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2.0制度决定论已经老套了
此类历史写法如果早 10 年比较有市场,现在出新书有些不合时宜 。批判秦制的书已经汗牛充栋,但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不能用今天的社会道德标准去评判古人,如果是借古讽今就更要诛心了。全书费了不少心思,历数中国 2 千年 “封建专制集权” 的斑斑劣迹,把阴暗面归于秦制,用当今的 “理念” 去苛责古代上的统治者,写的没错,但现在看来没意思,没有看出历史的必然性,只是简单的归罪于 “制度”。作者通篇貌似以民本思想,批判秦制的帝国大一统专制体制,只是借古讽今的碎碎念,没有写出为何帝国体制连绵两千年,而罗马帝国崩溃解体的历史必然性。“秦制” 如果没有其先进性早就分崩离析了。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96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本书以历史批判主义手法,选取了中国古代十六个历史横截面,探讨了秦制帝国两千年来官僚制度的演化与权力运行的底层逻辑,直指封建王朝的核心理念 “外儒内法”,揭示了每一个封建王朝盛世背后百姓生活的历史真相。作者通过详实的信史文献资料解读,抽丝剥茧,用严密的逻辑揭开了秦制王朝绵延两千年 “治乱循环” 的奥秘,也颠覆了我们许多人对于历史的认知。作者对于历史的解读有些消极,哪怕汉武唐宗这样的盛世英主,在作者笔下也被批的体无完肤,然而在作者鞭辟入里的严密逻辑分析下,你不能不佩服他的精准与犀利。秦制帝国两千年,王朝的统治者为了追求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和 “莫非王臣”,始终致力于建构 “一种散沙化与原子化的扁平社会结构,为此不惜牺牲社会活力”。这何尝不是现代工业文明无法起源于中国的原因呢?这又何尝不是中国社会在近代长期陷入溺弱贫穷的制度与文化原因呢?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通过历史疗愈人心这本书是熊逸老师春节期间推荐的,当时推荐的理由是能够获得疗愈。读完之后,果真如此,它疗愈的效果来自于,你会认识到,中国两千年的秦制历史中,老百姓的生活真的一直是非常难过的。即使是在治世,平民也是仅能温饱而已。而如果在乱世,那真是能够苟全性命就很不错乐趣。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历史记录中雄才大略的皇帝、大夫,而忽视了其实在历史的角落中,那些丰功伟绩都是无数人力堆砌起来的。通读这一本书,作者的大逻辑不难厘清。皇帝一直在和贵族集团或者官僚系统开展权力斗争的游戏,而不管权力落在哪里,他们都会不断去汲取民力,体现在税负和徭役之上,所以最后总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皇帝需要官僚系统帮助他汲取民力,而他有时刻要堤防官僚系统权力过大。从这些权力游戏中可以看到,改革永远是困难的,因为他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如果能把蛋糕做大,那么内部自然有更强的向心力,也能抵御外部的压力。但是如果没有能把利益分配好也没有能把蛋糕做大,那么内部的离心力就不可避免,而最糟糕的就是,外部同时还有危险的力量压迫。我觉得书里的逻辑值得学习和借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书里的历史真实刷新我们的认知,也能够让我们警惕和反省当下,我们要做的是,认清现实,活在当下,而非焦虑未来,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这是万老师推荐的一本书,看了果然获得了新知,了解了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发展的底层逻辑。秦制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以官僚集团而非封建贵族主义政权统治的基础。二是皇权与官僚集团在施政中的主要诉求,是尽可能提升汲取人力和物力的强度与总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僚集团既是政权的统治基础,又是政权时时防范和压制的对象。在民间,一切有影响力的人和组织都会被消灭,包括官僚集团的 “朋党化”,总之,秦制社会是在追求一种散沙化与原子化的扁平社会结构,为此不惜牺牲社会活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秦制”=控制+汲取-社会活力所谓 “秦制”,就是指史学界常说的自秦朝以来,各朝各代的核心政治体制或者说统治、驭民之术都是一样的,正所谓 “百代皆行秦政” 也~ “秦制” 之下的皇权总想独大、总希望不受约束,只有在做不到独大的时候,才不得不与贵族或官僚集团 “议政”~ 为了追求独大,皇权配植、联合官僚系统打击、削弱贵族集团;一旦贵族集团被灭,皇权又转头羞辱、打压、离间官僚;同时,由始至终,皇权对平民的态度都是奴化、物化、工具化的~ 做这些,只有一个目的 —— 让社会原子化,而不能自组织成任何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团体(无论官方或民间)~ 如果可能,皇权巴不得直接用无数 “管子” 把平民和自己相连,因为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汲取、汲取、汲取”(各种资源)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死亡平民的盛世想參加活動,這本书犹豫再三,不知道是否该推荐给国人看。无论朝代兴衰,付出代价可怜的都是老百姓,即使是最和平的汉文帝之时,大部分都民众也只是勉强安饱度日;隋文帝跟唐高祖所谓国家粮食布匹可以堆积 20 年,大多是民间财富的掠夺,平民的税负依然没有减轻,国家如果发动战争,大量的徭役又要死掉无数的成年男子。无怪乎杜甫哀叹,大家都希望生女孩不要男孩,因为女孩最低就嫁不好当奴仆,可是男子成年後很容易服徭役或战争中死去,脸尸体都看不到。不要再有战争,战争死的都是老百姓,嘴巴说国家强大的领导功业伟大,但谁又关注底层的兵士跟困苦的平民呢?悲夫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直面真实清晰的历史背景「两千年来秦政者,大盗也」…… 如果你像我一样,价值观受过剧烈冲击,认知被颠覆再重建…… 那强烈推荐此书,可以和秦晖老师的书并读;记录下我对秦制的认知过程:①暴秦不得民心,二世而亡;②秦朝制度太超前,太早熟,法家制度设计与现代极其相似,过早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产权划分清晰,夫妻间财权 AA 制度化;三权分立早就落实,而且还是 9 权分立,10 权分立;科举制比现代文官考试制度领先 XX 年」,可惜庸众跟不上;③儒表法里,说一套做一套,愚民弱民是 2 千年常态,王朝常亡于汲取压榨超过民众承受底线;④秦制本质是一元化大共同体逐步亢进,挤压小共同体「家庭,家族,地方利益团体」及个人权利空间,极致结果就是皇帝一人之下,人人都是平等的奴隶,区别仅是受宠的奴才和不足惜的奴隶;秦制社会,如无强力外敌,皇帝谙熟法术势,其实是非常稳定的结构 PS:我对欧洲中世纪的认知其实也大致经过了上述过程:黑暗愚昧的中世纪➡️就是中间期呀,天主教会没有特别暴虐,还推动了文艺复兴的繁盛➡️不是天主教会罗马教廷不想学秦制,也不是新教特别高尚,而是欧洲没有任何一股势力可以完全压制其他群体,中世纪天主教会越来越弱的控制力,让普通民众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才有了天主教人文主义和希伯来救赎精神的兴起,才有了文艺复兴「文化复兴」的辉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1.0此书不必读此书不必读 1、迄今为止,能真正看懂人类文明变迁规律的,只有两人,苏拉密、苏三。其他人还停留在 100 年前的水平,包括谌旭彬的《秦制两千年》—— 制度决定论。2、谌旭彬认为 “秦制” 的核心:消灭贵族和大 V。周秦之变就是将人们对家族的忠诚,变为对君主的忠诚 —— 从封建走向中央集权。这个没问题。2、他又说:此后两千年,中国每次改朝换代,人口都要减少一半。这个数据没大问题。但他把这种苦难轮回归咎于秦制 —— 中央集权,就错了。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是我们主动选择了中央集权制度,而是被迫。人类一旦进入农耕文明,必然走向中央集权。这里只说结论,论证过程看我之前的内容。4、农耕文明从西亚开始,向非洲、中亚、南亚、东亚蔓延。看看这些地区,哪个不集权。欧洲进入农耕最晚,而且一直没有彻底农耕化,所以封建制保留较多,最终演化为现代民主制度。5、生灵涂炭的苦难轮回,就是内卷,农耕必然内卷。农耕产出的边际效益递减,再精耕细作也无法提升。粮食和人口的矛盾无法解决,直到工业革命。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