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5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使女》

    《使女》虽然是未来小说,其主题却是现实和多样的。它描写了专制政权对人的迫害和对人性的扼杀,同时也触及到现代社会共同关注的其他问题:如社会环境问题和污染问题等。除了主题的现实性和多样化,《使女》在写作手法上也十分新颖。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些情节让人不寒而栗,比如电子支付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取消女人的所有权。女人不能拥有财产,只能由身边亲近的男人继承。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思想的独立才是希望

        自三年前偶然读到《使女的故事》后,好多问题就一直在脑中萦绕。巧在刚读完原著 HULU 就开播了同名电视剧,在作者玛格丽特 - 阿特伍德的加持下连续三年斩获艾美奖和金球奖桂冠。扮演女主角的伊丽莎白 - 莫斯那带有故事的顽强眼神让人难以忘怀。


        《使女的故事》通过使女奥芙弗雷德之口讲述基列国的宗教极端主义是如何的物化女性、进行阶级分层、反人性。在以《圣经》为唯一宗教信仰的乌托邦式集体生活里,个体的情感和思想表达是被忽略和排斥的。然而人性又无法被压抑,这就使得基列国从上到下所有阶层人员都过着扭曲了的生活。
        人人都或多或少地感知到高层所说的《圣经》和真实的《圣经》不完全一样,《圣经》更像是高层要求下层人民为集体奉献的抓手。有话不能讲、情感不能表达、个人主义被打压、表里不一。
        使女作为 “行走的子宫” 在整个社会中被贬低、被监控、被分配,美其名曰 “为过去赎罪”,实则是被剥削和压榨的一方。不再享有人权的不仅仅是使女,其他身份的女人们甚至男人们也各有各的不幸。女人被剥夺读书写字的权利,当 “三从四德” 式教育开始 “愚” 化下一代时,身为故事旁观者的我们吓出一身冷汗。
        《证言》作为《使女的故事》续篇,自然在阅读上有个先后顺序,如果跳过《使女的故事》直接从这本《证言》入手,虽然依然是个好故事,却会对新读者有些不太友好。
        《证言》为广大读者关注的几个问题做了详细的交代。使女琼后来怎么样了?女主拼了命偷运出基列国的妮可宝宝生活的可好?基列国的新一代人变成了什么样子?以及最关心的基列后来是怎么灭国的?
        故事的叙述方式依然延续了《使女的故事》,只不过由原来的一人讲述变成了三人讲述。这三人是丽迪亚嬷嬷、妮可宝宝、在基列长大的艾格尼斯。这其中又以丽迪亚嬷嬷的讲述最为让人触动。做为基列国开国的高层人员,她是宗教狂热者的帮凶,凡是读过前一部小说的读者对丽迪亚嬷嬷大多是怨恨大于同情的。而在《证言》的故事里,她竟然还有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身份......
        《使女的故事》通过一个窗口让读者们窥见了打着宗教旗号搞极权政治,以暴力推崇一种声音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而《证言》则是给了我们一线希望,让我们认清这种社会的不可持续性。生活不会只有一种样子,对多种声音、多种形态的包容才有可能找到通向未来的路。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极权专制社会的样本

          人类在面临环境污染、道德滑坡等问题时开出了许多乌托邦式的药方,这些药方无一例外的要通过强权和管制扼杀人性,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结果却是所有希望建立天堂的企图都让世界变成了人间地狱。《使女的故事》描写的基列国正是这样一个国家,一场政变,让美国从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变成了神权独裁统治的国家。这里宗教至上、等级森严,大部分女性沦为生育的工具,过着朝不保夕的可怕生活。小说以女主的视角和独特的时间叙述方式再现了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使女的故事》同《美丽新世界》一样,都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幻想,或许未来并不在这种种幻想的可能之中,但至少我们可以警惕,从而避免走入这样的境地。作者称其笔下的社会都是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样态,并非凭空想象,只不过通过这个故事把它们集合在一起。    《使女的故事》虽然写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却是一本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都十分 “后现代” 的作品。2017 年,根据小说改编的美剧热播,再次掀起阅读的狂潮。当时刚刚上台的特朗普一系列歧视女性的讲话,让人们纷纷联想到这部小说的情节。    2020 年出版的《证言》,是《使女的故事》的续集,这一次,作者从三个不同女性的角度,通过她们的叙述,立体地展现了基列国不同阶层人物的命运。最终基列国从内部被瓦解,世界回归正轨,人们从噩梦中醒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未来的真实想象

            每天看到各种奇葩热搜,网上也总有关于女性问题的各种辩论,这本书给了未来一种最可怕的想象。历史上思想的开放和禁锢总在循环,心中有种不可名状的担忧,我们努力争取的却是日后要亲手葬送的。得空看看改编剧集,再看看感受会如何。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使女的故事》、《证言》

              《使女的故事》是 “加拿大文学女王”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发表于 1985 年的经典反乌托邦小说。自问世以来,《使女的故事》已经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甚至演变为英语中一个常用的短语,用来指代对女性极尽压迫、尤其是强行控制女性生育自由的社会。本书核心内容:《使女的故事》堪称 2017 年最 “恰逢其时” 的影视改编作品,围绕小说展开的各类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一时间成为国内外瞩目的警示寓言。与电视剧相比,小说的叙事更复杂,层次也更丰富多变,在传统的反乌托邦文学体系下,运用多种叙事声音的交叉和对抗,构筑出一幅荒诞的乱世图景。阿特伍德试图通过这部作品,指出当下社会中潜在的危险趋势,从而唤起读者的警惕。第一,《使女的故事》延续了我们熟悉的西方反乌托邦文学传统,同时,它也糅合了科幻小说的元素,不过阿特伍德更喜欢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悬测小说,其本义是一个横跨科幻小说、幻想小说甚至恐怖小说的类别,而阿特伍德又赋予了它特别的涵义,认为它是一种 “其中描写的一切都真的有可能发生” 的科幻小说。第二,小说采用了回旋曲一般的结构设置,不断回溯到以 “黑夜” 为主题的过去,读者仿佛也和主人公一样陷进一片凝滞沉重的黑暗,可它的叙事又是如此流畅、生动,渐次分明地勾勒出过去以及过去的过去之间的交错与重合。我们读到的是多种叙事声音的交叉和对抗,在这片 “黑夜” 的背景中产生回响的双关语、暗指、回忆、重述和文字游戏,共同构成了主人公所处的世界。第三,阿特伍德从不避讳小说应该是一种探讨道德困境的方式。她认为自己的小说遵循的是维多利亚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作家的任务就是让文学成为一面镜子,照出当下社会中潜在的危险趋势,从而唤起读者的警惕。尽管《使女的故事》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产物,但它却是那种能够不断与现实产生共鸣的作品。在阿特伍德看来,一切领域的公共生活都存在着流动的、无形的对抗,对女性和所有人都是如此,而写作就是她表述自我主张的方式。《证言》是全球现象级畅销书《使女的故事》的续篇,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2019 年,阿特伍德凭借《证言》再次获得布克奖。本书核心内容:一、《证言》与前作《使女的故事》有什么关联?二、阿特伍德创作它的灵感来源是什么?三、《证言》如何体现了阿特伍德身为一个作家的主张与信念?第一,《证言》是现象级畅销书《使女的故事》的续篇,作者是 “加拿大文学女王” 阿特伍德,她凭借《证言》第二次获得布克奖。第二,《证言》通过三个不同的女性角色,叙述了基列国即将瓦解时的一场巨变。阿特伍德娴熟地在丽迪亚嬷嬷、艾格尼丝和黛西的叙事声音中间穿梭,小说的细节铺陈丰富、环环相扣。第三,《证言》更像是阿特伍德对于 “使女” 和她本人不断被符号化的回应。小说中的三个角色,彰显了女性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阿特伍德对基列国日常的细节描写,也证实了她一向的主张:想象的完美社会往往跟它的反面共生。阅读和写作赋予个体的力量,是迷茫中寻得光明的希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所有的问题到最后都是关于生命实质的哲学思考

                证言中,最后丽得亚嫫嫫虽然想到了让贝卡用自杀的方式让自己消失,但丽得亚嫫嫫没有直接这样要求贝卡,虽然她如果直接要求贝卡,她大概率也会就范的。由此,我在思考关于生灵的生命意义。一种生活是衣食无忧,但是你没有任何选择的自由,如笼中的金丝雀;另外一种是充满艰辛,但是你可以有选择的自由,选择哪种艰辛,如此,你会选择什么?选择毫无自由的 “幸福” 还是自由的艰辛?如果你在是毫无自由的衣食无忧里,你会感觉快乐幸福吗?会有活下去的动力吗?如果你是在自由的艰辛里,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能坚持下去吗?你会感觉到快乐吗?回到贝卡之死,如果是丽得亚嫫嫫强迫贝卡,那么,她的死将是充满痛苦与绝望的;而丽得亚嫫嫫所做的是让贝卡自己选择,相信丽得亚嫫嫫更希望贝卡能够活着突然消失在基列,但是,实际情况造就了这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贝卡的死是必然的,要么,出自自愿未来解放基列的女性自杀,选择为信念而牺牲;要么,服从丽得亚嫫嫫命令自杀或者被杀,要么,被其它人发现严刑拷打后被处死。在当时的情况下,牺牲是贝卡最好的归宿了,或许她在呼出最后一口气时,内心是充满对未来的期望的!如她对维多利亚嫫嫫所说,当时并不痛苦,而是感受到来自天堂的阳光与音乐,为信仰而牺牲时,或许真的感受到了幸福!回到丽得亚嫫嫫,她应该也是爱贝卡的,她知道贝卡的死是必然,但她希望贝卡幸福,所以、给了贝卡选择和牺牲的方式!回到最初的选择,毫无自由的衣食无忧和自由的艰辛,我想,最终人们会选择后者,能够选择,拥有信念 / 爱才是生灵活着的实质!于是又想,AI 可以做选择,Ai 有信念吗?信念是什么呢? 对未来某种结果的期盼,笃信,Ai 的世界里,有 “未来” 这个概念吗?又 “未来” 是什么?对于人和其它生命,因为时间的单向性,才有了过去、现在、未来;那么,AI 的时间里,时间是单向的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反思现代社会问题

                  使女的故事小说,结合之前很火热的同名改编电视剧,是一个完整的虚拟平行世界纪录。结合当下美国日益严重的社会阶层撕裂,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书中这样的基列国我感觉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物极必反,所谓的自由民主灯塔,出现一个神权极权统治集团,现在或者已有一丝迹象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写给自己

                    1、应该买本纸质书 2、应该在一周内看完,断断续续的会让人不知所云(因为这遍我就是断断续续看完的)3、应该配合听书音频看 4、待我用纸板书一周内看完后再来更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前那个社会”

                      “有智力的人未必有理性,现代未必是文明的保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前那个社会

                        全套书浏览了一遍,看了九个我感兴趣的地方。书中构建的社会无限放大了人们的欲望,同时看到了更多的无法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绝望是希望的镜子

                          第一本书好读,故事性强,绝望中有着希望第二本书我读了两遍,细思极恐,因为是希望中有着绝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传说中的基列

                            基列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是很容易被操控的,因为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终究是容易满足的:文盲可以生活得很好,甚至可以通过婚姻(无论真假)得到财富、荣誉和其它特权;平庸的恶人不仅能幸存,还可能存活得最久…… 有智力的人未必有理性,现代未必是文明的保证;判断力往往会屈服于生存的基本需求,但理性会让一个人在幸存所意味的屈辱隐忍乃至违背本心的同时,在内心保持自己的判断力,在受到迫害、继而规避迫害的同时策划反抗或复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 18 世紀婦女贏得選舉權以來,我們每一代的女性都是最幸運,也是最艱難的一代,至今仍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每一个人读

                                旧书重读,与微信读书交叉着读完了这套书,对于这类反乌托邦小说不评论过多,这本书值得每个人读,在书中的社会里,没有人可以幸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四个视角的主观叙述,外加后世历史学家的评论,丰满地呈现了基列畸形社会的方方面面。作者最后提到《证言》部分是《使女的故事》改编为电视剧后,与热心读者共创的,这种艺术体裁之间的相互促进,观众与主创的良性互动,恰是正常社会美好的一种体现吧。如果说《使女的故事》结尾是一种留白,《证言》的结尾则有点草草收场。这种感觉,就像看柯南,酒厂说的这么 nb,结果全是内奸卧底和废物,甚至琴酒 (贾德) 的表现也越来越废,最后在贝姐 (丽迪亚) 和 fbi (五月天) 里应外合的帮助下,被步美干翻。从剧情的角度,这个成功似乎太容易了。不过,正如作者所说,极权主义容易从内部瓦解,所以如果这个结局如果不是时间和灵感匮乏所迫的话,倒是体现了一种乐观主义。想当年看《1984》的时候,以为奥布兰是丽迪亚,结果却是令人绝望的黑暗。相比之下,《1984》可能过于悲观,不管统治者的权力从何而来,都不难意识到,相比让人做牛做马,不如让人做人更有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常作品续集总是不如原作(开始的时候就直接整体构思的除外)。本书也不例外。虽然更多元的展现了基列国的统治,但不如第一部的时候神秘又恐惧。本书从前基列到基列再到灭亡基列,从一小个侧面展示了或者说想象了原教旨主义。我看完最大的感受居然不是思想控制有多么可怕,而是他们都不想努力改善自己的国家。可见我们祖国能出现那样伟大的领袖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可怕的世界

                                      剥夺读书学习的权利,成为行走的子宫,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需要这样的制度,自行变成了这样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先知剧集而后看小说,又恰逢大洋彼岸各种闹剧,恍惚中觉得小说描述的也不是那么玄幻了。原著虽然没有剧集那么扣人心弦,但是第一人称叙事,尤其是续集中 3 个分别代表 “前基列 - 基列 - 后基列” 的交叉自叙,更能让人感觉身处其中,所见所闻所想俱无比真实,也更为震撼。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