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本书案例很多,解读也很细,就是道理太多有些重复。本心是不是一定就是好的?做官从商都是生存目的,而是不是做人目标,读到这种境界,做人的本质在物质发达后,人类仰望星空的高度是否降低了么?圣贤的高度有多高?人类圣贤的标准到底是在上升还是下降?或者说我们心中的对错善恶是不是大部分人的标准就是对的呢?我是不大明白的。在飞机上遇到一岁多的孩子哭闹,突感受到内心噪声之大,如何静下来?看到有些人顽固不化性情急噪,如何稳下来?对待物品生活小事的零碎,如何系统平顺起来,由噪到静,由急到稳,由碎到整,性情的修练,方得文字精华优美度提升。都说见字如面,文字鉴心,文字如同胶片映照内心的性情,修养不到位,怎么能指望文字一夜间深厚起来呢?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活而活的人,人世间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可忍受往。 由噪→沉,急→稳,碎→整,理性回归,宁静平顺,不惊不惧,自在自然,这个可不是读一本书就可以实现的。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我做不了圣人,但我在向着个方向努力!
10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823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吴军修身学社-讲义典型的 “大师课” 教材,此 “阳明学吴军” 非彼 “科学博士吴军”,属于 “新国学” 心灵大师,东北人能说,成功学 + 心灵安慰。“道德经 + 阳明心学” 基本就是现代人普世价值,适合励志职场年轻人 + 妇女知友,说的挺好,都对,我就是觉得有点浅。这几年王阳明很热,我认为阳明先生那辈人首先有很深厚的儒学功底,儒学讲的就是人间的行为准则,同时高级知识分子也有深厚的佛教修养,阳明先生的心学是传统儒家的 “禅宗”,儒生顿悟。我们现代人学习的是西学,如果没有儒学和佛学的基础,说讲心学的,大部分沦为 “成功学”。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07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修心序:"阳明思想的主要经典作品就是《传习录》。与其他经典著作不同的是,理论不是《传习录》主要的叙述方式,《传习录》大量使用阳明先生与学生的对话和书信,是由王阳明先生的大弟子徐爱组织编撰的。后来其他徒弟一起整理汇总,编撰了上、中、下三卷。其内容为文言文,意思隐晦难懂,概念较多,大多数人无法理解,更不知道如何运用。在本书里,吴军老师根据《传习录》学习王阳明的思想,拆解原文,重新组合整理,用现代读者易理解的逻辑剖析难点,用鲜活的案例来解读阳明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收获最实用的阳明学说。" 后记:“为什么要学习阳明心学?1.心学能够帮助我们创建新的集体共识。2.心学能够让我们打破旧思想的束缚。3.心学能培养我们的智慧,看透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4.心学能够让我们真正实现 “知行合一”。5.心学能够让我们成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觉悟或许不是在此时,也不是在当下,急功近利获得不了觉悟,当你历经人事沧桑,不在急于少年得志,踏实工作、开心生活、乐享此刻、活好当下,不再感叹生不逢时,不再抱怨怀才不遇,以平常心面对一切时,不经意间生活可能给你一些启示,或许在某一刻你就开悟了。 像王阳明格竹子而不成,自己却病倒了。在历经冤枉、贬谪之后,在龙场开悟了。 佛陀历经世间苦厄,求法不得,终于闲来树下思考,终于顿悟一切。 定下目标以后,心中要开始淡化目标,此刻要专注于脚下的路,迈开步伐朝着目标的方向前进,方法需要研究,行动更是一步不能落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存养天理,去除人欲这本书核心的一句话就是存养天理去除人欲。这本书就是在王阳明心学的基础上进行一个现代的阐述翻译。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困惑,困境,其实本质上都是由于我们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欲望,本质上都是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没有遵循一个自然的道理,事物发展的规律。其实很多东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一些人描述的词语不同。比如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里面谈到一个元认知的能力,也是和这个存天理去人欲是类似的。面对具体的事物时,我们有必要抽身出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当下这个事情,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什么是人欲?在满足基础的要求之上有更多的妄念妄求,这就是人欲。你能吃饱,这是基础的生理需要,但是你想吃大鱼大肉,满汉全席那就是人欲。你有一席之地可以安全的居住,这是需求,而你想要豪宅别墅那就是人欲,你有一辆车可以代步移动,这是基础的需求,然而你想要一辆豪华跑车,那就是人欲。人的欲望和贪婪是一对好兄弟,而这对兄弟也是七宗罪的一罪。人若被贪婪操控,做事情的时候必然会变形,必然不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净化自己的内心,进行修心,去除掉自己一些不适合的欲望。同时我们也需要去存养天理,不断的探寻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