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疫苗的史诗》

    本书聚焦于疫苗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展示了疫苗的技术路径、制备方式、遇到过的困难和质疑等等,通过本书的叙述,读者能对疫苗产生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理解疫苗对我们的极端重要性,从而以更包容支持的态度看待疫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顾历史,不管是成功消灭天花,还是基本控制住脊髓灰质炎,人类采取的战术无一例外都是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而期间疫情每一次的卷土重来,都是因为接种率降低的疏忽和漏洞。所以,在新冠疫情蔓延的今天,我们应当认识到,有疫苗可供使用是一份幸运,积极接种疫苗,则是一份责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娼到疫苗之殇》

        本书聚焦于疫苗诞生和发展的历史,通过回顾脊髓灰质炎疫苗、狂犬疫苗、黄热病疫苗、艾滋病疫苗等疫苗的研发和制备历史,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示了疫苗的方方面面,包括疫苗的技术路径、制备方式、遇到过的困难和质疑,等等。通过本书的叙述,读者能对疫苗产生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理解疫苗对我们的极端重要性,明白任何疫苗的制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而以更包容支持的态度看待疫苗。本书核心内容:抗病毒疫苗的传统技术路径主要有两条,分别是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疫苗各自有其优缺点,科学家们会权衡利弊选择其一。制备疫苗的基本思路虽不复杂,但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经常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从而影响疫苗的整体安全有效性。实际上,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弄清楚疫苗发挥作用的真正生理机制。因此,我们虽然已经使用疫苗战胜或者阶段性地战胜了很多疾病,但在面对艾滋病等更棘手的传染病时,依然没能制备出真正有效的疫苗。疫苗技术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既需要科学家们的持续攻关,也需要包括我们每个人在内,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生活在这个有着疫苗保护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不过或许也正是因为被疫苗保护得太好,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了疫苗的价值。要想理解疫苗的重要性,不妨看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从艾滋病在当地蔓延,几年内当地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就从 60 岁骤降到大约 40 岁。不难想象,如果我们失去疫苗的保护,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会大打折扣。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对个人来说,接种疫苗是一份安全保障,对社会来说,更是一份义务。要想控制乃至消灭一种传染病,社会群体的免疫力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一部分人接种疫苗而另一部分人不接种,最终的结果就很可能是疫情一次又一次地死灰复燃。回顾历史,不管是成功消灭天花,还是基本控制住脊髓灰质炎,人类采取的战术无一例外都是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而期间疫情每一次的卷土重来,都是因为接种率降低的疏忽和漏洞。所以,在新冠疫情蔓延的今天,我们应当认识到,有疫苗可供使用是一份幸运,积极接种疫苗,则是一份责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粗读略感

          貌似医学整体也不太靠谱,各种事故。希望这些经验即然都写下来了,就能够充分避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研发疫苗同样要考虑风险和收益

            恰巧在李院士第一次提到疫苗研制时长的前几天读完了这本书。要知道,SARS 疫苗从始至终就没研制出来,难度本身就很高,最简单的疫苗研制时长也一般在半年到一年以上,病毒疫苗更难一些。并且需要不断试错,研制出来以后用在人身上也会存在感染和无效甚至加重病情的危险,同时研发费用也是很高的。疫苗的一大作用,我的理解是自证预言,更多是安慰和给予希望,当然你一定要有这种希望,让安慰剂起作用,否则可能会因为减少健康饮食及锻炼而患病。做到基本的防护措施和锻炼,自身免疫力才是王道。


            再谈经济学,经济学跟经济学家无关,本身说的是有人的世界存在的底层规律,刻意违背会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比如国难财,是好事,至少让人有物资可用,国家可以补贴,但这同时也说明了需要符合经济学规律,否则只会有更多人用不上紧急物资,也不会有更多人愿意生产,要接纳的是更多的人是不会用实际行动支援一个发生在离自己很远的事情的。要避免一厢情愿的巨婴行为,从底层出发考虑问题,然后把各个环节上人的对策考虑进去,才可能让最后的结果好一些。
            能够做到随时感受并接纳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多把事情看成是机会而不是麻烦和风险,多合作,比如疫苗研制上可以多跟其他国家合作,而不是习惯于踽踽独行。
            人做事,如果暂时做不到兼顾,就先符合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再去考虑人之间的关系。口号作为安慰剂和鼓励会有点用,但更要多把精力放在通过科学研究去解决问题上。
            希望中国早日度过危机,钱是寄放在每个人那里的,全国很多城市我都去过,对有些地方的印象着实不好,希望多先让自己把本地区的人情经营好,对其他地方的人包容和友爱一些,这样有困难别人才会帮助你,出于情谊,而不只是强制和责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聚焦于疫苗诞生和发展的历史,通过回顾脊髓灰质炎疫苗、狂犬疫苗、黄热病疫苗、艾滋病疫苗等疫苗的研发和制备历史,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示了疫苗的方方面面,包括疫苗的技术路径、制备方式、遇到过的困难和质疑,等等。通过本书的叙述,读者能对疫苗产生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理解疫苗对我们的极端重要性,明白任何疫苗的制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而以更包容支持的态度看待疫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生存的环境,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危险…… 幸好有科研人员在努力的与病毒做保卫战全世界原来已经好几波病毒袭击我们的健康,新冠病毒的这一仗尤为凶险。病毒史是我们应该了解,并理解疫苗研发的战士们我们不仅生活在当下,也生活在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份关于该主题的详细作品,作者奥菲特(Offit)是世界知名的疫苗专家,他在默克公司工作期间研发出了轮达停疫苗(RotaTeq,轮状病毒疫苗)。该书就疫苗与自闭症的两次纠缠不清提供了详尽信息 —— 两次丑闻的主角分别是麻风腮疫苗和汞。在本书及众多文章中,奥菲特都无畏地揭露了一些科学工作者唯利是图、蝇营狗苟的嘴脸,并指出一些毫无理论依据的假设无非只是个别人在利益驱动下的投机行为,结果却将公共卫生置于险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勇气、好奇心和运气

                    这本书以重要的传染病为线索,以疫苗研究和产业化历史上的重点人物故事为背景,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疫苗工业史诗。和我们理解的一样,二百年的现代医学史是一部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的人类挑战史,疫苗工业也如此,勇气、好奇心和运气是主题词。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的是,因为成功后的巨额奖赏和失败后的身败名裂的巨大反差,疫苗工业发展史更令人惊心动魄。如作者所言,没有科学对传染病致病的分子机制和疫苗作用机理的揭示,大部分疫苗都是经验主义的产物,科学家们能取得成功需要仰仗天助 --- 运气和直觉是敲门砖,而运气和直觉很大程度上是不确定性的随机事件,对疫苗工业的投资成为高风险,整个疫苗工业在作者开始从业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一直步履蹒跚。到 1995 年,整个疫苗工业在历经百年发展后,规模也不过 37 亿欧元。而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越来越多的蛋白结构及相互作用机制逐步被揭示,疫苗工业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迎来了大爆发,到 2007 年,规模扩张到 4 倍至 140 亿欧元,到了去年,更是超过千亿欧元。这个增速和规模,不仅远超行业从业人员的想象,恐怕连最有想象力的投资者都想象不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疫苗因病毒而存在

                      发现了病毒,才有了疫苗。病毒越来越多,而疫苗捉襟见肘。读了这本书,才知道病毒历史远长于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病毒造就了人类。人类首先要学会与病毒和平共存。人类发现天花疫苗也是一种偶然,说明自然界存在着相生相克的机理,然由于人类无知或太自以为是打破了和谐共生的机制,导致新病毒越来越多。面对新病毒人类应付的手段有限。联想到新冠病毒,我们也只是被动应付,病毒变异比疫苗研制更快,矛与盾并不是牢固的攻防关系。看看疫苗发展史,知道还是要自身加强锻炼,因为自身的免疫力才是最好的药,病毒本身是 “病” 也是最好的疫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疫苗的史诗

                        本书用详尽的资料将疫苗历史娓娓道来,使读者对疫苗发展的背景、历史、技术和未来有全面的知识储备。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