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制度结构和官场生态
每日一书:《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本书以明清 “陋规” 的腐败现象为切入点,讲述朱元璋、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的反腐始末,描述海瑞、和珅、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刘光第、那桐等清贪其事,分析制度结构和官场生态,好书值得一读。在农民起义中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现象,那就是每一次起义中受冲击最严重的都是官僚阶层,而不是地主阶级。据宋洪迈《容斋随笔》说,唐末黄巢起义 “尤憎官吏,得者皆杀之”。而元末陈友谅起义军,每攻克一地,得官员皆活煮之。洪武四年(1371 年)甄别天下官吏,洪武十五年(1382 年)的 “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 年)的 “郭桓案”。其中,尤以 “空印案” 与 “郭桓案” 的规模最大,两案连坐被冤杀的人数达七八万之多。朱元璋亲自制定了《大诰》—— 这一与雍正的《大义觉迷录》并列的千古奇书,作为这次运动的学习材料。这本皇帝亲自撰写的《大诰》,简单说,就是一本血淋淋的案例汇编。朱元璋把他惩办的大案、要案,编成一册,夹杂着大量的说教。由于是朱亲自写作,所以文辞鄙俗、体例杂乱,多语句不通之处,唯以说教和吓唬为能事。明代的县官其实是很难做的。因为这一职位处于上层社会与基层社会的夹缝地带,事务繁杂,应酬众多,想做到左右逢源,必须有超乎寻常的技巧。在上司面前像奴仆,接待路过的官员时如同妓女,管理钱粮像个账房先生,对待百姓则像保人媒婆。如此辛苦,还有那么多人争先恐后去做,是因为这里面有巨大的好处。地方官是最容易致富的职位,因为他们有直接税收权。明代有一个政治术语,叫 “守令之害”,也就是说,知府县令这类的地方官,通常都是地方一害。海瑞说到做到。他把所有的 “不合理收费” 一刀切,不光是自己的 “常例”,还包括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阴阳官、医官、六房吏等大小官吏的各类 “常例钱”。“他如户房钱粮册,工清军匠册,刑审录,礼寺观兵、乡兵、民壮等册,皆有上房旧例。今尽革去。” 这一举动不亚于一场 “政治地震”。不但全县官吏如遭晴天霹雳,通省官员都目瞪口呆!嘉靖皇帝可以算作一个典型的 “昏君”。他个性很强,行事荒唐且固执己见,从不与大臣妥协。他酷爱方术,为了炼出长生不老药,竟然摧残宫女,以获原料。宫女们走投无路,联合起来趁他睡着之时,企图用丝带勒死他,然而慌张中丝带被打成死结,嘉靖大难不死,是为明史上有名的 “宫婢之变”。皇太极就认为,凡事莫贵于务实。在征服中原的过程中,满族统治者就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一切判断从现实出发,因势利导,灵活实用。雍正皇帝对列祖列宗的这方面经验总结得最深刻到位。在短短的十三年间,相继推出创建军机处、确立秘折制度、推行改土归流、废除贱民制度等林林总总的重大改革措施。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 “养廉银” 和 “火耗” 归公改革。“火耗” 归公和实行养廉银制度,使清代的税收附加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经费的不足,这是清代反腐制度建设的最大一项成就,也是中国历史上反腐制度建设中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7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阿根廷-米莱的知音本书是 3 年前重新包装的炒冷饭,充分反映一代公知的知识枯竭,本书 15 年前出版会大受欢迎,现在再看就只能进废纸篓了。全书老调重弹,20 年前老百姓对社会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作者等一批公知自然将腐败和大一统皇权专制相联系,得出的结论就是要反腐败就要反专制,要放权,要精简政府。理由很充分,朱重八的 “剥皮揎草” 都制不了,开篇的点明:” 腐败:古代王朝的无解难题。” 首先这就是个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伪命题,如同你说:” 死亡:人类的无解难题 “。任何问题都需要有时限,熵增定律已经决定了王朝会有更替,公司有兴衰,每个人有生死,国家初始万象更新,朝气蓬勃,特别是战争和危机时刻,需要万众一心,自然就廉洁,如果太平日久,自然就懈怠,官僚主义,腐败滋长。所以组织和机构才需要自我革命,引入新鲜血液,革命就是社会的进步的必然手段,贪腐只是组织衰老的表象,而不是病因。现在阿根廷就是典型的案例,新总统米莱大肆作秀,出行表面是乘民航,但随行保镖上百人。一上任就砍掉一半的政府部门,全面私有化,政府职员都下岗了,自然难有腐败,但能成功吗?起码如果这样搞,国家的军力肯定不行,想收回马岛在米莱任上是妄想了。更不要说近年来美国军工体系和政府揭露出来的腐败层出不穷,普通百姓也看明白了,日韩蛙岛的各种反腐已经成为政客的做秀手段和党争工具。贪腐当然要反,依靠的是技术的进步,西方国家的反贪并不是依靠所谓的舆论监督和选票,依仗的是税务局,电子交易的监督和金融监管,再加上大数据,让收入越来越透明,财产越来越透明。新加坡公认的廉洁,主要就是税务稽查结合消费交易跟踪,让你贪腐了也花不了,贪腐容易洗白难。而中国的制度优势更有世界独有的 “党建”,组织的强大是人民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根治腐败如同社会治安,需要公民让渡部分隐私和权力,而不是别有用心的想解散组织,国家将四分五裂,回到丛林社会,我相信大部分国人都不希望中国变成阿根廷。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95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既要马儿跑,又要马上不吃草陋规是啥,就是灰色收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钱怎么来的,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陋规,晚清官场上的不少人比如官声不错的林则徐和曾国藩就收过,其中不乏少数认为这是合理合法的收入。 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他们的堕落和腐败,但是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也是无奈之举。既要马儿跑,又要马上不吃草。翻看一些明清时期的官吏收入,尤其是吏的,别说养活自己,不倒贴就不错了。没有办法就只能如此,否则正常的运作是难以维持的。 当然也有像海瑞、于成龙这样官方大力提倡和弘扬的典范,但问题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作为道德楷模激励人心,摆着好看是一回事,真要按着来,自己不说,众叛亲离是常有的,处处被排挤更是毫不意外。就这样还指望能完成正常的工作,也亏的是统治者的小气抠搜和懒惰,选择了一个看似廉价合理的方法。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靠道德感召是解决不了肚子饿的。哪怕像朱元璋一样整天挥舞屠刀,也杀不尽天下的贪官。 《独裁者手册》里提到,掌权者如果没有钱来收买实际选民和制胜联盟,放纵他们贪污就是一种解决方案。但不是每一个人统治者都能接受这一方案,于是大刀高高举起,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依然是前腐后继。关于此问题的深入思考,作者的《顽疾》里给出了一些启发和解决办法,其中对于新加坡和香港的分析就值得借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2024年第七本张宏杰同志的书一本接一本好看,没得说。文字功力了得,记述了明清显赫人物时代的贪腐之事。雷霆手段惊吓一阵,收割一茬再疯长一茬,皇权专制历史终归于历史的烟尘。每个人物篇幅不长,但足以让当代人看后掩卷长思。甚至让我这喜欢吹毛求呲的读者之情绪起伏其中,也是没谁了!表示佩服。四星之所以缺一颗,是因为结尾有点失落。仿佛腐败只能归结为腐败,权力归结为权力。其实,它们是一体的,必须将其宫刑,才能抑制腐败。作者完全可以倡议…… 但这条路,漫长至极,非须臾之事。人们一致认为 “最大的腐败是制度腐败”。到了明清,皇权专制达到华夏历史之顶峰,腐败也达到了顶峰一直延续至今。明清皇权富贵,皇帝的富贵不能少,狗苟蝇营的权臣自然都不能少。家天下,是绝对的权力,自然会导致绝对的腐败。朱元璋,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轮番登场,依旧是遗憾的轮回,起起伏伏,最终还是躺平在腐败的豪奢温床之上苟延残喘,等着历史的评说。还好,有了国之柱梁曾国藩,左宗棠和国之良心海瑞,刘光等人,还能让我们觉得不至于堂堂华夏之统治阶级,没有一个有点人性的清官。遗憾的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被当时,现代的所谓精通世事者定义为 “不合群,为了了羽毛而不食人间烟火,甚至是装。”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道矣!” 太多虚伪的家伙,冒充义正辞严,实则大放厥词。时间本来可以见证一切,可是时间溜走了,也带走了他们腌臜龃龉的灵魂,唯有说辞的余臭,污秽了人间。感慨两句后,自然想到了得到创始人罗帅直接了当表示 “我就是一个商人。” 这是很真实的。这个时代,真实,已经是一种奢侈品。是为记。同学,共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制度改善腐败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王朝的兴衰更迭似乎总也逃不出一个怪圈:勃然而兴,不久便深陷腐败的泥潭,最终因 “腐败综合征” 走向灭亡。这不仅是历史的重复,更像是一种宿命的循环。🏛 权力的游戏:腐败的温床在传统社会,“权力决定一切” 几乎成为了一条铁律。权力的集中往往意味着腐败的滋生,因为当权力不受制约时,它就会像癌症一样侵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自秦朝至清末,中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皇权专制不断强化的历史。皇权专制,这种制度本身就是最大的腐败。👑 “家天下” 的格局皇权专制制度的核心在于,国家不是为人民而存在,而是为皇帝个人而存在。这种 “家天下” 的格局,使得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将国家视为私有财产,肆意挥霍。正如黄宗羲所言,自秦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是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权力的绝对化在这样的制度下,皇帝的权力是绝对的,他可以随意决定人民的命运,可以调动全国的资源来满足个人的私欲。这种权力的绝对化,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使得社会失去了公平与正义。🏛 监察机制的虚化历代王朝虽然建立了监察机制,试图以此来约束官员的行为,但这些机制往往形同虚设。监察机构往往只是皇权的附属,并不能真正监督皇权。而且,由于监察官员与其他官员处于同一权力体系之内,他们之间的相互监督往往变成了一种形式,甚至可能演变成一种权力的游戏。💸 官僚体系的自我繁殖官僚体系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具有自我保护和自我繁殖的特点。这种自我繁殖的特性,使得官僚体系不断扩张,官员数量不断增加,行政效率不断降低。历史上的多次减员增效改革,往往以失败告终,就是因为触动了官僚集团的利益。🏦 财政压力与腐败的恶性循环庞大的官僚机构不仅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维持运转,官僚机构往往通过各种手段搜刮民财,这种搜刮又进一步加剧了腐败。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往往不愿意进行根本性的财政改革,结果只能是富了官吏,穷了百姓,最终导致王朝的衰败。🔍 历史的教训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告诉我们,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历代王朝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就是权力腐败的结果。只有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结语在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警示未来。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每一个现代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通过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严格执行,才能确保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发生。让我们以史为鉴,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反腐难题理解纲要关于贪腐原因。在中国漫长历史中,官员贪腐为什么屡禁不绝、愈演愈烈?笼统地讲,无非:一是现实所迫,俸禄不足以支撑体面乃至基本生活;二是权力膨胀,权力不受约束、支配一切,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三是人性使然,贪腐的劣根性长存人类心底,未曾磨尽;四是文化传统,若腐败蔚然成风,形成潜在的规则、风尚、传统,又会反过来疯狂助推腐败。关于贪腐规律。贪腐程度跟俸禄水平成反比,俸禄水平升高则贪腐程度下降,俸禄水平下降则贪腐程度升高。中国历朝历代,有的实行高俸禄制度(如唐朝),有的实行整体低俸禄制(明清),有的实行差异化俸禄制(西汉、北宋等),有的甚至实行无俸禄制(元),总体上表现是,哪个朝代给的薪水多,官员总体贪腐程度低。但薄俸制始终是主旋律,所以贪腐之风常在。关于贪腐本质。中国历史上的腐败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性腐败。简单来说,就是一系列制度设置使得掌握权力的人不由自主、不受控制地卷入贪腐旋涡。绝对权力 + 贪婪人性 = 腐败,正所谓腐败无异 “让渴马去守水,让饿犬去护肉”。关于反腐措施。大致有四。一是教育式反腐,对官员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实行以德养廉,比如朱元璋亲自撰写《大诰》,嘉庆帝发布《才德说》《宗室训》等。二是激进式反腐,用极端偏激的方式惩治预防腐败,比如朱元璋的剥皮法、南汉皇帝刘鋹的阉割法。三是集中式反腐,短时间办理大范围大规模的轰动性腐败案件,竖起反腐大旗。四是制度式反腐,试图从制度层面堵住腐败漏洞,比如北魏太武帝建立举报制度,北魏文成帝实行长期追责制,北魏明元帝发明财产公开制刑罪。关于反腐失败。中国传统上的反腐,几乎都以失败告终。之所以失败,从表面上看,历朝历代无论是用什么方式在什么范围反腐,其本质都是运动式反腐、雨过地皮湿而已,都是一时之举、而没有长期坚持下去,也都没有触及腐败的深层次问题 —— 权力结构、俸禄制度、财政基础等。关于反腐遐思。根本上说,只要权力和人性存在,腐败就存在。反腐是一场必须长期坚持而又永远没法全胜的战争。因此,反腐不能奢望 “毕其功于一役”,而应用慢性治疗法。一方面用好切香肠,能切多少是多少,能切一点是一点;另一方面坚持大概率思维,凡是有利于降低腐败概率的都可适度尝试,不能因为有人说没什么用就不搞。严格来说,世上并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彻底解决腐败问题的,只能用各种方法形成合围之势。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