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19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永生之后》后感

    永生之后,讲述了一个关于永新公司发明了永生药后,人类分化出长生区和生死区两个阵营。出于对死的畏惧,绝大多数国家都加入了长生区的阵营里,但随着时间推移,长生区的人因畏惧风险,发展大大停滞,且因生育抢占资源,而让生育与长生权利对峙。在生死区中,人们只争朝夕,科技发展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人们也能享受到生儿育女的乐趣。在女主的推进下,长生区首席科学家也产生了生儿育女的欲望,最后选择在生死区开启外空殖民的故事。文章通过设想人类未来开发出长生药,且药物免费发放全人类的场景,排除掉病、饥荒等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构建的理想的思维实验,带我们去到了长生不老后的世界遨游。同时也描绘了长生不老后出现的低欲望社会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人民不再冒险,创新停止,只为珍惜生命而变得谨小慎微。这样一个架空的故事设定,使大家能对现有的生活社会方式,能有一个不一样的思考方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都在聊人口红利,考虑过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吗

      硬科技时代,一个天才有可能顶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用处,大多数人未来注定 “无用”。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引诱央妈放水生孩子之前,最好先琢磨一下如何用好存量,毕竟,以人口绝对数计,中国应该拥有全球最多的天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什么,永生是一场冒险?

        你想长生不老吗?你会说,谁不想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每天看日出日落,享世间繁华?让死亡去死吧! 是的,我们都想要长寿。随着众多疾病被攻克,人类的平均寿命正在大幅延长。我们的科技也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百岁人生” 仿佛指日可待。长生不老,也似乎只是时间问题。是的,这或许是人类的终极目标。 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了,你有没有想过,人们、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肯定是皆大欢喜呀!然后呢?真到了那一天,我们应该认真想想,活 100 年和活 1000 年,生活的方式会一样吗?心态会一样吗?生活的动力会一样吗?不一样,或许完全不一样。 就目前人们普遍拖延的情况来看,到了能活 1000 年的时候,很可能会成为 “绝症”。所以,生命长度和生产力应该是成反比的。那么,从进化论的角度上来说呢?从文明的角度上来说呢?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在永生之后,又重新成了一个绕不过去的哲学问题。 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长生不老还是顺其自然?又会面对怎样的困境? 这场冒险需要你来亲自体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永不永生

          你渴望永生么?你为什么会渴望永生?你清楚永生之后将面对的生活么?长生不老,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向往。这种向往,是对生活的留恋,是对未来一切不可测的渴望,也有,对生命中重中之重的情感不忍割舍的珍惜。但,真的永生了,你能想象的样子会是什么呢?人人向往的永生,真的出现在身边,也许在短暂的时期内会是令人振奋的,毕竟,人们可以看着世界的变化,享受世界的美好。但,真的是这样么?当你发现自己可以无限享有未来的时候,你还有什么样的动力去改变世界,改变自己?作者是善良的,至少还创造了 “生死区”,生死区的存在,至少为长生区寻找了对立面。我们的认知里,矛盾冲突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假如世界有一天没有了矛盾,不会是祥和一篇,只会是死气沉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也许生死区的状态,才是应该有的样子。之前听过方清平的一段相声《长生不老》,两口子悄悄话都说了几万遍了,身边的人都找了好几轮了,讽刺意味十足,但这也的确是人类真正长生后所要面对的尴尬。但《永生之后》却不是讽刺和调侃,而是多少带有沉重的去告诉人们,即便永生,也许也是人类文明的终点,那么,思想上的死亡,或许是人类灭绝的开始。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生命又长又短,但价值或许都会一样,只是,看你如何珍惜自己短暂的生命,把价值,都创造发挥出来。我也曾无限向往永生,但现在,或许适当延长生命,就是最好的结果了。真的永生,或许也是真的痛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永生? 之后?

            《永生之后》作为一部寓言小说,作者用极富想象力的方式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故事,地球上出现了 “延生药”,服用之后便可以几乎无限制地延长自身的生命长度。这一颠覆性科技成果的出现,也颠覆性地改变了人类世界的政治、文化格局,出现” 长生区 “与” 生死区 “的并列,出现两种人类文明的碰撞和冲突。而在这一冲突之下,人类的命运到底何去何从?本书以” 生死区” 的科学家带领数千人移居外星作为结束,并未给予读者明确答案,但是这份留白值得深思。这本书故事结构虽然很简单,但是却反映了人口的激增、低生育意愿等多个层面的社会现实,这当然与作者人口学家的背景分不开,在书中也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的观点倾向 —— 对低生育意愿当下的担忧,以及对鼓励生育以保持人类创新和活力的积极希望。但就我自身经历而言,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其实有关于科技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延生药 “出现之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随着生命长度的延长,人们开始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以避免出现意外死亡事件,也因为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而降低做事效率,甚至部分人选择放弃生育权以控制地球上的人口剧增……” 延生药 “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但是也带来了诸多慢性风险 —— 缺乏活力和创造力的世界,科技的停滞不前等等。科技的一体两面在此显露无疑。当今的我们,也处在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个体都深陷其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鲜的技术不断地涌现出来,而且在快速地不断向前推进。一方面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改变,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机器人写作等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生产生活的效率和便捷程度,但随之而来的也有隐私泄露等伦理问题的出现。我们发展科技的时候也应时刻警惕科技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假如时间不再稀缺,想象下这样的生活

              这是一个披着科幻外衣探讨人性和社会伦理的故事,同时也是对多生多育的一次正面宣传。看得出梁教授是深受《三体》作者刘慈欣的影响,在故事设定上有多处借鉴。我对这个故事比较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其对长生区人类社会伦理的一些设想。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拿来当借口的一句话就是 “我没有时间”,没时间培养兴趣、没时间锻炼身体、没时间陪娃、没时间...... 理直气壮地仿佛只要给足需要的时间,一切皆有可能似得。这借口太好用了,以至于我们完全忘了掂量自己的自控和自律能力。当人类脱离了时间的束缚时会做些什么?会是把之前没时间做的事儿都做一遍吗?回想一下你经历的每一次娃出乎意料早睡的场景,你会利用那意外收获的睡前 2 小时锻炼身体或是培养兴趣爱好吗?多半是半瘫在床上刷剧了吧!当时间变成无限供应时,我们就不把时间当回事儿了,那么原来生活中一切同时间有关的事务,就要换个视角来看待了。比如说,在人与人的亲密关系上婚姻会趋于无性,甚至柏拉图式的爱情。毕竟生育风险也是极高的。(梁教授的这个脑洞有些意思,从延长个体寿命的角度来说,也逻辑自洽。)比如说,社会上按资排辈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毕竟人人都保有年轻状态,哪来得退休一说呢。...... 当永生不老,时间不再稀缺,这样的生活,你想过吗?反正我不想。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长生不老会失去生命的意义吗

                梁老师这个短片科幻,结构和阿西莫夫的《永恒的终结》有些像,主题思想也有些像,透漏着对人类突然获得永生能力的恐惧。从小说的角度来看,故事结构安排并不好。但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永生的思考。永生历来是所有权贵的渴望,尚实国的精英也在获得财富后寻求永生。当然,底层人并不是不渴望永生,而是没时间想,他们还在努力活好当下。生命力属于感到时间迫切的种族。阿西莫夫银河帝国系列的前几本,也描述了生命短暂的地球人在积极探索宇宙,而拥有几百年寿命的地球 “变异人”(出自地球的外星人),就变得止步不前。但长生真的可怕吗?在地球上,我们就看到了各种寿命时长的生物。我们相对于很多昆虫,就是几十倍的寿命时长。他们没有失去生命的意义,我们也没有。只要能够认识和适应自己,建立了适当的生存方式,人类就能够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不要恐惧。时间很长,我们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实现永生,那然后呢

                  这是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关于人类生存反思的小说,脉络清晰,用词精准,主题深刻。我们渴望长生,觉得一旦生存永恒,所有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但藏在这种美好幻想之下的,是人类深深的危机。首先,你失去的对所有任务的紧迫感:追求梦想吗?我现在干嘛不享享乐?创业吗?考大学吗?不着急,反正还会活那么久。第二,我们会极度厌恶风险:我既然可以活那么久,绝对不能让什么意外毁了这份长寿,于是见义勇为没有了,登月球,造火箭这种有危险的事情免谈,到最后连开车都省了。其他的危机比如说对繁衍后代的兴趣缺失,资历高的前辈迟迟不退位,缺乏竞争带来的乏味生活,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中都被淋漓尽致地诠释出来。当我们实现了永生,这其实意味着与自然永恒力量的全面反抗,我们不再相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再相信奋斗带来美好生活,也不再稀罕所有转瞬即逝的珍贵,时间变得无意义,人生变得无目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世界一切资源包括时间的稀缺性,才让渺小的人类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并因此充满热情地与生活斗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准备哲理课研讨而无意间邂逅的一本有趣的书,篇幅短小,但其中对于永生的思考让我觉得很全面也很深刻。永生之后的世界会怎样?我觉得本文提供了一种思想实验来置身其中地探讨生死与物种延续的问题。“长命纪元” 元年,被后世评价为人类历史上幸福指数、和谐指数最高的一年,人们幸福,因为自己能够永生。他们和谐相处、与人为善,犯罪率大幅下降,因为罪犯在服刑期间将被停用 “延生药”,所以被判五年有期徒刑相当于被剥夺了五百年的寿命,另外,争吵、斗殴等行为也减少了,因为谁也不想被记上延续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仇恨。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延生药” 不仅为人类带来了生命的大幅延长,同时还将促进人类文明上升到全新高度。然而好景不长,为了缓解人口压力,生替法出台。在生育权和延生药之间,人类只能二选一,相当于父母用子女的生命来替换自己的生命。(同为自身的基本权利:生育权与生存权之争)(潘多拉 or 普罗米修斯)世界由此被划分为两大阵营,“长生区” 和 “生死区”。此后,长生区与生死区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走向:长生区生育率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导致整个社会都活力不足。那里的人们极度厌恶风险,拒绝任何存在风险的投资和科研,普遍排斥竞争,论资排辈决定职位高低,体制内部的流动性变的极差,低位者丧失了奋发图强的动力,高位者则倾向安于现状。作者借由一个记者之口这样描述两个区域的差异:在长生区,由于延生药的效果,皱纹之类的衰老特征,不会出现在那些长命纪元后出生的人类脸上。但被那一张张年轻脸庞所隐藏的,却是已经彻底老去的内心。而在生死区,即便是那些头发已经斑白的人,也会像年轻人一样热衷于各种竞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类生活图景:长生区无论是文化艺术、科学技术还是体育都几乎停滞不前。节奏缓慢且缺乏竞争,做事效率低下,家庭内部形态长期不变,人们只能从游戏中寻求一点刺激,模拟培养孩子成长全过程的《成长日记》曾经风靡一时,被禁后,人们只能打麻将。再也没有出现过精彩的影视作品,只能反复回看陈年旧作。面对未来的漫长寿命,人们似乎都不急于开拓具有增量价值的事业,反倒是对于存量资源的争夺以及对于新生力量的压制最重要。就连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情感与陪伴需求的 AI 宠物产品,也因担心唤起人类的生育意愿,只能做成各种家具、家电或者日用品的形状。(擅长嘘寒问暖的电吹风,撒娇时花枝乱颤的沙发椅)老龄化社会,低欲望社会,缺乏生机与活力。新生儿数量急剧下降,大量闲置的学校被改造成了疗养老院。在这里,因为父母申请生育需要付出牺牲寿命的代价,所以公开展示儿童作品就等于诱导他人自杀,行为人相当于杀人凶手。原文摘录: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完全被清零了,他到底算是迎来了重生,还是经历了另一种形式的死亡?参破生死,尽性知命,王阳明在数百年前就能悟出这样的道理,今人为何反而执着于生死本身呢?地球未来有可能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诸如小行星撞击之类的意外,会严重威胁到地球文明。所以,即便现在每个人看似都很安全,可在更长的时间尺度里,整个人类的延续却并不安全。如果选择继续发展科技,移民太空,就可以把文明的鸡蛋放在更多的篮子里。分散的人口,可以减少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被灭绝的风险,如果有更多的人移民太空,这样人类就可以有多个延续的种群,不至于因为地球的意外毁灭而彻底灭绝。如果没有生死,也没有冒险,那么人类就没有希望。而且,只要新生儿不断诞生,新生儿会有新的基因和新的创意,那么祖辈、父辈们由于各种局限而无法实现的梦想,子孙就可能用意想不到的创新方式完成。要是愚公没有子孙的话,那就真的只能被别人当成愚公了。人类的办法永远都比困难多。结果在达到那几个曾经让人担忧的数值时,地球非但没有崩溃,人类反而获得比之前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是因为人口数量的上升,形成了进一步发展科技的动力,同时也提供了更丰富的人才资源。为了应对人口数量的上升,我们会进一步优化对于空间的使用,会拓宽开发资源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探索太空,来为人类寻求更为广阔的生存之所。但是你们,却仅仅因为对于某个数值的恐惧,就放弃了未来的发展机遇。这样做的下场,也许大家都能活,但活得真有意思吗?幸福,并不等于实现个人长寿。真正的幸福,应当是让整个人类通过繁衍来不断探索和传播文明。说来说去,不就是寿命短了点嘛。但是在‘生死区’,生命会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由下一代来承继上一代的梦想,而且梦想永远都会被放在充满活力的容器中。人们之所以追求长寿乃至永生,归根结底是希望专属于个体的生命基因能够得到延续。但是,延续基因的方式却不止一种。如果说永生意味着基因在某一个载体内持续存活,那么生育就是让基因不断在各种新载体之间得到传承。而且每一次传承,都可能形成各种变化的契机,为整个社会带来更丰富的多样性。正因为如此,生育和求生一样都是人类最基础的本能,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父母会为挽救孩子而不惜牺牲自身。一旦社会剥夺了生育的权利,也就切断了基因传承的途径,会导致整个社会都形成一种只抱着自身躯壳苟活于世的消极氛围。首先,正如这个外星球在邮件中所述的那样,他们很喜欢观测地球上发生的情况,在经济学家看来,这是一种类似于饲养宠物的心态,类似于人类也喜欢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逗弄猫狗;其次,就像人类会用各种装置限制宠物的行为那样,外星球也不希望地球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生怕有朝一日反过来威胁到外星球文明;最后,贝拉认为,这次免费提供的所谓 “延生药”,就是外星球用来遏制地球发展的计划,原理是通过满足人类对于长生不老的需求,化解他们继续追求科技进步的热情。而且贝拉还预测,未来随着地球人口由于死亡率暴跌而不断上升,一定会出现要求限制生育的思潮,而那才是所有阴谋中最重要的一点。根据贝拉的判断,一旦人类告别正常的繁衍,其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都将下降到原先数值的 5% 以内,再也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长生不老和进化论是矛盾的。如果能长生不老,就没有代际进化了。如果物种的基因被固化了,就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和天敌,物种会很快灭绝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有很多不完美,但真实。我更喜欢有生命限制,有疾病,有性格缺陷的人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口学家梁建章首部科幻寓言小说,关于人口问题的深刻反思

                        2120 年,人类社会进入 “长命纪元”,“延生药” 的成功研发实现了人类长生不老的古老愿望。这次科技飞跃带来的重要转折,究竟会让人类跨入更高程度的文明,还是最终走向灭亡?这是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寓言式小说,作者描绘了 2120 年开始进入 “长命纪元” 的人类社会远景。这一年,“永生委员会” 开始推行 “延生药”,大部分国家进入 “长生区”,生活在这些国家的人类理论上寿命可以达到 10000 岁,被称之为 “永生”。当然,也存在小部分不愿意进入 “长生区” 的国家,他们停留在 “生死区”,这里的人类遵循古老的自然规则,同时也与 “长生区” 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部小说的看点不仅是对人类永生的想象,更是对生命伦理议题的思辨。“长生不死” 这个人类自古以来的幻想,一旦实现将带来灾难还是另一个高度的文明?“长生区” 与 “生死区” 两种生命观的角力与碰撞,将故事推向高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家陪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短小而精致,引人深思。

                            本书涉及死亡焦虑解决方式(长生或者代际),引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珍惜当下,反思当前。故事情节构思合理而精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会最终走向永生么?永生之后,我们怎么办?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262 本)📚📚《永生以后》📚📕 随着 “延生药” 解决了延长寿命这个千古难题之后,无论科学界还是财经界,一下子失去了继续对生物医药领域进行探索的热情。其他领域的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由于知道自身寿命只要不遇到意外就能延续几千年,一方面,很多人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紧迫感,认为可以在未来的岁月中慢慢处理;另一方面,他们也表现出对于风险的极度厌恶,宁可宅在家里也不愿意外出,理由是担心由于遭遇概率低于万分之一的车祸而意外丧生,甚至还有些国家通过了全面禁止驾驶机动车的法案。📕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普遍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有风险的科学研究,如基因科学、核能技术、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等。在 “延生药” 发挥效用的情况下,如果放任生育权的行使,势必导致人口总数超越地球的负荷。所以在征询了永新公司的意见之后,决策委员会的最终决定是:在生育权和 “延生药” 之间,人类只能二选一!📕 决策委员会宣布,如果出现了繁衍后代的情况,那么决策委员会将通过 DNA 检测方式确认孩子的亲生父母,并且对两人处以 “老死刑”,也就是停止发放 “延生药”。而在失去药物之后,父母的寿命将缩短至长命纪元之前的水平,最多再活几十年。在很多人看来,这等于是父母用子女的生命来替换自己的生命,所以决策委员会出台的上述规定也被概括为 “生替法”。📕 “生死区” 内基于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时间的珍惜,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一种 “只争朝夕” 的劲头,其科技发展水平和市场活力要远远胜过 “长生区”。比如,当 “长生区” 考虑通过禁行机动车来减少交通意外的时候,“生死区” 却尝试通过加快机动车速度来提升办事效率;当 “长生区” 把论资排辈当成一种必然的时候,“生死区” 却涌现出越来越多 20 多岁就创业成功的年轻富豪;当 “长生区” 的人们考虑用何种娱乐方式消耗剩余的几千年寿命时,“生死区” 却在研究如何发明新娱乐方式从 “长生区” 那里赚取巨额利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就还可以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永生之后

                                  挺有意思的设想。如果真的有长生不老药,人们还会有动力去寻求社会的进步吗?为了保住存量的资源,肯定会约束新生儿的出生,社会的规则肯定也就变了,永生之后,既得利益者肯定不会也不愿意退出所享有的一切。愿意生育的人和只追求自己永生的人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书里提到了黑暗森林法则,提到了移民火星计划,提到了外星人的阴谋论,还是蛮有意思的,值得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 演化的路径自然演化到现在有两种路径,少数高质,多数低质。我们现在的人类就算是少数高质的表现。但是,如果更极端一些呢?2. 近似永生导致生育禁止我们人类群体内部通过延缓衰老达到近似永生,那么人口问题无疑成为了最大的问题,于是限制生育成了唯一解。很多科幻作品都有类似的思想实验,比如最新一季的爱死机就有这样的故事。3. 永生带来社会的僵化如果这是一个民主社会,那么论资排辈必然会成为宪法。如果生命无限延长,那么大家都不敢冒险。因为对应的机会成本太高了。4. 对新生命的爱会替代对死亡的恐惧吗?我的观点是,不能。可能会有些政治不正确。在梁建章的小说里列举的生死区的人的各种状态,其实都是一些为了表达观点强加的理由。我们对于新生命的爱,是基因层面的。但人类的理性更关注自己个体的生存。5. 理性让人追求长生,感性让人更爱新生命正如癌细胞一样,每个人其实在理性的驱使下,都会变得更自私。刘慈欣说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这里的人性就是指基因给我们的那个爱。而这里的兽性反而是一个很清醒的理性汉子的选择,这是理性,哪里是兽性啊!6. 时间的尺度其实,无论我们的人生长多少倍,只要不是永生,那么其实就不用考虑我第三点说的那些结论。因为时间的流逝是一个相对值,人们随着时间的增长,对于时间的流逝的感觉也是越来越快的。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其实也是不够的。7. 创新真的会停所以只要不是真正的永生,近似的永生对于人类而言就相当于医疗进步到来的寿命提升。虽然我在上面论证了近似永生其实对社会影响很小,但创新可能就很难了。不是前面说的大家都不愿意干有风险的事情。是因为一个新的学说靠的是老一代人离去。如果老一代人一直霸占着主流的位置,新的学说很难抬头,这才是根本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永生之后

                                      小说所描述的故事,主要是人类实现长生不老以后所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家不再生育,整个社会暮气沉沉、趋于老化和停滞,效率极其低下。在永生的社会里,人活着的首要目的都是确保人身安全,其次是在此基础上的各种娱乐。正是因为生命的有限,人们才懂得时间的宝贵,进而珍惜时间,并赋予生命各种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结合昨日辩题食用更佳!

                                        长生不老和进化论是矛盾的。如果能长生不老,就没有代际进化了。如果物种的基因被固化了,就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和天敌,物种会很快灭绝的。       诗明:“没有进化就一定不行吗?试想,如果一个特别厉害而且没有天敌的物种,突然基因变异变成了长生不老。”       杰德笑了:“理论上有可能,但自然界哪有成功到没有任何生存压力和天敌的动物呢?”       诗明马上提出:“有啊,人类不就是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斜杠的跨界之作

                                          《永生之后》,携程董事会主席梁建章疫情期间的 “不务正业” 之作跟《三体》体裁类似,也是通过科幻来阐述社会学观点,本书也展现了梁建章作为一个人口学家的功底梁主席 / 梁教授 /…… 的脑洞的确大,22 世纪末人类出了能将衰老速度降低到 1% 的 “延生药”,导致整个人类社会缺乏欲望,暮气沉沉,不远承担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风险,甚至为了永生而放弃了生育。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也像是降低到了原先的 1% 但在全人类都选择 “永生” 的背景下,还有一个国家(最初有七个,被策反了六个)选择接受自然的生老病死,由于生命有限,这个国家的人充满激情,社会的新陈代谢使整个国家充满创新。这个国家被称为 “生死区”,而相对的选择永生的区域叫做 “长生区”“生死区” 与 “长生区” 的思想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一个 “生死区” 的女博士成为了 “长生区” 位高权重的首席科学家的助手,两人蹦发出了爱情的火花(有点俗套的剧情),最终感化了首席科学家。虽然全书结尾两个区依然对立,但也留下了人类发展和太空移民的希望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物种是在充满竞争的环境实现进化的,文明的发展和延续在于传承,而不是个体的永生。但人性是自私的,很少有人可以抵抗住 “永生” 的诱惑,人性的自私常常会让人做出非理性的选择当前的我,更倾向于选择在有限的生命里发光发热,我希望寿命可以更长,但整个生命里都要充满学习的热情。也许,临近死亡的时候我会渴望 “永生”,但我也希望只有在生命终结前的短暂时间内才有这种渴望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