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6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见婚姻中的女性

    知识分子时常占据了话语权,聚光灯照在身上,根据个人意愿对现实世界进行扭曲。《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与社会》等书里作者努力戳穿假象,试图回归现实。《五四婚姻》里介绍了世纪之交的一些女性和她们的婚姻故事。她们处在 “新女性” 和传统女性的交替阶段,她们都和民国大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的联系,她们时常活在其阴影下。在婚姻内外,她们都很难活出自己。1. 新旧交替本书中所介绍的女性大都活跃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新旧交替的阶段,这些人虽各有不同,却有着相似的遭遇和现实处境。在婚姻里委屈了自己,离开了也不能成全自己。朱安、江东秀、许广平、张幼仪、曹珮声、陆小曼、林徽因,这中间有些名字相对陌生,可要是提到其伴侣大家可能就比较熟悉了。鲁迅、胡适、徐志摩、梁思成等,皆为民国时期乃至当下都是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大知识分子。有些人的婚姻故事曾被当做八卦传播而变得家喻户晓,有的却仿佛不存在一般。在本书作者的讲述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女性生活中更为真实的一面,也可以借此了解到这个特殊时期的婚姻状况,以及具有独特风味的文学史。2. 身世浮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些女性出生于清末或者民国初年,受到时局的各种影响,个人的命运自然会更加坎坷。本书中的女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也可以说是幸运儿。和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大多数同时期女性相比,她们的人生故事得以保留。朱安,一个隐身于大文豪鲁迅背后的女人。从她被许配给周家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其在婚姻和人生上的不幸。此时周树人只不过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医学生,而彼时却成了享誉全国的大作家。成婚后的漫长日子里,她独自一人操持着家务,挑起了照顾婆婆鲁瑞的重任。任劳任怨,默默付出,却始终未能讨得丈夫的欢心。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鲁迅就是一个渣男,婚内出轨了他的学生许广平。在《许子东现代文学课》等介绍文学史的书籍中,人们的关注点往往放在了鲁迅和许广平身上。歌颂这对恋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之时却常常忘记了那个独自承受一切的朱安。我们固然可以用批评封建婚姻的叙事来继续,可包办婚姻再糟糕,这些女性也是无辜的。事实上这些人在被丈夫以逃婚等形式抛弃后往往会选择了自杀,那些生存下来的处境不会比朱安的好多少。通常我们会将目光放在鲁迅的身上,自带的光环也会让我们对其所作所为更为宽容。可要是站在原配朱安的角度上来想,婚姻的不幸、人生的凄惨,她又做错了什么?用一句生不逢时来概括显然太不负责任。3. 灯光之下受外国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中华大地上的有志青年意识到了包办婚姻是腐朽的,应当被遗弃。可事实上作为男性更容易逃离魔掌,获得新生。对于女性来说,希望是极其渺茫的。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众女性虽有不幸的人生,但至少比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同性更幸运一些。隐身于丈夫的光环之下,她们的人生和命运逐渐变得无足轻重。本书的可贵之处就是让其走出阴影,或者说让读者看见聚光灯下还有更值得注意的阴影。抽象的概括很容易会让人忽视了这对现实中的个体造成的巨大影响。本书中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幸更让我们跳出传统认知的框架,看见她们更为真实的样子。尽管限于记载不足等原因,作者的介绍相对比较简单。这依然算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让女性可以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这在其出生的那个年代是难以想象的,放在当下也一点都不过时。灯光也许没有打在她们身上,但作者努力让我们看清楚其曾经的模样,了解到一个又一个鲜活而真实的女性。不管是大名人还是普通人,人与人之间都应当是平等的。4. 女性传记在古代历史中女性是没有记录的,除非是和知名男性的一起出现。要么是其伴侣,要么是母亲。作为独立的个体,她们是不存在的,也会消失在各种记录当中。本书为女性作传的努力值得肯定,更以此揭露了通常传记存在的各种弊病。更加重要的是指出了人们对待传记的草率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影响。女性没有掌握话语权,自然没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加难以讲出完整的人生故事。作者意图通过本书关注到庞大的女性群体,试图站在她们的视角看世界。为其发声和作传的贡献不容小觑,但也难免会受到个人的偏见和局限等影响,未必就能反映出真实的情况。5. 鲜活历史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看了书中所讲述的婚姻故事,可能脑海中更容易出现此类的话语。虽有几分道理,但更应该意识到其作为鲜活历史的价值。文学史中的事件本书用更为生动的语言加以叙述。历史事件和个人命运的交织更能凸显出其独特之处。纵使如此,我们还是意识到社会安全网对于女性的重要性。受到教育、经济独立、家人支持,本书中的女性境遇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张幼仪和朱安就是一个极为鲜明的对比。成为《玩偶之家》的娜拉,还是在出走后活出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就看这些基本的条件是否得到满足。6. 写在最后当我们过于喜爱一个人,往往会只看见想要看到的,从而忽视了其他的地方。有些时候我们甚至会将其视为偶像,却忘记了其也是一个必将赴死的凡人。作者在书中的观点和内容会挑战很多读者的固有认知,或许会因此产生不少的争论。纵使如此,作者提供的新视角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来不少新的启发。跟随着作者的目光望去,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脑海中的观念和偏见。那些根深蒂固、习以为常的需要我们加倍重视。特别是在女性解放运动掀起的一波波浪潮中,人人平等不只是观念,更应该落实到每一个男性和女性所处的世界里。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本写清末到民国时期女性婚姻观的转变的小书,切入点是当时最有名的男性女性知识分子和他们的伴侣。其中,除梁思成外,按今天的价值观每个男性都当得 “渣男” 的标签,徐志摩是渣男中的战斗机。女性的独立一要依靠独立的经济地位,张幼仪、林徽因是其中佼佼者;二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出色的个人能力,张幼仪、林徽因、江冬秀、许广平无不如此。再不然,就像朱安,有温良的性情。这个世界对女性并不算太友好,在一定需要个婚姻证明自身的年代,无论自己是否受过良好教育,找个靠谱的男人才是最重要的。最后的大事年表实在不靠谱,可怜的梁思成先生被死了两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新旧社会形态与道德标准变动的年代,往往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投机取巧的人,会用新社会主张的权利,逃避旧社会要求自己担负的义务,同时又动用旧社会主张的权利,来逃避新社会的义务;反过来,那些自我道德规范比较高的人,往往会忍辱负重,同时担负起新旧社会两种截然不同的义务。例如本书所讲的鲁迅原配妻子朱安。不幸的她,沦为了新旧时期伦理道德冲突的牺牲品:既无法享受传统中国旧道德规定的家庭保障,也无法像新时代女性一样走出家门,追求自己的独立。她的一生,都在以旧时代的 “隐忍妥协” 标准要求自己,又从这方面成就了鲁迅。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默默牺牲的无辜女性,绝对不应该被漠视,也不能被简单贴上一个 “守旧” 的标签。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七位女性,看完全书,在看历史大事年表,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就像在眼前如胶卷一样,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社会环境,性格不同,处理事物的方式不同,命运也不同。而她们只是 100 年前的一些代表,背后还有好多抗争的女性,她们得不到家人以及兄长姐妹的帮衬,隐没尘埃,命运应该是多么悲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四时期的婚姻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655 本)#2024 年读书主题(七)人类学 - 婚姻《五四婚姻》(200)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人类学的领域开始,选择婚姻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二本是《五四婚姻》,中国新文化时期女性命运的巨变。“五四” 与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关键时刻。社会处在波动与变革中,思想、文化理念面临更新,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巨大的变化。女性运动也走到了重要节点。年轻一代提出了 “新女性” 的观念,倡导 “婚恋自主” 与 “人格独立”,无形中改写了 “新女性”“旧女性” 两代中国女性的人生。本书重述新文化时期知名的三宗离婚与八段婚姻。作者孔慧怡一反男性中心的传记传统,寻找历史中失落的女性声音,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讲述朱安、许广平、江冬秀、曹珮声、张幼仪、陆小曼、林徽音的婚恋故事,展现巨变时代中 “新”“旧” 两代女性波澜起伏的命运。通过这七个性格、背景各异的人物,本书试图探讨当时女子面对的实际问题,描绘出变革时期下中国妇女的各种面貌。她们的经历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新文化运动时期的 “新女性 “观念,反思五四史观对女性的论述和表达。2、精彩内容:从 19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第二个十年这三四十年间,在中国以男性为主力推动的妇女运动有两大口号,第一是 “反缠足”,第二是 “兴女学”;前者为了提高女性的体能,后者则是提高女性的智能。当时不论维新派还是革命派的男性都认为这是 “强民” 的基础。“自由独立” 正是中国妇女运动第二浪的核心价值。20 世纪第二个十年,女性角色划定于传统家庭结构这种想法受到挑战,而有关 “妇女问题” 的讨论也进入了激进阶段。这个新趋势与同时期酝酿的新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新文化运动最关注的,是打破传统家庭尊卑长幼的运作模式,争取个人和个性解放。当时的女性要取得人格独立的资格,需要符合下面几项条件:一、在新式学堂受教育;二、毕业后有一份职业;三、婚姻自主;四、参与公众生活,而不是只在家庭范围内活动。大多数青年当时已经由父母或长辈安排而成婚了。正因如此,“五四” 时期的青年男子反对现行婚姻制度,原动力来自两个不同的层面:第一,作为进步的新一代,他们在原则上有义务带动改革;第二,作为个体,他们对不称意的传统婚姻有切身体验,而新文化运动的 “自由”“自主” 等口号为他们提供了发泄个人积愤的渠道。许广平不是第一个接近鲁迅的年轻女性,却是第一个让他重新估计自己的人生和未来的人。虽然朱安过去曾建议鲁迅纳妾,但她现在已了解到鲁迅的新世界是没有纳妾的余地的。如果他决定开展新生活,自己怎么办呢?1925 年 8 月、9 月是鲁迅和许广平关系的转折点,旁观的朱安面对强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身体终于撑不住了。9 月间她因为严重胃病而入院,医生怀疑是癌症;鲁迅虽然几次到医院和医生商讨她的病情,却极少在病房停留。一个星期下来,经过种种测试,还是找不出病因,医生就让朱安出院了。鲁迅抵家后,告诉母亲和好友说许广平有了身孕。一如既往,这个消息朱安也是间接听回来的。她的反应除了显示孤苦无助之外,也表现出相当深刻的思考: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看来我这一辈子只好服侍娘娘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天,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朱安的情况绝不是个最坏的例子,和其他人相比,她可能还算运气好:她的丈夫没有放弃道德责任,一直承认她是周家一分子,在经济上支持她。朱安所受的打击是感情和心理上的:她后半生日夜与新规范周旋,对身边的新文化人和事其实都达到一定的了解;但在这些新人物的眼中,她永远是个外人,可能值得怜悯,却不受尊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好一本书

              很实事求是的一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江冬秀,曹诚英,还有胡适。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珍惜

                大部分女性都要生儿育女,虽然自由了,同样有很多压力。生活不易,好好珍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四婚姻

                  朱步冲老师解读了这本书:“本书的主角,是七位大家耳熟能详的民国时期女性名人,包括许广平、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等等。她们都是民国初年,接受五四运动新思潮影响,努力追求独立的 “新女性” 代表。而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她们为主角,通过她们的婚姻与感情纠葛,来探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女性追求解放的艰辛与不易。”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探讨能否以公允的态度重估五四时代的女性,能否从她们的角度平实地看她们面对的世界。书中主角都和五四时期的文化名人有婚姻或恋爱关系…… 选择这些主角,原因是她们的生平有可信的材料作为依据,不少还是第一手资料。但这些资料的存在,多半也因为她们那些名人丈夫或恋人 —— 这是不容忽视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挺不错的一本小书

                    从听书里听到后,就找来原书看完了改变了我的不少固有刻板印象,江冬秀,张幼仪,站在那个时代,才能理解到底什么是所谓的民国新女性影视剧里胡说八道的太多了,令人难辨真伪,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很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四婚姻

                      新文化时期的婚姻现实和离婚状况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巨变中的社会规范如何影响不同背景的女性,而她们在变革的大潮中又如何自处 — 这里写的是切身的感受、贴身的历史。通过其为性格、背景各异的人物,我们可以探讨当时女子面对的实际问题,她们的经历也可以为我们如何理解 “新女性” 观念带来一点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论点,证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五四婚姻》,反思婚姻与时代的关系

                          《五四婚姻》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中国近代史上关键时刻的女性命运。作者孔慧怡(Eva Hung)通过对朱安、许广平、江冬秀、曹珮声、张幼仪、陆小曼、林徽音等人物婚姻的细致描绘,呈现特殊女性在社会巨变中 “新”“旧” 两代的波澜起伏。民国初年,中国女性追求独立和解放的运动在五四时期达到高潮,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 80 年代的 “办女学” 和 “放缠足” 运动。女性解放运动的几个阶段,从最初的教育和身体自由到后来追求婚恋自主和经济独立的 “新女性”。书中的朱安、许广平、张幼仪、陆小曼,他们的情感生活不仅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整个时代的缩影。他们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面临了传统观念和经济依赖性等障碍。特别是张幼仪和许广平这类自强者,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独立,而天生条件优越的陆小曼,反而因为这些条件而无法真正独立。孔慧怡在书中提出,进一步的社会改革与进步是实现女性解放的必由之路。个体女性的努力和家庭支持远远不够,需要系统的教育、就业和福利保障。许多文化名流打着 “感情自由” 的旗号抛弃原配,但实际上是逃避了责任,无论采用什么标准,徐志摩就是个渣男,他的猎艳好色行为对妻子张幼仪造成了伤害,这是无法否认的。《五四婚姻》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解读,更是对当代社会中女性地位和角色的深刻反思。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但女性解放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努力的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离开渣男,她们活的更好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刚读完《民国女子》,结合此书作者分析在独立女性意识觉醒的初期,她们的不易,她们的坚韧,更能理解了她们的不易。一身傲骨,一身才气,活成最好的自己!致敬🫡,又美又飒的民国女子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朱安、许广平写得比较好,江冬秀、曹珮声也还行,张幼仪、陆小曼、林徽音描写得一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文化”背景下的女性群像

                                很棒的一本书,它以一个很真实的视角让我了解到了在 “新文化” 时代背景下的女性群像,同时平实的文笔又很容易让人代入并产生共情,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曹佩声的苦恋,让我最羡慕的是林徽因的睿智,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女性

                                  民国时期的新女性。我是通过听书才看。有羡慕的女性,有嫉妒的女性,恨的女性,可怜的女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通过 7 位女性的婚姻经历打开了这一时期中国女性在新旧思想的影响里的挣扎与抗争,反抗与无奈,能感受到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不易,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了一本书,懂了好多人,有些唏嘘,有些鄙薄,有些钦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女性视觉的名人女性生活

                                        虽然讲的是民国新旧文化交替之际的女性的选择和命运,但是对如今新旧文化依然存在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是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还是抓住一点点机会逆风翻盘,还是旧酒装新瓶,都是她们每一天有血有肉的故事,从她们视觉看那个时代有名的文人会显示出他们残酷的一面,给我们新的视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80 后对祖父母那代人的生活背景是模糊的,故事最后的对比表能特别直观的满足我的好奇。故事里写的这些当代名人对此刻的我来说是鲜明的,仿佛身边一个个有血肉的人,也会为爱情迷茫,同时他们在那个年代又是最优秀的,才足以被人们看到且对他们的私事津津乐道。换个角度,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只要是自己觉得对的,心中向往的。你看最有争议的 “渣男” 徐志摩,不也是有人踩有人捧吗?不论是不是被周围人接受,只要你能承担一切可能的后果。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