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发现数学之美

    数学不是算数,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小学课本还是叫算术,到初中才叫数学。中国人普遍流传的段子嘲笑美国人 “算术” 差,因为英语的 1-9 不是单音字,所以英文源流的小孩不背九九表,这样在心算方面比较差。中国汉字的词组本身就有符号性,三角形,四边形等名词,你只要比较中英文就知道外国孩子的难度了。中国人在语言词汇的表述上有优势,白话文充分发挥了中国的简洁和英文的叙述准确。但如果比较中外教材,在提高孩子兴趣方面,中文教材太简洁了,现在出版也已经那么发达和繁荣,但我们的教材还是本 “习题集”,本书很简单,希望提高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有思维之美,是科学之母,伽利略说 “数学是上帝的语言”,逻辑推理过程是非常好也必须的现代训练。算术是解题,而数学是推导,不是背概念,而是一通百通,吴军老师那本《数学之美》更精彩。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数学构建:开启一段激动人心的数学之旅。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数学不仅是最重要的学科,而且课程和作业也是最多的。这是因为数学成绩,标志着智力水平。本书观点如今美国中小学的数学课程,不仅不能帮孩子学好数学,反而会干扰孩子,让他们学不好数学。如何看待当代的数学教育我们在数学课上不是这么学的。数学老师只是告诉你一个公式,三角形面积等于二分之一的底乘高(A=1/2bh),然后就让你在习题中反复应用。定义和公式并不能自动让学生更聪明。让孩子掌握数学符号,记下一堆公式和定理,然后再不断做题,这种机械的教育不能让孩子领略数学的美两条交叉的直线,一个夹角等于与它相对的那个夹角。这个事凭直觉就能看出来,但中学的几何课却需要你证明它,证明过程非常简单,但是看起来特别无趣。学生要学数学论证,但是只有当你发现事情违反直觉,或者有矛盾的时候,你才需要严格的证明。怎么教好数学孩子不喜欢思考,所以要降低难度,让他们尝到思考的乐趣,才会喜欢学习。反对直接告诉孩子结果,非常反感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数学。数学是一种探索过程,任何一种心智上的敏锐,都来自自己解决问题。学好数学,要有好奇心,他必须想要知道答案,而且要不断尝试,乐在其中,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娱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锻炼出真正的数学技巧。神奇现象数字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就是把连续的奇数相加,会得到一个平方数。1 加 3 等于 4,4 是 2 的平方;1 加 3 加 5 等于 9,9 是 3 的平方;再继续算下去,1 加 3 加 5 加 7 是 16,16 是 4 的平方;加到 19,奇数之和是 100,是 10 的平方… 目前我们还无法断言,就算检查 100 万个例子,也不能证明什么。实际上在数学领域,关于整数就有数百个简单的问题,至今无解。但是,思考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把奇数相加跟算平方数,表面看起来是两个没关系的问题,为什么它们之间会有这种神秘的关联呢?搞明白这个事情,才是你心智的进步,数学会让你的心智每天都受到这样的冲击。

        9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

        作者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以人才成长的数学知识与能力体系建构的视域,以 “叹息” 这一独具一格的表达方式,诉说着数学之美。上篇 “悲歌” 的各章观点犀利,是对当下大多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的基本理论观点的颠复性批判。而下篇 “鼓舞” 的体例则是一气呵成,虽然其建设性的观点不太明确,但依然可以引发我们对当下数学教育模式的反思与遐想。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哪些东西扼杀了我们对于数学的好奇?

          如果不是我很喜欢的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里面提到了《一个数学家的叹息》,看到讲数学家的书,我一定会退避三舍。


          原因无他,我觉得数学就不是我的菜 —— 确切地说,我想把它当菜,奈何看不明白?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如果讲公式,即便有成甲老师推荐,哪怕我愿意硬着头皮,怕是也读不下去。
          好在,它不讲公式,而是从一个数学家的角度反思 K12 是如何扼杀了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好奇的。
          作者洛克哈特曾经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研究中心、布朗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任教,后来自愿到纽约布鲁克林的圣安学校教 K12 的数学课,希望给孩子们呈现数学的美感和充满想象力的一面。
          提出问题不给答案不是作者的做法,批判死记硬背的洛克哈特不但指出了数学应该是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而且还用自己的经历讲述了如何在 “游戏” 中去探索数学的真和美。
          比起数学,这书更像哲学。如果有幸碰到这样的数学老师,相信我们都会爱上数学的。
          书很短,却绝对值得一翻再翻。
          领略一下他的教学吧:
          Paul Lockhart teaching Go
          https
          ://www.youtube.com/watch?v=vWya5fKwZ38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数学的真相

            我认为本书就像是破案一样,作者让我们找到了学习数学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从来还没有一个人用这样一种方式,向我们诉说,数学的真相。原来数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的体会,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死记硬背以及应用。总之,作者用一个很特别的角度或者说一种全新的方式,解读了怎样去学习数学,回归到了游戏的学习方式,回归到了纯真的,来自内心的,真诚的,自愿的,自发的,学习热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数学与绘画、音乐一样,是艺术。数学的标准是简洁”。振聋发聩的声音。很希望年少时有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数学,是被公式定理僵固化的学科,完全没有美感。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不一样的大路。数学竟然可以这样更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数学实境中悠游

                我就是那个带着 “被讨厌的勇气”,坚持不懈努力教数学的最让学生 “讨厌” 的老师。我努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成长,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世界。听起来很美,是吧。但,事实与理想之间不光有距离,有可能还是一道鸿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挺有趣的

                  不過沒有提到根本解方?如果只是放任孩子進行想像的遊戲,要如何評估小孩的學習成果?現實世界比理論要複雜得多,數學教育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是有社會上的需求的,比如:分班、升學等等。也許書中倡導數學教育最好的場景是在家裡,父母和孩子一起馳騁在數學的世界中,但這又過於理想化,畢竟大部分的父母數學都學得不怎麼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

                    当代美国教育不能帮助孩子学好数学。数学应该像绘画、音乐和诗歌一样,数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激发灵感;数学又和游戏一样,基于好奇心。他呼吁教育者反思和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带领孩子能够真正走进数学的世界,领略数学之美。本书的核心内容:1. 洛克哈特如何看待当代美国的数学教育?2. 结合他的另外两本书《算术的故事》和《度量》,来讲讲怎么教好数学。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中小学数学课存在大量问题,让孩子掌握数学符号,记下一堆公式和定理,然后再不断做题,这种机械的教育不能让孩子领略数学的美,好的教育方式,是要让孩子置身于数学问题之中,由一个问题引向另一个问题,从中发展出数学思维和数学技巧。这本书出版之后,有人发表评论说,这本书太好了,我的数学成绩就很差,如果我在中学里遇到一位像洛克哈特这样的老师,一定能学好数学。洛克哈特的确是一位好的数学老师,但他能不能把一个数学成绩很差的孩子,改变成一个对数学感兴趣的优秀学生,这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他的教学理念,适合那些聪明的孩子,但面对那些就是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洛克哈特好像没什么高招。他说,中学并不能保证教会每个人基本的数学知识。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数学兴趣小组的课外老师,领着一帮数学成绩好的孩子去领略数学的乐趣,并且对那些教不好数学的老师、学不好数学的孩子发出了长长的叹息。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薄书《一个数学家的叹息》读来虽费力痛苦,却带来震撼体验:原来数学空间的 “点”,竟是数学理论本身!它揭示数学之美在于纯粹、简洁与动态的艺术,要求我们剥离冗余,直击核心。更震撼的是对 “无限” 的洞察:在无穷面前,知其 “是什么” 的唯一途径是理解 “为什么”。证明,正是我们以有限的步骤,捕捉、驯服无限信息的精妙工具。镜射特性便是绝佳例证:两次反射等于 “什么都没做”。这看似矛盾(1 + 1 = 0?),却精确刻画了对称操作的数学本质(模 2 加法),完美展现了简洁理论如何深刻描述世界规律。数学的惊喜,正在于以最纯粹的逻辑,揭开最深刻、最意外的真相 —— 一声声 “哇塞”,正是对这份纯粹理性之美的惊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趣的数学入门书

                        另类但很有趣地学习数学,真正地启发式入冂,让人少走湾路,并感兴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正是我所认识的那个奇妙的数学世界!

                          作者以无与伦比的耐心层层描摹自己的感知与兴奋、惊喜与探索,希望能够逐步带领读者窥探那个奥妙的世界。虽然在有限的文字中,仍然不足以表述那个玄妙世界精彩之万一,但作者无疑实现了他的初衷。只可惜没有更多的教案,不然我是多么希望可以被他完整地教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

                            我们曾经学了那么多年的数学,但是好像除了结账的时候用一下加减乘除其他的基本已经还给老师,最近开始辅导闺女数学,又开始用老师曾经交给我们的方法继续教孩子;通过阅读本书,我意识到学习应该是像作者说的那样,是想创造一件艺术品一样,,而不应该是一种痛苦的体验,更不是学后马上丢弃到兵器库。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我没觉得有多好

                              额外的内容太多,抱怨太多。对数学的观点我认可,但对数学教学的观点我不认可。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一个数学家的叹息》中数学教育观点的思考

                                大家对《一个数学家的叹息》这本书评价颇高。作者保罗・洛克哈特在书中针对现行数学教育的弊端进行了深入思考,不仅提出了关于如何学好数学、教好数学的见解,还身体力行,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不过,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感觉国内的数学教育并没有书中描述得那么糟糕。这或许与我对数学的喜爱有关,从小到大,除了课堂学习,我还买过许多数学科普、数学故事类书籍。我所接触的数学教育并非刻板的死记硬背模式,因此对书中内容感触不深。但不可否认,书中的思想非常正确。数学不应是教条式的学科,尤其在小学阶段,应引导孩子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奥秘,让他们主动、快乐地学习。至于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学,可能需要全身心投入,反复练习。但至少在入门阶段,不应过于枯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中小学数学课存在大量问题,让孩子掌握数学符号,记下一堆公式和定理,然后再不断做题,这种机械的教育不能让孩子领略数学的美,好的教育方式,是要让孩子置身于数学问题之中,由一个问题引向另一个问题,从中发展出数学思维和数学技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有同感

                                    还在寻找让我体会数学之美的方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數學

                                      真有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数学本该是一种艺术

                                        在作者眼中,学校数学教育已沦为 “解题流程” 的机械复制,学生被训练成执行指令的机器,在公式和定理的迷宫中麻木穿行。他犀利地指出,这种教育方式无异于 “将绘画降格为颜料搅拌”,扼杀了数学探索中如艺术创作般激动人心的发现、困惑与顿悟过程。数学本该如音乐一样自由奔放,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却被僵化的教育体制抽干了灵魂,成为一堆冰冷符号的堆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数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传统上数学 “成绩” 并不差的学生,我对数学也没有特别好的印象。读了这本书后,对数学的印象大为改观,不是数学有问题,而是原来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也会想起曾经学数学的美好,在百思不得其解后得出答案的刹那,成就感油然而生,但这依然不如纯数学思路所带来的美好更长久。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