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6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雍正帝,被亏欠了几百年的理解

    如果说中国哪个皇帝最委屈,那雍正帝应该排的上号。明明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含辛茹苦几十年,好不容易九死一生获得皇位,却被各种诋毁了几百年得位不正;明明勤勤力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被揪着说成是么得感情、乱搞文字狱杀人如麻的暴君;明明对自己的十三弟怡亲王至真至诚,生前委以 “常务副皇帝” 的重任,去世后去其名讳,将 “允祥” 改回 “胤祥”,自己更是悲伤的饮食不进夜不能寐;但世人都只惦记着他圈禁兄弟,将他们称为 “猪”、“狗”。讲述雍正帝的著作和影视作品有很多,但《雍正帝:中国的独裁君主》仍然值得一读的原因是,这可能是最理解雍正帝的处境的一本书,对内分析他的内向敏感的性格,对外分析由草原民族向儒家思想过渡,必须实行强权统治的大环境,雍正帝将独裁发挥到了顶点,才换来了近两个世纪的康乾盛世,但他的功绩,却如同 “康乾盛世” 四个字,被简单的带过并忽视了。从骨子里来说,雍正帝是个十分内向的人,生母出生低微让他觉得自卑,自幼在宫中长大的他,也不敢随心所欲、胆大妄为,长大后坚定跟随着太子胤礽,尽自己的一份臣子的职责,没和别的出身高贵的兄弟打成一片。但越是内向谨慎的人越是坚强,他的坚强并没有表现在于兄弟的正面争斗之中,而是不断的提升自身修养,审时度势,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暗自生长,形成了如同混凝土般坚硬的性格,甚至显得执拗。这种执拗一次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曾静案上。曾静是一个远在江湖草堂的老学究,坚持认为反清复明才是正统,他的学生张熙无比天真的前去策反岳飞的后人、年羹尧的副手及继任者岳钟琪总督,说服他继承岳飞的大志,将鞑虏赶出中原。岳钟琪大吃一惊,反手一个举报就把张熙和曾静一锅端了。按照常理,要杀要罚便是,但雍正帝说,“朕丝毫不愤闷,遇此怪物自有一番奇料理,可听之。” 雍正帝非但没有治罪曾静、张熙,反而选择了像是小镇做题家一样的死磕,他悉心听取曾静对自己的二十七条责难,来了好是一番平心静气的认真解答,还把这问答录出版了一本《大义觉迷录》,在全国发行以感化民心。当真是认真你就输了,此举大可不必,有些事情就是解释不清,越解释越乱,显得解释就是掩饰。乾隆继位后,赶紧把《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该抓的抓,该杀的杀,已经去世了的也刨出来鞭尸。也许修禅的雍正,骨子里并不是一个残忍的君王,只是他没得选,他的职责就是用雷霆手段稳固江山,上继康熙留下来隐患连绵的初始江山,下承国库充盈好大喜功的乾隆,雍正只能用尽手段,哪怕滔天的骂名,也要把国家治理好。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在临终前口谕道,“我给你们找了一位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主子”,这位主子,就是自言饱尝人世间酸甜苦辣的四阿哥,他以一人之力背负天下责任,每天日理万机,一日未曾离开过帝都,没有增建过一座宫殿,没有发起过一场战争,将从康熙手中接下那栋被虫蛀的千疮百孔的宝殿,一点点更换为新的,清朝基业终于得以稳固。雍正帝,实乃大清之幸。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虽是故人,亦有新知

      拜二月河先生的小说,和随后接踵而来的、或正剧或戏说的影视作品所赐,雍正皇帝,或是四阿哥允禛,早已成为百姓最熟知的帝王之一。偶遇公园晨练老大爷,说起九王夺嫡,四爷上位,也能如数家珍头头是道。


      按理说,人物太熟,故事便难以写出新东西来。但宫崎市定先生这本书,读来却仍充满鲜活新意,如绝代歌人,于音阶极高之处尚有婉转缠绵。
      新意何在?在我看来,一是新的角度。很多时候,是由一个并不被人关切的角度入手,兜兜转转,竟是一番别样风景。如书里写雍正对一大家子信仰基督教满人的态度,折射出满人以百万人口君临亿万帝国的谨慎与团结,发人所未见。
      二是新的高度,跳出雍正,甚至跳出满清王朝,到宏大历史画卷中再给他找位置。此事说来不难,做好不易,而本书基本做到了。不仅带来新知的愉悦,而且额外传递了一种秋风扫庭般的苍凉悲悯。
      此书不算大部头专著,只是写史小品,却仍能现出日本汉学京都学派的功力,且行文流畅如水,可凭栏而观。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雍正帝的成就

        1. 雍正帝是清宫剧中经常出现的人物,与他相关的虚虚实实的历史谜团最容易被普通人津津乐道。同时他也是清朝皇帝存在感不强的皇帝,倒不是他能力不够出众,而是因为他前后的两位皇帝名气太大,反而盖过了他的名头。康乾盛世不仔细了解,还以为只有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呢?2. 雍正帝恰恰是清王朝制度的完成者,在他统治期间摊丁入亩、养廉银制度、军机处、秘密立储制度相继成熟。从而完善了清朝的一些列制度,巩固了统治。3. 雍正皇帝也是一个勤劳的皇帝,天天批阅奏折到深夜。他在位十四年扭转了康熙末年政治腐败、政治效率低下的局面,为乾隆留下了丰厚的家底,也让他有充分发挥雄才大略的本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目标和手段

          不管目标多么崇高伟大,但是手段一定要正当且光明磊落。雍正由于长期储君之争,非常了解帝国的最基层老百姓的苦难,所以他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心同理心肯定是有的,但是他通过军机处加上特务来加上君主专制,虽然目的是为了缓解百姓苦难,无宁说是为了个人统治,即使加强个人统治是为了减轻老百姓痛苦,他的卑劣手段决定了他的目的一定实现不了,一定会失败。说到底,比起结果正义,程序正义更重要。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一,雍正取得皇位的过程。第二,雍正通过三步,消除了中央政府里能威胁到皇权的力量,实现了决策权的独裁,使许多民生政策得以推广。第三,为什么雍正在实现对地方政务全方位的控制,以践行他的惠民举措后,却并没有避免恶果的诞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拧不过人性

              一,为何需要读此书?
              一个网红皇帝?雍正在位 13 年,正好夹在 “康乾盛世” 之间,因此,无论是名字还是政绩,经常被人忽略。在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雍正的名字更多和说书野史中的吕四娘、血滴子之类联系在一起,我还记得,在还是录像带看电影的年代,我就在家陪老爸看过一部武侠电影《血滴子》,讲的就是雍正的特务机构 —— 粘杆处(这多少影响了小时候的我对这个皇帝的印象)。后来,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又叫 “帝王三部曲”),让雍正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三部曲中的《雍正皇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套小说 (几年前,我在 * 信读书上重读了一次,可能年龄大了心境不一样,随手写了一些不着调的评论,据说是 * 信读书上对该书累计点赞数最多的评论)。再后来,1999 年改编自该小说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一经播出,雍正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结合时政,他直接被贴上呕心沥血、锐意改革等标签。但在此之后,据说电视剧上就满是他的宫斗戏、爱情戏、穿越剧,还有一个 “大胖橘” 的昵称,不断消费着他的名声,这前后反差极大。2. 一个汉学大拿的关注?宫崎市定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大拿,他一辈子都在研究东亚和中国(后面我会解释为什么),这么一个泰斗,为何偏爱雍正帝,还专门给他写了这边小传。一方面,他充分肯定了雍正的勤政和爱民,肯定雍正对于清朝延续的重要作用。虽然清朝国土面积最大时出现在乾隆时代,但是乾隆能打出几场大战的基础在于雍正为他奠定了国力基础。一个有力数据是,康熙皇帝去世时,清朝国库白银不足 700 万两。但 13 年后,也就是雍正去世时,国库已储备白银超过 5000 万两,也就是说,雍正用 13 年的呕心沥血,为乾隆的大(si)展(yi)宏(bai)图(jia)积攒了丰厚的政治资本。另一方面,作者认为雍正一朝是历代独裁制的顶峰。如果说王朝代表独裁,那他认为雍正是历代封建皇帝独裁体制中最 “独裁 “的皇帝,军机处、密折扩大等制度让他的管理深入到基层。3. 那历史上的他,是怎么样的人?一个短命皇帝?一个续命皇帝?一个苦命皇帝?二,本书的内容本书不长,13 万字,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1. 如何得位?
              2. 如何在位?
              3. 如何评价?1. 如何得位?一句话,作者明确表示,雍正是经过残酷的争夺战才得到老皇帝的赏识、认同和钦定,“传位十四子” 乃谣言,但这个过程确实深深影响了雍正一生的行事风格,让人觉得他 “严明”、甚至雄猜阴鸷。2. 如何在位?既然作者认为雍正是最独裁之独裁皇帝,把一切都控制在自己手里,那他又是如何实现独裁的。总结起来,分三步走:1,打击以兄弟宗亲为代表的满族旧势力(八阿哥)2,打击以府邸旧臣为代表的权贵势力(年羹尧、隆科多)3,打击以科举文官为代表的官僚势力(李绂)这三波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结朋纳党,这是明显的妨碍了皇权的施展,最著名的就是他专门写下《御制朋党论》,名义是反驳欧阳修的《朋党论》,要求全部大臣、全国上下统一思想,统一到 “惟知有君”。除此之外,他还通过扩大密折制度的范围、成立军机处的方式来加强对各级官员和大政方针的具体管理,通过大兴文字狱来加强思想管制,例如 “维民所止” 典故(查嗣庭案)、曾静案件和吕留良案。首先,密折制度不是他首创,但是他把可和他 “打热线电话” 的名单扩大到 1000 多人,这是历史之最。其次,前 2 个文字狱,作者认为看似是文字狱,实则为了打击上述 3 个结党势力的前 2 个,宗亲贵族和朝臣权贵。他甚至还和曾静合作写下《大义觉迷录》,对他的种种污蔑雍正都逐一做反驳,让曾静自己写下剖析、反思和忏悔的文章并公诸于世(那时候就差没电视,否则曾静得录屏访谈录,然后循环播放)。最后,他虽放过曾静,但对曾静 “老师” 吕留良则重重加罚,吕已去世快 50 年都被挖出来,子孙要么被杀要么被发配北方为奴隶,据说杀死 100 多人,70 多人被流放,这案件是清朝最大文字狱。吕留良其实是曾静反清思想的精神导师,实则两人并无师生关系,用现代话说,吕留良真的谢谢曾静。当然,雍正在位期间,除了颁布政治方面的新措施来加强他对权利的管控外 ,还有一些行政方面的新措施来提振民生和经济,不然他也不可能被成为清朝续命皇帝,其中著名的有: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一体纳粮,这些都切实减轻基层小百姓的负担。特别是摊丁入亩,它规定不再对每个人(不管贫富)收取人头税,而是按照田产的多少来收税。当时很多人无产、流动,造成很多人头税是收不上来的,为完成任务地方官员就只能再次摊派,再次加重对小老百姓的剥削,所以,这项改革是减轻无产者和小农的压力,将税负转移到有能力承担的有产者身上。这项改革一个额外改变是,从雍正朝开始对人口的统计不再是以 “户” 为单位,而是以 “人” 为单位。在此之前,人口统计是以户为单位,对于人口的估算只能按照一户大概 4 个人进行估算。3. 如何评价?他的新政使清朝国力大增,这方面历史数据已经够多,已成定论,不需冗言。但是,当时人对他新政的看法,则可用文中的 3 个小故事来管中窥豹,侧面了解。1,雍正要求两江总督逮捕大盗赵七,层层发文贯彻,级级部署落实,事却无疾而终。2,乾隆得位后,立刻一改皇权一人在上的严苛政策,名曰宽松治国,实质转为与满族宗亲、官僚阶层和知识阶级共治天下,(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不再紧张)臣下称颂之声载道不绝。3,雍正朝满汉两位得力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在乾隆登基后,出于各自阶层的利益,改为支持乾隆的宽松政策。三,个人的感受第一,说说书里的人,善意的恶意政治 VS 恶意的善意政治书很薄,不能就是此评价雍正的一生功过,只能说是在了解他的基础上探讨一个新的角度。全书文眼在于书本最后一句,作者认为(雍正的施政是)“善意的恶意政治”。雍正通过打压权贵、监控基层等高压严苛独裁手段,去落实自己勤政爱民的设想、去巩固自己的异族统治,从短期上看,他确实让老百姓稍微缓释了压力,但从长期看 ,独裁专制统治是与百姓利益冲突的,并不会因为他的个人良好意愿而改变,在他死后,他的个人善意消失了,独裁体制的恶却并未散去,反而使得皇权、官僚阶层和知识阶层可以变本加厉地对老百姓机进行压迫。个人认为,雍正的行为更像恶意的善意政治。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在他眼里,国家的治理千疮百孔,他想要天下天平,百姓安康,但他找不到其他好的方式,他在越俎代庖进行细节管理,他也知道他很不受臣子欢迎,他也知道外面说他刻薄寡恩,但是他已经没时间,也懒得去理会这些话。在残酷的皇位竞争中,他已经知道,在欲望、贪婪和人性之前,和这些人讲道理是不可能的,未登基之前,他的风格就是提倡严刑峻法,提倡以威权进行管理,所以登基之后,他也只能继续一意孤行,做个 “坚固可托” 之人(康熙对继位人的评价)来推行变革,挽救国家,因此,在看似残酷无情的恶意之下,是他对老百姓、对国家、对满族的殷殷希望和一腔热爱。第二,说说书外的人宫崎市定不但是日本,更是国际汉学大家,他对清朝的研究不但深入,而且有其独特之道,例如,本书的研究材料就是雍正和大臣的密折。但是,关于他是如何走上这研究方向却少有提起。书中后记提到,1938 年 9 月 1 日,日本东亚研究所成立,该所总负责人为首相近卫文麿,该所隶属于内阁直属的国策研究机关,而京都大学的东洋史研究室被委任多个关于清朝统治的历史课题,而课题研究员正是宫崎市定。其中的某些课题可以让人看到其狼子野心,例如:委托课题 “异民族的中国统治策略”,“中国的边境统治策略”。如果结合这段历史背景、结合这本书出版于 1950 年,我对于作者在最后才提到,无论雍正的统治多么勤勉爱民,终究而言,这些都是 “善意的恶意政治”,有了另外一层可能性的猜测,不管采取何种冠冕堂皇的 “共荣” 手段,侵略都终归是恶意的,在未来的某个点,终将与历史的正义、人民的意愿相悖而行。第三,说说书外的事 1. 曾静苟活过了雍正一朝,在乾隆登基当年就被杀,而且把《大义觉迷录》定为禁书,予以没收。让人感概!2. 不知为何,我在读雍正的书时,我总是不自觉地把他和杨广进行对比,同样是外族统治汉族,同样面临是否转变上一代的治理方式。关陇集团不再是隋朝、杨广依赖的唯一力量,随着隋朝成为天下一统的王朝,任务的重心从征服天下转变为治理天下,杨广转而选择山东豪族(太行山以东)为治理骨干。雍正之前,康熙作为女真满族的首领之一,主要任务是征服蒙古、汉族,打天下,到了他这里,他需要转为治理天下,那如何治理?一个少数民族靠什么治理,才能不重蹈覆辙?我觉得他也在思考,但他确定不能这么放任各个势力结党营私,否则别说皇权不再,后续连女真满族都会因无法管控这个大国而被赶出去。在他之后,他的儿子选择和宗亲贵族、官僚阶层和知识分子共同治理,或者说皇权驾于上述三者之上,之下的就由这三个势力去管理就可以,只要全国上下认的统一领袖是满清皇族,是他乾隆即可。3. 天道循环有人觉得雍正的心血白费了,我却觉得他斗不过人心的贪婪和懒惰,特别是众人的贪婪,所以,他的政策犹如昙花一现,进而被人 “拨乱反正”,这是人性的必然,历史的必然,这才是历史的正常趋势。否则,为何纵然千年,盛世却那么屈指可数,那么令人向往。学习历史知识学习的意义,就在于听别人的话,修订一些自己以为 “不言自明” 的错误观点,例如本书作者写道,比起从过去的世界里不断地找出意想不到的事实介绍给大家,修正至今为止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历史图景才是历史学的任务。另外,关于雍正、乾隆的人口增长 15 倍的说法,有待商榷。雍正之前是统计人丁,之后才是统计人口数。康熙 52 年,全国人口统计约 2300 + 万户;到了雍正 2 年统计约 1.26 亿人;到了乾隆 6 年,全国统计约有 1.43 亿人,到了乾隆 58 年,全国人口统计约有 3.07 亿人, 所以,雍正的宽松政治使得人口暴增,同时收入上升。我看资料,有人在这里说人口增长了 15 倍,其实不对,前者是户数,后者是实际人口数。请各位看官注意。虽是赞美,但数据不对,起到反效果。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康熙之继、乾隆之始

                终于看到一部历史学术著作讲雍正帝了,雍正这十三年对清朝国运的影响绝对被低估了,他不仅继承并整肃了康熙晚年的帝国危机,也为之后六十年的乾隆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雍正一生勤恳努力,为了塑造理想中的君主制国家而拼搏,然而,清代的社会状况,幅员辽阔的国土,小国寡民那一套圣人之治已经无法再跟得上时代了。雍正最关心的朋党问题,要辩证地来看。在国家顶层权力圈子里的掌权者,他们的朋党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维系这么大一个帝国的统治,君主必然需要共享统治利益的集团来协助和维持统治。对于权力金字塔下层的官僚集团来说,朋党是他们向权力中心攀附的过程。权力在哪里,朋党必然在哪里。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三百年前朱批谕旨前的雍正帝

                  本书对我印象深刻的有几点:一是学者修正满清历史图景的付出。因为比起从过去的世界里不断地找出意想不到的事实介绍给大家,修正至今为止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历史图景才是历史学的任务。二是对近世中国一名独裁者的生动刻画。书中有句话说的真好,让独裁制产生、发达的正是中国的广阔,而同时嘲笑独裁政治无力的也是中国的广阔。三是肯定了雍正帝作为独立个体在满清历史尤其是康乾盛世中的作用。在清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中,雍正帝存在的意义极为重大。若是康熙帝的宽大政治直接延续到乾隆时代的宽大政治,那么官场腐败无疑会毫无节制地加速发展。清朝末期的官场腐败也许会提前百余年出现,清朝或许等不到西洋文化的进攻便早已从内部分崩离析了。四是让我们有机会一窥 300 年前的《雍正朱批谕旨》。本书作者读过原文,也引用了很多奏章的朱批谕旨,这部书共有厚厚的一百二十册,是雍正帝倾注心血、勤勤恳恳专注于政事的结晶,是展示雍正帝如何励精图治的纪念碑。很期待进一步的研究。明年,2022 年,是雍正即位 300 周年,让我们铭记那不同寻常的执政 13 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雍正皇帝的入门书籍

                    宫崎市定先生这本书在 1950 年就出版了,准时让我没有想到。也许是我没有仔细读序言的原因吧,我在后记读到后大为震惊。之前对雍正皇帝的了解和印象仅限于电视剧《雍正王朝》,看的次数越多,越感觉那不是真正的雍正皇帝,所以来读这本书。但我还是标题那句话,这只是一本入门书籍。因为我真切的感觉到,宫崎市定先生这本书写的太少了,太片面了,这不是一个完整的雍正。诚然,这本书里的雍正是有骨骼的,但血肉不多。雍正皇帝的独裁统治、夙兴夜寐、反对朋党都是他的鲜明标签。但不是全部的标签,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他,只能靠感兴趣的自己深入的研究了。最后:开卷有益,阅读万岁。祝看到这条书评的小伙伴们能永远在阅读中汲取快乐,拜~有缘下本书评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独裁政治的顶峰

                      看待历史的方式,就应该从更加客观和长线条的视角,全文都在讲,由于前任和少数民族的背景,雍正成为一个独裁君主,这是他的善意选择,也是他不得不这样做,责任心,危机感,性格,以及政治角度,都是命中注定了,但同时也成为了恶政的开始。甚至得罪了一批官员和既得利益者,为清朝续命。这样的皇帝是好皇帝,但这种做法,活不久,也很难有好名声,可悲可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日本大家写小书

                        感受到宫崎老师在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方式表达雍正相关的历史,明显是写给日本人读的,所以通俗,但观点及史料扎实,做学问意思不苟,尤其苏努部分,描写详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术性很强,带给你对雍正皇帝全新的认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雍正王朝

                            一。雍正特点 1. 好面子 2. 勤劳 3. 知人善用 4. 独裁二。九子夺嫡 1. 太子结党,急于夺权 2. 八爷人缘太好,危及康熙三。中央集权,独裁 1. 打击八爷党 2. 打击结党大臣 —— 年羹尧,隆科多 3. 李辅下狱四。政策 1. 摊丁入伍。减少百姓压力,雍正王朝结束后加速了伤害百姓。2. 廉洁政策,雍正王朝结束后加速了默认官员贪污腐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日本学者印象中的雍正皇帝

                              甲骨文出品,雍正皇帝研究,史料考据、图书质量没什么可质疑的,如果研究雍正皇帝,或者清朝历史,都值得参考。但个人对本书有两个比较不好的印象:1. 叙述格局不够宏大,读着有种升斗小民斤斤计较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日本国土较小,学者对中国这种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的国情体会不深还是别的原因。总之格局不够大。2. 略显啰嗦,主要部分叙事还是简洁凝练,有些部分,尤其是后记补充的部分,絮絮叨叨、啰哩啰嗦,不得要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