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第一,欧洲曾经流行决斗的文化,这一来是源于日耳曼人的决斗传统,二来是因为司法机构把决斗作为一种审判手段,最终使决斗定型为一种文化。即使在国家明令禁止决斗以后,民间仍然将决斗视为勇气的体现,于是决斗文化得以长期延续,一直到 19 世纪末才逐渐消亡。第二,俄罗斯人把群殴当成一种仪式,这起源于谢肉节中的群殴传统,在历史中延绵不断,到了苏联时期,又演变为国企子弟之间的仪式化斗殴。这种不断传承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俄罗斯文化的一部分。第三,日本武士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消亡了,但近代日本军人仍然把 “武士道” 精神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是因为日本军人身上存在一种 “武士的幻觉”。日本明治政府为了国家的整合,选择借助 “武士道” 这个全民共同的记忆,开始在全民中宣扬武士道精神,军队成为这场运动的前沿阵地。于是,近代日本军队就把武士道精神当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兵者不祥》《兵者不祥》是一部以战争为主题的战争文化史。书名出自《道德经》“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意象复杂而深远。“兵者” 既指武器,又指向战争本身。本书对和战争的种种技巧、谋略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分析。作者一方面赞叹人类运用的技巧和勇气,以及在战争中表现出的高度智慧和精妙谋略,另一方面又对战争本身的荒谬性和残酷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其中涉及世界多种文明的历史、文化、交流和冲突,作者以西欧和东亚作为世界文明桥梁的两端切入,把看似无序的一系列历史故事,绘制成一幅人类文明史上的纷争画卷。第一,欧洲曾经流行决斗的文化,这一来是源于日耳曼人的决斗传统,二来是因为司法机构把决斗作为一种审判手段,最终使决斗定型为一种文化。即使在国家明令禁止决斗以后,民间仍然将决斗视为勇气的体现,于是决斗文化得以长期延续,一直到 19 世纪末才逐渐消亡。第二,俄罗斯人把群殴当成一种仪式,这起源于谢肉节中的群殴传统,在历史中延绵不断,到了苏联时期,又演变为国企子弟之间的仪式化斗殴。这种不断传承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俄罗斯文化的一部分。第三,日本武士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消亡了,但近代日本军人仍然把 “武士道” 精神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是因为日本军人身上存在一种 “武士的幻觉”。日本明治政府为了国家的整合,选择借助 “武士道” 这个全民共同的记忆,开始在全民中宣扬武士道精神,军队成为这场运动的前沿阵地。于是,近代日本军队就把武士道精神当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拳拳到肉的兵器杂谈应该每个男人都有过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幻想吧。但生在和平年代,大部分人除了菜刀和板砖,还有军训时候摸摸枪,可能一辈子也接触不到真实的武器和格斗触感了。
这本书从各段冷门历史开始,一会儿谈 15 世纪 “疑似穿越” 的勃艮第公爵如何改良火炮铸造,一会儿又开始聊欧洲的迅捷剑格斗技巧,再过一会儿又说到木曜日东京当街斩人事件怪谈。全程像是跟一个资深军迷喝酒聊天扯淡,说两句喝一口,兴起了还要挽起袖子比划两下,最后几个大老爷们会心一笑。
天南海北,酒到人到。这辈子真上场去招呼是不大可能了,能工作结束,看看书,和朋友为了兵器为了历史相谈甚欢,已经实在不容易。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这是一本杂七杂八的书。整体读完的感觉就是没有一个很强的主线,也没有特别统一的主题,只是一连串知识性文章的拼贴。不过呢,你如果把它看成是博客的集合,单独去欣赏每篇小文章中讲述的东西,那还是很有乐趣的。比如关于勃艮第公国历史的介绍,这个国家曾经差点成为介于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另一个大国。又比如对日本武士刀的介绍,从技术到使用,到日本武士道的精神,还是厘清了许多似是而非的观念。再比如对窝阔台大汗和奥斯曼的恩维尔的介绍,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只可惜并没有展开得很透。总而言之,期待着作者在军事历史方向上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兵击的尽头是键政《兵者不详》的作者刘鹤,十多年前我还在玩微博时关注过他的账号,当时他最喜欢谈的话题:一是民族主义,二是宗教信仰。因此我看到 “大名鼎鼎” 的高晓松为本书做序时,既不意外也对这本书的内容大呼不妙。比起《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一书,作者的优势在于他是一位兵击爱好者,对于日本刀和欧洲盔甲等冷兵器时代装备的制式有更真实的了解。但本书文章所谈论的主要是欧亚各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兵器” 只是作为一个元素点缀其中,这时候作者的专业就并不能为他的理论提供多少权威性。事实上,作者想接着冷兵器 “借题发挥” 的用意非常明显。比如在谈及蒙古历史的时候认为 “汉化” 是蒙古帝国衰亡的真正原因。在谈到欧洲决斗传统的时候夹杂一句:“欧洲的年轻人在复兴传统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武术全是骗子。” 在谈及日本刀的时候反复强调 “中国的锻造工艺是被日本传扬光大的。” 显然,这都不只是在谈刀剑,而是背后的文化与政治。但作者反复提到的日本却是其民族主义情绪的软肋:本书中作者有一篇文章阐述了日本武士道的生成和没落 —— 日本武士最初是一个拥有武装的阶级,之后被幕府驯化成了一个重视道德律令的贵族阶级,而这种被改造的 “武士道” 在民治维新之后反倒被用来为军国主义加持。作者这样叙事,一是为了将日本作为假想敌进行批判,二也是默认了日本是一个古怪的 “例外”。然而如果要 “以史为鉴”,我们就要承认军事技术与政治演变的逻辑是一种普世的规律。既然在日本 “道德化军事技术会招致政治思想被军事渗透” 是一个事实,同一种规律也可以发生在其他国家。为什么我们宣传传统武术是 “强身健体”,少数民族是 “能歌善舞”?这当然不是什么理所当然的刻板印象。除去结尾,这本书是很有趣的休闲读物;加上结论,这本书是很不成功的 “键政” 尝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