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新说文解字
我认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陈伯达普通话都说不好(发言需要翻译),不妨碍他写出漂亮的文章(书法也挺漂亮)。我父亲来清华上学时不会说普通话,但不妨碍学习,台湾人因为完备的汉语教学,让老一辈台湾人更中国,本书我看得很慢,因为希望能都记住,我上小学时 69 年刚复课闹革命,虽然后来上了大学,可知道自己基础文字半文盲,经常念白字(同辈的很多大学校长教授也闹笑话),都是源于小时候汉字的基础不扎实,中国人到哪里只要看到汉字就踏实亲切,好像回到了家,这应该是文化的力量吧,文字承载了文化,使用不同的文字会改变人的思考方式,西方大道理需要一段话,中国很多大道理就在一个字里,这本书值得细看,作者擅长说书和写小说,但几本讲文字的小书更耐看,台湾教育去中国化越来越严重,但只要用汉字就走不远,离不开母体。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7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你认得几个字台湾作家张大春以这么低调的书名,写了一本非常炫的 “识字” 书,说是教孩子认字,可明明是我们成人的菜。相识这本书缘于阿城文集《脱腔》里收集的一篇序,当打开这本书,一路读来,才发现作者牛逼,居然把文字的前世今生说的这么通透,许多自以为认得的字却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来历。更让全书出彩的是张容、张宜两小鬼,时不时来段惊人之语,意料之外又浑然天成,让人对他们小脑瓜里装载的东西总有莫名的期待。说好是来认字的,可常常被这一家人的互动逗的开怀大笑。简单说说作者张大春,1957 年生,祖籍山东,属于 “台湾外省人第二代”。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兴趣颇广泛。他和阿城、余华、莫言都是好友,书法家欧阳中石是他的姑父。莫言说他是台湾最有天份的作家,梁文道说张大春比他厉害 100 倍…… 他自小在父亲的教导下识字读书,后来又把这个好传统用在一对儿女身上,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他说:我们以为我们已经认识的人、了解的字、明白的意义总会忽然以陌生的姿态出现,吓我们一跳。所以我只认得几个字,不过,还在学习。想要对本书有一个大致了解,那阿城写的序就再合适不过(节选):一九九二年我在台北结识张大春,他总是突然问带他来的朋友,例如:民国某某年国军政战部某某主任之前的主任是谁?快说!或王安石北宋熙宁某年有某诗,末一句是什么?他的这个朋友善饮,赤脸游目了一下,吟出末句,大春讪讪地笑,说嗯你可以!大春也会被这个朋友反问,答对了,就哈哈大笑;答不出,就说这个不算,再问再问。我这个做客人的,早已惊得魂飞魄散。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目录上看起来无一字不识,翻开来是父亲教儿女认字,但其实是小学,即汉代的许(慎)郑(玄)之学,再加上清朝的段玉裁。章太炎先生当年在日本东京教授小学,鲁迅、周作人兄弟趋前受教。对于中文写作者来说,汉字小学是很深的知识学问。如果了解一些其中的知识,千万不要像前面张大春那样考别人,如果别人反考你,即使是最熟悉的字,也有你完全想不到的意义在其中。所以这是一本成人之书,而且是一本颇深的成人之书。但很有意思的是只要你翻看这本书,就会一直看下去,因为这里有两个小孩子,一个叫张容,一个叫张宜。是的,你会认为两个小孩子的名合起来是 “容易” 的意思。大春当然也很谦虚地称自己 “认得几个字”。把那么不容易的内容讲给大春自己的一儿一女,他们的反应是读者最关心的,也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说实在,我认为这两个小孩子相当剽悍,原因在于初生牛犊不怕虎。读这本书时会疑惑,究竟我们是在关心汉字文字学,还是在关心父、子、女的关系?读完了,我告诉自己,这是一本有体温的书。文字学的体温。当年章太炎先生教小学,也是有体温的,推翻帝制的革命热血体温。再来感受一下书中一隅:🍑直到我 “教孩子认字的生命阶段” 开始,这一个一个的字才似乎又一笔一画涂抹上鲜活的质感。我并不是在教孩子们认字,而是让自己重新感知一次文字和世界之间初度的相应关系。🍑无论字的笔画多少,都像一个个值得认识的朋友一样,内在有着无穷无尽的生命质料,一旦求取,就会出现怎么说也说不完的故事。🍑但是我总不嫌话多,一径讲下去:“詈就是骂,但是骂人不一定要凶、不一定要发怒、不一定要用表面上很坏的字眼 ——”“你骂我都很凶,” 张容忽然插嘴说,“而且我有记下来。”“对!他有记在本子上。” 妹妹神情认真地补充。我能有什么出色的下一步呢?当然是索而观之。不多时,“罪证” 呈堂,果不其然!在张容手绘的甲虫图本某页空白之处,写着这么一段话:“二〇〇七年五月三十号,我八岁时,我说一种爸爸觉得很好吃的纳豆吃起来像豆沙,爸爸跟我说:‘你懂个屁。’还骂我笨东西。”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6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初知张大春,是其在北京的《见字如见故人来》书法展,以及他与莫言之间惺惺相惜的、文化人之间的友情。再知张大春,就是高晓松的 “晓书馆” 仨字错俩的热搜话题。今读张大春,看其对童稚儿女说文解字,形成的一则又一则好听的故事,既逗趣又温馨。其实,我当年还是跟踪过【“晓书馆” 仨字错俩】的话题的。读完本书,个人更加支持的说法是:"晓" 字底下的 "兀" 多加了一横,写成了 "元";是因为高晓松的名字中也带有 "晓" 字,这在书法中就是避讳的用法,补笔或缺笔来避讳,这在书法碑帖中都是很常见的现象 "馆" 字改了一个偏旁,写成了 "館";是因为 "舘" 字是 "館" 字的通假字,其正主依旧为 "館" 字,随着古人的用;同时 "晓书馆" 作为公益图书馆,里面所储存的就是人们的精神粮食,用食字旁的 "馆" 一语双关,同时又带有隐含的意味,何乐而不为呢?当时,此事一出,众说纷纭;高晓松面对争议时只说一句 "大师不拘泥,随心随意,我喜欢"。除了大气之外,更有俩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有体溫的文字文字学属于小学,古人讲读书必先识字,掌握了字形、字音、字义,才正确使用。古人又讲必先通小学才可以入经,出经方可入史。可见汉字小学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汉语发展到今天,有太多的字词已背离了本意。例如《乖》这个字 (64 页),虽然我一直对该字有疑惑 (乖离 VS 乖宝宝),但是却从没有试想过去深究。可看完本篇后,对这个字的演译变化过程,一下子就通透了😅。张大春藉由本书,除了谈论一些汉字的来龙去脉,还将其与他的儿子女儿的成长故事结合在一起,又有趣,又有知识。让人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并开始建立一种在审美之上的对汉字的爱。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被里面的对话搞得忍俊不禁😅。张大春家的两个孩子太逗了,而且很生猛、很现代,童言无忌,动辄语出惊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大春试图将他们带进古老而灵动的汉字王国,为此不得不用尽伎俩花招,引他们入彀,培养他们对汉字产生兴趣,所以我覺得這也是一本非常好的亲子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最好的教养是与孩子一同成长这本书让我很惊喜,首先是从作者写作的方式,以教孩子学字的过程,让作为成人的我们也了解到文字的形成和其中蕴含的意思。其次是用孩子那样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的言行串起了整本书的逻辑框架。最后是书中时常会从文字延伸到作者对于教育、生活、学习和人生的思考,给到我的感觉是非常有趣且好接受,完全不是刻意输出一些观念让人去听,而是我乐意去汲取作者分享的一些思想,这是让我看这本书有很多收获的同时,感觉内心是轻松且快乐的,这是这本书独特的魅力。我还特别喜欢作者最后描写的孩子教育的感受:“当孩子们基于对世界的好奇、基于对我的试探,或是基于对亲子关系的倚赖和耽溺。” 若是在孩子处于好奇心、求知欲旺盛的世界,作为父母不是拒绝孩子或是呵斥孩子住嘴的话,跟随孩子一同去探索学习那些未知好奇的一切事物。我相信无论是谁,都是合格的父母。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书评认得几个字 书名让我想起红楼梦的经典对话读完整本书 我的感受是对于孩子教育很有帮助 一点一滴 一笔一画 一字一句的教会孩子做人做事。孩子教育是不是每个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看似毫无关系的书名 但如果你读一读这本书我觉得你也会找到一些心得和方法的可能我刚刚成为宝妈 对于孩子的问题很关注很敏感 在得到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 自己缺少的很多 不知道的也很多 还好我有想继续学习知识的好奇和动力 所以不能只想着为了孩子怎样怎样?其实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自己 不断的提升自己是我要好好生活的动力和每天的动力 我也想借鉴这个方法 一个字 一句话 一个故事 一个典故中 慢慢教会孩子认字 识字 做人做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