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痛苦与生命不可分割
痛苦与生命不可分割。人们会感受到分娩的痛苦,也会感受到知道无法保护孩子免受痛苦的痛苦。之后是变老、死亡和将孩子抛诸身后的痛苦。而且,最好的情况下人们也会遭遇这些痛苦。我们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痛苦,反映了我们内心世界的深度、我们的韧性,以及我们性格的核心要素。佛陀第一次遭遇疾病、衰老和死亡而受到创伤后,他变得沮丧,离开家寻找导师。他已经确信生活是痛苦的,想寻求解脱的道路。他两千年前发现的东西正在被现代科学重新发现 —— 虽然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煎熬是心灵的产物。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心灵来改变自己体验生活的方式。用我的话来说,我们可以用心灵改变大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确实是经典读物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那么好读,不清楚是翻译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有的时候每个字都看得懂,但是连起来却要反复的读几遍才明白意思。慢慢啃下来后,依然不妨碍我认为此书确实是经典的必读之物。该书属于神经科学学派,起初阐述围绕着杏仁核,海马体和大脑前额叶之间的关系说明人为什么会有抑郁情绪。本质上说,人的一切不需要思考就做出的本能行为,是为了人类活下去而设计的。这些设计,能看到的是行为,看不到的就是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可以看做一种自动运行的程序,它们无处不在。有的程序会引导我们思考,有的程序先诱发行为。前类程序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延续文明,后面的程序则是为了让我们活下去。当仅仅为了活下去的事情放生过多,行为就在思考前面。当行为在思考前面久了,遇到相似的场景,就会触发相似的行为,而这,就是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了,就是 “我不知不觉就会这么想” 的原因。想要改变程序,最佳方式就是重新编辑。重新编辑最佳的方法就是叙述,并且要巩固自己的叙述。可以自己写一写自己的故事,也可以讲给别人听,这都是有帮助的。但是,只有自己知道要改变的时候,才会有帮助,否则就是单纯吐槽了。这个时候,程序就会不知不觉编辑给了诉说对象,也就是会巩固自己或者改变他人了。真的是一本好书,可以写出来的太多了。绝对的经典之作,感谢李松蔚老师的推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