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4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要活下去》…选出一个人去为病毒祭祀…

    纪实小说。2015 年 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突袭韩国,由在 Mers 感染与密集者标准上未作及时应激调整,Mers 迅速蔓延。疾控本部(政府部门)以及医院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应激措施犹豫反复,直至 Mers 全面爆发,才不得不承认失控,宣布进入紧急防控状态。隔离病房里是与病毒搏斗的感染者,新闻里是一个个数字与疾病防控的战果。侥幸康复的患者,他们的处境并没有因出院而改善,那只是新的痛苦开始。除了后遗症,还因为他们"脏",丢了工作,也找不到新工作,孩子作为患者家属,被幼儿园家长联名抗议拒收…… 最后一名患者是石柱,他到医院是为了医治淋巴癌,不幸感染 Mers。因与淋巴癌相关,石柱一直得不到连续的两次阴性。在疾控本部宣布已完全控制了 Mers 后两个月,石柱仍然被隔离在医院。大胆又有同情心的住院医生知道石柱的病毒阳性只是病毒残骸,并不具有传染性,但是检测标准不会为石柱一个人而修改。他使用抗癌新药,提高石柱免疫力,强制得到连续两天的阴性。石柱得以回家修养一周,再回医院治疗淋巴癌,同时疾控本部宣布战胜 Mers。出院时,医生反复叮嘱石柱和妻子,如果出现疼痛或发烧,一定要到他们大学医院来,只有他们知道石柱已没有 Mers,如果去其它医院,按程序会有麻烦…… 石柱在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聚会,但第六天的夜里突然剧痛并开始发烧。妻子犹豫了一下,去大学医院要 45 分钟车程,去附近的综合医院要 5 分钟,多少人因为这 40 分钟而失去生命?她侥幸的把石柱送到较近的综合医院。石柱一送到,医院立即启动 Mers 防控程序,从此石柱这个疑似 Mers 一直被隔离。为了让石柱能离开隔离病房,病友、记者以及律师都团结起来呼吁支持,但直到三个月后石柱因淋巴癌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去世,疾控本部关于石柱的特殊救治小组还没成立,更别说为石柱讨论修改 Mers 标准,好像他们一直盼望着这个让人倒霉的患者早点来到这一天…… 如果说进步,那是技术进步了,更先进的技术来克服与掩饰本能的恐惧而已,那些代表进步的数字特别让人振奋,也特别容易忘掉人是有生命的。"毒药猫 ",羌寨的人相信,每个羌寨里都有毒药猫,而且几乎都是女人,白天跟大家一样,到了晚上,身体还躺在床上,灵魂就飘出去了,变成猫。他们有害人的法力,害牛发狂,吓唬走夜路的人,传播疾病,给人饭里下毒,有时候还连自己的儿子都害。只要将她们"处理"掉,就不会再发生灾祸了。这是一种替罪羊机制,我们把恐惧投射到内部的外人、边缘人还有弱势群体身上,再对他们施加群体暴力。这个替罪羊机制,普遍存在,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只是今天被掩饰的更现代一点。疾控本部怎么可能为了一个石柱,而去触发大众的恐惧呢?只能选择,选择让石柱为 Mers 祭祀……(石木翻书)

      4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要活下去》那些被强制沉默的人,正在呐喊什么…

      小说结束了,但人生依旧在继续。传染病结束了,但人生依旧在继续。有些人注定死了,有些人活着仍然那么不容易。在说出 “不会遗忘”“会永远记住” 这些话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应该记住什么,必须找回 “人”,而非 “数字”。恰恰人们在乎的是结果,是数据,而忽略了人本身。人们被狭隘地划分成正常与非正常的,而被划分在非正常里的这些人,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贴上标签,被人厌恶,若不彻底改变这一点,MERS 受害者的故事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小说虚构的框架里。虽然有些人更改了设定,但他们的痛苦,那些有时是叹息、有时是泪水、有时是悲鸣、有时是挣扎、有时是沉默的痛苦。需要我们去深深的体会,那些人也是我们自己。MERS 结束了,但人生依旧在继续。我们不该只去忘却、远离、唾弃 MERS,而应该去聆听、抚慰因 MERS 受伤害的人们,守护那些很想大喊 “我要活下去”,却被强制沉默、充满恐惧的人。如果我们忽视他们的呐喊,又怎能宣称 “MERS 结束了” 呢?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明日人生依旧

        —— 读《我要活下去》 【韩】金琸桓 MERS 结束了,但人生依旧在继续。我们不该只去忘却、远离、唾弃 MERS,而应该去聆听、抚慰因 MERS 受伤害的人们,守护那些很想大喊 “我要活下去”,却被强制沉默、充满恐惧的人。如果我们忽视他们的呐喊,又怎能宣称 “MERS 结束了” 呢?📝三种不一样的人生🌿石柱:金石柱是三人之中最晚离开急诊室的。不管做什么,石柱都有信心比别人更能坚持到最后。准备医师国家考试前,石柱整整半个月都是坐着睡觉的,还把整本专业书都背了下来。🌿冬华:一直承担着家庭支柱的冬华,在儿子刚踏入社会,到便利店勤勤恳恳上班之时,却不知道一个更大的噩梦悄然降临到她家,这次不是她一直担心的妹妹,也不是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而是她自己?🌿一花:从珍惜这份实习生的工作,到害怕失去父亲和工作之间的两难抉择,一花幸好得到了公司的谅解和宽容,也被给予了工作之余更多的关爱。可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花真的承受得住吗?一位是丈夫、儿子和父亲的角色,一位是姐姐、母亲的角色,一位是女儿的角色。角色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同样有所牵挂,有所羁绊。如果说是什么让他们陷入更痛苦的深渊,除了是自己染病的痛苦之外,还有对与家人分离、遭遇不公和失去挚爱的愤怒和不平。📝幸存者的悲伤🌿明明传染力非常低。明明金石柱也不是二次感染,病毒并没有活动迹象,教授也清楚出现阳性反应的原因。但还要针对居家隔离者进行追踪,尽管判断被感染概率非常小。🌿可以说是零吗?不可以,医学说没有零和一百。🌿可以说是无风险吗?保本吗?不可以,银行不能对客户承诺收益,没有绝对的无风险,也没有绝对的保本。只能一再地跟客户声明:基金 /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简直如雷贯耳,似曾相似的无奈和辛酸。其中的医疗工作者,不正与我们金融从业者一样吗?在这备受质疑的危急时刻,被推到聚光灯下要你给出合理解释。殊不知,制定规则的人从来不是执行者。🌿“提问时间到此结束。” 适可而止的回答,此时无声胜有声。📝残留的温暖好在,总在危难之处,有一个个可爱可亲的身影出现,抚慰映亚石柱这孤苦无助的心情。在冰冷无情的隔离病房里,至少除了映亚,还有人是对石柱好的:🌿比如玉护士,在石柱呼吸困难时抚着他的背,劝说:“慢慢地,再慢慢地深呼吸。呼吸困难时越是着急越会不安,慢慢地,非常缓慢地!”🌿比如大咸,面对映亚进退两难,石柱急需插管之时,大咸对 DNR 只字未提,他直接走进准备室,准备好插管所需用品。他们是冻土里开出的一抹翠绿,让惨白的画面稍微恢复了一点生命力,无声却温暖。📝未完待续的结局🌿十二月七日,南映亚、吉冬华和李一花又聚在 “野花”,三人决定提告,追究 MERS 事件中相关部门和医院要承担的责任。辩护律师是尹海善和另外两名律师。如果不是这个未完待续的结尾,多少人会憋着口气,无法释怀。这是金石柱的个例吗?只是石柱的今天,会不会是更多人的明天呢?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命的意义,是因为有所感受

          忧郁的人对现实有 “正确” 的看法,对人性的丑恶、虚伪,以为自己看得很准,因此,也一直忧郁及消沉。因为对人类没有信心,只想把自己隐藏起来。“那分明是风车,这分明是妓女,难道你看不见现实?” 堂・吉诃德答道:“笨蛋!我当然见过风车、认识妓女,我又不是十八岁未见过世面的傻小子。我八十岁了,如果视风车为风车,妓女为妓女,这世界还有什么希望?”“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是对世界的看法。反过来,不妨对自己加一份痛快,笑得狂,哭得尽,怒得惊人,勇敢地面对内心各种复杂情绪,你才会发现:生命的意义,是因为有所感受。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为什么遇到的,都是苦难的呢!

            想来想去还是写一写书评,因为一首歌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那就是苏运莹的《生活倒影》我觉得跟这本书的主人公们都特别契合。歌词唱到:没有人知道他 他还 好吗为什么遇到的 总是苦难的呢路 过 他 的 朋 友不必用怜悯 不必要问候也许还没等他回过神就又是一年春天过去风轻轻拂过半山腰他的眼睛总有些落寞云轻轻盖过他头崖他的眼睛总是有泪痕他在等什么 他在盼着 什么我们都是无名之辈,我们都是半山腰上的人,我们都会经历生老病死,我们也都经历很多苦难。我在想这些苦难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我们看到石柱感染了病毒又带着癌症复发,他一直在坚持着治病,他渴望生,渴望好好生活,可是最后还是离去了。看到他的离去对我们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难得没有见过人离去吗?见到过很多不是吗?后面我思考了一下,可能是老天觉得我们不够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才会用疾病的手段来跟我们开一个滑稽的玩笑,老天在你的身上施展了魔法,而之所以那些疾病没有轮到我们身上,其实也是老天在提醒我们,你看着啊,你得好好珍惜你眼前的生活和眼前的人,如果你不够知足,不懂得珍惜眼前,那么你得小心我也会给你的身上施展一个魔法,让你体会一下病痛的难受,从而让你感受到原来你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的。就问你怕不怕!所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这里安然无恙地写着这样的书评,证明我们都是没有被老天施展魔法的,我们也是那群老天没有跟我们开玩笑的人。多好啊!我们该感到庆幸,同时我们也要真的努力去过好我们当下的时光,珍惜生命中遇见的有常和无常。哪怕等到老天真的有天在你身上施展魔法的时候,你也可以说:我无悔地过好了我生命的每一天,不管我的生命是否因此走到尽头,我好像也不会有那么多遗憾了!足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法律与良知

              在这个世界上,法律之外还有一种东西叫 —— 良知。当法律和良知发生冲突之时,良知才应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因为 “尊重生命” 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为什么这本书的内容让你很气愤、很窝火?因为它违背了社会公认的良知,可同时他们却也是在执行规则,没有规则也不行。     为什么同样是不能探视,同样结局是死亡。我对父亲的主管医生心怀感激,却对岳父的医生却心生怨恨?     因为前者把枪口抬高了 1cm,她是在用良心看病。而后者只是个执行规则的机器。     法律和政府并非万能、绝对正确,他们也会犯错,这也是美国宪法修正案赋予美国人拥枪权的根据。那是他们保护公平正义良知的最后武器。法律之外有良知,制度之外有人性。平庸之恶,虽然平庸,却可以毁掉整个世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我要活下去》。“如果我停下来,你会觉得更冤枉的。我会坚持下去,尽我所能走到最后。” 在多次的疏忽大意和反复的偶然之间,MERS 冠状病毒正从大韩民国的首都首尔往外扩散。就在疾病管理本部扩大防御网的前一天,MERS 再次传入首尔。负责通知居家隔离的保健所,多半无法详细掌握隔离对象是在何时、何地与 MERS 病人接触的,他们仅凭医院传来的诊疗记录和确诊病人的记忆,就制定了隔离对象和时间。就算记录和记忆存在误差,也没有更正的办法。见冬华介绍自己的职业,宝兰也跟着说:“我、在、补、习、班、教、数、学……” 咳嗽打断了宝兰的话。直觉再次告诉冬华,宝兰再也不可能回补习班教数学了,因为那是需要不停说话的职业,要有健康的肺和声带才行。现在宝兰的声音低沉,呼吸吃力,连句完整的话都讲不好,她这样是不可能轻松说出脑袋里想的东西的,自己也会很辛苦。他说,他们不收肮脏的手做出来的传单。我反驳了很多次,对方却一直跟我们抗议,质问我们,为什么他付钱做的传单要经由感染过 MERS 的人的手,还要我们赶你走。我丈夫现在需要的是正压病房!一直把他关在负压病房,只会提高感染可能性,你居然说医院为他提供了最适合的病房!这不是在说谎吗?对于 MERS 痊愈、要接受淋巴癌治疗的病人而言,那是最糟糕的病房!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明明在经历着这一切,但不允许被讨论… 我们不得不借助远方相似的故事,来说出我们的心里话。这本书尚未出版时就在出版社内被疯狂传阅的书籍,它的出版历时两年。它的触动人心让我觉得这两年的等待值得。因为它有太多想说而又不能说出口的话。本书讲的是在 2015 年发生的事情,三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有人在疾病中失去了亲人,变成了一座孤岛。有人因为患病失去了热爱的工作。有人因为患病被全世界放弃,也和他的孩子说我不放弃。我只是想活下去而已,和你一样,回到熟悉的日常的生活中而已。他们不是冷冰冰的数字,不是几栋几零几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梦想,有热爱的人。有些重要的瞬间是可以决定人生的,我们却很少有机会提前知道那些瞬间,那些瞬间就和往常往常一样,似水般迅速流逝。我们的生活都没有办法去预见,我们的生活就是在那一刹那,突然之间被改变了… 看这本书就像在看我们自己的故事。好像 2015 年的他们穿越了时空,陪伴着 2023 年的我们。法律可能会输,但文学不会,他用文学的力量给了身处在曾经战疫当中的每一个人一丝抚慰和释放。相信作者的初衷也是如此。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把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再重蹈覆辙的前提是深刻地自省

                    本来半个月要读完的书,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最终石柱 CP 还是 BE 了,最后的章节读的真的是压抑而难受,明知道结局是怎样的,还是要一步一步看着剧情往最不希望的方向发展下去。复盘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对于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就像鲜于记者说的:把金石柱逼到绝境的不是传染病,而是认为自己很幸运没有感染 MERS、没有搭乘‘世越号’的我们,是我们的安逸和自私的自我合理化把他推往绝境。如果我们只安于这种卑怯的幸运,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孤单地面对不幸。即便困难重重,现在也该对金石柱负责到底。不再重蹈覆辙的前提是深刻地自省,出现问题很正常,真正重要不是当时当刻的追责,而是剖析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环节 / 制度 / 机智出现问题,如何从根本上杜绝,不再重演 “金石柱” 式悲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看得很压抑,很难过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 2015 年韩国流行传染病 MERS 为故事背景,相信每一个经历 covid-19 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如果疫情席卷的是整个地球,人们也并不会变成命运共同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人,他们会相互指责、相互谩骂、各自为政。而像 MERS 这样席卷的是某些人的生活的话,结局就更加悲伤,无辜染病的人会被囚禁、被歧视、他们的诉求和生而为人的尊严会被忽视,只因为是 “少数群体” 而永远得不到足够的关注。男主角死后,医院和政府终于可以宣布疫情结束,那一刻,他们心里是轻松的吧?但如果真的目睹了男主顽强抗击疫情、最后还是因为不合理的判断标准迟迟不能出院、最终死在医院里的那一幕,如果那个人就是你的朋友、你的亲人、你的伴侣、甚至就是你,人真的还会这么冷血吗?这几年,我越来越不相信人性,甚至自己我都不敢相信。没遇到极端情况的时候,没人知道一个人真的会怎么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竟然是2015年构思的

                          活着真好,健康地活着真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说结束了,但人生依旧在继续。传染病结束了,但人生依旧在继续。以前从来不看小说的,跟着六一读书社也看了两三本,看得人心情沉重,就像在过去的三年里经历了新冠疫情,去年的这段时间我也在隔离的漫长日子里度过,比起书中的主人公我们何其幸运,愿未来的日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愿人类永远远离传染病,平安喜乐 [合十][合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平淡无奇的活下去

                              我给了三分,是给的它记录了一种漠视的现状,但没有很深刻的探讨,就是一份记录,但有它记录的意义存在。有时候总想着精彩的活,才不枉费这一生。石柱一生算精彩吗?够跌宕起伏了,算精彩,毕业找了份好工作,转而辞职学医。找到一个相爱相守的妻子,有个可爱的儿子。勇敢击退淋巴癌,是个意志极其坚定的人,而且还心地善良。猜想他更喜欢平淡无奇的活下去,守个小家,有个小喜好,三年出去旅游一趟,不需要多少精彩,平安喜乐,是最大的幸福!一件公共事件总有几个帮手,一个是行凶者,一个是看客,一个是漠不关心的人。一起推波助澜,才有了悲剧。但还是有些人,坚信一点点改变也是好的,一点点反抗的声音被听到都是有意义的。他们站在了少数人这一面,但他们从未放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哎,就这样结束了

                                虽然故事的后半段,以石柱和映亚为主,他们的乐观反复被现实摧毁。能做的都做了,没有任何变化。就这样结束了,哽咽叹息。冬华的反差,她口中的 “报仇” 让我一颤,这是石柱到最后才有的扭曲愤恨。可能只有这样的心情,能让幸存者们聚集起来,面对威胁也义无反顾的提告。看后记,这些提告,似乎没有得到应得的回应。我想起好像看过 SARS 康复者的纪录片,有严重后遗症,他们只是当时没有死,但后面怎么活,没有人给答案。就这样,压抑的落幕,没有回应,没有答案。但我对 “超级传播者” 这种加害者说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被感染者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之为加害者,他们都是受害者。或许,这就是记录的意义,让我们普通民众,不再用漠然、无视,阻碍受害者正常生活。这样想,我给了五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压抑的一本书。毁掉他们的人生的,不只是疾病本身,还有人们的恐惧和恶意,使这些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这些不幸被感染的人并不是自己想感染的疾病,因为这个疾病很多人难以回到之前生活状态,并且还要忍受他人歧视,很多时候人怕的不是疾病,而是疾病带来的社会性死亡与歧视。男主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热爱自己工作的 “微笑男孩”,没有被社会所热爱,遗憾的离开。作者对病痛的描写让人感到窒息,印象深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韩国遭遇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事。三个家庭,一个基本痊愈,一个剩下半条命、丢了工作,一个受尽折磨最后还是留不下。剧透这么多是怕看了书名没人感兴趣。就不评论了。大家自己看吧。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要活下去

                                      记忆被拉回现实… 这是看到书友们在共读的一部作品 看到动容和沮丧 渔网松了,大海广阔无边,越是拖延时间,范围越是无限扩大。就像死亡不会按照出生的先后顺序到来一样,病人也不会依照抵达急诊室的顺序离开。有些重要的瞬间是可以决定人生的,我们却很少有机会提早知道那些瞬间 “0” 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数字小说结束了,但人生依旧在继续。传染病结束了,但人生依旧在继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们始终是命运共同体。

                                        把金石柱逼到绝境的不是传染病,而是认为自己很幸运没有感染 MERS、没有搭乘‘世越号’的我们,是我们的安逸和自私的自我合理化把他推往绝境。如果我们只安于这种卑怯的幸运,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孤单地面对不幸。即便困难重重,现在也该对金石柱负责到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冰冷数字背后,一个个真实而有尊严的生命的容貌。

                                          韩国疫情文学,以真人真事为蓝本,还原冰冷数字背后,一个个真实而有尊严的生命的容貌。2015 年 5 月 20 日上午 11 点,首尔京畿道 W 医院,三名流行病学调查员抵达八楼。他们戴着内外双层手套,仔细检查病床、窗框、天花板,连一根毛发也不放过,试图找到一种新型病毒的踪迹。那时,整个首尔都还在熙熙攘攘中运行,在 MERS 席卷的前夜,这座城市没有任何防备。林巴癌初愈回诊的牙医金石柱、刚刚在病床前见完癌症晚期的父亲最后一面的实习记者李一花、身为一家人经济支柱的图书仓库管理员吉冬华,他们在同一间急诊室擦肩而过,却不知日后将面对同样的命运。他们中有人肺功能永久受损,短短半个月掉了 20 斤体重,失去自己热爱的工作,却无人向她道歉;有人失去了自己挚爱的父亲,又接连失去了来见父亲最后面的亲人,被孤零零地留在这个世界;有人在隔离病房备受病痛折磨,却始终温柔地对待每一个人,被称为 “微笑男孩”。他们不只是被编码的患者,疾病风暴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爱,也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