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这本小书是拖延症患者的福音
这本书的篇幅很短,重点谈了一个核心概念 —— 结构化拖延。罗振宇老师曾说:什么是拖延症?就是你明知道这件事该干,但是你就是拖着不干。而拖着不干的同时,心中还有强烈的焦虑感和负罪感。你看,拖拉、焦虑、负罪,这三条凑齐,这就叫拖延症。所以很多人说拖延症不是懒,对,确实不是懒,如果是懒,仅仅是拖,没有负罪感,没有内疚感,那就叫没心没肺,那就叫没皮没脸,那就是懒汉一条,那我们不跟你谈什么拖延症。拖延症是明知要干,但是就是没有办法让自己开始干。本书作者给的解决方案很简单,但也很有效,那就是给自己列出多个任务清单,每当自己想拖延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从这个清单里挑出另外一件事,然后去完成它。这样的好处是,即使你没有完成本该完成的事情,但至少是有收获的,而不是陷入毫无意义的刷手机,或者是无聊中。我们不能依赖调动意志力去对抗自己的拖延。因为每天消耗我们意志力的事情太多了,特别是到了晚上,上了一天班,下班路上又经历了较长的通勤时间,回家后还要做做家务,带带孩子,意志力早就电量耗尽了。我的解决方案是组合式破解法。例如,你想健身、读书,但是执行的时候,就变成了刷手机视频,当你想去跑步的时候,就看不了视频,怎么办?那就得想办法让两件事变得能够兼容。举个例子,假如你希望通过跳绳来健身,但是又坚持不下去,那就买个无绳跳绳,最好是智能跳绳,能通过 App 记录跳绳数据的,方便自己随时看到统计数据,看到自己的进步成果。在跳绳的同事,你打开手机或 IPad 播放视频,边跳边看。可以在阳台放一块健身垫,或者是网上淘一个专门用于跳绳减震的垫子,因为没有传统跳绳的落地声音,用无绳球代替,依然不影响跳绳的锻炼效果。同时,也满足了你看视频的欲望,一举两得。有人说,自己喜欢看书,但是坐时间长了就腰疼,不利于健康,怎么办?很简单,在家里买个走步机,再买个支架,这样就能在走步机上行走,同时又能通过在支架上放置书籍来阅读,甚至你也可以把笔记本电脑放在支架上,边走边打字。拖延不是罪,我们不需要克服拖延症(事实上也难以根治),我们要做的是确保自己的时间用在一系列值得做的事情上。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3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不能战胜欲望就重新认识欲望#每天解读一本书就像人类发现上瘾之后成就了娱乐业一般,当我们学会重新认识拖延就找到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书很短,却给了很特别的思路,让我们重新学会接纳拖延的习惯。
这本书本身的价值很一般,但是它清奇的思路却值得我们借鉴,每当我们觉得身上某个特质阻挡我们时,与其与自己战斗,不如学会如何利用它,这会驱动我们接受自我,而不是用自我的分裂导致内部消耗。
如果你怎么也无法战胜拖延我推荐你去看看。
以下是我的解读。
一、我们为什么会拖延
人们拖延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他们有着僵化思维和求完美的倾向,当面对一个重要或者紧急的任务时,为了避免失败他们会尽可能的选择逃避,这样当最后真的失败了时他们可以安慰自己,毕竟时间不够,而如果通过了,那他们又会信心大增,觉得自己很厉害,而为了维护这份信心,下次会拖延得更厉害。
二、重新认识拖延
虽然拖延让我们在很多事务中没能发挥到最好,但是拖延时我们也并非一事无成,比如你现在很可能就正在逃避手头的工作读着我的解读,这虽然没有多少收获,却让你也能长点知识。
这也是本书的核心观点,拖延虽然会让我们无法很好的完成第一要务,却能让我们得以解决次要的工作,想想你看书看不下去收拾屋子的时候,想想你文章写不下去看书的时候,在回想你这段时间所做成的事情,或许你没有做到最好,但是你也完成了很多事情。
听到这是不是感觉内心愧疚感大减?
三、如何处理我们的拖延
处理拖延作者提出的比较有用的建议是三个。
1. 自我欺骗,没错,利用我们会拖延重要的事情的特性,要么把截止日期提前,让自己提前经历完紧张痛苦的过程,要么设置一个更重要的任务,用对它的拖延来造成我们需要达成的次要任务,正所谓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2. 拆解任务,针对大任务太重的特性,将它拆解成一个个的小步骤,比如起床改成按掉闹钟,掀开被子,穿上衣服,喝杯水,刷牙洗脸,一件件的完成就比单纯的起床让人压力小。
3. 待办清单,把上面的分解写成清单,没完成一个就划掉一个,这样你可以利用心理满足的力量驱动自己自动化的行动,为了划一下的快感,你会飞奔起来,当然前一天你要把它们都安排好。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