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国外对于时间的本质定义

    作者描绘了一幅时间环境的多彩全景,在此背景下进行着关于时间的本质及其可测的越来越细微的区别的讨论。作者懂得如何把故事讲得变化多样和紧张刺激。通过作者描述的两位主人翁故事,反观中国由于缺乏精密计时技术,中国在被迫打开国门之前始终没有出现发达的测度时间,这在观念和技术上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钟表未能在东亚催生出有序、高效的近代社会。而在西方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新式钟表提供的强大组织能力甚至发挥了比计时功能更关键的作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些把时间理解成事件之间的关系的人将得出无法节约 “时间” 的结论。人可以加快进度,更专注地工作,以求在一天内完成更多的事情。不过,谁若想节约 “时间”,也会省去经历和经验,特别是那些通过遵守、等待或绕路才有可能获得的经历和经验。因此,对于时间的原则性理解也可能影响我们的生活感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相对论带来的这种全新的 “时间” 概念也反过来带来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不仅仅是对表的问题被彻底解决了,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相对论所带来的影响。比如,你现在每天使用的 GPS 定位上,也用到了相对论的时间修正。根据狭义相对论,高速运动的卫星上的原子钟每天要比地球上的钟慢 7 微秒,而如果再进一步考虑广义相对论,卫星上的时钟又会比地球快 45 微秒。可能你会觉得这些误差太小了,比我们 “一眨眼” 的时间还快。可是,这种误差如果不进行修正的话,那么 GPS 系统的定位每天将会累积大约 10 公里的误差。从 GPS 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了技术跟科学之间的复杂互动。技术对科学提出了要求,而只有当科学达到一定的程度,技术的实现才有可能。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没有想要的对时间的惊艳思考

          对时间的思考,以及对时钟,特别是精确时钟发明的历史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不过着墨点还是落在了牛顿和莱布尼茨的交往和交锋,我自己对于此并不感兴趣。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容空间观已经比较熟悉,或者是更为接近人类的经验体验。莱布尼茨的关系论的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观,有些新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莱布尼茨和牛顿两位科学家的经历,串联起了一段精彩的关于 “时间” 概念的历史。我们的时间观念源于精确的钟表的发明,而在 17 世纪末的欧洲,钟表的发明不但促进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发展,让欧洲人开始有了现代的时间观念,还促进了航海的发展,为后来欧洲的殖民运动提供了技术的基础。这种全新的时间观念也影响了同时代的科学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突破。在技术、社会和科学的互动中,我们的现代社会形成了。本书的核心内容:从钟表和时间概念的演进中,我们看到,技术发展会带来社会的变迁,而社会的变迁又会带来科学理论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会持续促进技术的进步。技术、社会和科学这三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现代社会。本书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精确钟表的发明,怎样推动了 17 世纪末、18 世纪初的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这个问题涉及的是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钟表的发明,不但促进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发展,而且让欧洲人开始有了现代的时间观念,甚至还促进了航海的发展,为后来欧洲的殖民运动提供了技术的基础。接下来,本书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对 “时间” 这个概念的理解到底先进在哪儿?这个问题涉及的是社会与科学之间的互动。牛顿的 “绝对时间” 其实就是对于精确钟表的一种抽象,这种思想完全契合了时代的脉搏。而莱布尼茨的观点则体现出对因果关系的强调。这种理性主义的观点,同样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最后,相对论的时间概念怎样影响了现代的技术?这个问题涉及的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互动。技术对科学提出了要求,而只有当科学达到一定的程度,技术的实现才有可能。随着人类进入火车和电报的时代,时间这个科学概念不得不面临着升级。爱因斯坦通过引入 “光速不变原理”,提出了相对论。在现代物理学中,科学家们抛弃了牛顿的 “绝对时间”,而是拥抱了莱布尼茨基于因果关系的时间概念。到这里为止,技术、社会与科学这三者之间的互动才正式完成了闭环。我们看到,精准的 “时钟”,一直推动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明朝没有跨洋贸易,没有远洋航行的 “经度难题”,就没有对时间精确测量的需要,没能发明精确计时器。由于缺乏精密计时技术,中国在被迫打开国门之前,始终没有出现发达的测度时间,在观念和技术上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未能催生出有序、高效的近代社会,导致东西方文化大分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间的两个特点,循环和流逝。她到底是主观产生,还是客观实在?本书提供了一些思考的维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历史上看,这场风波只是不列颠与欧陆之间绵延至今的无数龃龉之一。就在同一时期,笛卡尔提出的旋涡理论阻碍了经典力学在大陆获得接受,牛顿坚持的流数术也使英国数学发展延误达数十年之久。事实上,近代以来的任何重大科学成果都不是某人被苹果砸中后的灵光乍现,而是历代知识的积累、传承和发展,是跨国交流与合作的结晶 ——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全球联动日益紧密而科技壁垒可能被重新筑起的今天,这样的信念尤为珍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学

                    看完了,不懂!哈哈!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