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史明智

    杨士奇在内阁任职长达 40 余年,其中担任首辅 21 年。内阁在他的领导下,养成了一个很恶劣的先例:非翰林不能入阁。因为杨士奇和杨荣都是从翰林院提拔起来的,所以就喜欢提拔自己在翰林院的门生弟子。慢慢地,内阁就形成了这么一套规矩:内阁主要成员都在翰林院兼职,内阁首辅一般会担任翰林院的一把手,然后就会从翰林中挑选优秀的人来当自己的 “学生”,形成师生关系。这就建立起了比较稳固的利益同盟。然后首辅就会任用自己的学生做官、入阁。这样,辅臣退下来之后,他们的学生还在,就可以继续照顾他的利益,保持他的影响。这就有了 “非翰林不能入阁” 的传统。这个传统极大地加强了科举精英的利益集团化,用师生之间的裙带关系来取代任人唯贤和政绩考核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它封闭了地方上实干派官员的晋升之路。一个人考中进士之后,最重要的不是到地方上历练,而是赶紧到翰林院混日子,等着被首辅大人或者其他阁臣相中,当他们的 “学生”,然后就可以平步青云,等着入阁拜相了。为什么喜欢提拔翰林而不喜欢提拔基层实干派官员呢?因为翰林没有政治资本,是否被重用全凭领导的 “眼光”,受到提拔任用就必须向领导个人效忠,报效 “知遇之恩”;实干派在地方上有资历、有政治资本,出了成绩晋升是应该的,提拔上来后未必买领导的账。所以用翰林更有利于扶植私人势力。这样,在明代最有名的 “三杨内阁” 主持下,内阁大臣带头贪污;带头纵容子女违法犯罪;带头拉帮结派,提拔亲信,又互相袒护;共同劝诫皇帝要宽厚仁慈、不要随便处罚犯了错误的官员或将领。他们这样做,当然被官僚集团交口称赞,视其为大贤臣。但是,整个国家的官僚体系,腐化堕落的速度大大加快了。看起来,明朝是亡在女真手上,实则亡在大明自己,亡在皇帝,更亡在文官利益集团。

      4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为帝制唱赞歌

      这本书如果 10 年前出版,肯定会被骂死,现在出版也让不少人不舒服,和湛旭彬的观点正好是两极(《活在洪武时代》《秦制两千年》)。前三分之一讲中国大一统的必然性和优越性,这些观点已经慢慢让大众接受,可读。后面重点讲明史,就有点翻案性质的论述,从这里也可出,中国学者写史,文字流畅易读,故事性强,但也参杂太多个人倾向,最好两边观点的书一起读,帮助自我修正。现在基本已经明晰西方古代是 “封建模式”,中国是 “帝国模式”,按照帝国政治设计,官僚集团应该和地主富豪阶级脱钩,也就是说做官的就不应该拥有大量的生产资料或财富,当地主富豪就不应该做官。只有这样,政治权力才能制衡经济权力,保障社会公平。如果官员不能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通过被动受贿,或者主动出击强取豪夺别人土地等形式,变成了大地主、大富豪时,慢慢地,他们的利益就跟地主富豪一致了,掌握大量土地和财富的人同时也掌握政治权力,也就是恢复了 “封建制度”。打击和分化 “贵族” 是帝国长期的任务,黄仁宇分析明史,除了皇族,外戚都不能传三代。帝国通过科举模式完成阶层跃迁,但如何制衡官员,明朝是依靠 “东西厂” 的宦官来监察平衡。本书还主要抨击宋朝的官贵民贱(官员俸禄很高,百姓税负高),而明朝民间税负低,官员薪俸也是最低的。王朝的衰落,还是统治者从小深锁禁宫,不接地气,读的都是书本知识,儒家经典属于君子理想状态,治国安邦需要灵活的身段和现实的手段。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的农耕人口在汉朝时期就达到了五六千万人。北方的匈奴以游牧为主,能够养活的人口也就几十万,再英明的君主也没办法突破这个人口供养的上限。这点儿数量的人口进入中原,就好像河流汇入大海,不管河水有多么浑浊,哪怕像黄河一样全是泥沙,流进来之后泥沙也会冲散、消失。稳定的农耕生活远比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过着舒服,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以后很快就会放弃游牧,改为农耕。因此,尽管中原政权多次因为自身的腐朽而被北方游牧民族击败,但中原农耕文明仍长盛不衰,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人口数量还一直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增加。汉民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情况,在中华帝国 2000 年的历史中也始终没有发生过变化。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看的歷史書

          歷史總是令人著迷,這本歷史書,都值得理解古代中华帝国的历史,首先要理解的是农业化。很多人都知道工业化,对农业化则不免感到陌生,因为它太遥远了,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那个时候连文字都还没有出现,也就不可能留下可靠的历史记录,只能依靠考古发掘再结合上古神话传说做一些推测。但对人类文明而言,农业化的意义足以与工业化并驾齐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杀伐果断的,都不是好君主?

            这本书算是今年读过的非常通畅且具有吸引力的历史类图书了。整部书的结构非常完整,理论全面深刻书写非常清晰易懂。尤其是最后一章,总结汉、唐、明出现盛世的原因,真的是既提出了不同的观察角度,又能诠释的合理,太精采了。话说汉武帝、武则天和朱元璋这三个最著名的铁腕皇帝,在整顿吏治方面都很舍得下重手,但各自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朱元璋主要就是反腐败;武则天是消灭门阀贵族的政治特权,任用科举出身的人才来主导帝国官僚系统;汉武帝则主要是打击豪强势力与官僚集团的合流。这几个皇帝,对臣下并没有啥讲仁义道德的耐心,更多地是强效的监督和严厉的处罚,用相对血腥的、恐怖的手段来保证自己的意志得到贯彻。所以在正史记录中,他们三的形象都不太好,都被认为是残忍好杀、猜忌多疑的 “雄猜之主”。这本书确实可以对厘清历史脉络有很大帮助,写的特别干净,不拖泥带水,剔除了一切旁枝错节,把最重要的,也是别人往往不会直说的,关键因素指出来,这样我們读完这本书,自己也有个清晰的概念,每个朝代如何兴衰,关键问题出在哪里。推荐历史爱好者不要错过此书。另外要推荐一篇也是作者李晓鹏在网络上的一篇『对 “明朝亡于宗室俸禄过高” 和 “清朝宗室体制优于明朝” 的反驳』也是相当精彩。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人说,朱元璋是有系统有计划地杀掉开国元勋,防止他们以后造反。不过这种程度的杀戮似乎毫无必要,历史上开国皇帝去世以后儿孙顺利继位的情况很多,并不需要对开国功臣有系统地进行 “肉体消灭”。此前王莽、杨坚、赵匡胤夺位,都是利用新皇帝年幼无知的机会才取得成功的,被夺位的皇帝年龄都在 10 岁以下(汉孺子婴被夺位时年仅 4 岁,北周静帝 9 岁,后周恭帝 7 岁)。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在明初三大案拉开序幕的时候已经年满 20 岁。朱标是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因病去世的,死的时候已经 38 岁了,而此时 “胡惟庸案” 和 “郭桓案” 都已经结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另类视角看中国古代王朝历史

                儒家文官系统是怎么占据古代中国集权统治下的核心地位的?怎么评价他们对朝代兴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他们是怎么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对历史进行涂抹掩盖,以维护自己集团的利益的?所谓的雄猜之主和贤仁君主那个对朝代兴衰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帝国兴衰的历史逻辑到底是什么?等等这本书给了不同的视角,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书的体量较小,且标题与实际严重不符。标题意思,汉唐明的帝制,实则汉唐加起来也不及明的 1/3。另作者在书中的观点过于主观,导致通篇看下来很多观点都过分的偏向明代。感觉就是明朝的洗白片,对于完全不了解明朝的人来说粗略读一遍了解下事情即可,对于有一定了解的来说,只能看个乐。感觉这书更像是作者的研究生论文,与我读的另一本书,盛世的崩塌差距太过明显。虽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但是如果从大量文献著作来研究还是可以得到一些蛛丝马迹的,尤其是已经被大量研究的明史,但作者过于主观的观点,只能挑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史使人明智。本书算是给明朝皇帝 “正名” 了,以前认知里的明朝皇帝,至少不是影视剧里描写的那样昏庸无能。而宋朝被吹的天花乱坠,其实底层人民生活的很艰难,这也是为什么《水浒传》故事发生在宋朝而不是明朝。作者能够从浩瀚的资料里抽丝剥茧还原真实历史,这功力可谓深厚,能用如此流畅丝滑的文笔娓娓道来更是难能可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部体现中国现代历史史观的历史著作

                      这本书并不厚,但是包容的历史观点新颖,独特。论证分析严谨,有力。对我的启发很大。值得推广给每位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中国人细读。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 值得读后思考,品味,特别是结合当今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形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告诉新一代的中国人: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绝不是儒家文官集团永远正确的历史。它是一部由许多伟大的皇帝、伟大的太监、伟大的武将、伟大的文官和伟大的农民领袖共同努力铸就而成的光辉灿烂的伟大历史。这里面充满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有辉煌的胜利,也有悲壮的失败,但判断正邪的标准绝不是儒家思想,更不可能是是否维护了官僚集团的特权,是否让文官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只能将是否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国家繁荣富强作为标准。儒家文官集团,他们掌握了书写历史的权力,但事实证明,他们有时会滥用这种权力。他们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进步作用,但也发挥过极为糟糕的反动作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史明智

                          杨士奇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官僚主义领导,是 “和稀泥” 的高手。在朱棣执政的时期,他就是这样。凡是有官员的过失被举报到朱棣那里的,杨士奇都想办法劝皇帝不要追究。本书从一个不同于明朝那些事重新认识了明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研究角度的新思路

                            看完这本书,非常认可作者的观点,史很多时候就是被用来文过饰非的,站在当权者角度,站在百姓角度,站在文明发展角度等来看,对错就完全不一样,我们学史很多时候就把自己带入到当权者的角度,很不客观,这书就是提供了多角度观察的情况,很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的真相

                              官不聊生,民可安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古代的历史,绝不是儒家文官集团永远正确的历史。它是一部由许多伟大的皇帝、伟大的太监、伟大的武将、伟大的文官和伟大的农民领袖共同努力铸就而成的光辉灿烂的伟大历史。这里面充满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有辉煌的胜利,也有悲壮的失败,但判断正邪的标准绝不是儒家思想,更不可能是是否维护了官僚集团的特权,是否让文官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只能将是否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国家繁荣富强作为标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正面与侧面

                                  人是只想看到自己想要的世界。历史一直是人类传承者不断探索、学习、思考和实践的知识与智慧,但却没有一种记录或思想是完全的正确。就像是我们在读书时代老师教授,书本记录的历史,长大后看到文学著作描述的历史,甚至民间传颂的历史,这都没有正确与错误之说,只能是一种看待历史事件的视角。但,我相信中国古代的历史,绝不是某一些利益集体所塑造的历史(儒家文官集团)。它是一部由许多皇帝、太监、武将、文官和农民领袖共同努力铸就而成的光辉灿烂的伟大历史。这里面充满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有辉煌的胜利,也有悲壮的失败,但判断正邪的标准绝不是某种思想(法家、儒释道等),只能将是否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国家繁荣富强作为标准。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并不需要判断那一段历史正确与否,而是能够从中找到让国家持续繁荣富强的经验和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治理首要是治吏

                                    这本书通过对明史的详细梳理,让大家看到另一面的真相,对一个国家,不管历朝历代,对官僚体系的治理都是一个大难题,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就是这个意思,治理就是治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令人警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独特的视角对我国古代文官集团进行了深入剖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世界,就像一条漆黑的峡谷,光明仅仅停留在山峰之上。所有生命都必然生存于黑暗之中,只有一种生命能摆脱黑暗,看见光明。只有觉悟了的人,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能够认识到休戚与共,能够摆脱其余生物苦陷其中的无知。

                                            1
                                            1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