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日本开启工业化过程

    中国人一直很羡慕日本的明治维新,认为日本人从 1853 年黑船事件被迫打开国门,到 1868 年明治上台,废除幕府,全盘西化,到 1889 年公布宪法,正式君主立宪体制,1894 年就打赢甲午战争,1905 年打赢日俄战争,不到 40 年,俨然成为列强,从农业国进入工业化。对比中国历经百年的艰苦曲折奋斗,以为是制度问题,现在在回看这段历史,并不是这么简单,日本讲谈社写的书很详细,但有些啰嗦,重点不突出,“得到” 听书有详细解读,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没有大一统,沿海洋务派购入西洋武器完成倒幕,推举天皇,引入西学体系,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岛国地理不用土地革命,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天皇,自然进入外向型经济,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结合岛国富裕的人力资源,发展原来中国对西方主要出口的的丝绸和陶瓷行业,带来经济高速增长,但人口增加让资源贫瘠的岛国不堪重负,首先就要走侵略扩张之路,刚购买到加特林机枪就去威胁朝鲜,从朝鲜到台湾,再到满洲和整个亚洲,将日本拖入深渊,当年的各蕃矛盾,也延续陆海军和财阀派系,今天回顾,日本现代化只是西化外皮,内核的民族文化并不容易改变也没有改变。国家间的竞争开始是工具的引入,实质是文化的竞争。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由于地理原因,日本作为中国的邻邦,无论我们喜欢与否,它就在家门口,我们无法选择。但正如那句古语,历史是一面镜子,了解过去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越是变化激烈的时代,越是需要规划未来的时代,就越需要从过去的历史中了解一个民族、看懂一个国家。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想

        给了五星,十本里,这本最精彩。但真较真,还达不到要求,只是比其他九本要好。日本明治维新在成功,对比同期的中国,我觉得是日本成功的原因。(1)日本明治天皇年幼,身边没有慈溪。大臣给力,加上好运气。所以日本成功了。羡慕。(2)日本儒家影响小,没有延续千年的文化传统,变革阻力小。(3)明治维新从多个层面开展变革,有阻力和压力,但幸运地成功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哪有什么“西化”,只有“现代化”

          哪有什么 “西化”,只有 “现代化”。只不过是 “现代化” 首先发生在西方。那有什么 “古典音乐”,只有 “西方音乐”,西方在资本主义社会下音乐圈本来就是那样乱。迷惑了人眼,“全面西化” 的人最后总会吃亏。日本聪明在,“全面西化” 的同时,并没有丢掉 “中国化”,韩国越南就大大的上当,哈哈😂。西不西,中不中,也没有自己的路。虽然在文化上留住了自己,但是投入西方阵营,意味着不再是 “主权国家”,处处被打压的 “中日友好”,造就了今天的发展停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讲谈社日本史10

            读完该系列译著的最后一本,主要内容是明治维新,短短二三十年后,这个学生即可将老师打得满地掉牙,甚至再过三十几年,整到缺胳膊少腿。这是从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进发的号角,使日本在几十年内变成了一个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可以平起平坐的工业化强国。庆幸的是,中国在一百多年后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且也在几十年内发展成为工业化大国。本书可以作为不同发展的参考。到此为止,这个日本人讲自己历史的系列汉译版已经读完,对日本历史有了大体了解,感觉意犹未尽,据说原著二十六册,删减部分的内容,无从知晓,待后续读其他著作再弥补这些缺失的拼图开卷有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讲谈社日本史十部中的最后一部!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 10《维新的构想与开展:明治时代》,作者铃木淳,日本史学家。有三点个人感触:1、明治维新(1868~1889),从倒幕战争开始,然后废藩置县,然后中央集权,然后税制改革,然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然后文明开化。用一代人的时间,让一个国家崛起。相比同时期的中国,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让人唏嘘。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从军事开始,废旧立新,然后政治,然后文化。3、西乡隆盛,最后的武士,就是那个写出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的人吗!“明治维新派” 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代表下级武士阶层的西乡隆盛最后死于 “西南战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比日本早,但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果比前者大。关键是洋务运动只引进器,没有引进法。而日本却把法放在前面,颁布了宪法,公开把人权和财产权放在首位,这样调动了日本的国民对于政治的敏感性。对于战争,日本造就做好了准备,在国内完成了征兵制,发行了债券,而李鸿章只能乞求户部的影子,北洋海军被掣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遗憾,只写到甲午战争前

                  很遗憾,由于中日历史事件的原因,本书只写到甲午战争前,但愿以后能补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刷完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