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崛起的德国: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探寻平衡

    崛起的德国为什么被打垮德国政治结构的妥协平衡让德国表面上是个统一国家,但德国内部充满矛盾。日常政令推行充满阻碍,即使在战争的时候,无法集中全部力量。德国统一是普鲁士用武力强制实现的,所以普鲁士和那些被打败的邦之间是有裂痕的离心离德。宗教改革后,德意志境内就存在天主教与新教的尖锐对立的宗教矛盾。阶级矛盾,壮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政治权力。但传统的容克地主阶层牢牢掌握着核心权力。这引发了德国社会的撕裂,新兴资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传统精英掌握国家权力,双方互相撕扯。出身贵族的德国的外交官经常利用与王室之间的特殊关系越过宰相,直接向皇帝报告。这造成外交事务的混乱。德国是怎么应对的俾斯麦想到的解决方案是,编织一张大网,把各个大国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利,德国打破以前的不结盟政策,加入很多同盟。平衡,俾斯麦通过合纵连横的外交手段维持德国统一后 20 年的稳定。这些国家都认为自己的利益得到基本的保障,便慢慢接受了统一德国的出现。为什么德国后来又改变了战略方向呢直接原因是俾斯麦的下台。而威廉二世放弃了俾斯麦复杂烦琐的结盟策略事实上德国的迅速发展导致已经没法延续俾斯麦时期的外交政策了。德国民众非常渴望获得全世界的认可。这种诉求反映在国家政治上,就是要求国家在外交方面更强硬。启发在团队竞争中,拥有出色的头部并不一定能持续收益,只有培养 “均质” 的大多数,才是长期保持高水准的秘诀。

      10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脆弱的崛起》

      徐弃郁关于德国崛起的专著从 1871 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写起。他认为,统一标志着德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同时也造成了一种对德国外交有界定性作用的悖论:随着德国力量的增长,它邻国的恐惧也在增长。为了应对这一悖论,德国最初在外交中采取了一种低姿态。然而从 1878 年开始,德国外交的主导者奥托・冯・俾斯麦开始积极地塑造欧洲政治。他的大战略目标在于支撑德国的崛起。按照徐弃郁的观点,虽然当时德国的外部和内部压力都很大,俾斯麦对战略和外交技能的结合使他得以压倒那些反对力量或使其失去平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德意志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自 1871 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到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志帝国从迅速崛起到迅速衰落只经历了短短 40 多年的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广泛,系统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很多,这本书算是第一个以中国人的视角研究这段历史的成果。相比于其他研究,书中的许多分析可能只是徐弃郁作为一个战略分析专家的一家之言,但其丰富的史料、清晰且富于逻辑的推理却颇令人信服。最难得的是,作者希望从德意志帝国崛起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中寻找到一些可供学习的经验和教训,为同样处于大国崛起的中国所借鉴。     作者的分析立足一条 “大战略” 主线,通过一个关键人物铁血宰相 “俾斯麦” 将这段 40 多年的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俾斯麦时代和后俾斯麦时代,与之对应的是崛起的时代和衰落的时代。显然,作者非常肯定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的作用,在帝国先天不足的各种局限下,俾斯麦主导时期选择了正确的大战略 —— 在军事上有限防御,在外交上与各国保持互相牵制的平衡,在内政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而他的继任者既没有他的智力,也没有他的手腕,在不断摇摆中做出了越来越错误的选择 —— 错误地与英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放弃了维持平衡的外交政策,国内各权力机构走向分裂,甚至被自己的盟友绑架,最终走上全面战争的不归路。    俾斯麦这个人物很像诸葛亮,最大的问题是充满了强人的个人英雄主义,不仅没有为帝国培养出能够延续其政策的继任者,而且几乎所有的高层政治人物都不懂得他各种策略的内在逻辑。这导致了在他下台后整个德意志帝国没有人能够理解并延续他的内政和外交政策。过度依赖某个强人的政治智慧,注定了帝国崛起的脆弱性,其飞奔的速度越快就越容易失控,而一切的偶然事件都不过是加速了这个进程。     仔细分析二战后德国的发展就会发现,二战结束 50 年不到,德国就已经化解了仇恨并成为欧洲的主心骨。这一切背后不难看出俾斯麦政治智慧的影子,如今的德国已经实现了真正的大国崛起。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脆弱的崛起》

          这本《脆弱的崛起》是徐弃郁老师最重要的代表作,先后三次修订再版,并受到国际学界关注,于 2017 年在美国出版。本书的核心内容:从 1871 年德国统一到一战爆发,这四十多年德国分别推行着两个完全不同的 “大战略”:前二十年是俾斯麦担任帝国首相时期,他通过高超的外交手段,谨慎地维持着德国的稳定发展。之后的二十多年,德皇威廉二世当政,在民意的裹挟下,他一改之前俾斯麦的外交风格,最终导致德国走向战争。回头看,面对德国崛起中的脆弱性,俾斯麦随时准备接受一种不完善、不确定的结果,通过合纵连横的外交手段维持德国统一后 20 年的稳定。而威廉二世等人却认为德国地缘政治复杂 “不进则退”,为了生存只能采取进攻性策略。也就是说,他们认定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导致 “必有一战” 变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最终引发了德意志帝国的崩溃。德国最终走向战争,是否有俾斯麦的责任呢?我们可能会觉得,如果俾斯麦继续留任的话,至少战争不会来得那么快。其实,德国走向战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德国没有培养出一支成熟的外交队伍。俾斯麦的确是伟大的外交家,俾斯麦当宰相的时候,他基本上是德国的人格化,人们提到德国,首先想到的就是俾斯麦。但 20 年后,俾斯麦却留下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能依靠大人物替自己做主的国家。再看当时的英国,或许没有俾斯麦那样在世界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外交家,但却有一批高水平的外交官员。正因为有他们,大英帝国的外交才能稳定有序地进行。其实,在团队竞争中,拥有出色的头部并不一定能持续收益,只有培养 “均质” 的大多数,才是长期保持高水准的秘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德国的脆弱,由内及外

            一种有效的政策一定是复杂的可变的。但德国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没有沟通,没有传承。始终展现的是一种一厢情愿罢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德国崛起有感

              1871 年德国虽然实现了统一,但仍然在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外交机制、国际局势等诸多方面存在不稳定性和脆弱性。面对重重危机,头二十年,宰相俾斯麦主导运用高超的外交手段维系着稳定发展的态势;后二十年,威廉二世在民意裹挟下采取强硬姿态,一步步把德国推向战争边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翻下来,有几点体会:1. 俾斯麦带着镣铐跳舞、稳稳把持局面固然能耐非凡、居功至伟,却没花精力或心思去培养队伍、构建制度去解决德国面临的大问题,以至埋下重大隐患,是重大遗憾。复杂局面、复杂问题确实需要伟大人物来操持,但更重要的是把伟人的解决办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说白了,既要伟人用高超手腕应急处理当下问题,更要常人用有效制度化解根本矛盾。2. 威廉二世妥妥的志大才疏,权力欲重却没有负重的能耐,一波自认为高明、改弦更张的操作玩下来,直接把俾斯麦苦心孤诣经营的稳定局面给挥霍没了。认知和能力决定了玩法,即便威廉二世继续延续俾斯麦路线,也是没法跟进操持的,最终还是要被那种复杂局面的复杂手法给整懵,所以不能错怪威廉二世换玩法,只能说威廉二世没有继承到一台好掌控好运作的国家机器。3. 威廉二世换玩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底气在于民意支持。统一后的德国各方面力量都在急速增长,到威廉二世上台时,百姓大概忘了德国根子里的问题,一眼盯着膨胀的实力,普遍要求释放更强的外交姿态、谋取更高的国际地位,最终推动整个国家刻意冒尖,并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局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如标题

                主要是从德国的视角去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局势发展情况,以一个外人的视角,非常客观的分析当时的德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大战略的制定与执行,需要一个主心骨,需要系统化的架构与运作,不能出现明显的短板,并且需要有一个长久稳定的组织去执行与承接~德国人做事的古板,执拗,一根筋,是不是也和他们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崛起一脉相承?所以大战略需要的灵活性与变通性与他们国民性格相抵触。国民性格导致了德国近代的崛起也导致了他们迅速的落败~从中也能看出民情与国家政策的相互影响,以及政府对民情引导的重要性,可能不适时迸发的激情,对国家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手里的底牌,让你始终有选择的权力。

                    1. 德国的崛起原来如此曲折,所以叫脆弱的崛起。在此前,主要对丘吉尔和拿破仑有刻骨的好感,看完脆弱的崛起,如果不看俾斯麦,觉得对不起欧洲,更对不起德国。 @脆弱的崛起 2. 俾哥教会我:模糊战略。越是狠角色,一定不是渐渐都清晰,反而是模糊的猜猜猜,更能让对方忌惮和不敢轻视。这种方法我觉得最核心的是:自己的地盘和盘子够稳,够硬,不然玩不好就砸了。 3. 外交是门妥协的艺术,更是一门均势的艺术。 这次英国首相约翰逊与泽拉斯基高调会面,甚至大摇大摆项世界宣战:英国和乌克兰是朋友。 想想,乌克兰和德国跟着俄罗斯干,绝对是英国乐见其成的。4. 脆弱的崛起,和我们人生的崛起同,一个不小心,就摔个狗啃泥。切记:淡定的站起来,拳头攥紧,我手里有什么底牌,不可能让对方看到。 让自己始终有腾挪空间,始终有世界格局观,始终有选择的权力,才是我们做事的重要原则。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