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发现数学之美

    数学不是算数,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小学课本还是叫算术,到初中才叫数学。中国人普遍流传的段子嘲笑美国人 “算术” 差,因为英语的 1-9 不是单音字,所以英文源流的小孩不背九九表,这样在心算方面比较差。中国汉字的词组本身就有符号性,三角形,四边形等名词,你只要比较中英文就知道外国孩子的难度了。中国人在语言词汇的表述上有优势,白话文充分发挥了中国的简洁和英文的叙述准确。但如果比较中外教材,在提高孩子兴趣方面,中文教材太简洁了,现在出版也已经那么发达和繁荣,但我们的教材还是本 “习题集”,本书很简单,希望提高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有思维之美,是科学之母,伽利略说 “数学是上帝的语言”,逻辑推理过程是非常好也必须的现代训练。算术是解题,而数学是推导,不是背概念,而是一通百通,吴军老师那本《数学之美》更精彩。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数学构建:开启一段激动人心的数学之旅。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数学不仅是最重要的学科,而且课程和作业也是最多的。这是因为数学成绩,标志着智力水平。本书观点如今美国中小学的数学课程,不仅不能帮孩子学好数学,反而会干扰孩子,让他们学不好数学。如何看待当代的数学教育我们在数学课上不是这么学的。数学老师只是告诉你一个公式,三角形面积等于二分之一的底乘高(A=1/2bh),然后就让你在习题中反复应用。定义和公式并不能自动让学生更聪明。让孩子掌握数学符号,记下一堆公式和定理,然后再不断做题,这种机械的教育不能让孩子领略数学的美两条交叉的直线,一个夹角等于与它相对的那个夹角。这个事凭直觉就能看出来,但中学的几何课却需要你证明它,证明过程非常简单,但是看起来特别无趣。学生要学数学论证,但是只有当你发现事情违反直觉,或者有矛盾的时候,你才需要严格的证明。怎么教好数学孩子不喜欢思考,所以要降低难度,让他们尝到思考的乐趣,才会喜欢学习。反对直接告诉孩子结果,非常反感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数学。数学是一种探索过程,任何一种心智上的敏锐,都来自自己解决问题。学好数学,要有好奇心,他必须想要知道答案,而且要不断尝试,乐在其中,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娱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锻炼出真正的数学技巧。神奇现象数字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就是把连续的奇数相加,会得到一个平方数。1 加 3 等于 4,4 是 2 的平方;1 加 3 加 5 等于 9,9 是 3 的平方;再继续算下去,1 加 3 加 5 加 7 是 16,16 是 4 的平方;加到 19,奇数之和是 100,是 10 的平方… 目前我们还无法断言,就算检查 100 万个例子,也不能证明什么。实际上在数学领域,关于整数就有数百个简单的问题,至今无解。但是,思考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把奇数相加跟算平方数,表面看起来是两个没关系的问题,为什么它们之间会有这种神秘的关联呢?搞明白这个事情,才是你心智的进步,数学会让你的心智每天都受到这样的冲击。

        8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

        作者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以人才成长的数学知识与能力体系建构的视域,以 “叹息” 这一独具一格的表达方式,诉说着数学之美。上篇 “悲歌” 的各章观点犀利,是对当下大多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的基本理论观点的颠复性批判。而下篇 “鼓舞” 的体例则是一气呵成,虽然其建设性的观点不太明确,但依然可以引发我们对当下数学教育模式的反思与遐想。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哪些东西扼杀了我们对于数学的好奇?

          如果不是我很喜欢的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里面提到了《一个数学家的叹息》,看到讲数学家的书,我一定会退避三舍。


          原因无他,我觉得数学就不是我的菜 —— 确切地说,我想把它当菜,奈何看不明白?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如果讲公式,即便有成甲老师推荐,哪怕我愿意硬着头皮,怕是也读不下去。
          好在,它不讲公式,而是从一个数学家的角度反思 K12 是如何扼杀了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好奇的。
          作者洛克哈特曾经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研究中心、布朗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任教,后来自愿到纽约布鲁克林的圣安学校教 K12 的数学课,希望给孩子们呈现数学的美感和充满想象力的一面。
          提出问题不给答案不是作者的做法,批判死记硬背的洛克哈特不但指出了数学应该是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而且还用自己的经历讲述了如何在 “游戏” 中去探索数学的真和美。
          比起数学,这书更像哲学。如果有幸碰到这样的数学老师,相信我们都会爱上数学的。
          书很短,却绝对值得一翻再翻。
          领略一下他的教学吧:
          Paul Lockhart teaching Go
          https
          ://www.youtube.com/watch?v=vWya5fKwZ38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数学与绘画、音乐一样,是艺术。数学的标准是简洁”。振聋发聩的声音。很希望年少时有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数学,是被公式定理僵固化的学科,完全没有美感。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不一样的大路。数学竟然可以这样更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数学的真相

              我认为本书就像是破案一样,作者让我们找到了学习数学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从来还没有一个人用这样一种方式,向我们诉说,数学的真相。原来数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的体会,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死记硬背以及应用。总之,作者用一个很特别的角度或者说一种全新的方式,解读了怎样去学习数学,回归到了游戏的学习方式,回归到了纯真的,来自内心的,真诚的,自愿的,自发的,学习热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

                当代美国教育不能帮助孩子学好数学。数学应该像绘画、音乐和诗歌一样,数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激发灵感;数学又和游戏一样,基于好奇心。他呼吁教育者反思和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带领孩子能够真正走进数学的世界,领略数学之美。本书的核心内容:1. 洛克哈特如何看待当代美国的数学教育?2. 结合他的另外两本书《算术的故事》和《度量》,来讲讲怎么教好数学。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中小学数学课存在大量问题,让孩子掌握数学符号,记下一堆公式和定理,然后再不断做题,这种机械的教育不能让孩子领略数学的美,好的教育方式,是要让孩子置身于数学问题之中,由一个问题引向另一个问题,从中发展出数学思维和数学技巧。这本书出版之后,有人发表评论说,这本书太好了,我的数学成绩就很差,如果我在中学里遇到一位像洛克哈特这样的老师,一定能学好数学。洛克哈特的确是一位好的数学老师,但他能不能把一个数学成绩很差的孩子,改变成一个对数学感兴趣的优秀学生,这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他的教学理念,适合那些聪明的孩子,但面对那些就是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洛克哈特好像没什么高招。他说,中学并不能保证教会每个人基本的数学知识。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数学兴趣小组的课外老师,领着一帮数学成绩好的孩子去领略数学的乐趣,并且对那些教不好数学的老师、学不好数学的孩子发出了长长的叹息。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正是我所认识的那个奇妙的数学世界!

                  作者以无与伦比的耐心层层描摹自己的感知与兴奋、惊喜与探索,希望能够逐步带领读者窥探那个奥妙的世界。虽然在有限的文字中,仍然不足以表述那个玄妙世界精彩之万一,但作者无疑实现了他的初衷。只可惜没有更多的教案,不然我是多么希望可以被他完整地教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

                    我们曾经学了那么多年的数学,但是好像除了结账的时候用一下加减乘除其他的基本已经还给老师,最近开始辅导闺女数学,又开始用老师曾经交给我们的方法继续教孩子;通过阅读本书,我意识到学习应该是像作者说的那样,是想创造一件艺术品一样,,而不应该是一种痛苦的体验,更不是学后马上丢弃到兵器库。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中小学数学课存在大量问题,让孩子掌握数学符号,记下一堆公式和定理,然后再不断做题,这种机械的教育不能让孩子领略数学的美,好的教育方式,是要让孩子置身于数学问题之中,由一个问题引向另一个问题,从中发展出数学思维和数学技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有同感

                        还在寻找让我体会数学之美的方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好的理念需要最佳实践

                          好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置身于数学问题中,由问题引向另一个问题,从中发展出数学思维和数学技巧。很好的理念,有没有这本书理念相关的最佳教学实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新理解数学

                            数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实用性的课程。它最美的地方就是简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数学是一门艺术

                              这是一本值得刷刷的书。如果你想喜欢数学,换一种感觉欣赏世界那就读读这本书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数学课应该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看了这本书,让我想到中学时代,我荣幸地进入数学实验班。那时的实验班和现在的有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并非挑选出来的尖子生,真正意义上的实验。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让我们自己探索,在说出一种做法后,常常问的是还有别的方法吗……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研究课 我们像往常一样探索发现解题思路…… 据说听课老师不太相信一切是现场生成。后来,也成为老师的我认识到,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因为,几乎所有实验班出来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并不费力。看书的过程中,特别有同感,在我看来,数学课就该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完让人沉思的一本书

                                  重构认知的大概是好书。给出希望的一定是好书。上学时候最爱的基础学科应该是数学了,虽然对自己的记忆力没有太多自信,也反感记太多公式和概念,但对数学学习中收获的逻辑思考、美学感受是印象极深的。特别是在学高等数学的微分积分后,在考研准备过程时复习哲学部分的某一刻,突然意识到这两门看似毫无关联的学科,一理一 “文”,居然在内在里有那样紧密的联系,有一种通透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之后的日子里,也会时常出现一些,但缺少了那种纯粹,没有那种智识上的单纯快感。本书作者对于纯粹数学的 “偏执”,是一个数学家对于数学的真爱,不为解题、不为实用,仅仅是纯粹的热爱,这在当今物欲主导的世界里,是再也见不到的珍宝了。联想起前两天董宇辉的采访内容,在如今的社会里,还能保持内心的纯真,热爱精神生活的人,也是极其稀少的。回到现实世界,在孩子知识学习的道路上,给予他怎样的路径,在刷题考试的主流里,能否走出一条他自己的快乐学习之路呢?我想本书作者其实是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保持好奇心,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主动探索,已然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为读后感。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数学本是非常有趣的事

                                    作者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数学教育的看法,提出数学应该是有趣的,可游戏的,可娱乐的,充满美和智慧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于数学的痴迷和热爱,并且为他愿意亲身投入 K12 的数学教育深感佩服,希望中国也有越来越多更优秀的数学老师,让孩子们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

                                      先是听了得到的听书版,慕名而来… 然而在读上篇的时候,几次产生丢弃的想法,283 的书目,序言就占了将近四十页!本次阅读目的性太强,想着填补数学发展历史及其趣事的空缺,实则并非如此。虽然我认可作者的观点,但总觉得内容上不够过瘾!全书的举例给我一种 “平平无奇” 的感觉只有偶数个奇数相加的和是该偶数的平方时,让我感到惊艳,大大勾起了我的兴趣,但也止步于此了。不过让我想到了自己探索的乐趣,就像我目前工作中,对仿真软件的学习一样,自己想办法出题,验证结果,找出规律,加深记忆和理解… 道理果然都是相通的,也难怪自己最近学起新东西来,孜孜不倦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数学是门艺术

                                        读完这本书,我已经相信数学是门艺术了。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我喜欢数学的原因,数学就像是游戏,不断发现不断探索,我在数学的世界里得到过快乐。使用数学,我唯一感兴趣的是用数学来度过美好的时光,以及帮助别人也做到这一点。数学的价值在于它好玩、有趣,并带给我们很大的欢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开脑洞的书籍

                                          对于现在的孩子上奥数是压力,对于小时候的我上奥数是一种娱乐。因为奥数的题目需要用脑子想办法,而上课的数学题都是套用公式去 “拼凑” 答案。每次考试都有最后一题,很多人都是去想办法,其实倒过来做就好。就是结果需要什么条件构成?这个条件再怎么分解变成信息。正常推理两步之后去看题目,基本上题目给的条件都有多余。然后顺序写下来就好。真心感觉学数学很简单,学会数学思维生活很难。人最痛苦就是心想事成,少了推理过程得到的结果是无趣的。还有可能忽略哪一些可能出现的 “盲点”。就像三角形的公式一样,如果两个边不在正方形的边上怎么半?如果顶点不在中间怎么办。这本书推荐三到四年小朋友都看看。是时候学会独立思考🤔,因为你们已经不只是祖国的栋梁,而是一个世界公民。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