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探寻吴哥王朝的兴衰,看东南亚前景

    20 世纪 40 年代后,英国在二战期间使用 “东南亚” 这一名称。之前这里都是被冠以宗主国的国名称呼,例如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英属缅甸、马来、新加坡、文莱,法属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和广州湾),西班牙及美属(1898 年起)菲律宾。东南亚虽是独立完整的区域,但在地理上横亘在中国和印度之间,被隐藏在这两片广阔地域的阴影之下了。一部分地区被称为 “外印度”,包含在印度世界之中,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则归入 “华南” 地区的概念之中。东南亚各国:文莱(1984)柬埔寨(1953)印度尼西亚(1945)老挝(1953)马来西亚(1957)缅甸(1948)菲律宾(1946)新加坡(1965)泰国(1932)越南(1945-1976)东帝汶(2002)。可以看出二战前除了泰国是独立国家以外,其他都是殖民地,随着二战大英帝国的崩溃,各国开始独立。讲谈社日本编纂的历史,因为日本岛国属性,自认的万世一袭的大和民族属性,就不断在亚洲史和东南亚史强调民族概念,昂撒英吉利岛国对欧洲大陆的侵扰,希望大陆不断分裂,因为任何统一的大陆都是对岛国的灭顶之灾,尽力挖掘大陆各民族历史,激起各自独立的意识。本书主要内容是探寻和介绍了吴哥王朝的兴衰,希望能挖掘出东南亚的独立的历史。可惜从历史上看,小国只能成为大国的附庸,国家的边界不断变迁,民族的习俗会被外来强势文化吞并同化,文明的保留需要足够的人口基数和文化语码(文字)。作者也回顾反思日本和东南亚的历史交往,从美化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宣传口号,日本提出了建设 “大东亚共荣圈”,到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在东南亚各地建造工场,此时正逢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时期(1955—1973),当时的日本人作为 “经济动物”,在东南亚大肆挥霍钞票、为所欲为,日本电器,汽车一统东南亚,现在中国和印度将再次崛起,东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区,也将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终于攒够资本打开这本书啦

      2017-2019 泰国 2019 年印度 尼泊尔 2020 年吴哥窟 越南 2023 年印度尼西亚走访了很多佛教印度教遗迹虽都是碎片知识但攒到今天终于可以用一本书梳理一下了,而其中吴哥窟最具代表性,从印度教到小乘佛教再到巴扬寺大乘佛教的元素随时间线平铺开来,讲谈社这本书正好是以柬埔寨吴哥为主线,很易读,随书本随记忆整理一次线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吴哥王朝很幸运,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缘环境,造就了这个伟大的文明,同时给后世留下那么多宝贵的遗产和神秘的传说。但吴哥王朝也很不幸,那么辉煌的文明,最终不明不白地消失了。而且,被人类遗忘了四百年。四百年后,许许多多像石泽良昭这样的学者,用一生的心血在颓垣断壁间寻找历史的真相。但一百多年来,吴哥王朝的形象依然模糊不清。甚至,我们要想讲个有趣的故事,还得翻开六百年前元朝人写的游记。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讲谈社世界史6:东南亚》

          本书作者从吴哥的遗址、碑文出发,重构吴哥王朝的历史全貌,展现东南亚昔日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以及独特的精神文化。本书的核心内容:1. 为什么本书的题目是《东南亚》,但全书主要讲的是吴哥王朝的历史?2. 为什么吴哥王朝莫名其妙 “消失” 了四百年?回头来看,吴哥王朝很幸运,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缘环境,造就了这个伟大的文明,同时给后世留下那么多宝贵的遗产和神秘的传说。但吴哥王朝也很不幸,那么辉煌的文明,最终不明不白地消失了。而且,被人类遗忘了四百年。四百年后,许许多多像石泽良昭这样的学者,用一生的心血在颓垣断壁间寻找历史的真相。但一百多年来,吴哥王朝的形象依然模糊不清。甚至,我们要想讲个有趣的故事,还得翻开六百年前元朝人写的游记。其实,任何历史的记忆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实际的物品,和记录的文字。寻找历史的过程,就是一个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合作的过程。考古学家发掘遗物,历史学家分析文献。遗迹更有说服力,但研究难度更大。文献的真实性可能差一些,但它更丰富,更鲜活。人类历史上面貌清晰的那些文明,无一例外,都有厚重的文献在记录它的细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另一本《吴哥之美》

            去过柬埔寨,因此在书中遇见很多熟悉事物时十分欢喜。同时也感叹如果当初早点看到这本书,也许柬埔寨之行会更加有趣。不过这样也好,给我一个再去东南亚的理由。去一个地方最好是先做功课,然后去印证,回来之后再阅读,激发再次前往的热情。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对东南亚还是了解太少,即便前些年去吴哥窟,也是蜻蜓点水。真希望疫情快点过去,有机会再出去走走。    元朝军事间谍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将政治、经济、民俗、建筑等等记如此那么详尽,以至于后世任何研究分析都像是对他的印证和补充。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的人们不需要太多劳作就能生存。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东南亚的王权试图向中国和印度扩张,也许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没兴趣征服苦寒之地。反而是中国元朝曾经 5 次入侵东南亚,在东南亚人眼中,中国并非爱好和平的邻邦。历史上越南也曾纳入中国的版图,秦汉隋唐,越南都是天朝 “神圣不可侵犯的固有领土 “,直到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式微才独立建国,但一直作为藩属国受到天朝宗教文化、国家体制的深度影响。任何一个王朝的疆域,都是慢慢成长的,现在所谓中国固有领土,并非历来如此,而是一点点获取、统治并巩固下来的。中央政府没有能力稳定地将东南亚纳入统治范围,统治能力是有边界的。也因为这个边界,使得东南亚成为独立于中国、印度之外的另一个文化现象。    东南亚的宗教复杂。总的来说,大陆区域除越南信奉大乘佛教外,均以上座部佛教为主,而岛屿多信仰伊斯兰。    因为生存容易,东南亚的人民并没有发展出中日严守时间的思考方式和勤劳努力的文化,我猜这固然与宗教信仰有关,但更可能是缺乏诱惑。现在已看不到 20 世纪 60 年代当地华人的勤劳与储蓄,也说明这个问题。华人要么融入的当地的文化,不再做不必要的劳作;要么赚足了钱离开或者被驱逐了。我们眼中的懒惰,是当地人的适度,而我们的勤劳,则是当地人眼中的贪婪。毕竟在一个食物丰富、没有台风、没有地震的地方,他们是很少有风险意识的,而华人则时时刻刻不忘风险,因为我们身处风险之中。    吴哥与罗马一样建有王道用于物流 + 统治。罗马人建设驿站,在东南亚则是以寺庙呈现的” 灯明之家 “和” 义诊机构 “;罗马人修检水道供应城市用水,高棉人建造巴莱(大水池)满足农耕。    在吴哥,国王是介乎于人与神之间的存在,王朝没有形成稳定的王位继承制度,近 6 个世纪共 26 任国王,大多靠实力登上宝座,受到神的庇佑是其合法性的证明,获得王位后修建属于自己的护国寺成为必须。难怪寺庙如此密集,国王在位时间越长,修葺的寺庙越多、越华美。护国寺中一般有水池,池中矗立湄本,国王经过水池洗净俗世的污秽,来到湄本参拜,观察水位,发布耕种指令,用来年的丰收印证绝地天通。    相较于研究内容,我对日本学者的研究更感兴趣。日本对东南亚的发掘研究从 1960 年代开始,我猜一方面日本经济发达,足够支撑,另一方面,日本始终以亚洲文化正硕自居,大日本情节使得要在文化上有所建树。现在我国在大搞文化兴邦,看来也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学者,发现本国的历史,以及重新发现、解释他国的历史,建立文化自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进入东南亚的方式

              该书定名为东南亚,名字所涵扩过广,毕竟书中鲜少涉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地历史,更多的着墨点是是柬埔寨吴哥窟王朝与中南半岛以及婆罗洲等滨海城市历史。以本土碑文,中国游记史料以及印度宗教为切入点,还原中南半岛历史。然国人热衷东南亚旅游,倘若问东南亚各国政体为何,知者想必寥寥无几吧?!该书也可以结合理想国译丛《印尼 Etc:众神遗落的珍珠》和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的无政府主义历史》两书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本书虽名为东南亚的历史,实际上是主要介绍的是吴哥王朝的兴亡史。习惯了世界兴亡史前面 5 本的宏大叙事,吴哥王朝受制于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并没有太多的史料可供参考,作者所依据的史料均为现存的一些碑文的记载。此外,13 世纪末随元朝使节访问吴哥王朝都城的周达观所写的实地史料《真腊风土记》也是了解当时柬埔寨社会的一手史料。总之,柬埔寨虽然偏安一隅,但是吴哥窟不啻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神秘的古迹

                  《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是讲谈社・世界史的第六本,它讲的不是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文明,而是一个区域,东南亚。本书的作者石泽良昭是东南亚研究领域的重量级学者。翻开推荐序,你就会读到这样一句话,这本书是 “日本国内东南亚史学界学术成就的一座丰碑”。本书以吴哥王朝为重点,介绍东南亚历史。从水利工程和寺庙建筑的角度切入吴哥窟背后的历史,是中文图书世界第一本从这个角度讲东南亚历史的书。石泽良昭曾亲自主持了东南亚的考古研究,他曾带领团队在 2001 年发现 274 尊废弃佛像,为吴哥王朝末期的废佛运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被称为 “史无前例” 的 “世纪大发现”,书里有大量一手资料。结合郭建龙的《三千佛塔烟云下》看本书,有更深刻的体会。东南亚地区在两个强大的文明体中间,所以其中的一个个小政权很容易被这两个文明吸引,当地就很难产生一个特别强大的政治体。地方小部落在各个政权之间来回摇摆,所以东南亚各个王国的疆土始终在不断变化。统治不稳定一直是东南亚历史的常态。这种政治模式在史学界有个专门的名字,叫 “曼陀罗” 体系。吴哥王朝就是其中的典型,能够反映东南亚古代政权的共性。东南亚的吴哥王朝大致出现在中国唐末。它以今天的柬埔寨为核心,前后存在了六百年。在中国明朝中期的时候它消失了,之后四百年里,没有人记得这个古国。这种类型的文明在东南亚不只吴哥王朝一个。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都有很多类似的文明。吴哥王朝是在 15 世纪消失的,15 世纪,明朝北方的边患变得严重起来。蒙古人对明朝发动进攻,甚至俘虏了皇帝。东北女真人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日本在 15 世纪进入了战国时代,社会变得空前动荡。西欧基督教徒对罗马教会越来越不满,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长期孤立发展的美洲大陆。曾经繁盛的玛雅文明逐渐衰落,历史学家发现,玛雅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战争,还有比较严重的旱灾。这一系列的事件作者从气候角度做了解释。从 15 世纪开始,全球进入小冰期。全球气温下降导致粮食作物产量减少,谷物价格上涨。紧接着就是频繁的饥荒与瘟疫。很多文明的历史古籍都记载了这个混乱的年代。回过头来看,吴哥王朝的衰落也是全球大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后复盘,吴哥王朝很幸运,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缘环境,造就了这个伟大的文明,同时给后世留下那么多宝贵的遗产和神秘的传说。但吴哥王朝也很不幸,那么辉煌的文明,最终不明不白地消失了。而且,被人类遗忘了四百年。四百年后,许许多多像石泽良昭这样的学者,用一生的心血在颓垣断壁间寻找历史的真相。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