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敦煌研究院一代创业者——常书鸿
1900 年 5 月 26 日,敦煌石窟藏经洞的发现,是 20 世纪初期我国文物考古方面震撼世界的伟大发现。它使我国中、古时代自 4 世纪到 14 世纪千余年间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民族关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以活生生的逼真的艺术造型和文字手卷公之于世。但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和孱弱,以及地方官吏的昏庸和无知,自 1907 年以来,听任斯坦因、伯希和、柯兹洛夫、勒柯克、格伦威德尔和橘瑞超等帝国主义分子纷纷窜来敦煌千佛洞,采用种种利诱、诓骗、恐吓、威胁等软硬兼施的卑鄙手段,先后盗走数以万计的经卷、文书、刻本、佛画、丝织物等等珍贵文物。他们把所窃赃物据为己有,并作为 “善本”“珍品” 封闭在伦敦、巴黎、列宁格勒等地的博物馆或图书馆中,甚至不让中国人过目、抄写、拍照。可喜的是,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1、我首先带着敬意与好奇,想了解一个把毕生精力与才华都守护和贡献给敦煌的艺术家、文物工作者,在遭受特殊时期的非人待遇之后,如何葆有积极的心态?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四人帮” 的倒行逆施,审判之后能很好地释放情绪。2、常书鸿的文笔朴实,但描述非常有画面感,如年轻时在西湖边带学生写生,水中倒塔影非常美丽,忽听轰然雷声,只见对面烟尘漫天,好一会才发现,刚才正在画的雷峰塔就在眼前倒掉了… 还有最后去日本访问,在友邻画家的画室里见到空无一物的四壁,展开竟然是层层壁橱,有条不紊地放着合作颜料与纸笔。3、书的前半部分一直铺陈他的成长,童年时宣统退位,家人的反应,青年时自费去法国留学一路艰辛,学成之后的迷惘,初见 “敦煌画册” 的激动,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等,如细流归海,导向他对新中国和新政府的热烈拥护,以及对敦煌艺术至死不渝的爱。4、书的后半部分援引他不同时期的回忆总结文章,不可避免地带着时代的烙印,但好在是一手资料的信史,有些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张大千送给他的 “蘑菇地图”,日本小说家井上靖去阳关参观时,在户外野餐,还专门带了日本小酒杯喝 “葡萄美酒” 等。5、他回忆自己初入敦煌的经过,非常有戏剧感,他以崇拜西洋绘画的油画家身份,转而发现民族艺术的巨大魅力与价值,忍受背叛、欺骗和孤独,这种反转和坚守,表现出圣徒般的坚忍和奉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敦煌艺术守护人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常沙娜先生的艺术展,开始了解常沙娜与他的父亲常书鸿。常书鸿与常沙娜,一对父女,两代敦煌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情,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敦煌之歌。 常书鸿,被誉为 “敦煌守护神”,他放弃了法国的优越生活,来到了荒凉的敦煌。在那里,他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他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敦煌的美丽和神秘,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敦煌的文化价值。 常沙娜,常书鸿的女儿,她从小跟随父亲在敦煌生活,深受敦煌文化的熏陶。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敦煌艺术研究者和传承者。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将敦煌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了许多具有敦煌特色的艺术作品,让敦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常书鸿与常沙娜,他们是敦煌文化的使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要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点赞!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自我 1942 年接受筹建敦煌艺术研究所的任务,1943 年 3 月踏上敦煌的土地,至今已整整 50 年了。在我生命的长河中,一大半献给了敦煌,献给了我所热爱和向往的敦煌事业。无论是在戈壁敦煌,还是在异国他乡,或在其他地方,使我魂牵梦绕的就是你 —— 敦煌。池田大作先生曾问过我:“如果来生再到人世,你将选择什么职业呢?” 我回答说:“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生’,但如果真的再一次重新来到这世界,我将还是‘常书鸿’,我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我觉得这半个世纪过得太快了,敦煌研究和保护是几代人的事,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回首已过去的人生,我自豪地认为,我的人生选择没有错。我们奉献给敦煌的应该是许许多多代人的努力和工作。”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那飞翔在莫高窟上空婀娜多姿的众飞天,听到了那九层楼上铁马叮当的悦耳响声,我仿佛又回到了民族文化的宝库敦煌。敦煌啊,敦煌,我永远的故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