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8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拍马屁引发的血案

    小说,精彩的小说,我就不剧透了。分享一篇作者本人的感言,也可从中领略一下一本小说如何无中生有。后记:寄托与发愤乾隆三十五年八月十一日中午,北京青阳居,罗光棍和任弗届胡闹一番离开后,众人进内就座,抱怨几句,点菜进食。有客人点了一例新菜品,名 “麒麟脯”。菜上来,缤纷五彩,异香扑鼻,尝了尝,果然美味。客人大快朵颐,吃个罄尽,会了钞,正要走。青阳居的厨子跑出来,拉住客人道:“您既喜欢,为何不问我怎么做的?用的什么料?文火烹还是武火炒?酱油焖还是炭火烤?” 客人道:“管你怎么做的,好吃就行了,回头再来 —— 你快撒手,油腻腻的,脏了我衣裳。” 这个姓周的厨子自顾自地滔滔不绝起来:“我用的呀,是驴肉,先炸后焖…… 当初怎么想出这道菜的?说来话长,有天晚上呀,我做了个梦……” 不待他说完,客人挣开袖子,朝他脸上啐了一口,走了。以上是借我自己的小说,虚构二次方,打个比方 —— 写这篇后记的我,就是自命不凡的、啰里巴嗦的周厨。我很乐意分享创作这本小说的一些幕后细节,吹扬自己的写作观念,但我无法讨论任何小说内里的层面。天下人,谁都有权利诠释小说,惟独作者没有权利。这份权利,是作者自愿放弃的,分享与吹扬本身就是自负的表达欲,若得寸进尺地扯着人家 “诠释” 自己的小说,简直无耻了。2018 年底,我完成了一本唐朝背景的长篇小说,其中涉及到古代的祥瑞文化,尤其是祥瑞与民间信仰、朝廷政治的关系。古代官民常向朝廷报告祥瑞,如嘉禾、甘露、瑞茧、醴泉、麒麟、凤凰、寿龟、白鹿之属,以粉饰太平、歌颂圣德。惯常的情况是,官民上报,皇帝大喜,赏赐颇丰,上下欢心。此类行为在历代典籍中屡见不鲜,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政治作秀,祥瑞也由此成为特殊的政治符号,在清朝康雍干时期依然存在,《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对这种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厌倦不已,下谕官员禁奏祥瑞事。就此,我迸发出一个念头,如果乾隆朝时,有个颟顸媚上的官员,兴冲冲地上折子:本地山中出现麒麟,昭示国运亨昌,皇上圣德。—— 乾隆欲杀一儆百,于是责令他进贡麒麟。那这位官员会如何应对?以麒麟难捕为由蒙混过关?欺君大罪的铡刀明晃晃地等着,抓来麒麟上贡?何来麒麟?这便是小说中于梦麟的困境。而同样颟顸的我,继续想:如果,可以造出一头麒麟呢?如果,这头人造的麒麟近乎于真实而有生命的呢?本书的故事,就此有了一条关键的提线。2019 年仲春,这本小说的提纲粗具骨架,为丰满细节,我去江南一带实地考察,追溯陶铭心、何姑、青凤、乔阿难、汤保禄他们在两百多年前生活过的场景,虽然早已今非昔比,但我习惯于这样的写作筹备,深夜漫游在南京、苏州的大街小巷,似乎可以穿越时空,在街角遇到这些故人。好友兼责任编辑金醉与我同行,徜徉在游人嘈杂的拙政园中,我想出了造水法的情节,耳听禽鸟啁啾,我想出了阿难以孔雀充凤凰报祥瑞的闹剧。在一家旧书店,我拿起一本明代笔记小说《五杂组》,随手翻看,在卷六 “人部” 中发现一条记载:人有同年庚日时而贵贱迥不相同者。相传太祖高皇帝已定天下,募有与己同禄命者,得江阴一人,召至,欲杀之。既见,一野叟耳,问何以为生,曰:惟养蜂十三笼,取其税以自给。太祖笑曰:朕以十三布政司为笼蜂乎?遂厚赐遣还。关乎朱元璋的佚闻野史多如牛毛,这则小故事我之前便有印象,彼时再读到,忽发奇想:何不将这件事小而化大,让朱元璋更加焦虑、更加恐慌,乃至于采取一些行动?比如设计出一套严密的管控体系,严防这些八字相同者的行动与思想,这套秘密邪恶的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毕竟,明清皇权之登峰造极,社会文化之封闭程度,是一脉相承的。离开书店,我将这个想法和金醉说了,老金大为兴奋,鼓励我详细研磨。之后,我又结合其他材料,比如古代命理学、四柱八字之说,还有一些古典小说的情节比如李渔短篇小说《改八字苦尽甘来》等,设计出了 “八字驭人术”。此术乍看虽尖新不可思议,但并非是空中楼阁,是有根据的。在当下文界,出于种种原因,历史小说常被归入类型小说一路。可悲可愤的是,对许多读者而言,类型小说意味着 “故事读来爽快便可,其他审美标准可以忽略”,于是乎,类型小说杂入大量审美价值粗糙、一味追求情节之媚俗轻佻的作品,读者似乎不以为意,辩云:“情节好看便罢了,管它文字如何,管它内涵如何。” 另一厢,纯文学的拥趸也借此发难,鄙视类型小说之粗滥,似乎只要加入历史、悬疑、武侠、奇幻等佐料者,都属下流,不配进入文学正殿。类型已成原罪,先天便禀赋不足,生了弱症,只配在 “通俗文学” 的泥巴路上踉跄。于泥沼欢舞者,于云端睥睨者,各执文学彩帛一端,角力博弈,互不相让,终于撕裂为二。而我有个幼稚却狂妄的理想,便是打破 “类型”,弥合所谓纯与不纯的粗暴的裂痕。小说非名犬名猫,以 “血统出身” 论本就荒谬 —— 沾满泥巴的中华田园小说亦可大有作为。历史小说也是小说,只不过是历史题材罢了,于读者,不应该以下等小说视之,于创作者,也不应该以低劣的文学审美作为藏拙怯才的安乐窝。故事的娱乐性与文学水准并不矛盾,这本是常识 —— 古今中外文学史,可以举出无数经典例子。只是在如今,两者的裂痕越发深广,要么只图爽快,不求旨归,要么追求虚幻的精纯,蔑视类型。我又以为,历史小说的写作不应沦为某种炫耀知识的编造游戏,设定如何新奇,叙事如何精巧,转折如何震撼,史料如何丰详,实在是次要的 —— 并非不重要 —— 首要的,当是其中的内蕴,从古人那里借来两个字,我愿称之为寄托。寄,是将澎湃心绪及幽微旨意以文字之飞鸿寄向远方的未知;托,是假托,是委托,是请托,如汉武帝求仙露之巨型铜人的托盘,托着故事,沟通冥冥的天地鬼神。寄托,是言志一种,是作者一片深心,是漫漫思绪,是抱负,是孤愤,是压抑,是痛苦,是狂喜,是懵痴,更重要的,是不可明言、不愿明言、无需明言的言外之意。没有寄托的写作,是无志之作,是没有灵魂的、没有力量的,是百货市场塑料花,是三家村土地庙泥像,是九纹龙史进遇到王进前日日玩弄的花棒,架势唬人,却破绽百出,上不得真战场,碰不得真高手 —— 不仅类型文学多患此空洞大病,就是今天所谓纯文学,也不少病入膏肓。古人作文章,常有发愤之说。愤,不是简单的愤怒,更非具体指向谁的怨恨,可以解为各式各样的胸中块垒,可以解为难以抑制的复杂心绪,可以解为对自身境遇、对所处环境和对生命本身的无法挣脱的大压抑、大孤寂、大悲痛,最终归于欲哭无泪的大无奈。李贽卓吾先生曾云:古之圣贤,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从屈子作《离骚》,从马迁作《史记》,从韩愈呼吁不平则鸣,从后主以血泪写词,从施耐庵作《水浒》,从笑笑生作《金瓶》,从陈忱续水浒,从丁耀亢续金瓶,从蒲松龄作《聊斋》,从曹雪芹作《红楼》,从吴敬梓作《儒林》,从鲁迅作《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从当下无数怀才不遇者、迷惘痛苦者、“在酒楼上的孤独者” 的创作,中国文学的发愤传统一直在延续 —— 看上去断了,其实没有断。这些作家因孤愤而书写,以书写而发孤愤,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或立锥于当下,直面惨淡与绝望,或假托于过去,深蕴心曲与讽喻,借乌有先生以发泄其黄粱事业。一切文字,莫不从心底流出,千古文心,永不湮没,连缀而成中国小说最重要的文脉之一。在写作侪辈莫不浸淫于西方文学的当下,发愤之说,寄托之说,显得迂腐可笑,然古今寂寥者心境一也,一千四百年前登上黄金台的陈子昂,是我们每个人的映射。天地悠悠,日月流转,死亡与衰灭是共同的前途。他们不好言说的,我们也不好言说,我们想言说的,他们早已言说。韩愈叹麟,叹的岂止是麟,敬亭说书,说的又何尝只是书。乾隆对陶铭心所做的,朱元璋对朗学圣已经做过,赵敬亭谆谆告诫的,乔阿难继续讲着,保禄离开了,穗哥儿还会回来,麒麟在藏鼎山炸成五彩祥云,凤凰在三棵柳村已翩翩升起。何物可为祥瑞?何人可称圣人?何时没有感慨,何处又没有哀伤?虚构无限漫衍,开出遍地真实之花朵。渺小如蚁的我辈挣扎于世间洪流,寄托发愤而出的文字,或比或兴,吐成一片树叶,爬上去,随波而逝,期待着彼岸,期待着温暖的巢穴,期待着自由觅食的快乐,同时,也荒谬地期待着更大的波浪与毁灭。最后,深深感谢我的编辑,魔宙文化的金醉和王大宝,从构思创作到后期出版,全程给予我许多帮助,没有他们专业的意见、勤奋的工作和热情的鼓励,这本书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本书也属于他们,希望我的写作没有辜负他们的才华与辛劳。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后续

      * 结合《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来读完《麒麟》这部作品,我深感震撼和思考。这两部作品都深刻地揭示了乾隆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面貌,以及权力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通过生动的历史描写和人物塑造,展现了乾隆时代中国社会的繁荣景象,以及在这种繁荣的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作者通过描写饥荒、官员腐败、民生困苦等情景,展现了乾隆时代帝国繁荣的表面之下,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的困境和不公。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权力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在权力下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而《麒麟》则通过小说情节和人物命运,展现了乾隆时代宫廷政治的残酷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作品中的主人公们,无论是皇帝还是普通百姓,都受到权力的控制和摆布,他们的命运往往被外在的政治势力所左右。小说中的人物命运交错,彰显了宫廷政治下人们的悲剧命运和心灵挣扎。我深感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脆弱性。权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如此深远,它既能带来社会的繁荣,又可能导致社会的困境和不公。作品中的人物命运令人唏嘘,反映了权力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读完这两部作品,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更加思考权力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阅读体验感来说是篇爽文

        2023 年读完的第 18 本书,今年为自己制定的读书计划是 “24 本 + 阅后输出”,打破 0,做 5% 的改变。      这本《麒麟》,是在 B 站听 UP 主李乌鸦爱喝水的时候种草的,“乾隆爷下江南的时候,老乔对官员建议说收集古玩字画献给皇上赏玩,但是要混一两副假货在里面,跟皇上玩个鉴赏游戏” 就这段介绍,就这个嘲讽,高低得安排。      前后大概花了 15 个小时读完,爽是真的爽,几个女性角色飒,陶铭心前期多可怜后期多糟心。八字术设定,阴阳权谋,人性挣扎,我在小说里看家长里短看职场拉踩看人际厚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口气看完的好书

          很久没这么酣畅淋漓的读完一部小说了。它跟以往的历史小说写作方式不同,而是用小说视角和角色说书视角双线讲述故事,情节紧凑吸引人,有明清小说的韵味,又有网文的爽感。小说开头就是说书人赵敬亭讲述了一个富家贵公子张慕宗因诗获罪,提前获知消息假死被埋在棺材里待了整八天被救出来的故事。让人忍不住追问后来呢,后来就引出了主角的一系列的故事。小说的人物塑造有个特点,不像马伯庸笔下的人物有主角光环,而是都有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但也显得人物更加形象真实生动。书有 “三言两拍不少古典小说的影子,人物也似曾熟悉,主角陶铭心的人设与元代画家倪瓒有几分神似。经常看网文的读者可能诟病小说有一点,主角主线不那么明确,有些繁冗,或者说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很多,秉承的是中国文人的诗言志,文章有 “寄托”。但我却偏爱这本小说这一点,不单单看个故事就结束了。从小说中还能看出作者的价值观,比如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比如小说中的人物时常面临身份认同问题,穷尽一生追问就是 “我是谁”。作者借由传教士之口说出的一段话,值得我们反思,“这里的人,除了他们自己,除了他们死去的祖宗,除了他们的父亲和儿子,他们谁都不关心,除了家里的牛、地里的庄稼,他们什么都不在乎。也许,这里压根儿不需要上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终于看完了,艰难。先说优点:看得出有一定写作功底。书中的两个职业贯穿始终很有想法。一是 “八字官”,专门帮皇帝研究生辰八字并替他消灾的官儿;二是 “夜行人”,信不过史官,自己私下记录真实历史的人。再说缺点:又臭又长,没有主线,没有主角;情节平庸,毫无追读欲望;取名《麒麟》莫名其妙;妖魔化乾隆,弱智化乾隆;作者是现代人,但是让我感觉他支持反清复明,非常滑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爽文

              内容包罗万象人物层出叠嶂剧情展转百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好书《麒麟》

                  周游的《麒麟》不像马伯庸小说那般有个主角且主角有光环,里面的人物都有性格缺陷,但更真实实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虚实相间的笔触带动了种种奇谈传说,说书人的叙事给予了娓娓道来的恍如亲临,有趣有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说书救国

                      “这里的人,除了他们自己,除了他们死去的祖宗,除了他们的父亲和儿子,他们谁都不关心,除了家里的牛、地里的庄稼,他们什么都不在乎。也许,这里压根儿不需要上帝”  以说书的形式唤醒人的良知,不同阶层的人对 “麒麟” 的认知不同,到底存不存在也取决于意识形态,所赋予的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祥瑞和灾异是一体两面,就像祸福相依,在这个故事里,我们更多能读到这被言传了几千年的谎言下的隐秘与残忍,它是可怕的,却也是吸引人的。书里有读书人、说书人、听书人、书中人,有迂阔之仁的人,求仁得仁的人,麻木不仁的人,杀身成仁的人。人所见者,惟其所信,而这信就是你任人编排、深陷其中的网梦,但或许也是你罔顾自我、献身其中的赤诚。陶铭心临死前的执着「我这辈子都是假的,但麒麟,必须是真的!」和赵景亭代代相传的钩人使命有什么区别吗?不好说。正史不载,野史难寻,虚实相生,欲说还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作者历史功底深厚。书中有些奇想是没看到过的。剧情来说比较散,前后才有麒麟,主角不突出,人物个性不尽丰满。尊孔和皇权对立、八卦教与清朝对立、外教与本地对立…… 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不真实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能看到创作的影子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