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他们的生活,不是卖惨的生活

    社会越发展,我们其实就被压缩在一个自己的很小的领域里了,并不会知道很多工作的奥秘。


    例如,因为我是做产品的,我就知道互联网产品的制作流程,但是这些电缆如何工作的,那些信号塔如何架设的,网速是如何从几十 k 到千兆的,我们并不清楚。
    而这本书,看似是在讲美国,其实过程中,我一直会跟自己身边对应。作者详细的描绘了她如何下到煤矿里体验生活,那么我们呢?山西的那些煤矿,我们是不是只有在矿难时,才能注意到这个沉默的群体。别说遥远的外地了,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垃圾的运转,那些废品的流转,我们仿佛只知道只言片语。
    书里的那些顺着海岸线去采摘蓝莓的工人们,让我想起了,一到秋收季节,我们小城的很多人就出去打工,例如最常去的是到新疆收棉花。他们的一点一滴,没有人关心,但是正是这些普通人,才一起构建了这个城市。
    里面给我另外一个震撼是 NFL 场边的啦啦女郎们,作为前体育编辑,这些啦啦女郎们,给我们贡献了很多流量,他们给 NBA,NFL 这种赛场场边多了很多颜色。但是书里真正深入到啦啦女郎的生活时,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我以前对她们都是脸谱化的印象。年轻,漂亮,甚至是想出名,想借机认识球员大亨等等…… 但是当看到她们也有主力和替补阵容,她们严禁队员和球员在非正式场合下的任何接触,否则开除,也看到了里面有大学生,也有学校的副教授,还有建筑工地上的工人。这个故事让我有很多感触,很多时候,标签化一个群体,确实是一件省事的事情,但是除了有标签化的抽象能力,也要有能拆分到具体人具体场景的能力。
    另外更给我好感的是,作者跑煤矿,跑空管室,跟着女卡车司机跑长途,跑拉拉队更衣室,跑阿拉斯加的油田……,场景在变,但是作者的平等姿态一直如一,虽然描写的无疑都是美国最底层的人群,但是不卖惨,从朋友的角度娓娓而谈,好看。
    希望有一本书,讲述的是看不见的中国。

      3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我身边的陌生人

      这是一本关于每天与我们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们)的故事。仔细想想,每一天在上下班的路上都会遇到数不尽的陌生人。但是,因为对自身的生活与烦恼过于关注,我们往往都缺乏想象力,未曾想过或试图去了解其他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即使其实许多我们不曾察觉的人们,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像书里提到的垃圾与污水处理的人们、长途卡车货运司机们、在地底的封闭狭窄的空间里挖矿的工人们…… 只要稍微翻开书里的任何一章,就能感受到其实世界上有很多我们未曾了解过的生活方式。而曾经让我们感到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都是无数人每一天的生活与努力的结果。了解他人的生活不一定会对我们有 “看得见的帮助”,但是至少能帮助我们了解各种未曾体会过的生活、工作或是思考方式,也会让看似平平无奇的日子变得更有趣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推开世界的门

        很喜欢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纪实文学系列,前前后后居然看了近十本,最震撼的是 NHK 的纪录片结集。纪实文学不仅在于真实,还在于作者(节目组)的坚持不懈。每个整体内部都有无数平凡人组成,日本的社会问题更能引起共鸣。而《看不见的美国》则给读者展现了大洋彼岸的另一面,仿佛推开了世界的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不见美国

          在任何一个国家为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作,都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再认认真真的过着当下的生活,成为社会运转的一颗平凡的螺丝钉。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