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4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七天》…在"死无葬身之地"安享"人人死而平等"的幸福…

    接到阴间电话,是催促杨飞去火化的,等他到殡仪馆排队拿号,由于没人给他买墓地,只得放弃火化,成了死无葬身之地的孤魂野鬼。他是在餐厅失火时被砸死的,那一刻他正震惊于电视中前妻自杀的新闻。那个他一生至爱的,背叛了他却让他恨不起来的女人…… 在阴间,杨飞开始寻找养父杨金彪,是杨金彪救了养了这个火车生下的孩子。父子情深啊,杨金彪老来有病,怕拖累他无声离去。这一路亡子找亡父,杨飞遇见了各路亡灵过鬼,暴力拆迁死的,瞒报的大学火灾死的,计划掉的弃婴、鼠居地洞的情侣、警匪仇杀的、器官交易的…… 种种的苦大仇深,在死后都被往生的一碗汤宽恕释怀…… 众鬼虽无墓地可以安息,但也省了墓地租金,死都死了,别再还成了子孙的累赘,咱们生的微不足到,死也要死的高尚些。在这死无葬身之地,正好享受享受没人欺负,没鬼管的幸福,那种人人死而平等的幸福……(石木翻书每天翻翻书)

      5
      1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开放式的结局

      大概 “死无葬身之地” 才是一个真正公平的世界。死亡,在这本书里也许才是永生。第七天,用自己的主线去串联了很多底层人士的故事,讽刺了权势者。第一次看余华《活着》时,我大概用了两晚的时间,一次次的把自己的情绪放到了文字朴实的主角身上,而且对余华的作品多了很多期待。得到高研院第十期开学大课上,陈海贤老师问过一个问题,如果离开了这个世界,你最希望带走和留下的东西是什么?当时想着人都走了,就不要留恋了,什么都不要带吧,如果要有留下的东西,就留下让人一直记住的灿烂的笑容。看过一些电视和书,走过一些藏区以后,对死亡并不再恐惧,对于宇宙而言,人确实非常渺小,如果不是作为人,可能都不会去给死亡做一些仪式。如果以后我死了,请把我的照片换成笑容灿烂的彩色,鲜花中,喜欢进口郁金香和蔷薇类的,就用这两种花放在坟前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余华的现实版寻梦环游记

        在读到本书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寻梦环游记吗?我马上看了出版日期,2013 年 6 月,而电影《寻梦环游记》是 2017 年才上映的。我看了一篇豆瓣上的短评说这是一本非余华小说,这是一本微博信息串烧。别人怎么看我不点评,我只说我的看法。我对余华的了解最初来自张艺谋的电影《活着》,然后是得到听书里朱伟对余华三部小说的讲解,算是给我种草了。在我印象中这位作者应该是擅长描写人性和现实的,当我第一次读《文城》时我发现他其实内心还充满了爱。《第七日》是我阅读的他的第 2 本小说。我对书中父子情义的描写特别动容,书中没有一个人物的刻画可以超越我的父亲 —— 杨金彪。这个老铁路的形象太深刻了,他对工作的认真就是他责任感的最大体现,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放弃婚姻的幸福而选择了养育我。只是,这一对父子的命运太悲惨了,两个不太 "适应" 社会的男人,最终的命运让人唏嘘。书中借由我的死去,在 "死无葬身之地" 的所见所闻,折射出这个社会和时代的种种问题。余华若是没有爱,这么会愿意冒险写出这样的小说。当然,也因为他讲述的是一个在 "死无葬身之地" 的虚拟世界我们才能有幸看到本书的出版吧。所以,就凭这一点,余华也应该得到掌声。我在想,什么人会买下这本小说的改编权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第七天

          写的是死后的世界,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所有的误会都解开,所有的遗憾都圆满,所有的爱都得到了表达。如果不是一个男作家写的,会更有代入一些。第一天第二天写的是和前妻的故事,感觉就像是 yy 文写手一样(这也是我不太喜欢读男作家的作品的原因之一),这两天有点出戏之外,后面的几天写的友情,亲情和鼠妹的爱情都完全有共情,大家在现实世界里都互相深爱着,却因为现实而怕对方误解自己,终于在 "无葬身之地" 实现了,看到最后,被大家互相之间的付出感动流泪了,可回归现实,每个人几乎承担不住自己的生活了,无法招架社会的一点波澜,但凡起了波澜的,大家就在 "无葬身之地" 相遇了。故事很容易读进去,不烧脑,也有温情的地方,尤其是压力大想哭的时候,很容易代入进去哭出来,也算是给自己释放压力了。读的余华的第一本书,并没有震撼到我,期待下一本书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好活着,快乐些吧!

            #刘昕#2205#04#《第七天》读书笔记相比书友们不到两小时刷完整本书,我的阅读是龟速的。半个月,15 天,逐字逐句精读完的。余华的绝大部分小说都是苦涩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没读过,只是听说,也不打算主动再读) 也是。小说从杨飞的意外死亡以逝人的视角给我们讲述了 [第一天] 殡仪馆的的阶层等级 (生来本就不平等,死后依然三六九等)[第二天] 美丽的爱情输给了生活的平淡 [第三天] 平凡父爱的伟大 [第四天] 鼠妹的跳楼事件 [第五天] 警局持刀杀警事件 [第六天] 武超卖肾给鼠妹买墓地 [第七天] 鼠妹前往安息之地,其他的孤魂野鬼依旧徘徊在 “死无葬身之地”。中间穿插着公交车重大交通事故、暴力强拆事件、医院婴儿尸体及离奇失踪事件、刑事审讯滥用屈打成招事件,小说用反讽的写法揭示社会的阴暗面和权力的滥用。在读这本小说时,群里讨论很是激烈。一些书友说小说的写法有点类似鲁迅先生的小说,用讽刺的写法来唤醒广大民众的麻木不仁。但咱都已经进入 21 世纪了,民众的认知水平相较鲁迅时期提高了不知多少档位,还需要这种呼唤吗?就本人看来,这部小说近似白描写法的语言实在称不上美丽,甚至有些粗糙。除了一系列的吐槽和揭示外,唯一有些许闪光的就是杨金彪对儿子无私的爱,刘梅对杨飞说的 “我结婚两次,丈夫只有一个,就是你”,武超对鼠妹的爱情,这也许就是整篇的苦楚中透露的些许微微人性的光吧!最后的 tips: 生活本就艰难,下个月咱们还是读本快乐点的书吧!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余华《第七天》之前看到批评说内容很像新闻串烧,水平像是网络写手,我看里面确实一个个 “新闻事件” 接踵而来,但我觉得余华写出来的毕竟不同于新闻报道,他很善于捕捉细节里面的荒诞意味,而且越看到后面,一个个死亡都是那么的猝不及防,一个个鬼魂都有自己心酸的经历,悲悯意味就出来了,苍凉的感觉也出来了。而苍凉之中,又不乏余华式的幽默感,当然,按我的理解,这幽默感并未冲淡苦难的意味。阅读的时候不止一次地联系到《神曲》和《圣经》,尤其是《神曲》,不知作者有没向这些文本致敬的意思。遗憾《神曲》和《圣经》我都只是翻过一小部分,想着后面有机会读读,再做更细致一点的对比。另外,读到小说最后几句,感慨万千,忍不住在这里粘贴一下: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 那里人人死而平等。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写小人物的苦难,小人物的辛酸,小人物的命如草芥,这部小说是绝望的、荒诞的,可同时也是能给人力量的。相对而言,我喜欢《第七天》多于《文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死亡是另一种意义的永生

                一个 “死人” 的头七际遇,描绘了死后的那个世界,以及两个世界的交接。候烧者因为还有余情所以找寻自己生前的最后记忆,自己心里最难割舍的亲情和爱情也随着找寻回忆慢慢铺开。就连殡仪馆中也有三六九等,没钱人坐塑料椅,有钱人坐贵宾皮沙发,但是都要为权贵 “市长” 让行。 候烧者最后找到了自己先走一步的父亲,也见证了鼠妹从没有目的的亡灵聚集地迈入自己的安息地,他告诉随鼠妹而 “死” 的男朋友,他们在 “死无葬身之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七天》— 余华(最近余华的书看起来上瘾怎么回事?)这本书的设定像《天蓝色的彼岸》,都是讲人死后灵魂的游荡,《天蓝色的彼岸》可以说是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的一本书,也推荐大家去看。《第七天》讲的是杨飞死后的七天,他的灵魂游荡的七天。杨飞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小人物,他在一次火灾中死去。死后,他穿着白睡衣来到殡仪馆,发现他没有寿衣,没有骨灰盒,没有墓地,真是 "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的灵魂就在死后的七天里四处飘荡。他看到了死去的前妻、朋友、父亲,还有他的 "妈妈"。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经历,让杨飞的一生,都在这七天展开。【人死后也是有三六九等的】殡仪馆里面的人与现实生活里并没有什么不同,照样分三六九等。殡仪馆里聚集着许多死去的人,他们排队领取自己火化的号码在休息区等候。有钱人穿着精致的蚕丝寿衣,坐的是贵宾 VIP 区,炫耀的是各自昂贵的骨灰盒与墓地;而穷人们则只能在普通区坐在塑料椅子上等待,讨论的则都是谁的寿衣物价廉美,甚至有些人因为买不起墓地而四处游荡。【死无葬身之地】后来杨飞去了孤魂聚集地,叫做 "死无葬身之地"。这里的人都没有墓地,无法安息,长期漂泊在阴阳交界处,在这里没有身份地位之别,没有贫富等级之差。这里的孤魂们,死法各异:跳楼自杀、被仇人杀害、被判死刑、火灾里丧生、还有人在强拆中被掩埋在废墟里…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许多无奈与不公,有人勤恳工作到最后机会却是别人的,还有人惨遭同伴陷害于是陷入了无尽的谣言和偏见之中,这些人的境遇就像是面镜子,折射着这个真实又残酷的世界。活着的艰难、仇恨、疼痛,在死后都 — 一化解,在这个叫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方,得到了和解和救赎。余华的语言魅力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的牵引着你,拙朴直白,将每一个小人物一生的平凡故事写的这样动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余华很棒

                    活着不易,但生而有爱才实在。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死无葬生之地”

                      还是给余老师骗了,好多年前看完《许三观卖血记》《活着》之后就不敢在翻余老师的书,流了太多眼泪,随时年纪增长,从《活着》里面也读到坚强和希望。前些天看了推荐《十八岁出门远行》之后,又看到余老师说的 90 年代后有了老婆孩子,心软一下,不会写那么暴力血腥的文字;称《第七天》是写死人的完美世界。哪里完美,都死于非命,都是底层,都是现实的丑陋。去到 “灵界” 还要在残忍分别一次去 “安息”。好吧~每个故事的斜街都很完美,故事都很残忍!余老师~错过您的直播,没法给您提意见,把您的幽默和乐观写出来呗!把您和史铁生、莫言老师的友情写出来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余华笔下的小人物太鲜活了。鲜活到仿佛闻到了来自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各种烟火气息。铁锈味,油烟味,发胶味,潮湿霉菌味,尘土味。生而为人,这一个个丰满的肉体,在这拥挤的人间凉嗖嗖。死后做鬼,这一架架单薄的骨骼,在这死无葬身之地温暖如春。这世间到底是鬼吃人,还是人吃人,我们又到底是人是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七天》这本小说,很喜欢主要就是写主人公杨飞去世的 7 天内的经历。在死亡世界的经历与对生前现实世界经历的回忆的交织下,推动故事发展。小说里有很多任务。有杨飞的养父杨金彪,领居李青,伍超,鼠妹,李刚等等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活着的时候,就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生活贫苦,他们的生活经历反映着现实社会里为了碎银几两拼搏,挣扎的小人物。他们有追求,有底线,也有幸福的小瞬间。但毕竟是余华老师的作品哈,这些小人物,很多死后都没有得到好的安葬。所以都去到了 “死无葬身之地”,他们在这里相遇,交流着生前的经历,各自感慨,这里的他们平等,热心,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大家会为鼠妹净身,欣慰的送她去安葬。每个人都没有名利之追求,纯洁善良。在这里,杨飞与养父的相见,27 名婴儿与李青的歌声,李刚与张强从生前的冤家到了这里为悔棋争辩的骨骼。生前的困难,对爱人的辜负,死后的自在与遗憾。情感交织而复杂,辛酸和安逸交织。小说最后以伍超与鼠妹擦肩而过的小遗憾,伍超走向 “死无葬身之地” 而结束,戛然而止,却又能让读者想出他以后的经历,甚至是这里以后要发生的事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小说以第一人称 “我” 的视角结合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展开叙述,时而能与杨飞共情,又能通过第三视角总揽全局。视角变化自然。对现实世界的描写,比如大雾中那场车祸的描写,为下文很远埋着伏笔,照应着肖庆的到来,前后联系密切,穿插很有整体性。对环境的描写,大雾中的雪,“死无葬身之地” 的野花野草,很奇妙,很能反应人物心理,符合情节需要,环境描写很成功。如果要说作品的不足,鸡蛋里挑骨头啦,那就是作品风格太余华老师啦!作品是很成功的,很喜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另一个世界的角度

                            另一个世界角度,去看当下的社会及普通的人生历历。不管自己面临什么样的生命无常,都要珍惜眼前拥有的美好生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是生还是活,人间不值得

                              小人物的不幸,各有各的不同余华的小说总有种中药的苦味苦口,铭心,忘不掉前有《活着》,这本叫《死了》其实也挺好,活着是韭菜,死了反到真善美从生跟到死的不是钱财而是家人的至爱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畅快又伴随哽咽,荒诞又内核真诚。我不需要谁定义本书,我只知道我被它吸引,一口气读完。也许余华是告诉我们,人到了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这一世什么是最重要的。那些 VIP 里的功名利禄,只剩下豪华墓地和奢侈套餐。那些塑料凳子上无处安葬的灵魂,都回味着这一生的爱恨情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刀、感动、温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上周就看完了《第七天》,讲的是男主的死后故事,很佩服作者把很多故事串起来的能力。那些故事就像是一颗颗珍珠,而男主就是那根线,串起故事链,最后扣上了。当中有一部分内容让我想到了寻梦环游记,很有意思的设定,作者称那里为死无葬身之地。看完之后我竟然不为里面任何人的死去而哀伤了,因为这只是人生中的一环,他虚构了死后的世界,像是乌托邦一般的世界。虽然我从不相信乌托邦,毕竟只要有种群必有争斗,不过设想有这样的世界让人失去亲人的哀伤可以有处安放。昨天我看完了《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这或许就是作者秉持的信念,毕竟所谓众生平等就是因为人都会死的。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对穷苦情侣,因为男方给女方买了一个假 iphone, 女方认为男的骗她而威胁要跳楼。男方因家里有人去世,赶回老家没有及时看到女方的信息。最后酿成了惨剧,女方跳楼自杀了,其实她并不想跳的,只是脚下打滑。男的为了让她有个好归宿,去卖肾给女方买了个墓,后因感染死了。若是几年前我定会说女的虚荣,只是我现在明白很多事都是一体两面的。他们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罢了,只是成功了那叫励志,失败了就被称为爱慕虚荣。这两者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任何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力,只不过绝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幸运而已。之前看过一本书叫《棉花糖实验》,我对此是嗤之以鼻的,如果延迟满足真的对成功那么有用,那些修来世投胎去高种姓人家的印度人绝对是佼佼者。人生就像是放在热水中的方糖,慢慢的溶解,最后会留有一些,用筷子搅动一下就散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前后呼应的故事情节,细腻的人物特写,在阴阳两个世界里,爱恨情仇缠绵在一起,不断延续…… 看完此书,竟然对生命的态度都释然了许多,感觉永别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你爱的人,终有一天再相见。PS:对于一个胆子很小的人来说,能完完整整看完此书,也算是极大的挑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什么时候才会想读余华的小说?

                                        今天又是工作了 n 小时的一个平常周日。顺便边看边听读完了余华的 « 第七天 »,现在心情有点压抑和复杂,连打开 Switch 的兴致也没有了。虽然很快读完余华的这部小说,但完全没有畅快淋漓的感觉,和前几天拜读的马伯庸的 « 太白金星有点烦 » 之后的感受天上地下。其实原本不太想读的,自从以前读了 « 活着 » 的开头,就感觉对余华的书有些 hold 不住啊。或许是前几天听朋友说她刚读完余华的另一本小说,也或许是今天忙到大脑皮层亢奋了,所以又想试着读读看。为什么小说里很多人要被写死啊?哪怕有个别几个的善终也好啊。小说里很多平时不曾经历过的黑暗面,却是真实存在的,看得太绝望了,压抑啊压抑。算了,以后还是充满积极能量,精神力满满,或者洋洋得意到快要飘起来,需要自我警醒的时候,再拜读余华老师的作品吧。不然真的趟不牢啊趟不牢。累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七天

                                          死后七天第一天:迷茫第二天:回忆爱情第三天:回忆亲情第四天:来到死无葬身之地第五天:在死无葬身之地回忆过去第六天:帮助鼠妹安息第七天:寻到死去的父亲,向新人介绍这个人人死而平等的世界,死无葬身之地。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