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竹篮打水
长期以来,在关于 1940 年代美国如何介入中国内战会更有利的问题上,都有两大比较对立的观点。是全力挺蒋反毛,毕其功于一役?还是藉由原本良好的美、共关系弃蒋保毛,最终避免后来中共一边倒的出现?从史迪威到魏德迈,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的确是见仁见智。本书应该是我所读过观点比较公允和中立的著作,并没有将当时的中美三方关系进行简单的二元对立,通过吸收更多当事人后来公开的的史料和观点,相对真实地还原了当时极端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面。在作者看来,美国试图达成三个自相矛盾的目标:其一,阻止中国爆发内战;其二,保证美国政府不卷入这场战争;其三,阻止共产党及苏联从美国与蒋介石政府手中夺去对中国北方的控制权。而蒋本身的痼疾和毛超强的能力,加之苏联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和方向的介入影响。且在这一时期美国自身又受到不同人物的不同观点所影响,其施力比重忽轻忽重,最终造成了鸡飞蛋打的局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换个视角日本宣布投降那天,蒋介石的巨幅画像悬挂在外滩高耸的建筑上,成千上万的市民走上街头欢呼胜利,蒋委员长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堪比英国的丘吉尔,然而不到 4 年,他却丢掉了几乎整个中国,偏于一隅,终老台湾。关于其失败的原因,这本美国人写的书给了我另一个观察的角度,尤其是在媒体宣传方面。 国民党是执政党,面临的问题以及曝光的几率比封闭在大后方的在野党大得多,面对长期艰苦的战争,无法尽快取胜已经造成了民众的不满,而夸大的虚假宣传以及言论控制造成政府公信力永久缺失。媒体一旦被政治左右,其客观性就无从谈起,无论是国民党对敌对党的妖魔化描述,还是有关美军参加内战的报道,都是如此。从这一角度看,新闻独立是十分重要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