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6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何去何从?

    作者观点:任何一个迅猛崛起的大国,在崛起后往往会陷入迷茫,因为它的崛起本身就已经是重大历史变迁,它从前习惯的参照系已经失效,基于这个参照系所设定的自我认知和国家目标也都失效。这个国家无法再说清自己是谁,无法再说清自己想要什么,无法再说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此时,它就会陷入深刻的身份焦虑,懵懵懂懂地走到了没有路标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权力斗争只是表面,制度更迭才是破解历史走向的关键!翻开本书,为你提供进入中国历史的线索,建立认知历史的框架。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永远在路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可以看做《枢纽》的精简版,主要观点在书中多有论述。“庙堂” 和 “江湖” 这两个看似对立却又相互关联的领域的分析。庙堂象征着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治理的核心;而江湖则代表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抗争 。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还是身处底层的游侠与流民,他们都受到制度的约束和影响。梁山好汉和太平天国等历史上的著名起义,其实都是既有制度的模仿和反叛 。这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使得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在书中,作者通过七个方面(王霸、士林、方域、兵戎、食货、江湖)来勾勒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 。每个方面都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例如,封禅与家礼、经与史、佛与道等内容,不仅展现了庙堂文化的丰富多样,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追求。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军事力量是秩序的基础,保持军事能力需要与时代、民情相匹配的制度安排。前现代社会,军事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战斗技术,二是战争意识。战斗技术上农耕定居民族天然弱于草原游牧民族。战争意识来自物质激励、强烈的私人效忠和文明散播的责任感。任何政权的军事扩张都有一个硬约束条件,那就是财政资源汲取能力。这些要素相互组合搭配,就孕育出复杂多变的军事制度和战争传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为更理性的人:中国史的庙堂与江湖》这本书,无疑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理性探索之旅,它将我们带入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展现了理性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与应用。在庙堂之上,书中描绘了古代帝王将相如何运用理性思维治理国家,平衡各方势力,制定长远的国策。这些历史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即便是在权力斗争激烈的宫廷中,理性仍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力量。它教会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应保持冷静分析,用理性去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大局的决策。而江湖之远,则是理性与人性交织的另一番景象。书中的江湖人物,无论是侠肝义胆的英雄,还是深谋远虑的智者,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理性。在江湖的恩怨情仇中,理性往往表现为对正义的追求、对道德的坚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把握。这让我认识到,理性不仅存在于宏大的叙事中,更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不可或缺的精神武器。通过这本书,我还深刻感受到了理性与文化的紧密联系。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理性思维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养分。无论是儒家的中庸之道,还是道家的无为而治,都蕴含着深刻的理性智慧,引导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总之,《成为更理性的人:中国史的庙堂与江湖》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本关于理性思考的启示录。它让我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学会了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加理性地生活、工作和学习。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不断修炼理性思维,就能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成就更加精彩的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并不抽象

                这本书辞藻优美、用词精准,不管是作为史学研究者的读物,还是大众科普都是极好的。不难看出,作者有大量的史学之外的用词积累,探究历史实时,厘清古代的每个概念的脉络。历史并不抽象,作者用多维度视角构建 王霸、庙堂、疆域、食货、江湖的框架概念。层层剥茧。天命是如何合理化的?王权如何稳固?再比如草原和中原的二元帝国是如何建立?又是怎样统一的?地理是如何限制国家的发展?不同时期的政治思想是被哪些因素决定的?“西周列国最终的历史走向并不是由各国君主决定的,而是被游走在各国宫廷之间的士人规划的。” 书中作者的很多观点和论证,真的读起来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真的是一本好书!也有可能是我最近读了太多实用类、案例类的书,产生了对比。如果要回归历史的本身,是要 “通”。是古今贯通;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历史不抽象!这本书也不抽象!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名非常有特点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书名很棒。文中研究维度很多元,也很到位。"王霸第一、庙堂第二、世林第三、方域第四、兵戎第五、食货第六、江湖第七",着几个维度也挺有意思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极为有限的篇幅、极其流畅的笔触,把一部文明史从不同维度反复审视梳理,提纲挈领,举重若轻,宏阔,通透。十分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建立认知历史的框架

                      权力斗争只是表面,制度更迭才是破解历史走向的关键!帝王将相的故事之下,隐藏着无数制度的创设、变迁,实践与崩溃。这些制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又指引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官僚制使得幅员辽阔的中国也能万众一心。科举制帮皇帝拉拢士人,对抗世族,却也是君臣内斗的肇始。募兵制提高了部队的战斗能力,却埋下了藩镇割据的种子。制度贯彻了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读懂制度,才能读懂中国历史的运行逻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换一个新视角,看懂历史的逻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为更理性的人》作者施展,我最早的时候是通过《枢纽》这本书了解的。双循环,雪域、草原、中原,了解到怎样才可以统治这样庞大的疆域。这本书我觉得应该是一本介绍中国历史的大杂烩,想要做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只是中国历史太过庞杂,所以也只能是以点带面,只言片语来管中窥豹了。简单来说说流民吧,我的认识中,流民那个朝代都有,而且在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中都有很大的作用。就拿东晋的北府兵来说,他们都是从北方逃难而来,而南方也不信任,但是又需要他们强大的战力,所以就给他们划定了具体的暂住点。对于他们又是想用又要防范,那么对于流民呢?本身是一把刀,可是这把刀却又剑的属性,它是双面的。最后推翻东晋的就是这些北府兵。为何会出现流民呢?土地有限,连年战争,皇帝昏庸,权臣弄朝。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谁又愿意成流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庙堂与江湖

                            本书可以说是《枢纽》的番外篇,配合着原著翻一翻,还是别有收获。任何一个迅猛崛起的大国,在崛起后往往会陷入迷茫,因为它的崛起本身就已经是重大历史变迁,它从前习惯的参照系已经失效,基于这个参照系所设定的自我认知和国家目标也都失效。这个国家无法再说清自己是谁,无法再说清自己想要什么,无法再说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此时,它就会陷入深刻的身份焦虑,懵懵懂懂地走到了没有路标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本书就是从七个方面再对自己重新认识的总结,反反复复认识自己,也是进步的一个表现。开卷有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论是历史研究本身,还是历史知识,都属于实践性知识而不是文字性知识,死记硬背大可不必。司马迁有言,他的《史记》是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赋予历史事实以意义解读是一件很主观的事,它需要史学之外大量知识的支持。但是探究历史事实,厘清时间脉络,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笨功夫。“笨” 是一种态度,要回归历史事实本身,关键还是要 “通”,要在历史中知人识事,这就要依靠日常积累的人生经验。文字性知识永远只是抽象的道理,历史并不抽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清中国历史的脉络

                                建立认知历史的框架是阅读历史、学习历史极其重要的一环。施展在本书中把《枢纽:3000 年的中国》一书中所涉及的诸历史社会学要素逐一抽离,分别从王霸、庙堂、士林、方域、兵戎、食货和江湖等七方面入手,简要又不失清晰地勾勒出了七大要素各自从古至今的演变脉络。用作者的话来总结就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内核在于:解决神圣与权力关系的正统论,描绘文明空间的畿服论和华夷论,构筑社会基础的纲常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障碍读史,有顺序入门

                                  读别的史书没有这种感觉,让你一下子就记住中国的历史构成:王霸第一,庙堂第二,士林第三,方域第四,兵戎第五,食货第六,江湖第七。值得推荐和再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的解读

                                    过去的人和事都是历史,后人看前人历史往往会限于纷繁复杂而不知如何下手。也会有不同的感触而对历史评价不一。这时候就需要有通识性的读本帮助人了解历史。书中介绍的游侠就感触很深,这一群体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但并不完全脱离社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主流群体有很深的互动。如明清易革之后大量军人流落民间带来武术的繁荣,而武术的套路与战场杀人技有莫大联系。主流与非主流的互动也推动社会的繁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溯历史就是重建参照系的重要途径。在这里,“历史” 并不是简单的 “过去发生的事”,因为任何回溯历史的人都未曾亲临历史现场。我们只能利用自己的历史意识,根据流传下来的历史材料 —— 文献、遗迹、实物,去重新讲述 “历史”。在这里,“历史意识” 永远是特殊的,服务于特定时空中人的困惑,而 “历史材料” 则永远是残缺的、片断的。因此,每个人讲述的 “历史” 都真的只是故事,一段回答当下困惑的 “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解中国历史的内核!

                                        如果说一部二十四史,帝王将相、仁义道德是中国历史的面子,那么江湖就是中国历史的里子。它处于皇权控制之外、社会秩序的边缘,是失意者、失败者、作奸犯科者的空间。江湖中人逃离皇权控制,进而自我组织起来,是中华文明社会自觉的黑暗尝试。但反过来讲,江湖中人能够借用的组织技术、思想资源,也都是庙堂士林的产物。不理解江湖,无以理解中国历史的全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溯历史就是重建参照系的重要途径。在这里,“历史” 并不是简单的 “过去发生的事”,因为任何回溯历史的人都未曾亲临历史现场。我们只能利用自己的历史意识,根据流传下来的历史材料 —— 文献、遗迹、实物,去重新讲述 “历史”。在这里,“历史意识” 永远是特殊的,服务于特定时空中人的困惑,而 “历史材料” 则永远是残缺的、片断的。因此,每个人讲述的 “历史” 都真的只是故事,一段回答当下困惑的 “故事”。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