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4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日本人做事细致

    好多年前去日本之前,出于中国人共同的原因,我非常讨厌这个国家。但是身处日本的时候,作为游客,确实感受非常好,现在也都经常怀念日本的旅行,也期待能再去去。但是我生活在那边的朋友的朋友生活可过的不咋地,这是另说。而且我发现很多人跟我的经历非常类似。究其原因来说,日本人做事真的认真细致到极致。可是这么认真,一定有个源头或者原因吧?我自己看史书,尤其是日本人写的这些历史的时候,就有些感悟:他们历史资源太贫乏了。对,就是地少人少历史少,所以他们不得不在一个点上极其深入地研究,因此养成了一个细致的性格。这是我看这本书从那么小的东西里反复探究联想到的,浅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天皇与日本称号的由来

      本书讲述了 4 世纪初到 7 世纪末的倭国历史,从 “治天下大王” 到 “现神御宇天皇” 的称谓改变让倭国的统治者完成了从人格升级为神格的过程,代表了 “太阳神正下方的国家” 的国号日本也随着天武天皇首次使用天皇一词而应运而生。本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跳出了狭隘的民族视角,对《古事记》、《日本书记》等史料进行了去伪存真的分析,较为客观地还原了历史真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千百年来,天皇都有一颗“大日本帝国”的心

        (多谢幕府将军压制了天皇的野心,直到明治维新,幕府倒台。天皇千百年来的野心再也压不住,日本才变成邪恶😈轴心国)。天皇还是大王的时候是掌权的。突然想不开,不当大王了,要当天皇。还没变成 “日本”,就想着 “大日本” 的 “大”,天皇的野心来自远古🌚。天皇对日本自己很有用,当时别说 “国家认同感” 了,连 “民族认同感” 都没有🤣,天皇就变成了大和民族的 “精神领袖”。天皇对日本之外根本没用,“我愿封你为日本の王”,就完事儿了。只是被封为 “日本の王” 的却不再是天皇了,都是将军了。你自己不当王了🤪。将军有什么资格当王?“资格” 就是外戚,代表了 “皇亲国戚”。丰臣秀吉虽然得到了大明的认可,封为 “日本の王”,但是就少了这个 “资格”。这个资格是天生后天努力无用,是他一生跨不过去的坎😂。即便被大明加持过,也不是 “正宗の王”,于是拼命的作为,不惜搞侵略也要要给自己堆 “业绩”🤣。将军就是 “日本の王”,那么当将军的 “家臣”,就是 “王臣”、“国臣”、士大夫。不为幕府效力,你才叫 “对抗国家”,你只是浪人,民间非法武装🤣。“我才是正义的”👻朝鲜说过:我们都是中国的儿子,朝鲜是孝子,日本是逆子。看看这小子老想称皇称帝。日本:孝子你能不能解释一下 “明成皇后” 这个称号是怎么回事?(本书没有须佐之男,天照的弟弟,天皇的舅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下” 是日本人最爱用的词之一,例如 “夺取天下(天下取り)”“争夺天下的生死决战(天下分け目の合戦)”“夺取天下之人(天下人)”“天下第一(天下一品)”“天下无双(天下無双)”“天下御免”,等等,简直不胜枚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日本天皇制的由来

            作为世界上,宣称 “万世一系” 的最高统治者家族,只是自封的一系。虽然天皇制仍存,本书还是写出了天皇并非古已有之,也非一系。历史上有多为女天皇,其并非纯正的天皇家族血统,由于早期缺少文字记载,很多史实并不清楚。天皇上升为神,也是与宗教结合,不断打造的神话形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讲谈社日本史2

              由于作者不同,本书与第一部写作风格也有明显差异。在这部介绍从大王到天皇(大致是魏晋至隋唐时代)的历史著作中,很大篇幅提到朝鲜半岛的百济、新罗、高句丽,在那个时代竟可与中国王朝掰腕子。中国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深远从前 2 部著作中已能够探知一二。开卷有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黎明前的黑暗

                1. 日本古坟时代的文明程度大致相当于周而春秋,而同时期中国处于南北朝;飞鸟时代大约能看做战国而秦,而中国处于隋唐。话说日本给时代定义的风格,真的很像创立姓氏,山下,田中,渡边.. 直白,简单,粗暴.. 也挺好 2. 日本靠模仿的追赶式发展还是很快,有点像我们的改革开放 40 年,虽然被打的落花流水,但有敢跟盛唐叫板的胆量已经令人钦佩。或许是天皇制度在这时创建,所以才有中国的唐文化都保留在日本的说法吧。3. 这本书的意外收获是,还看到了朝鲜半岛建国和佛教传播的历史。高句丽百济新罗的三国争霸感觉不亚于魏蜀吴的精彩,最后新罗能背刺盛唐成功进而一统全境也是令人赞叹。至于佛教,一方面极大促进了文明程度,同时与本地文化激烈碰撞并最终融合成新物种,大概是所有宗教传播过程中都会迸发出的火花与星光。4. 唯一恼人的是,由于天武之前都没有信史记载,书中很无奈地全是大段大段地考古考据推理讨论.. 对于只想了解脉络的读者极其枯燥很不友好。尤其是很多讨论是给大概了解历史背景的日本读者看的,对于没有基础的外国读者门槛太高了。希望从第三本开始有改观。5. 还有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天武天皇是因为谋反叛乱地过于成功而被奉为神明?日本人这种强人崇拜的逻辑也真是嗯,够厉害就可以明目张胆地胡来,连遮羞布都不要的意思?与之相比,朱棣之辈也算得上生不逢时了。这样看来,后来的所谓下克上还有二战举国失控,都早早在初代天皇就埋下伏笔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讲谈社称得上历史的镜子。本书客观细致的阐述 4-7 世纪岛国的发展脉络。从国家意识的形成,到由 “治天下大王” 发展为 “天皇”。从朝鲜半岛同期的发展变化,到与华夏文明断续间的交流与纠葛。通过不断学习和汲取邻邦文化、信仰,打造出自己的国家和信仰体系。在系统阐述中,对含有分歧的论点也有充分客观的说明,可读性很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硬核,我喜欢。苏我的那段可以去看樱雪丸的《中日恩怨两千年》,里头写的更有趣味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刷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书笔记

                        结合第一册,谈第二册读后的感想如下:1、前边部分与第一册基本一致(写法),后半部分内容丰富起来。表现在逐步从类考古的描述转到有人物语言活动上来。2、两册的两个作者不通气或日本没有统一的历史管理单位?如第二册的作者在引用第一册作者的材料时,使用了 “据说” 等词汇。是不知还是不信?3、看到最后才出现了天皇,那么,前面的天皇称号都是从哪里来的?是后补的吗?唐朝到天皇地位明确,从时间看 1600 多年,所谓的万世一系是怎么算的?并且中间还有女天皇。还有,天皇是按 “王” 算还是血缘算?也没有看清楚。4、“万叶集” 是日本版本的诗经?它是史书还是民歌集?5、终于看到日本人开始有姓名了。也开始有户籍了。并且,史书还出现了不少历史的细节。这是文字的力量。但还有部分文字描写有些失真,如人物的动作过于详细,在整体严谨的文风中有一点不自然。6、大和是从哪里来的?后面的历史逐步有了 “三国” 权谋的意思,是否在日本史上有类似 “三国演义” 或 “资治通鉴” 的书?如果有,一定要看看。各国的历史都是一样的,或者说,人性是一样的。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