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75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89岁老人回忆的生活片段和感言

    老人长寿活到 101 岁,但想到中国平均寿命也已经 78 岁,未来这个寿命也是普遍正常。在北京小区陪我父母逛街,感觉现在 80 岁以前去世都属于夭折(英年早逝)。这本书很好读,流畅,我看得津津有味,年轻人可能感到琐碎和沉闷。西方社会平稳,没什么惊涛骇浪,而中国每天都上演比电视剧还精彩的各种剧情,所以要劝爸爸妈妈把他们的过往记录下来,我也是 50 岁以后才有耐心听我父母讲话,我和我家人约定相互说话只用第一人称,未经允许不能用第二人称,这样果然交流起来和谐很多。本书特点是写的很真实,不掩饰和矫情,老人(白)和不同种族(黑)伴侣的交往,流产,无神论和照顾年迈的母亲感受,这些在西方应该是有点不同凡响了,可对比中国过往的半个世纪,每个家庭父母们都有更精彩的故事。不要说阿城,余华,莫言等作家的描写,就是我和我孩子讲我小时候平常小事,她也很惊讶。比如我小时候如果努力学习会被批判 “走白专道理”,同时我们不怕老师,会批判老师 “师道尊严”。不要担心害怕衰老,更不要可怜老人,以我的体会,在中国老年最幸福,可以倚老卖老。年轻人如果想到自己会有百岁人生,也就不要急,任何时候重新开始都来得及,前提要注意锻炼身体,“得到” 上冯雪的 “四高课” 都值得学习。

      1
      1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她的暮色将尽,将会是少数女性平行世界的结局

      当一位老人即将离去,她的坦言是大部分女性的内心表露,可惜的是,没有多少女人是能够背负她们面临着如沉重代价才能换取的阿西尔的人生。从这一点来看,作者是勇敢的,固然也是自私的。她的精彩绝伦之处不仅是年迈时的坦言,更是借助写作的方式传播出去。这不是阿西尔独有的真实人性,但她在众千万女性中是难得的。毋庸置疑,她的暮色将尽,将会是少数女性平行世界的结局,在 20 世纪出生的她尚且如此,何况 21 世纪的她们呢!我相信相比于以前,当下、乃至未来的社会都会更具有宽容度,只要自己可以确切的找到自我,哪怕当下的选择迫使未来仍有遗憾的力量。但这依然是只有少数的女性可以活成阿西尔的样子,只不过这个 “少数” 比起过去是 “多数” 罢了。这让我想起了《盐镇》中年迈的那群女性,同样生活在差不多的世纪,却因不同的环境与背景,活出了不一样的色彩。我们夸赞与惊异《暮色将尽》,却为《盐镇》所哀鸣,但有幸高寿的情况下,我认为两者同样值得被歌颂。只不过,《盐镇》的思想被后继女性们钉刻在 “我希望它永远不在我的世界真实出现” 的祈祷里。作为一名男性,还是年轻男性,我的感触并不是 “女性原来还可以这样活着”,而是我希望身处于东方的中国(这毕竟文化习俗不一样,起码我们对于出轨了就是出轨了有一个不约而同且强烈的共识),我身边最亲密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也能活出这样的洒脱。为此,我反思过,虽然我改变不了这个社会(父权制?),但我起码要反思自己,我到底做了什么?懂得反思,就代表有了新的视角,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被作者极致的坦诚深深打动,鲜少看到如此真挚大胆的作品,敢于将内心深处最隐秘真实的想法公之于众,不敢妄言能如作者那般活得清醒通透,只有在读到精彩之处暗自拍手叫好,尽情享受智识上的愉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故事

          这本书是戴安娜・阿西尔的代表作,获得了科斯塔传记奖、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等众多奖项,是她临近 90 岁高龄时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这本书非常不一样的有两点:1. 破除婚姻和子孙的神秘,让大家看看不婚族老太太活到 90 是什么样的世界(最终她活到 101 岁)2. 它深刻描写老年心理,以及逼近死亡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不一样的世界。看了她的心态,你会觉得,“少走五十年弯路” 的感觉。如果我到了九十岁,这些事情必须看开,那我为啥不现在就看开?如果我到了九十岁,某些事情终究要放下,那我为什么不现在就放下?

            1
            1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这本《暮色将尽》读完了给我的感觉就是人生终归会凋零,但每个人看待凋零的角度各不相同。作者戴安娜的观念是:"没关系,不必担心未知"。我不知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戴安娜是以什么样的心态。这其中有没有自我安慰的成分在,还是说皆是对于生活的坦然。一个九十岁老人对于生活面貌的描述,那种乐观豁达无谓的态度,还是感染到了我。于我而言,生活是虚无的,人生没有意义。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尽管生活虚无,人生无意义。用不同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还是蛮有趣的一件事情。而且,即使一辈子不婚不育,晚年生活也并不只有凋零和空虚。你一样可以谈恋爱,一样可以发展各种关系。一样可以把自己过得多姿多彩。最后,记下文中这句让我深思的话语:"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如此害怕死亡,却又鲜少珍惜生命呢?" 为什么呢,我也在寻找答案中。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描述凋零的书,一代人终将老去!

              我们很常能够读到关于如何保持青春、如何育儿、如何分享实战经验的书,但是很少能够读到关于描述 “凋零” 的书,而这一本《暮色降尽》写的就是关于如何坦然面对老去、接受凋零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非常酷的独身女性在我看来,她在 89 岁的时候写下了这本人生回忆手记,非常真诚、坦然、直接,书中表达了三个观点,对婚姻的不屑、对不生育的不介意、对自私的坦然。正是因为她不为迎合大众审美而发自肺腑地讲自己真实的人生感受所以才让本书具有独特的魅力,才让人会相信这就是一个 89 岁迟暮老人真正想表达的真实人生感受。这本书的作者一辈子没有结婚,但是她有过好几次的恋爱经历,她曾经也有过孩子,但是最后没有保住,她工作了一辈子也没有富起来。但是正是这样一个平凡中带有智慧的女人,她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该如何坦然面对老去、接受凋零,如何获得自由、如何坦诚去面对自己的自私。她始终向我们传达一个观点就是老去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你也不用恐惧自己变老了一个人会很无助,就像她说的:没关系、你不必担心未知。是的,只有不担心未知我们才能够每天都活得很精彩,把这本独特又真实的人生手记分享给你们,值得你们去读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单身的勇气

                看完这本书,我想对作者戴安娜・阿西尔说:就算我不记得书中任何内容,但偶遇这本书和写这本书的你,我已经觉得足够幸运,因为我从中看到了单身也可以好好活到老的可能,这种可能性本身就给我一种面对未来的勇气。在今年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必要考虑单身的问题,在我曾经的想象里,觉得自己会找到一个意中人,结婚生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今年,经历了两年多父母安排的相亲和自己的尝试,我突然觉得累了,我发现我几乎不喜欢任何一个人,尽管我知道自己长相一般,也并不优秀,但就是没有对任何一个人产生共度余生的感觉。我也试过妥协,最终还是拗不过内心的感觉,于是,就这么自然而然走向了单身的道路。正如作者书中所说,“唯有独处时,我才真正感到完整”。我也越来越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最舒服。从这种感觉中,我隐隐觉得自己或许真的要走上独身一生的道路了。坦白说,我对这条路充满了恐惧,因为放眼望去,身边的人都不在这条路上,所以没有人可以告诉我未来会发生什么。很幸运,我遇到了这本书,作者戴安娜,单身了一辈子,八十九岁时写了这本讲述自己生活的自传。从她的讲述中,我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孤独,也没有纠结于外界看法的挣扎,有的只是自己方方面面生活的平静与充实。从此,我觉得我的未来不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了清晰的画面,尽管这画面只是来自别人,而且不一定真的成为我的未来,但至少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这么一种真实的可能性。这本身就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勇气。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生存与世界周旋,为自我守精神世界

                  89 岁 “不婚族” 女性击碎传统婚恋观念中的枷锁,酷对 “凋零” 的诚挚手记。科斯塔传记奖得主、发掘了 V.S. 奈保尔的杰出女编辑 —— 戴安娜・阿西尔,76 岁退休后开创写作事业,年近 90 回首传奇一生,写下一份诙谐坦荡的老年手记。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戴安娜。阿西尔的百岁人生,思考自己的过往与未来,“让自己好好地成长,也让自己好好地变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重要再不过的是达观的内心世界

                      人之所以活得累,除了生活本身喧嚣之外,更多时候是因为自己活得太复杂,太功利。这个世界,没有无成本的占有,你所占有的东西,同时也在占有你,当所有的琐碎聚集在一起,视觉压力和负面情绪越来越多,谁又能活出生活本身的模样。(你的工作,家庭,就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这世界,看似周围复杂,各色人等等泥沙俱下,但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生活的智者,总能在简单的事物中有所明悟,了解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后努力去做,简化欲望,简化生活,一切适时,适量,顺应天道,不求过多,亦无需过多,活得简单点,足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盏明灯

                        摘自译者的话:就是我想活成的女人的样子,这就是我想跟周围不同年纪的女性朋友分享的,一个女人在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样子,历经了生活的磨砺,终于活出的通透和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彻底衰朽之前读一读

                          应该会有所感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暮色将尽,看那一轮辉煌渐渐跌落谷底

                            人生没有完美,竭尽全力地活过,不婚无子又怎样?把自己的一生化成文字留在这个世界,灵魂和精神便不曾死去很好读的一本小书,一个近九十岁的老人能用这么坦诚幽默的语言给你讲述她的故事,没有任何愤世嫉俗的负能量,没有老人的喋喋不休,悲情伤怀,值得你在灯下翻开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綻放的生命!天性達觀的戴安娜!

                              写作《暮色将尽》的时候,戴安娜已经近九十岁,在短短七万多字中,她探讨了变老与死亡、爱情与性、宗教、和年轻人相处、兴趣爱好、阅读和写作、后悔和遗憾等等话题,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注脚和线条来联系并展开,把种种到了这个年纪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这个年纪回顾自己人生重要事件的看法和盘托出。戴安娜一生未婚,也没有孩子,她一辈子围绕着文字工作,到了暮年,已经人书俱老,其文字辛辣幽默又不乏从容,一针见血又常常让人会心一笑,貌似絮叨却全无废话,有一种英国人特有的略带自嘲的清醒。她宣称自己从四五岁开始恋爱,爱情、艳遇伴随一生,直到将近七十岁她最后一个恋人因心脏病发作而亡,才进入性的消退期。她说自己 “尽管年轻时经历了这么多浪漫爱情的风风雨雨,到现在我才意识到自己最合适的角色显然是做第三者”,她认为 “相较于年轻男性,性湮没年轻女性的情况更甚,因为性对她们的消耗远多于男性”“女人的自我常常泯灭于性活动之中,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才慢慢找到性以外的自我存在,有些人永远都找不到”…… 这些话,貌似肆无忌惮,实则在经历痛彻心扉的经验中严肃思考的坦率感悟,有一定积淀和经历的女人,很难不被她打动,因之思考自己的人生。第三者,無婚,無子。這在東方世界裡是最不可饒恕的三件大事,到戴安娜這裡全部站全了,但並不會讓人感到悲傷,感到怨恨。懷過孩子但流產了,做了第三者但並不想插足別人的婚姻。這些情感上的體驗讓她的生命越來越飽滿,越來越豁達大度。喜歡她把自己的人生活出了寬度和深度。當然 101 歲的年紀才離開人世,也活出了人生的長度。向戴安娜致敬,向戴安娜學習。綻放自己的生命,活出自己的深度、寬度、長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如此害怕死亡,却又鲜少珍惜生命呢?

                                《暮色将近》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意外的惊喜和觉知,或者说带给我一个全新的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维度。这是一个 89 岁的优秀女性写的一本书,一开始,我以为她要总结攀登人生高度所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但其实不是的,她写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她的 “此时此刻” 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行为出现了一些情况,让我们觉得其实老了真的有点可怕,但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人年轻的时候比如我现在看待 “变老” 是没有多大感觉的,可能只有将近的时候才会觉得有点恐怖,这种心理我没有仔细的去揣摩过。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如此害怕死亡,却又鲜少珍惜生命呢?人年纪大了,什么话都 “敢说”,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其实写的非常 “露骨”,如此坦诚的风格之前是没有看过的,好处就是能引起共鸣,真正起到安慰和疗愈作用:原来这么优秀的女性,也曾经这样想和做,原来承认自己的 “不堪” 也没啥呀,又不是伤天害理,月有阴晴圆缺,人无完人,哈哈~不管辣不辣眼睛,她不耻于说自己是不适合婚姻的,适合当小三,她不耻于写出了对性的喜爱。我还是后背发凉的,也许吧。但其实作者也不是写一本畅销书来承认错误,她还是想通过写这本书来 “疗愈” 自己。她说她缺乏责任感,对婚姻,对孩子对父母,她的内心比较自私,很多这本书写的东西,我们在其他书中是没有看到过的,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是一个 89 岁的女人写的,所以说她敢于写这些东西,她不耻于写这些东西,像如果让我现在承认我对父母自私,对孩子自私,我会换一种说法,比如说更爱自己,我首先是我自己,然后才是女儿,才是才是妈妈,但是她就会非常露骨的讲出来。当她坦然地把这种自私写出来的时候,你会选择原谅她,你不会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评判她,你也会原谅自己,“自私” 也是一种选择,是一种人生态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不需要装出多孝顺,装出能够为孩子牺牲到什么程度,我就是这样的,我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存在。作者写了她非常喜欢阅读写作,她发现她在高龄的时候发现自己还可以写作是她老年了最愉快的事情。我也特别喜欢看书写作,作者说写作是一种疗伤,就把过去的东西进行梳理,是一种疗伤。我也有写日记的习惯,我每天写日记的时候,确实有人问写日记的意义是什么?我之前没有办法回答,现在我可以回答是疗伤治愈这一天的自己,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一看这一天的自己。“二十年前我有过一次心碎的经历,那以后我慢慢地学会接受,以帮助自己舒适安静地生活,因此我想,我接受自己作为一个女人,过去活得非常失败这一事实。而现在,当这本书变成有关那次经历的、尽可能详尽的记录,我痊愈了。这真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实际上写作本身也很不同寻常,因为尽管我每天都极度渴望从办公室赶回家继续写作,我却根本不知道,确实不知道,下一个段落会是什么样子。我通常会快速阅读头一天写的两三页,然后立刻就很自然地继续写下去了,而且,尽管这样的写法绝对缺乏科学的方法论,但等我写完后一看,这本书却呈现出精心布局的状态,当时这让我吃了一惊,我想很大一部分构思工作一定是在我的睡眠里完成的。最后的结果也非同寻常,因为那书一旦完成,我心里一直存在的失败感也随之消失,转变成一种美好的感觉,我觉得当时我比生命里任何一个阶段都快乐开心。我确信写作是我最喜欢的事,并希望自己能写更多。” 作者还写到了性,女人谈性的书还是挺少的人,年轻的时候的一些想法跟年老了是不一样的,也许站在后面的角度,以始为终的角度,会很多事现在不会那么在乎了。就像人年轻的时候,一部分自我是通过别人怎么看自己来塑造的,到老了其实可能就不再那么重要了。我怎么看我自己?作者说总的来说,她这一生,一共有两件最主要的憾事:内心深处有一个冷酷的点,以及懒惰(缺乏行动力其实也不乏胆怯的因素,但我觉得懒惰比胆怯的比重大些)。作者说她最欣赏那种身上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好运,天生就具备强有力地朝向乐观主义的本性,不论经历了怎样的际遇,她依然会这样说:“生命是美丽的,如此美丽。而一个人越老,就越能察觉到这一点。当你老了,你思考,你记忆,你关切,你明了。你因为一切而深怀感激,为一切。” 她还说:“我了解所有事情坏的一面,但我只看好的一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好成长 慢慢变老

                                  “一本讲老年的书并不一定要以呜咽收场,当然也不可能锣鼓喧天。你们找不到什么可供汲取的教训,没什么新发现,也没看到什么解决方案。” 戴安娜还是太谦虚了。出生于富足的知识分子家庭、牛津大学毕业、在 BBC 工作过、有五十多年编辑的工作经验、引进过波伏娃和奈保尔等多位著名作家、在七十多岁退休时又出版了四本回忆录、凭本书获得了 2008 年的科斯塔传记奖。这样的履历怎么都是光鲜亮丽的,脑子里满满都是英剧里面正襟危坐、走路带风、气场两米八的精英分子形象。可晚上看了这本书才发现,戴安娜竟然如此通透、洒脱。哪怕写作本书已经 90 高龄,她也足够坦诚。对于工作,她对编辑有着持久的热忱,不愿变成强势的出版商,更拥有她敏锐的文学判断力和眼光,可以发掘、引进波伏娃、奈保尔等作家并提出建议,帮助他们写作。对于生活,她觉得比工作更重要,需要和工作生活有明确的界限,并不为这个理念而感到羞愧,因为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对于婚姻,她在年轻时经历过两次浪漫爱情之后,便基本确立了自己独身主义的生活方式,“对男人没有期待”,“唯有独处时,才真正感到完整”。这种坚定一直持续到人生终点。对于信仰,哪怕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哪怕是《圣经》也没有说服她信仰上帝。毕竟,读者 “汲取的应该正好是自己需要、同时文字也正好能满足这一需要的部分”。如果无法满足,不必强求。对于死亡,她和母亲一样并不害怕死亡本身,只是害怕这个过程。所以,母亲离开她们都遇到了一种 “难以奢望的幸福”。她只是将死亡想象成一次习惯性的入眠,在关灯前我花一两分钟体会这种非常奢华的感觉,有一丝难以觉察的危险气息,但是栩栩如生,充满诱惑。对于生命,她在回首这一生时说,哪怕人的生命与宇宙相比如白驹过隙,它却依然令人惊异地宽阔无比,能容下许多相互对立的不同侧面,可以同时包含宁静和骚动,心碎和幸福,冷酷和温暖,攫取和给予,甚至更加尖锐的矛盾。书中关于生命的看法真的很棒。的确,这段生命过于短暂,可若要说长,仍是足够漫长的一生。即便不及珠穆朗玛峰雄伟,它也尽力容纳过山川与谷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如此害怕死亡,却又鲜少珍惜生命呢?” 一位九十岁的老者坦诚的、炙热的、无比真实的聊天。这一生的回眸只有这简短的七八万字。但这其间的通透与智慧充满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认真的、达观的面对自己的一生。当自己暮色将至的时刻可以豁达和无憾的面对这一生的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幸 “遇见”-- 戴安娜。阿西尔,她的文字激起了我对自己向往的生活付出行动的勇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年近百岁时,我也希望像她一样

                                        当年近百岁时,我也希望像她一样,可以风趣幽默又举重若轻的谈论着自己的每一个方面。年轻时,喜欢看牛人的自传。因为没啥分辨力,所以无论是成功学还是厚黑学,只要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的传记我都会去读,但这也不单单是我个人的审美问题,当时社会整个风气如此。满大街都是曾国藩、胡雪岩、杜月笙这些人的传记,从现在的价值观上看,这些人身上都存在两面性,甚至负面的未必比正面的少。但那个时代,连张子强这样的巨贼都有一堆拥趸,可见已经向钱看到了什么程度。(想想有多少人粉向华强就可见一斑)而随着年纪的增加,过了那建功立业的年级后,现在虽然身不由己的还在继续卷耗着,可随时随地的在用任何的方式,尝试让内心平静。所以我现在特别喜欢看老人们的自传。像之前读的杨绛先生的百岁自传,还有日本的国民奶奶树木希林的传记,我都读的津津有味。看着这些长者临去世前写的自传回顾这自己波澜壮阔或者波澜不惊一生,除了吸取一些人生智慧外,更喜欢她们那平和的心态和桀骜不驯的性情。今天读的这本《暮色将近》的作者,是英国独立出版公司的安德烈多伊奇出版社的创始人。严格意义上讲,她远不是我们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一辈子生活拮据。担任编辑五十年,退休后,才开始尝试着写书。而且她的书都是七十六岁以后写的。这本是她的第四本书。阅读这样一位老人的传记其实不会有什么励志类的容易,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让你看尽这百年的沧桑巨变。但是,我个人觉得每一个阅读完这本书的人,可能都会把这本书分享给自己身边那些有趣的灵魂。老奶奶太逗了。你很难想象一位百岁老人,开篇第一章会和你聊她最近觉得性欲减退了。不是故意克制,而是真的不想了。后面她还聊了,她好像开始不能驾驶汽车了,然后详细的描述了,当她不能长时间行走后,驾驶带给了她多大的快乐,哪怕是因为近视眼和白内障使得她看不清任何一个路牌。但是在她遭遇了三次交通事故后,她还是放弃了自己驾驶。她不喜欢孩子,她觉得自己宁远去遛一条狗,也不想带一个孩子。但是在她即将不能生育前还是选择了怀一次孕,可恰恰是这次怀孕造成了她的大出血。在她醒来后,不是第一时间关心是否保住了孩子,而是庆幸自己还活着。证明了她还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她还理直气壮的觉得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最适合的角色是第三者,她特别不想承担当妻子的责任,只想寻求一个性伴侣,每次完事后,希望不用自己负责。年老时,那个和她同居的性伴侣因为糖尿病并发症,造成了身体的衰竭,需要人照顾。她内心想的是,幸好他有妻子。可当她把他送回给他的妻子时,他被扫地出门了。然后,她居然奇迹般的也开始照顾他了。从这个例子我不知道能让你想起些什么。书里还有一个桥段,描写了她的第一个黑人性伴侣。她通过可以和他接吻,而确定了自己不是种族主义者。书里面还写了她退休后写书的一些心得,还有为了消磨时间或者逃避责任而学习的一些课外活动。。。等等不一而足吧。如果她只是一个年逾半百的女人,这些描写就很无趣,过于琐碎。可当这些话出在一个 92 岁老人的口中,就瞬间让我清醒了。对比一下,我身边的长辈现在已经一水七十以上了,他们每天想的说的,以及认知程度和这个老奶奶一对比,我咋觉得生活的那么不真实呢。现在,你会不会觉得她有些超脱了。强烈推荐,每一个对自己老年时仍然想热爱生活的朋友,都读读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活成自己喜爱的样子

                                          万里碧云开暮色,一条银汉在秋天。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