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孤独的故事留给孤独的人

    重读这本书,还因为今天读书会,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之前囫囵吞枣,错过了很多细节,唯有慢慢细读,方能品味优美。原谅我,之前轻视了这本书,以至于,我重读时,发现很多细节,都是只有慢慢品,才能感受字里行间的寂寞孤独,还有那种岁月静好的恬静安逸。可能是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去读一本文学作品,读找到学生时代的精读,去带着分享任务反复读,去带着写留言的冲动半夜读。文学,永远是一剂解药;文学,永远是心灵捕手;文学,永远是现实避风港;文学,永远是静谧的嘉宝。离开文学,可能灵魂无处安放;离开文学,可能追求都无比粗鄙;离开文学,金钱都是吃好喝好的数字;离开文学,言谈举止都没有优雅。可能,唯一 “腹有诗书气自华”,能让你稍微自带优越感,能远离无奈现实的,唯有躲进文学的世界,才能寻找到一种安静。这个时候,你是孤独的,你是沉醉的,你是独白的,你是夜深人静的,你是与外界隔离的,你是什么都不想的,你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你是可以随意做主的导演,好吧!在想象的世界里,你必然孤独;在现实的世界里,充满着聒噪。那请我们,享受这份孤独,留住这份寂寞,留给自己,也留给有缘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孤独的人夜里烂醉如泥

      文字很好。4🌟是因为,不想渲染这种情绪给看不懂的人。可以说,是作者耶茨的经历锦集,也可以说是他的 11 个分身。写出这些是他的解决方案,是使命,是这些内容自己跑出来,不是构思出来的,是流淌出来的。11 个普通人的孤独情绪,这些孤独是局外人,和多数人明显不一样,肉眼可见的不一样。孤独的人白天热闹的时候还比较好糊弄,一到晚上就得用极端方式强迫自己熬过去,作家们惯用的方式是酗酒,烂醉。书上的 11 种孤独:    🌲-1 格格不入转学生。🌲-2 穿着性感睡衣做好准备的未婚妻被拒绝,只能独自在家。    🌲-3 新兵从抵触到追随模仿的排长,不近人情,被调走了。他的新兵变成了老油条。    🌲-4 持续 4 年每周去看望并重的丈夫,从医院出来和朋友们去喝酒。    🌲-5 失业并决定独自面对,回家只字不提。    🌲-6 写了 9 本书没有出版过的作家,35 岁在一家报社写不能署名的文章。    🌲-7 不受学生待见,古板无趣,圣诞节给学生每人送一个橡皮的老师,收到橡皮学生立刻想扔掉。    🌲-8 一整天都不顺,在家找妻子茬,酒后被卷入一场示威游行,最后落在警察手里的退伍士兵。    🌲-9 两个好友,一个热情自信,一个讨好话多。在法国,他看到平时自信热情的好朋友也是困惑脆弱极度依赖的人。    🌲-10 二战后伤残肺结核病人,圣诞节回家又回到医院,各有各的心事,来一场深夜的狂欢。    🌲-11 二十二岁疲惫的像个老头,主业工作快丢了,孩子将要出生,与妻子关系紧张,被出粗车司机雇佣的作家。    对比一下,网传 10 级孤独。    ① 一个人逛超市    ②一个人去餐厅    ③一个人去咖啡厅    ④一个人去看电影    ⑤一个人去吃火锅    ⑥一个人去 KTV    ⑦一个人去看海    ⑧一个人去游乐场    ⑨一个人搬家    ⑩ 一个人做手术。    10 级孤独里更多的是独自应对生活,没有他人的参与。现在独自应对生活的人还挺多的。    对 KTV 没什么热情,其他事情都独自完成过。    不是没人邀请,或者被拒绝融不进去。这个时代很多人是不想被打扰,独自一个人更自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孤独是否可以避免?

        社会资本快速累积,社会的关注点都是 “向外” 的,内心必然就会空虚。无论先发还是后发,现代化国家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十一种孤独》中描写的各种孤独与空虚。尤其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这几十年,新旧思潮出现了又一次大的交锋。新旧总是相对的,但这次的思潮开始 “向内” 转移,即将关注点转移到个人层面,个人的选择、个人的追求、个人的意志…… 我觉得《十一种孤独》有助于让还困在 “外在世界” 的读者发现和认清现实,从而让大家开始有意识地 “向内关注” 走向寻求个人意志的道路,这才是真正 “医治” 作品中这种 “小孤独” 的有效办法。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可能太功利了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的悲欢是相通的

          读这本书绝非愉快之事,作者的写作风格很真实,而现实的东西就是让人很无奈的。他写出了人物的迷茫跟痛苦,但是没有出路。我有个朋友说看不懂美剧,搞不懂为什么老外讲几句话,然后莫名其妙一群人就嗨起来了。但看完这本书,我明白无论中外人性底层的悲欢是相通的。最后,建议读之前或读之后看看译者后记。译者对这部作品的理解要比我们更深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孤独的人都是悲伤的吗

            十一种孤独,不都理解。结局都很悲伤。孤独的人都这么悲伤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文笔非常有个性,描述直白,生活的动作与心理细节与读者直接共鸣。从头至尾没有中庸没有平衡,纵然对各主人公无限同情,还是残忍悲剧散场,不给读者一丝安慰,孤独感直捣人心,撞击生活的各层面各角落及各路角色。十一种孤独中,没有互相理解的家庭与爱情是如此让人无法忍受又无法摆脱,一腔热血又不得志的工作又是如此让人隐忍沮丧,孩子们想融入一个世界又给挡在门外,长期住院的病人面对亲人对答案已无兴趣的询问反而要安慰着说:"一点都不痛",这一句 "一点都不痛" 是该书最孤独的时刻,读者根本无法置身于 "痛" 之外,因为这是我们正在或即将经历的人生,愿不愿意,你都在那个路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耶茨的小说世界没有诡诈离奇,没有奇思异想,有的只是朴实、悲哀、宿命。人们会想,一个作家怎么会在开始时对他的主人公饱含同情,然后判他们遭受种种折磨而不给一丝希望?我想,这是因为耶茨对失败这一主题的坚持。失败远较成功多,远较成功普遍。家庭与爱情可遇不可求,没人能幸运获救,没人能巧合解脱,没有相互理解的爱人、朋友、父母、子女能让无法忍受的日子变得稍微愉快一点。命运从不曾改变,它只会沿着必然之轨迹带你到绝路,把你留在那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寒风彻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悲可怜的主人公们

                    通篇都是绝望。窃以为比《都柏林人》更直白更打动人心。一篇小故事的人物可以很多,但是能让读者很快就能看出谁是那个可怜虫。十一个主人公,不是沉迷于执念妄念,就是绝望地搜寻日渐消失或所剩无几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第一种人的所思所为大都自欺欺人,极显弱者的可悲的生存哲学。第二种人受尽命运摧残却无计可施,尝试过挣扎却徒劳,最终只能得过且过 —— 总觉得这种人最容易自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直面现实需要勇气,直击人心需要天赋

                      作者是叙述的高手,冷静旁观又充满同情,如果不是具备极高的共情天赋,是很难将 “孤独” 描写到位又清新脱俗的。对主人公处境深入地洞察、不动声色地描写以及主人公与周围环境的不得不入和入而不融,都叙述地恰到好处。这是一本让人惊喜的小说集,在毕业 20 年之际读完这本书,聊以自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寻找你的孤独

                        当我还在高三的时候,不知道随大流,还是内心真的有那么一种声音,我认为人都是孤独的,当时嘴里经常都挂着一句 “安慰捉襟见肘,唯有冷暖自知”。半懂半不懂地一直活到现在,经历多一点了,再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很少再读小说的我决定打开来看看。每天早上上班在地铁上看一篇,感在人来人往中,我能感受到每个故事人物的可悲,有难受、有可惜、有无奈,至今我都无法将这些情感清晰地拆分和阐述,只能笼统的写下我的感受。这些故事让我想起武志红老师说的 “生的力量和死的力量”,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总有一方愿意伸出双手,可是另一方却断然拒绝,于是力量就在拒绝中变成了黑色。细味一下,我在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希望孩子成才,却用错了爱的方式,试图用一套标准去规划孩子的每一天;在面对亲密关系逐渐迈向平淡,甚至难以为继时,你要选择坚持还是忠于人的本能寻找刺激;在你为一件事情倾尽所有心血,倒头来却换来被出卖的结局… 也许上述都不是书本里故事的真实内容而只是我的联想,也许我的联想有点悲观和黑暗,但请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也许我们都能在这些孤独的情感中,发现自己的那些渴望,和求而不得,例如渴望我世界发展跟我想象的一致,渴望被爱,渴望能忠于自己的心… 我想这是孤独的意义和价值,这份情感可以让我们更深地和自己对话,找到自己的渴望,并进行疗愈。孤独不能避免,但它不妨碍我们和这个世界交手,或许还能成就更好的我们。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