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4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我药疗三板斧

    药学与医学自诞生以来就是孪生姐妹,不分彼此,它们之间双辅双成,共同保障着我们人类的健康安全。这本书也被称为《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的姊妹篇,一个讲医学一个讲药学。说实话,在没读本书之前我对药学的认知是非常片面的,认为药有什么可在意的?医生开完药我谨遵医嘱吃就好了呗。囫囵吞枣的读完本书,让我对于药学有了更深的认知,对于药师这个职业有了更高的敬意,对于我们当今社会上所发生的关于药的事件有了更深的理解。打四星其实是我个人心理在作祟,这本书可以称为五星。没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鱼”,只看到了 “渔”,张晓乐先生采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的写作方法向我们展示了药学的底层逻辑、基础常识。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化极快的时代,医疗技术以及新药也在不断问世,单纯地去讲一些 “鱼” 的故事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们一根鱼竿。我们身体的健康不能单单依靠于那些白衣天使,医学界有一句著名的话叫 “我们是我们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为生命负责,每个人都应该建立一套基础的医药学常识体系,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自身。了解一些药学常识,避免被 “人误”,避免被张冠李戴而酿成巨大的损失,更是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填补了了解有限的药学

      本书值得每个人一读,平时对药学了解的不多,读了这本书很是受益,喜欢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是我,会怎么写这本书

        做为一个刚入职的医疗系统行政人员,我试着想一下,如果我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我会怎么写这本事。😂我会先写药的起源和演变;然后我会给药一个定义,药的分类、特性、机理等;再下来,药的发明、制造和销售,和药企有关的;接下来,医生、医院和药、药师的关系、超处方用药等;再然后,患者如何用药,剂型、剂量,自我诊疗、错误用药以及合理用药理念等;再下来,药师和医药分离;再然后,医保支付和药的关系;最后,药和医药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药物通识

          了解了一些药物通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能拓展知识,但不够通俗

            这本书能拓展知识,即使是药学从业人员也能收获很多。不过这本书易读性不高,过于一本正经,内容比较严肃,科普内容的手法比较老套,不够有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普适性较强

              内容浅显易懂,但不乏深度分析与思考。虽语言不及蒲教授,但仍值得大家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做一个安全用药的明白人

                作为一位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普通人,我们对看病的程序往往都习以为常:在网上找相应的医生挂号,到医生处报到,接受医生诊断,医生开出药方,按照医生的药方到药房取药,最后回家。也不过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往往只关注那个接诊我们的医生,而对药房里的药师却缺乏必要的尊重和了解。可是你知道吗?根据我国《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药房里的药师对医生开的处方拥有审核权,当药师发现处方里的药物有严重不合理和用药错误的情况时,药师可以拒绝按医生的处方发药。简而言之,药师的作用与医生同样重要,为你的安全用药起到 “吹哨人” 的作用。如 0 果你对这位隐藏在我们背后为我们保驾护航的药师感兴趣,就推荐你读这本《张晓乐药学通识讲义》,作者张晓乐,本书出版时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副主任药师,北京药盾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药师协会患者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有多年的临床用药经验,多次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70 余篇。本次解读笔者会截取书中关于 “有效性”、“安全性”、“超说明书” 的三个个人觉得有启发的点放在这里介绍给大家。有效性药品有两个属性 “有效性” 和 “安全性”。一个药品如果无效,那么就算它再安全我们也没有什么必要需要去吃它。所以在生命攸关的时候,“有效性” 往往会优于 “安全性”。虽然我们经常吃各种各样的药,但我们很少会注意到我们吃的药里面有药片、胶囊、口服液等等五花八门的剂型,其实各种各样的剂型会对我们的药物治疗产生 “有效” 结果,而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一点。书中一个例子给我们展现了剂型的重要性:77 岁的李大爷高血压,医生给他开了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但第二天李大爷就拿着药片去找医生,说医生给他吃假药。原因是李大爷在吃药后第二天上厕所时发现,前一天自己吃下的药片经过一晚上的消化,竟然还完好地躺在自己的大便里。这是这么一回事呢?这是因为硝苯地平是控释片。为了避免了一天多次用药导致血药浓度的起伏,使人产生不适或药效不足,现代药学发明了这种控释片,它利用膜控释激光打孔技术在个刚性不溶外壳上打一个小孔,当药片进入人体后会使片芯内高分子材料吸水后膨胀,将含药层从小孔中按照恒定速率推出,这样就能药物始终以恒定的速率在体内释放,延长了药物的有效时间,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服药负担。而由于它的外壳不溶于胃液,自然完整地就会随排泄排出体外。在书里,张晓乐药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硝酸甘油通过做成含服片加强了药效;阿司匹林通过穿上 “耐酸服” 避免了对胃部的刺激;靶向制剂可以让药物主动、精准地向病变部位聚集;首款用 3D 打印技术制备的处方药产品 —— 左乙拉西坦(Spritam)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了新的未来。本书从剂型这一个小切面向我们展示了,现代药学如何与现代工艺结合,为我们用药的 “有效性” 添砖加瓦。安全性药品的第二个属性是 “安全性”,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看到药物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的条目较多时就很紧张,其实不必如此以。因为 “是药三分毒”,只要是药,就有副作用,即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条目很多,一方面说明该药可能确实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也说明该药进行的临床研究规范而严格。因此,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的多少并不代表该药疗效的优劣和安全性的高低。反而某些广告宣称该药品 “无任何副作用”,药品说明书呈 “三无” 状态,即显示无不良反应、无禁忌证、无注意事项,这样的药品才是不可信的。而且,药物的安全性是动态的,今天看来安全的药物,明天就有可能被宣布为不安全。这是因为,在药品临床研究阶段,由于病例数有限,很多药物不良反应不能被发现,因此人们对其安全性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而药品上市后,随着使用人群的扩大,其未知的不良反应可能会逐渐被发现,甚至会被撤市。应对这种动态安全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的措施是发布黑框警告。黑框警告中发布的安全性信息是该药物说明书中原来没有的,上市后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被发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和用药风险。加上黑框警告,是为了提醒医师和患者在合适的人群中用合适的方法使用药物,严格按照推荐的用法用量来用药,避免超范围超剂量用药。除了上面的内容,书里还介绍了国家如何平衡自己、厂商和使用者三方利益,通过批量购买集中谈判来降低药价;平行审评制度和同情用药制度如何加快药物审批速度以达到使急病患者尽快能用上新药等内容,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如何在特殊时期打破专利保护,惠及贫穷患者等。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如何为了药物的 “安全性” 齐心协力,为大众安全便宜用药提供支持。超说明书虽然纵向上有现在科技支持 “有效性”,横向上有社会制度保障 “安全性”。但在实际日常用药中,还远远不够。面对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疾病,医生和药师们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临床经验的积累,跳出药物说明书的固有框架,通过 “超说明书用药” 发掘出旧药的新用法,来挽救人们的健康。超说明书用药,规范的说法是 “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给药剂量、适应人群、适应证或给药途径等在药品说明书中没有记载,或与说明书不同。研究人员和制药公司研发一种药物时,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对新药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做出全面的评价。因而药品说明书根据有限的材料撰写。但随着新药上市、使用人群扩大,医生逐渐积累了经验,对药物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更多的适应证、用法就被 “发明” 了出来。但说明书不可能紧随临床研究的发展和使用经验的积累而及时更新,这样就造成了很多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特别值得说的是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由于伦理的限制,新药研发的临床试验都是在健康成年人中开展的,没有儿童的数据。因此,药品说明书都会客观地告知使用者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和 “本品尚无儿童用药的依据”。但这样就造成了很多药用在儿童身上都属于超说明书用药。我国目前没有超说明书用药的相关立法,但相关行业组织有共识和指南对此进行规范。而美国是超说明书用药较多的国家,据报道,美国有 21% 上市药物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在成人用药中占 7.5%~40%,而在儿科用药中的比例竟高达 50%~90%!由于药品说明书滞后于医学的发展,所以在医疗界,超说明书用药被认为有其合理性,甚至很多医生不关心药品说明书,反而认为用药的最终决定权在医生。在西方,一旦药监部门批准了某种药物,只要患者同意,医师协会默许,药监部门不会干预医生在临床上对该药进行超适应证使用。了解了这些,或许我们在日常用药时,就不会因为看到医生开了一些药品说明书与自身病症不符的方子,就变得慌张不安,惧怕这些药会对自身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对医生的信用是我们治愈疾病的基础。以上就是笔者对《张晓乐药学通识讲义》的一点解读,当然本次解读忽略了书里的大量药学通识介绍,如:衡量药物安全性的半数有效量(ED50);衡量药物安全性的 “半数致死量(LD50)”、“治疗窗”,疾病预防的 “个体性预防” 和 “群体性预防”、未来 “药医分开” 的医学发展趋势等等,这些知识能给我们的日常选择药物和合理使用药物增加了一个安全框架,可以使我们避免了因为对药学的错误认识而导致的医患冲突和因错误用药而带了风险。因此,强烈推荐大家都读读这本《张晓乐药学通识讲义》。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