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的心灵善于产生错觉

    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在物理意义上大脑它可以被心智伤害,并反过来导致心理疾病,也可以被心智改变(物理意义上)并治愈心理疾病。所以心理治疗是有用的(回答了主标题的 “Why Therapy Works”),因为心理治疗是在用我们的心智改变我们的大脑(副标题的 “Using Our Minds to Change Our Brains”)。其中,关于杏仁核的工作机制、愤怒的作用以及领导者和服从者关系的讨论很精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静,物减,身轻。执着的本质是心心念念,修行的本质是修心,心顺了自然就会一顺百顺万事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问题

        不要想着一本书能带给你多大的收益,尤其是现代新书,提出一个好问题,引发了你自己的思考,都不算浪费。这本书里的特点就是尝试用很多现在脑神经科学解释一些我们有所观察,但是还说不清楚的一些事儿。对专业人士挺有用的。如果你只是好奇这些问题,不用这些解释也行。总体来说他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回答的也就那样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治疗的机制

          本书从 “思考大脑” 的意识和自我觉知,到 “社会脑” 的影响和改变,到 “解离和整合” 的心理咨询的作用,这三个层次来理解人们自我叙事对于自我调节、神经整合和积极变化的重要性。我浅薄的理解是大脑是怎样运行的,有什么特别之处,人们社会关系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已经怎么运用一些方式改变大脑固有情绪、观点和行为,这其中重点是本书说到的心理疗愈。当然,本书也谈到了宗教的一些基本哲学观念,这些观念能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多领域、多重视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理治疗”,比 “心理咨询”,又往前走了一步。它针对的已经不是一般人的负面情绪,而是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病人。科佐利诺做起心理治疗,当然是驾轻就熟。但有一天,他却被一位来访者问住了。对方是一位一本正经的商人,他开门见山地说道:你们这个 “心理治疗”,到底是怎么让人 “好” 起来的?它有什么靠谱的科学依据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煎熬,是因为担心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而经历的苦恼。这是一种 “预期焦虑”。当我们陷入煎熬时,无论之前已经拥有了多少,都会继续不满足,最终与幸福渐行渐远。一个对幸福怀抱期待的人,除了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 “慢系统”,形成健全的调节能力外,也需要警惕煎熬情绪的出现。因为,你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痛苦与生命不可分割

                痛苦与生命不可分割。人们会感受到分娩的痛苦,也会感受到知道无法保护孩子免受痛苦的痛苦。之后是变老、死亡和将孩子抛诸身后的痛苦。而且,最好的情况下人们也会遭遇这些痛苦。我们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痛苦,反映了我们内心世界的深度、我们的韧性,以及我们性格的核心要素。佛陀第一次遭遇疾病、衰老和死亡而受到创伤后,他变得沮丧,离开家寻找导师。他已经确信生活是痛苦的,想寻求解脱的道路。他两千年前发现的东西正在被现代科学重新发现 —— 虽然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煎熬是心灵的产物。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心灵来改变自己体验生活的方式。用我的话来说,我们可以用心灵改变大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即使不成为治疗师,也能帮你自省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确实是经典读物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那么好读,不清楚是翻译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有的时候每个字都看得懂,但是连起来却要反复的读几遍才明白意思。慢慢啃下来后,依然不妨碍我认为此书确实是经典的必读之物。该书属于神经科学学派,起初阐述围绕着杏仁核,海马体和大脑前额叶之间的关系说明人为什么会有抑郁情绪。本质上说,人的一切不需要思考就做出的本能行为,是为了人类活下去而设计的。这些设计,能看到的是行为,看不到的就是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可以看做一种自动运行的程序,它们无处不在。有的程序会引导我们思考,有的程序先诱发行为。前类程序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延续文明,后面的程序则是为了让我们活下去。当仅仅为了活下去的事情放生过多,行为就在思考前面。当行为在思考前面久了,遇到相似的场景,就会触发相似的行为,而这,就是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了,就是 “我不知不觉就会这么想” 的原因。想要改变程序,最佳方式就是重新编辑。重新编辑最佳的方法就是叙述,并且要巩固自己的叙述。可以自己写一写自己的故事,也可以讲给别人听,这都是有帮助的。但是,只有自己知道要改变的时候,才会有帮助,否则就是单纯吐槽了。这个时候,程序就会不知不觉编辑给了诉说对象,也就是会巩固自己或者改变他人了。真的是一本好书,可以写出来的太多了。绝对的经典之作,感谢李松蔚老师的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毕仙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