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最难以置信的调查报告
在潘绥铭教授的主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在 2000 年、2006 年和 2010 年,三次对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进行了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这本书就是三次调查的结果的汇总与分析。 本书分为多个专题,不仅包括 18~61 岁中国人的性观念、性欲、性生活、性技巧等,也包括婚外情、一夜情、找 “小姐” 等各种非主流的性关系,还包括 14~17 岁少年的性状况,更包括了 “多元性别” 与同性恋等的情况。在每个专题里不仅发布了大量的统计数据,而且剖析了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还从性文化的高度进行了深入阐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用统计数据来理性地看待性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的潘教授组织撰写了这本书,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一本性科学的书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写,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体现科学性。然而,刚看了几页,我就明白了。这本书中大量地用统计数据来对性科学进行说明。
本书从中国和西方的性观念,青少年的性观念,成年人的性关系等方面全面详实地用数据告诉你 21 世纪的中国人的性方面的一些事实。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西方有一本很出名的书,叫做《金赛性学报告》,我家里的书架上还有这本书,而且我并不会刻意在孩子面前藏起来这本书,早点让她接受正规的性教育看起来会是一个更加理性的做法。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性在中国的变迁史作为一名二十四周岁的成年男性,或多或少都会对性有好奇,在中国这样一个整体大环境下,很多性事都得自己去学,可又非常容易被带跑偏。父母不说,学校不教的东西有很多,这就是其中之一。 上学时候不能谈恋爱,大学毕了业就开始催婚,恨不得昨天毕业,今天就找对象,明天就结婚,后天就生娃。有时候是挺无奈的,不过这本书满足了我的知识,也让我知道在人群中我并不是特殊的,了解到了很多中国人性行为习惯,与社会阶层的关系。 其中关于买性卖性,婚前性行为的板块我还是挺感兴趣的,也见识到了中国性态度的变迁,因为自己也在其中,感触还是挺多的,也相信我们都能从书中有所得,与你共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本书真不错这本书,真的。真有意思,我倒是希望有人和我一起读,碰到妙处能有个人聊。现在,写书的人。写了一切。我只是对着他写好的句子,剩下自言自语。真是遗憾。我一直想梳理我们的文明,对于这个事看法的演变过程。我见识过两件事,让我相当震撼,或者说难以释怀。第一个人,她是个高中老师,挺漂亮的,她的学生爱上了她,从开始到结束,一共十个月左右。做了,当分手以后,她想嫁给我,我认了,我忍了。她说,那是因为爱,才会做啊,她又没有去约…… 哎呀,我真的是吃不下吐不出。但是当我发现,她只是想嫁给我,却并不爱我的时候,我就像是冲出黑暗的公牛。当然了这也可能是我的一面之词。另一个,我本不喜欢她,是她不断靠近,我才心里赋予了她那种身份。但是当她穿着低胸开叉到腰上旗袍和人玩滋水弄一身,我和她说,你穿这身挺看好的,但是我吃醋了。她认为我说她不检点。一个月后,她和认识了三周的人,一起去青海旅游开了房,房间里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有没有别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她两。这事,令我十分愤慨,我不知道是恨自己还是恨社会,还是恨女性?我似乎没这么卑鄙。我从不认为男女平等,但是这种男女不平等,并不是谁比谁高级,谁压谁一头,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双方体现魅力的方式各有不同。男人的魅力在于强大,女人的魅力在于软化人心。我也尊重欣赏那些像战士一样的女性,也尊重那些春风化雨的男性。但这并不是说,男人有的,女人也要有,这种粗鄙的平等。因为站着尿尿,不能就是不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对于男性之性,研究甚少,而且仍然如同雾里看花,或者被其崇拜者与批判者分别建构为截然相反的神像与神话。本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但是可以初步地提出:崇拜者与批判者通常所描述的那种男性之性,其实只存在于崇拜者与批判者自己眼中,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男性之性其实只是映射出来的许多镜像的建构式的会合,而且只能由主体来加以解释。因此对于研究者来说,只有搞清楚主体究竟是如何把找 “小姐” 建构为一个什么样的镜像,而且如何来解释这个镜像与其他镜像的相互关系,我们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用数据言说“全性”性,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被当做不能讨论的边缘话题,却其实是生活中相伴一生的主题。人们习惯了想当然的价值定论和被社会包围的观点。有人想这样,有人想那样,千千万万的性话题有着千千万万的答案。人们用 “道德”、“欲望”、“权利”、“生殖”、“经济”… 等视角去探讨婚姻、性、爱情、家庭,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然后他们大体上就不自觉形成了 “开放” 和 “保守” 两派,作者独立思考站出了漂亮的第三个方位。很欣赏作者的勇气、方法和思考,数据部分很多难以吃透记住,但方法论和观点的学术价值和启示非常高。尤其勇于不讨好 “保守” 和 “开放” 的任何一方而甘愿成为边缘人的勇气更是一个学术人的闪光点。作者核心观点认为:中国的性文化应该从工具理性走向全然的彻底的快乐主义,从阶级斗争式的革命走向平等基础上的多元,从争取自由走向构建自我,从伸张人权走向能力建设,从冷漠走向宽容。对此表示认同。用我自己的话说来就是: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如果能不影响别人而快乐,那就尽量去追求快乐,同时,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