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陈丹青怎么这么狂,这么真诚,这么可爱,这么可敬。相比于视频,我更喜欢书,可以盯着图看很久。毕竟艺术是拿来看的,实在是看的人少了才需要有人讲,讲出来的东西却又成了一种定见。陈丹青老师不是这样,他讲的东西里没有什么定见,也不谈什么艺术史,就是闲聊,“胡扯”,你不会当真的,你也没法当真的拿笔记下来:这是陈丹青说的。没必要,这样完全误解了他的意思。《局部》就是一个局部,不是全局,不是系统,不是 “史”,他点出了一个个局部给你看,你再顺着看到其他的局部,看着看着就进去了。回过头来发现,怎么说不出什么来,我看懂了吗?好焦虑。其实没必要,看就好了,喜欢就好了。我想这是陈老师的意思。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书随感《局部:陌生的经验》这本书是陈丹青所做视频节目《局部》第一季的文字稿,一直对这个视频节目名称有疑惑,不清楚局部是何意义。通过看完这本书,局部可能是艺术的审美,可能是观赏的角度,可能是不被重视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可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绘画艺术的欣赏,我是体会不深,毕竟是外行人,只能是粗略的去看、去欣赏一幅幅画作。每一个画家都有他的创作轨迹,每一幅画都有它的命运。文学创作、音乐创作、摄影都一样,有的创作者死后才小有名气,而有的年少成名却德不配位。陈丹青曾说,艺术史本来就是势利的。作为外行读者,不能以其势利的眼光去欣赏,既要看经典名著,也要去发现那些局部的、不被人重视、真正可以震撼人心的作品,只要自己觉得有所获就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看完《局部》说不出什么来,似乎没看懂,但又是一口气看完的。其实无须纠结,看就好,喜欢就好。局部可能是绘画的留白,可能是艺术的审美,可能是观赏的角度,可能是不被重视的命运…… 陈丹青老师的语言,真是又狂又真诚,犀利又过瘾。他爱 “次要讯息”,喜欢 “离题”。“他总是越过故事主角的肩头,张望远处正在走动的人。” 陈老师说:“杜尚不在乎是否被接受、被理解,凡事笑眯眯的,一张聪明透顶的脸,对什么都无所谓:不强调,不反对,不赞同,也不太解释。他说,他重视呼吸,甚于一切。” 嗯,喜欢这段,超喜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被得到午间读书节目的介绍引起了兴趣,下载了这本书。怎么说呢,断断续续历时二周,一共近四个小时读完,作为完全的外行,最深的震撼有几处:第一当然是开篇的王希孟,18 岁的创造力与生命力与热情,令人赞叹。其二是对于俄罗斯绘画的重新认识,当然也伴随着震撼。其三当然就是流民、女性画家,梵高未完成的画以及巨人的战争等等。借用一下曹星原读书的三层问题,作者动机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前面几篇后记大概都说明了。至于解决的如何呢?见仁见智,对于我这样的外行,没有绘画底蕴和艺术素养储备,对于这样随波逐流式的叙述自然共鸣处少些,即使作者表达的在亲切、也难。期待着再次有缘相逢吧,也许有一天会有喜悦与惊喜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