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0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大事必以礼

    成大事必以礼。很多人的成功,就在一个 “礼” 字上,那种无微不至的恭敬,能征服接近他的人,心甘情愿为他效劳。人们常说刘邦是个流氓、粗人,只记得他要把儒者的帽子扯下来往里面撒尿的事,却没注意史书中大家一直称他为仁厚长者。项羽自始至终,就没有统一天下的志向,他只有求富贵,求财宝美女的心态。《孙子兵法》说:“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刘邦已经把秦国拿下,并且完好无缺,他却无端把完整的国家搞成残破的国家。他把已经被征服的秦国,还当成敌国,而没有当成自己的国家人民,所以他根本就不配有天下。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

      中国历史有治世和盛世。文景之治,这是治世。治世之后,就是汉武盛世。盛世是治世的结果,也是治世的结束,因为盛极而衰,汉武帝穷兵黩武一生,国民经济就到了崩溃的边缘。人们常说 “欣逢盛世”,错了,应该是 “欣逢治世”。到了盛世,就该倒霉了。所以任何一项事业,都要励精图治,永远在路上,不可有 “盛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汉高祖刘邦,到孝景帝,中间还有孝文帝。建国立业,文景之治,可学可借鉴的地方太多太多。极力推荐汉卷 1-8。当然虽然还没看接下来的汉武帝如何由盛转衰,但之后的 “失败” 更值得学习,知道好的是什么,也应该知道坏的是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资治通鉴读物

          1. 曾经尝试读过原版资治通鉴,又长又臭,鉴于文言文水平,很多地方也不懂。那么这本书的贡献在于通俗易懂,首先大白话的形式能让人看懂,这是最好的贡献。读都读不懂,因为二千年的语言以及用文方式,在当今社会如果没有专门的时间研究,是很难入门的。翻译之后大大提高了普及率,没有普及受众作为前提,那么又如何传承和研究呢。2. 有胡省三,王夫之,加华衫本人的点评,相当于读一本书读了四本,有华衫老师本人为人处事以及做企业的心得夹杂其中,也是一种 bonusbuff 加成)3. 填补了一些历史上的知识盲区。很多历史大家不可谓不熟悉,因为实在太多太多历史剧了。战国的,大秦帝国的,楚汉的,东汉末年分三国,然后就是隋唐英雄传,然后是金庸的神雕侠侣,然后是太祖朱元璋,可能还有朱隶。然后是明朝末年的射雕英雄传,然后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看,我们其实对历史的了解属于 "断代" 了,我们知道高祖刘邦发家,历史书上知道晁错以及七王造反,推恩令,知道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大帝。但是很多细节,吕后一家独大,贾谊的鬼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又如王莽政权,很多地方,没有读过正史,一知半解。五代十国,还有南唐陈后主,很多这些片段是没有拍出来的。因此白话文的历史算是一种对我国历史的恶补。4. 中国没有历史(吕思勉)这段从学术批判意义来说这本书,也说华衫先生。真正的历史著作,是吕思勉先生说的 "求状况而非求事实",也是克罗齐说的,"一切历史皆当代史"。所以我们看这本书,王夫之,司马光,胡省三,华衫,各人的点评,仅仅是他们的 "当代史",反映他们时代的观念。因此真正的历史书是怎么样的?可以看霍布斯鲍姆的历史四部曲,看看真正的史学著作长什么样。以此意义来说,我们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书,都是历史上的流水账,而这些流水账是没有意义的。真正的历史,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否则就是千百年轮回,"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革命吗?这是历史吗?因此资治通鉴,从这个意义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可言,没有历史学术训练过,单独读这些流水账,或者哪年发生日食,什么臣子上奏什么政策,又有什么用呢?5. 佩服华衫先生十年如一日,早上五点起床著述写作,利用闲暇时间著书立说,如此儒家修身养性值得任何人效仿。这种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标准,是儒家最卓越贡献的地方,儒家,作为东方的伦理学,在这个层面是很好的。也仅限于此,扯远了说,他的礼,他的政治思想,如黑格尔所说,只是幼儿文化,况且儒家毫无哲学意义可言,全是经验和行为准则。(扯远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二部“楚汉争霸”

              能始终从 “待罪” 和 “免祸” 这两个角度去看问题,《资治通鉴》就读懂一半了。从这个角度看《权力的游戏》很有趣🤣。人人都爱故事,中国历史故事也多,“瓦岗山”,“杨家将”,“天地会”。。。但是所有人都能特别熟,都能给你说道说道的故事只有两个,“三国” 和 “楚汉”。呐,“楚汉争霸” 来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人做事识人之法,皆在书里,皆在历史里

                皆在古人智慧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什么要读《资治通鉴》?

                  我们必须,也应该回到自己的文化传统里,去寻找更多精神资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第二本

                    利用一周多的时间看完了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这一本讲的是公元前 206–公元前 141 年,共 66 年,共八卷。汉朝建立。这一本介绍了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期间的事情。里面有西楚霸王自刎、七国之乱、匈奴和亲等事件,有历代君臣的为人处世之道的分析。有的和第一本里的道理是互通的,有的是新的,都值得学习。摘几点记录。一、关于 “礼”“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1,成大事必以礼。很多人的成功,就在一个 “礼” 字上,那种无微不至的恭敬,能征服接近他的人,心甘情愿为他效劳。孔子说:“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下对上,要敢于直言冒犯,这是忠言逆耳;上对下,则要礼数周全,不可轻视。上对下的礼很值钱,能礼半功倍;下对上的礼则不值钱,只因无礼可能闯祸。2. 有的礼遇不可接受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是皇上给大臣的非常特殊的礼遇,萧何接受这个礼遇,是天大错误,天大遗憾。剑履上殿,是上殿见皇上的时候,可以带剑,可以不脱鞋。入朝不趋。趋,是小步快走。我们见地位高的人,快步或小跑迎上前,这是表示谦卑的礼貌。那么入朝不趋,就是见皇上也可以慢吞吞踱着方步向前了。这个礼遇,为人臣者,是绝对不应该接受的。如果给张良,他一定不接受。皇上高兴给你特殊礼遇,你不能都接着。因为他今天高兴,明天等你真的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时候,他可能看着就不舒服了,而且每看见一次,就不舒服一次。二、有些政策,现在也一样 1.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如果粮食多而财有余,还有什么事办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柔敌人,让远方归附,便没有人会不愿意来。农业,是天下之大本,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事业。人民不事根本,而从事工商末计,所以生活才日益困难。粮食,是王者之大用,政务之大本。农业是天下之本,重要性无与伦比。人之常情,一天不吃第二顿饭,就会饿肚子;一年不做衣服,就会受冻。如果饥不得食,寒不得衣,那就算慈父也不能保有他的儿子,国君怎么能保有他的人民呢?如今中国已经没有农业税,农业不仅免税,还有补贴。国家收入,大部分来自工商业 “末计”,这是古人没有想到的。但现在依然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还有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等。说明农业是国本的思想并未放松。2. 移民安置,住得下古代的移民政策,政府先去勘察地形,看看风水的阴阳调和,亲自品尝泉水的味道,然后建造城邑,规划街道里巷,分割宅基地,修建房屋,配置器物,让人民可以拎包入住,并且马上有生产劳动的工具。这是人民远离故乡而前往新城的原因。再为城邑配置医生、巫师,以就疾病,修祭祀,让男女能结成婚姻,有婴儿出生,或有老人死亡,都得到庆贺或抚恤。然后,坟墓相接,房前屋后的树木和桑麻,都生长茂盛,房屋完备安好。这就让人民安居乐业,而有长久之心了。三、面对问题生活中,总会遇到问题,要学会从问题中总结教训第一,要养成把问题当问题看的眼光,能看到问题。不要 “出事儿了” 才是问题,没出事儿就不是问题。等到出事儿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第二,当出了问题的时候,不要光想着怎么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对问题出现之前的流程制度进行复盘,如何改善,避免这问题再次出现。(复盘总结)第三,要激励那些避免问题出现的人,而不是只激励解决问题的人。如果你只是能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流程上避免问题,你不仅得不到奖励,而且不是合格的领导者。四、铭记几句话 1. 人生进步两件事,读书和交友,选择读什么书和选择交谁为朋友。不能随便盲目读书,不能随便跟什么人消磨时间,因为选择书、友,就是选择接受谁的影响,这是每个人都要给予最高度重视的大事。2. 有过改之。过错,是人所不能免的,但唯有圣贤能知错、改错。古代圣王,担心自己有过错却不自知,所以设立一根诽谤之木,设置敢谏之鼓。(诽谤之木是一块木牌,人民有意见可以写在上面;敢谏之鼓是一面大鼓,人民有意见,就来擂鼓,进见陈述。) 则为人君者,不应该以没有过错为贤德,而应该以能改正错误为美德。有过错,无损于你的 “形象”,不过是证明你也是个正常人,不是妖怪。如果文过饰非,错上加错,别人看你,“如见肺肝然”,清楚得很。3. 经济学上有句话叫:“不确定性是经济的大敌。” 这句话可以套到所有事上,郦食其说 “天下人心未有所定”,也可以说,不确定性是政治的大敌。对于我们自己做人做事呢,不确定性是做人的大敌。如果你自己心不定,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别人觉得你这人心不定,不知道你要干什么,那都是大祸。韩信就是不确定性,所以刘邦最后只能把他杀了,盖棺论定。4. 贪心和侥幸,是一对孪生兄弟,就是患得和患失的关系。贪心就会招祸,侥幸就没有意志力。贪心和侥幸,能迅速将人的智商和逻辑能力直接降到零。5. 要追求利益最小化。因为利益最大化就是风险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则所得下不保底;而追求利益最小化,则所得上不封顶。6. 做人不能太傲气,要有自嘲精神。人要有一点自嘲精神,要有 “不要脸”—— 不要面子的精神,出出洋相,也能消灾免祸。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都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又说:“长傲多言为凶德。” 傲,是能给人带来凶灾的性格缺陷。还有就是那个古老的教训了 —— 不要得罪人,不要不必要地得罪人,不要不必要地得罪所有人 7. 一味纵容而不管教,就是害了对方。你不教他学好,他做坏事又不管教他,就是害他。8. 不公平幻觉是很普遍的,每个人都有 “不公平幻觉” 。当你觉得社会对我不公平,说什么社会上升通道已经被堵塞了,觉得公司对我也不公平的时候,想一想,你是不是掉进了不公平幻觉?如果你是领导者,你也要注意员工的不公平幻觉,你以为你很公平,但是人家有不公平幻觉,他要愤而辞职。辞职之后,他在哪里又能得到他的 “公平” 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历史就是读人, 借古修今,借人修己。 有些不明白的道理现在通了,有些想不透的路径,有了新的思路,这就是读《资治通鉴》带来的好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汉帝国由乱到治

                        这一部分是汉初的历史,从刘邦诛杀异姓王到吕后专权,汉王朝的开拓者纷纷陨落,虽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当上了王侯将相未必是好事呀!后面就是文景之治了,观察这两个皇帝的言行,都不算才智过人的政治家,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好皇帝,更多是因为有忠臣良将辅助,而且这俩人都能听得进去劝谏,能够从善如流。另外,这一段历史中,晁错和周亚夫这两个人的命运也给人很多警示,做事不要太急功近利,做人不要太有傲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愿治世长存!

                          读本书,最推荐学习的是这段:“中国历史有治世和盛世。文景之治,这是治世。治世之后,就是汉武盛世。盛世是治世的结果,也是治世的结束,因为盛极而衰,汉武帝穷兵黩武一生,国民经济就到了崩溃的边缘。人们常说 “欣逢盛世”,错了,应该是 “欣逢治世”。到了盛世,就该倒霉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从汉纪三中看出头几年最让刘邦伤脑筋的是如何 “分饼” 的问题。即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尽可能的最大化,又要让自己的部下无怨言,确实是个大难题。同时秦朝郡县和项羽分封后的结局,都预示着刘邦不能走老路,需要有一个新的政治结构,刘邦最终选择了一个关内郡县,关外分封的结合体。这种政治结构也预示着刘邦需要自己带兵去平定周边的叛乱,可想而知刘邦这黄帝当的也是挺辛苦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历史中品读人生的快乐

                              第二本读完。对汉初的历史,有了更深澈的了解和理解。本书里,原作者司马光,后注者王夫之、柏杨、张居正等,以及讲读人华老师,大家的观点在不断碰撞,结合一个个历史事件,读来深觉精彩、直呼过瘾。站在华老师讲读的角度读《资治通鉴》,建议不要深陷华老师的观点和理论里。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华老师的也是如此。我们读的时候,可以让思维更发散些、思考维度更广阔些,徜徉在历史海洋里,让自己的知识储备与之不断融合冲撞,必能结出更丰硕的智慧之果。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的星空

                                第二部就是秦末乱世的群雄逐鹿到汉高祖的问鼎中原,再到文景之治的过程。根据史料,我们发现,文帝(刘恒)和景帝(刘启)不是我们书本上的那样儒雅随和,周氏父子(周勃、周亚夫)为他们卖命一生,换来的也是质疑,功高震主绝非偶然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棒,文字直白,通俗易懂,收获很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景之治

                                    我学资治通鉴,周本纪和秦本纪,感觉人才辈出,如满天繁星,汉本纪,文景时期,人物就那么几个,事情也多是一些君臣之间的相处之道,少有治国治军的大政方略,各诸侯王的具体情况更是所言甚少,为何?大事儿没了,只能记点儿小事儿天下归一,人民安定,军事之间的矛盾主要在和匈奴之间,各王侯的实力比中央政权小很多,翻不起大浪了。文景之治是无为之治,重农桑抑工商,是为天下之本,生活富足,百姓安居,用七十年时间疗战乱百年之伤,好事儿!这不是一个造英雄的时代,天下安定,则不需要明君,谋臣,如贾谊一般大才,也终究无用武之地…… 孟子的天下归一实现了,不杀者做皇帝也实现了,但是王道却还相差甚远,文帝景帝也逃不过七王之乱,表面上看是因削番而起,实则是背离王道,君王气魄还是小了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

                                      本书讲述了从秦末楚汉争霸到汉武帝继位前的历史大事件,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刘邦与项羽的政治博弈,二人的行事风格最终影响了各自的命运。而后,随着开国功臣被清算,吕后执政,到吕氏家族再一次被清算,功臣集团再次掌握汉代的军政,汉文帝上台后,抛开文景之治的功绩不谈,其在处理中央政权与诸侯王之间的关系上,政治手腕不够成熟,将问题留给下一代,间接促成七王之乱的爆发。随后,汉景帝继位,在平叛完成后,再度陷入继承人的纠纷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景帝的刻薄寡恩,冷血无情,但作为帝王,这些也是基本的修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尽略秦皇汉武不为人知的一面

                                        读史以明志,读这段我们熟知的历史更可以明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1,伴君如伴虎,不管你说的好与坏,注意方式方法,注意君上的想法,对国家好的不一定是君上想要的 2,人的相处,终究还是太多利益的牵涉,这无法改变,不如想象怎么分配,才好保全 3,时刻审视度势,没准刚刚还适合的方案,有条件变化了就要做出改变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刘邦开始,到刘彻结束

                                          开创了汉族的盛世,华杉老师讲的真是透彻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