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黄炎培历史周期律
本书作者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造成财富分化的核心力量,就是资本收益率(r) 大于经济增长率 (g)。不等式 r>g 意味着过去的财富积累比产出和工资增长得要快。这个不等式表达了一个基本的逻辑矛盾。企业家不可避免地渐渐变为食利者,越来越强势地支配那些除了劳动能力以外一无所有的人。如果没有外力阻断,比如战争、社会运动、政府干预等等,那么贫富分化就会不断加剧。20 世纪西方国家的贫富分化趋势呈明显的 U 型曲线。在 1910 年之前,西方主要国家的税率都非常低,一般不超过 5%。然而,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期间,为了应对经济冲击,西方主要国家的政府都大幅提高了所得税和遗产税的最高税率。比如,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就把所得税最高税率提升到了惊人的 79%,并且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一直维持在 81% 的平均税率。在同一时期,美国的遗产税最高税率也维持在 70%~80% 的水平。等到 1980 年代里根政府税改之后,美国所得税的最高税率才从 70% 锐减到了 28%。欧洲一直维持比较高的所得税和遗产税率,美国吸引了全球资本。国民资本 = 农地 + 住宅 + 其他国内资本 + 净国外资本,西方社会农地收入比例下降,两次大战让英法两国失去了国外资本,在金本位时期,西方没有通货膨胀,脱离金本位之后通胀助推了资本的增值,也让政府变相消减公共债务。劳动收入的不平等(科技金融公司高管)是贫富分化的重要力量,在资本占有不平等与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共同作用下,21 世纪将成为一个高度不平等的世纪。本书值得细读,作者希望通过税制减少资本利得的收入,警惕 “食利阶层”,并提出全球资产累进税,这就属于作者的天真了。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是一个廉洁勤勉的皇帝,上一任的天启皇帝完全是个木匠,不理朝政,但没有亡国,而崇祯上台之后,首先除掉了贪腐严重,把持朝政的宦官魏忠贤,历史评价大快人心,但打破了从嘉靖开始的阉党和东林党的平衡,王朝末期,大地主和权贵土地兼并,官僚集团有各种借口让自身逃税减税,嘉靖的 “大礼议” 事件就是要加强皇权,用严嵩父子平衡官僚队伍,不断用阉党去搜刮南方士绅财富,因为科举制度让官僚队伍的越来越集中于南方富裕省份,间接达到财富转移支付的作用。中国每个王朝末期都是贫富差距和地区财政差距加大,而中央又失去调度调节的能力,崇祯除去了魏忠贤后,朝政被东林党把持,在边关告急的情况下,普遍加税,裁撤基层公务员,逼出了闯王。这让我想起现在的川普,他当总统时的所有内阁成员都背叛他,成为控方证人,整个华盛顿 DC 的公务员体系已经成为了一个东林党,美国的社会也是面临撕裂,而这撕裂的根源就是在于贫富差距越来越多的财富向少数人集中,而整个儿的官僚体系,公务员队伍都维护自身利益,阻止阶层流动。黄炎培当年提出的王朝历史周期律问题,应该是任何王朝都难以解决的顽疾。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77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长时期看资本收益率大于经济增长率,自由状态下贫富差距不会缩小这本书太有名了,有名到不敢看,看完觉得,这本书名气还不够大。实在没时间看书,翻开看最开头差不多十页,皮凯蒂《21 世纪的资本论》全书结构,感受下作者的逻辑结构,大概就会足够有收获了。全书围绕一个内容展开,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经济学家普遍认同克兹涅茨倒 U 型曲线,即随着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会先升后降,作者先从反驳这个说法开始,用数据和历史来说明,这个所谓的倒 U 型曲线,只是历史大事件造成的特殊情况,然后引出了作者的核心观点,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本收益率大于经济增长率,r>g。r>g 是一个历史事实,而不是理论推演,r>g 意味着,市场经济无法自发地调节收入不平等。作者在书里有两个定律很有意思,资本主义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资本主义第一定律: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 = 资本收益率 x 资本 / 收入比(资本 / 收入比是指,存量资本也就是国民财富,除以国民收入,获得的一个比值,如果把一个国家当一个人来看,如果我存款有 10 万元,每年收入有 2 万元,这个比值就是 5)这是一个恒等式,不是理论假设。意思是,存量资本如果很高,每年国家的新增财富流向存量资本的占比就越大。还是把国家当一个人,有 10 万存款,每年收入 2 万,资本收益率 5%,就是说每年收入的 2 万里,有 5000 是资本收益(10 万 x 5% = 5000),而劳动收入是 1 万 5,资本 / 收入比是 5,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就是 25%。如果存款增加到 20 万,资本 / 收入比是 10,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是 50%,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新增国民收入的一半都流入了有资本而不用干活的人手里。资本主义第二定律:资本 / 收入比 = 储蓄率 / 经济增长率这个定律是推演的,而且是长期看才有效。储蓄率越高,财富积累的就越多,存量资本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也会越高,经济增长率越低,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占比也会越低。作者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两个贡献,一是人口增长,二是人均产出的增长。从长期看,人口增长可能趋近于零,而人均产出的增长增速很难维持高位,只有在一个国家经济起飞和赶超的特殊阶段,才可能有高速增长,而一旦接近前面的领跑者,高增速将无法维持。这两点还正就是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这两点会导致人口老龄化,社会高储蓄,经济低增长,结合资本主义第二定律,这将持续导致资本 / 收入比的增大,而根据资本主义第一定律,这会导致存量资本的收益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显然那会是一个超级拼爹社会。前 1% 甚至 0.1% 的超级富豪占据了全社会的财富比例将越来越大。当然,除了超级拼爹,还有超级精英,美国出现的超级经理人现象也不容忽视,作者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过去,美国一直以自己比欧洲国家平等而自豪,如今,美国开始以自己的收入不平等而傲娇。” 这岂不是同样在中国也出现了。在分析了造成贫富差距变大的原因,和得出贫富差距在自由状态下会不断扩大的结论之后,作者还思考了如果减少贫富差距,至少限制贫富差距扩大的可能,肯定了累进所得税在 20 世纪减缓贫富差距中的作用,提出了在全球范围内征收累进的资本税,作为贫富分化的解决方案。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6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全球化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貧富差距正在縮小本書主要探討從 19 世紀至今西方國家財富與收入不平等的歷史,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書出版後在全球知識界引起了極大爭議。經濟學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盛讚這本書是最近 10 年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也有一些經濟學家批評皮凱蒂的研究方法存在缺陷。貧富差距與經濟不平等一直是人類社會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在 20 世紀貧富差距矛盾主要體現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而進入 21 世紀,發達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問題也日益突出。觀察家指出,像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法國黃馬甲運動等事件背後,都體現出了發達國家的底層民眾與精英階層的尖銳對立,其中最核心的矛盾就是貧富分化。這就帶出了一個關於資本主義的核心爭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到底會縮小貧富分化,還是會加劇貧富分化?一方面,由於技術和知識的擴散,以及所謂的 “涓滴效應”,貧富差距會逐漸縮小;但另一方面,又似乎存在另一股強大力量,把一個已經實現了共同富裕的社會重新變得不平等。這就是今天歐美國家正在發生的現象。本書作者用一個不等式來表達,就是 r>g。其中 r 指的是資本收益率,包括利潤、股息、利息、租金等資本收入,g 指的是經濟增長率,也就是年收入或產出的增長。如果資本收益率大大超過經濟增長率,就意味著原始資本積累的速度,明顯比社會總產出的增長快,那麼,過去的財富不平等將自動導致更大的不平等。皮凱蒂在書中通過對大量歷史資料的系統梳理,以表明,r>g 這個不等式是資本主義的常態,如果沒有外力阻斷,比如戰爭、社會運動、政府干預等等,那麼貧富分化就會不斷加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拼搏还是拼爹?看你身处什么时代对年轻人来说,更为沮丧的事情是财富的两极化和阶层的板结化。拼搏还是拼爹,这是个问题。其实,原来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拼爹是没有用的,靠个人奋斗最靠谱。现在呢?
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在他的《21 世纪资本论》里讲到,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私人财富的总量中大约有 80%-90% 是来自继承的财富,只有 10%-20% 是通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挣来的财富。19 世纪是个拼爹的时代。但到了 20 世纪中期,这一趋势开始逆转,到 20 世纪 70 年代,只有大约 40%的私人财富来自继承,这是历史的最低水平。随后,这一比例开始回升,如今已经到了 60%-70% 之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到 2020 年,这一比例将超过 70%,到 2030 年将超过 80%。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命运。如果你出生于 1910-1920 年间,那么,假如你靠拼爹继承了财富,跻身资本收入最高的 1%,你的收入相当于普通工人的 5 倍,假如你自强不息,靠个人奋斗跻身劳动收入最高的 1%,你的收入相当于普通工人的 10-12 倍。拼搏还是拼爹?当然是拼搏了。
如果你出生于 1940-1950 年,那么,假设你靠拼爹继承了财富,跻身资本收入最高的 1%,你的收入相当于普通工人的 6-7 倍,假如你自强不息,靠个人奋斗跻身劳动收入最高的 1%,你的收入相当于普通工人的 10-12 倍。拼搏还是拼爹?当然还是拼搏了。
如果你出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或 80 年代,你该怎么选择?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如果跻身资本收入最高的 1%,收入相当于普通工人的 12-13 倍,如果跻身劳动收入最高的 1%,收入相当于普通工人的 10-11 倍。拼搏还是拼爹?这个嘛,恐怕就要掂量掂量了。按照皮凯蒂的研究,20 世纪 70 年代出生的这一代法国人,收入中有 1/4 来自财产继承,到 21 世纪,下一代人的收入中大约会有 1/3 到 3/4 来自财产继承。
衰退中的一代,该如何选择?
说到底,应该做出选择的不是年轻人,而是我们这个社会。历史上,凡是有大量年轻人失业的时候,几乎都会出现社会动荡。据说马丁・路德发动新教运动的时候,最主要的支持力量就是失业的年轻人。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运动,主角都是一批幼稚而充满激情的年轻人。1968 年席卷全球的造反运动和社会动荡,就是骚动不安的年轻人的疯狂聚会。伦敦街头骚乱的主力,是年轻人;在巴黎市区烧、砸、抢商店的是年轻人;挪威枪杀案的冷血杀手是年轻人。
当然,现在还看不出什么迫切的风险。衰退中的年轻人还在百无聊赖地打游戏,看直播,实在没有钱,就回家问爹妈要。他们只是变得越来越冷淡和沉默。沉默啊沉默,不是在沉默中沉沦,就是在沉默中爆发。1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8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21世纪资本论,重新理解世界资本运行规律。当 21 世纪的今天依然重复着 19 世纪上演过的资本收益率超过产出与收入增长率的剧情时,资本主义不自觉地产生了不可控且不可持续的社会不平等,这从根本上破坏了以民主社会为基础的精英价值观。然而,民主可以重新控制资本主义并且保证公众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保持经济开放度,同时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影响。任何情形下的不平等都可以用 “钟形曲线” 来解释。换句话说,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收入不平等必然会出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库兹涅茨认为,第一阶段收入不平等的自然增长与工业化的早期阶段相关联(对美国来说大概是 19 世纪),紧随其后的是一个不平等大幅减少的阶段(对美国来说是从 20 世纪上半叶开始的)。财富分配包含两个维度,一是 “要素” 分配,这里劳动力和资本被当作是 “生产要素”,他们被抽象成两个均匀的实体;二是 “个体” 分配,这会考虑到个体层面上的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不平等。现实中这两个维度都非常重要。如果不同时分析这两个维度,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分配问题的。如果我们以长远的眼光展望 20 世纪以后的情况,那么资本收入与劳动收入的比重保持稳定的观点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资本自身的性质发生了彻底改变(从 18 世纪的土地和其他不动产变为 21 世纪的产业和金融资本)。这里同样有一个经济学家普遍认可的观点,即现代的经济增长大多取决于 “人力资本” 的兴起。国内生产总值测量的是一年内在一国境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为了计算国民收入,我们需要从国内生产总值中减去生产所用的资本折旧;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减去建筑、基础设施、机械设备、车辆、计算机以及其他物品在这一年的损耗。折旧的数额很大(现今在很多国家,折旧的数额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 10%)。一国的国民收入有可能大于或小于它的国内产值,这取决于国外净收入是正还是负。【国民收入 = 国内产值 + 国外净收入】。在全球层面上,国外获得的收入必须与支付给国外的收入平衡,因此收入可以定义为等于产出:【全球收入 = 全球产出】收入和产出这两个年度流量指标相等,这个会计恒等式同时也反映了一个重要事实:在任何给定年份,总收入都不可能超过新创造出来的财富(在全球的角度来看,单个国家当然可能从国外借贷)。资本指的是能够划分所有权、可在市场中交换的非人力资产的总和,不仅包括所有形式的不动产(含居民住宅),还包括公司和政府机构所使用的金融资本和专业资本(厂房、基础设施、机器、专利等)。如果我们单从私人的资产和负债来看,得出的结果是私人财富或者私人资本。如果我们考虑政府与其他政府实体(例如城镇、社会保险机构等)的资产和负债,得出的结果是公共财富或者公共资本。按照定义,国民财富是以下两个部分的总和:【国民财富 = 私人财富 + 公共财富】。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看神仙打架的吃瓜群众,也会成为被殃及的池鱼看书名很多人估计和我一样都没兴趣再翻下去,再看我的标题可能会有点摸不着头脑。没兴趣打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事和自己无关,尤其是做为平头老百姓,但是我标题要说的恰恰的是你应该关心,不应该继续当一个围观神仙打架的吃瓜群众,因为你就是下一个会被殃及的池鱼。简单来说,这件事既紧急又重要。哪怕你姑且相信了,也会挠头,尤其是见识过纸质版的大部头,或者是我在城邦的读书笔记,大概率还是被劝退,那下面我就以自己的阅读经验说点投机取巧的办法。当然不是要疯狂推荐我发的读书笔记,基于原书,你最不容错过的就是导论、思维导图、目录和序言以及结论部分,这些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做到的。如果依然感兴趣,那我建议你重点看看第四部分,还有兴趣的话再看看第一部分。至于其他部分,说实话对于技术和数字上的要求确实有点高,即便作者本意在于给非专业人士,已经处理掉大多数技术上的细节,读起来确实吃力。接下来夹带私货的说说,这本书为何值得阅读,虽然我在自己的读书笔记里开头有谈及,但还是简单说说,因为作为中国读者,我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变化,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表现在财富上就是你辛辛苦苦拼搏的还不如人家生的好,我当然不是鼓励仇富等情绪,只不过是基于现实情况,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我说的不对,但是我相信这本书的重新火起来并非没有原因,因为更多的国人开始关注到这个问题。如果你恰好也关心自己,关心所爱的人和这个世界,那么你打开这本书,了解作者的观点,是否就应该按部就班的去执行呢?和我在读书笔记里的思考一样,我对于作者的想法尽可能的去了解,但是要抱着一种审慎的心态去解读,甚至应该持批判的态度。作者以及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更多是让你更加严肃认真的去思考和触及,会有启发,但是作者的解决方案却充满了理想和浪漫气息,以至于让你有种画饼充饥的感觉。所以说如果你是来寻找解决方案的,相信你会大失所望,但是如果你想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甚至是看待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写在这里,我突然受到启发,其实解决方案不就是明摆着的么,就在我们的手中,我们的脚下,如果更多的人受到启发,从而在现实中去实践和探索,相信问题解决起来会更加容易。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导致了财富不平等的加剧2016 年全世界经济学家都在玩命讨论:资本收益率永远大于全社会的资本财富增长的积累速度。你通过投资能跑赢 GDP 以及全社会增长,将造成有钱人越有钱。皮克迪建议通过民主制度制约资本主义,才能有效降低财富不平等现象。
这让我意识到,世界是变化的,科技是改变的核心力量,所以就不可能存在持续的投资能超过社会的增长。巴菲特不懂科技,他的投资哲学在他的时代可行,但在今天却未必可行。创新是改变的开始。只有掌握前沿科技,才能把握世界的变化,你做的投资才有持续增长的可能。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本关于r和g关系的资本和财富叙事大部头这是本当年(2014、15 年)华尔街 "时尚" 人士人手一本的大部头,把英文版和中文版同时看完时,我能比较确定的是,绝大部分拥有本书的人其实没有哪怕读完一遍,五十万字实在不易,对读者而言,对作者更是。有些书,一辈子还是应该至少读过一遍的…… 归类的话,这本书应当算是讨论大事的那类,围绕着 r(资本收益率)和 g(经济增长率)关系从 18 世纪一路比划到 21 世纪,告诉咱:"导致收入不平等加剧的最主要因素是从长期看,资本的收益率大于经济增长率,即 r>g。" 资本收入不平等,劳动收入也有诸多不平等,加一块就是 21 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毕竟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的世界很难让和谐有序发展成为人们的共同想象,这种挑战在所有的国家都一样存在。皮老师的担心和思考,今天看来依然非常应景。皮老师给出的结论是:长期看,r 是大于 g 的(数据说话),资本集中的程度会越来越好,带来的必然是财富分化,这事靠市场经济自发纠正不了。咋整?一是正视问题和挑战,这既是经济学问题,也是社会学问题;(这咱知道)二是解决方案,税收、通胀和政府勒肚子减支,皮老师首推累进资本税。(这个好像我们也知道。)三是必须关注弱势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感受,就像全书最后一句话所言(Those who have a lot of it never fail to defend their interests. Refusing to deal with numbers rarely serves the interests of the least well-off.)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效果和结果会如何?我想皮老师也不敢确定。政治经济学研究就是如此,知之为知之。皮老师大作的价值,至少是把过去两三个世纪里关于收入、资本的基本数据和部分事实给我们捋清楚了些,至于未来的解药,见仁见智,敢称确定知道的反倒不值一提。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21世纪资本论》本书主要探讨了从 19 世纪至今,西方国家财富与收入不平等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书出版以后,在全球知识界引起了极大争议。经济学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盛赞这本书是最近 10 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也有一些经济学家批评皮凯蒂的研究方法存在缺陷。本书核心内容:1. 20 世纪西方国家的贫富分化趋势,为什么会呈现为一个明显的 U 型曲线?2. 为什么说 “r>g” 这个不等式是财富分化的核心力量?3. 21 世纪的贫富分化比 19 世纪更加公平合理吗?第一,20 世纪西方国家的贫富分化趋势呈明显的 U 型曲线。1913—1950 年之间,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冲击下,贫富差距迅速缩小;在这些事件的影响力消退之后,贫富差距又迅速扩大。第二,根据资本主义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资本 / 收入比越高,社会往往就越不平等,最终导致 “世袭资本主义” 的重演。造成财富分化的核心力量,就是 r>g 这个不等式,也就是资本收益率大于经济增长率。第三,劳动收入的不平等也是贫富分化的重要力量。美国 “超级经理人” 的超高薪酬与个人贡献无关,并不公平合理。而且,过高的收入也会让创业者蜕变成食利阶层。此外,还要强调一点。关于皮凯蒂使用的数据、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学术界至今还存在很多争议,并无定论。比如,得到《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的主理人薛兆丰老师就认为,皮凯蒂只看到了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分化正在加剧的事实,却并没有看到,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迎头赶上,这正好说明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正在缩小。经济学家何帆也在得到课程里多次点评过这本书。如果你想对这本书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到这些老师的课程里继续学习。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贫富分化的核心R>GR 就是资本增长率,G 就是国民财富增长率。r>g 表示资本收益率大于国民 GDP 增长率,表明贫富分化会越来越尖锐。解决办法:开征资本利得税,100 万欧元以下免征,100~1000 万欧元征收 0.5~1% 每年的利得税,1000~10000 万欧元证 1~2% 每年的利得程,1 亿~100 亿欧元以上按 4~5% 每年征利得税,100 亿欧元以按 8~10% 每年征得税。必须关注:开征资本利得税会影响企业家投资积极性,较高的累进税率会打击资本的创富积极性。如何平衡税负,既是学问也是艺术。如何缓解贫富分化加剧,根本的核心是 R>G!怎样可以 R=G?怎样可以 R<G?难题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不平等是问题么?我其实一开始以为不是。因为提出 "收入不平等" 这个问题的先觉条件是人不作为 "物种" 而作为社会单位,而且是不区分社会阶层的单位,统一认知才出现的。在奴隶社会 "人形物" 可以被予取予求。在种族隔离社会,被划定在 "班图斯坦" 里的黑人的经济状况也不计入本国人口 (那些都是外国人) 的统计之中。那么,收入不平等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人口收入排行前 10% 的人之间,收入不平等就更加严重。2、8 开都打不住,改 1、9 开了。就像是最有钱贝索斯和马斯克比就是在千亿数量级上的比例是 2:3。但实际差距在 10^11 次方那么多的美元,是我等凡人不可理解的数值。所以,非要把自古就有、一直不变的事儿说成是问题,就好像说 "惯性加速度就不应该等于重力加速度一样" 是个问题!得改!类似。但是,话再说回来。就研究问题本身的行为和方法而言,分析问题的思路和逻辑都对!如果这是个问题的话,结论也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30天啃下《二十一世纪资本论》30 天啃下《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可能是自己读书耗时第二的书,排名第一的是以前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该书最大的收获是,从底层认知上,明白了做蛋糕重要,分蛋糕也很重要,而且是维持经济秩序稳定、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最重要的维度。作者通过三个世纪的数据,展示了全球社会,资本收入增幅大于经济总量增幅,收入分化是长期、持久的。预测未来,如不加有效干预,更加严重。最有价值的是,作者针对收入分化,提出了有效的缓解建议。即资本累进税。不好操作,但,总是有了理论方法。人类就有光明的方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本堪比《资本论》的资本论【8 级,508k】我知道 100 多年前马克思的《资本论》是怎样一个改变世界的存在,所以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作者取名《21 世纪资本论》是有一些轻率甚至狂妄的。什么样的作者敢于碰瓷经济学三大名著?(《国富论》,《资本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心悦诚服,相比之下,这应该是比《资本论》更适合现代人的资本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资本世界是缺乏一个具像化、数字化的概念的。我读过《国富论》这种改变旧世界的资本论,读过《置身事内》这种中国式的资本论,读过《贫穷的本质》这种描写穷人思想的资本论,读过《穷查理宝典》《原则》这种鸡汤类的资本论,读过《大而不倒》这种纪实类的资本论,甚至读过《小岛经济学》这种比喻类的资本论,但没有一本书能够像这本《21 世纪资本论》一样彻底展现过去 2 个世纪资本世界的全景。这是这本书最为可贵的地方!从内容上讲,不同于传统社科的那种侧重理论或者单一国家、时间的分析方式,这本书采用的是对理工科生最友好的数据归纳和分析的方式。它关注于几个非常重要但是并不复杂的技术指标:a - 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r - 资本收益率,b - 资本 / 收入比,s - 储蓄率,g - 经济增长率。并由此归纳出了资本主义几条非常重要的基本规律:a=rb,b=s/g,r>g 等等。论据则以英国和法国过去 200 年的纳税记录为起点,横向比较了包括日本、美国、北欧等多个国家,纵向比较从一战前到新世纪等多个时间跨度,向读者展示了资本主义的全景图。这本书还试图让读者对下面这些问题有更数值化的理解:资本和工资的比例、资本分配、工资分配、遗产和大资本对资本收益的影响、经济增长是人口推动还生产力推动、超级继承者和超级经理人的危害、国债的本质、税收的意义等等。不仅如此,作者对于数据的可靠性和论证的严谨性有非常高的标准,他每次论证都会小心提出论据的不足和理论的边界,并试图解释一个论据为何比另外一个论据更可靠。举个例子,为了论证 “资本量越大收益率越高” 这一个非常难的主题,作者首先引用了政府和财富杂志的数据,对比了巨富和平民的资本收益率水平,并提出这样的论据会受到大量的政治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他最终选定了大学资管这一个更为可靠的数据作为论据,并以哈佛大学和普通高校做对比,更好地解释了大资本和小资本在收益方面根本性的不同。在此我很难用几百字来概括这 50w 字巨著的精髓,但这本书已经很好地将内容归纳在了导论里,甚至还贴心地提供了思维导图。这是我有史以来阅读最顺畅的学科书籍了!强烈建议所有人阅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我不喜欢这个故事历经二十多个小时终于捏着鼻子听罗胖把书读了一遍,我听到作者好像在跟我们讲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欧洲草原,上面有狮子和斑马,由于角色分配的不一样,所以这个分配是不道德的,作者称之为不平等。其中又有一个问题,因为狮子进食的量比整个草原的扩张要多一些,所以如果不加以控制狮子就会不停得繁衍扩张直到吃掉所有的斑马,继而开始自相残杀导致整个草原的灭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根据狮子的体型定期去抽血。我觉得吧,政治经济学跟经济学还是不太一样的,为了解决优化分配问题的,那更接近经济学,为了宣扬一个理想世界用经济作为手段的,更接近政治经济学,作者可能更接近政治经济学者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