韧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韧性的打造,归根结底是要还原人的完整性。也就是将自我的内核与外部合二为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2年度对我启发最大的一本书

                          何为坚韧,何以坚韧,感谢著者,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启发与感悟。作为一个常年伴有焦虑的人,一个只要一停下来就担心自己 “颓废” 不懂得休息的人,这本书一定程度治愈了我的焦虑,教会我如何自我觉察,如何乐观,如何专注的热爱。书中大量的测评和工具,给予我的践行提供了很好的指南。我也开始制定第一个 “微习惯” 的计划:每天写下 “三个幸福时刻”。同时,通过绘制意义树更好的觉察自我,连贯自己的目标体系,让自己不在盲目的努力,去找到更多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去享受美好美好的当下。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拜读张老师的作品《韧性》,人生无常,工作生活,保持韧性,锤炼心性,持续精进,不做内卷内耗的 “内燃机”,做漩涡中心的 “发动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288本

                              韧性认知▲做自己喜爱并擅长的事,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π 型人才犹如人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代表工作上的核心技能,另一条腿代表热爱生活中各种可能的能力。▲很多事情也许微不足道,只带来片刻的享受和愉悦,却是心理韧性重要的养料。▲兴趣可以被发现,但热爱需要不断被发展和被深化。▲打造韧性不是一场比赛,而是持续一生的功课,我们需要在达成延展性目标和获得自我满足感之间找到平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小嬴到大胜,提升韧性。

                                晓萌教授的这本书,有大道理和大实验,也有小练习和小习惯,积小赢为大胜,可以说是一本练习韧性的工具书。看完书后,我会开始的 3 件事,以提升韧性:1. 写发现清单,每周记录 1 个,不断打破我以为的常识;2. 每天至少有 1 次积极回应;3. 开始冥想,从 5 分钟开始。对了,还要看许倬云先生的《中国文化的精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更好的突破苦难,自我成长

                                  面对纷繁复杂、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怎样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大脑是我们形成自我意识、成为万物之灵的中枢。从脑科学研究者的角度看,“解码” 大脑的工作原理,进而揭示人们行为背后的神经作用机制,攻克长期困扰人类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是令人心生向往又考验重重的艰巨历程。尤其是在每个人都面临多重心理挑战的当下,怎样积极应对挑战,提升自身的韧性已成为关乎身心健康乃至社会经济复苏的重要课题,需要跨学科、跨领域学者的共创与协作。晓萌教授在长期的研究和教学中提炼出的 “韧性飞轮” 模型,结合了脑科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前沿研究、经典理论和方法工具,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打造心理动能提供了可实操的路径。基于 “神经可塑性” 原理,我相信行动具有改变认知的力量,期待更多读者走上向内探索的旅程,开启 “韧性” 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自己怎样生活。胡适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一直关注现代社会人的 4 个终极命题:孤独、死亡、自由和无意义。众多哲学家始终认为,人是不能忍受生活没有意义的一种动物。当代著名作家周国平分享道,当他翻译尼采的著作《悲剧的诞生》时,尤其感受到这一点。他指出,人类一定要去寻找意义,而寻找意义的过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因为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中,人类产生了哲学、宗教、艺术,而这些精神生活的形成又赋予了人类生命更高层级的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找寻内在与外界的归属

                                      长时间,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一个让自己内在认可和在外认可的平衡,或者说是一种归属。直到看到这本书,从韧性开始,讲述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世界,自己与别人如何相处的真谛,找寻自己的意义。从这方面讲也是给生命寻找一条走向归属道路,利用不断地微小的成功,祛除干扰,获得动力,逐步达到自己所需要的归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

                                        韧性为轴心,三个叶片分别是觉察、意义、连接。而它们要转动起来,需要的是一次次小的正反馈,即书中表述的小赢。  韧性不是让时间冲淡一切,而是人们从逆境中快速恢复,主动利用自己的可用资源,向内重拾信念,向外寻求社会支持的过程。  韧性的淬炼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水滴石穿的力量。以下 10 滴水,助我们修炼出韧性:  ・水滴 1:打开行动盲盒  ・水滴 2:跳出思维牢笼  ・水滴 3:享受现时此刻  ・水滴 4:尝试数字排毒  ・水滴 5:开启运动宝盒  ・水滴 6:抓住生活瞬间  ・水滴 7:绘制意义树  ・水滴 8:践行感恩利他  ・水滴 9:强化积极回应  ・水滴 10:重启关系连接  在这过程当中,不是直奔目的地而去,就像水滴石穿的过程,虽然是不间断的,但中间也有短暂的停歇,积蓄下一次冲击而下的势能。  比如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毕竟,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不要说什么书中的话其实我早就知道了。那你做到了吗?你做到了还会再打开这本书吗?难道你是来验证自己成果的?那也不错!  有时候,人既是自身认知的囚徒,又是自己的狱卒,就像牢笼里的囚犯,不停地摇晃着牢笼的栏杆,想要出去享受外面的阳光和美景,但其实这个牢笼两边是没有栏杆的,门户大开,他只需要往左或往右转身一走,就可以出去了。但他还是相信自己被囚禁了,疯狂地摇着眼前的栏杆。  在同等程度的挫折面前,高韧性者恢复得更快,因为他们不断总结、上路、继续行动,试错的周期缩短,频度增高,成功的概率大大提升,人生经验益发丰富。这就是韧性淬炼的过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觉察、意义、连接与韧性密不可分

                                          刚开始读得有些艰难,当联系自己的个人经历时,又有很多话想说。读书的快乐就是在于有人告诉你:你的坚持都是对的,你很棒!从自我怀疑到相信自己,这条路走起来并不顺利,但如果有人鼓励和支持,那又是另一番感受。每翻开一本书,都会有种期待,好奇会遇见怎样的一位作者。最欣喜的莫过于那份感同身受,翻书就像与人交谈,从书中汲取营养。人的一生很长,还有很多事可以去做,不要放弃自己,或许梦想实现了呢?推荐你翻一翻,或许会很感兴趣的。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