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作为一名登山爱好都,读《高山物语》仿佛亲历了一次次的登山活动,虽然没有亲历书中讲的梅岭山难,在登山的过程中总能听看到或听到关于山难的种种故事,在攀登博格达峰大本营的旁边就埋藏了几们登山者的尸体,具体时间记不太清了,不是 05 年就是 06 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我们在去往博格达峰大本营的路上,差不多是在四号羊圈的位置扎营,外面还下着雨夹雪,一群人吵吵闹闹的从我们营地经过,后来得知是一名北大的女教授在登山途中遇到冰裂缝把腿摔断了,正在组织往山下转运。07 年我又准备登慕士塔格峰,报名、改签最后还是没能如愿,那时还在部队,为了安全没让我去,这一次中国队只有一个人成功登顶,韩国队还死了一个人,于是一个人就骑自行车回西安了。2022 年我再一次与老安(安少华与书中提到杨舂风一起成为新疆首登珠峰第一人,后者在后来的一次登山活动中被恐怖分子杀害)傲雷成微等人再次准备攀登慕士塔格峰,由于有人滑雪掉冰裂缝的、还有连人带滑翔伞被风吹跑的,在大本营与 C1 之间来回训练几天后,中国登山协会的文件来了,我们不能登顶,最后还是无功而返,登山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 书中提到很多熟悉的山,还有很多熟悉的人,有的还在登山,有的已经退出了,还有一部分人都不在了,登山有欢歌笑语的单纯也有悲欢离合的交织,登顶时的喜极而泣,失败时的掩面痛哭,不要带着执念去登山,一切顺其自然,去享受登山的过程,通过登山修炼自己的心性。 关于登山这件事情,希望我们都对大自然尽情敬畏之心,不要小瞧任何一座山,陕西的太白山只有 3600 来米的海拔,在每年最热的 7、8 月份也能冻死人,你相信零上 14、15 度会冻死吗?前几年在太白山发生的山难就是在这个季节,一次死了五个人,他们就是临时在网上组队,没有什么户外经验导致,如果喜欢户外或登山运动,虽然没有必要成了专家,也一定要储备专业的登山知识,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登山看似一项冒险运动,其实每走一步、每做一个动作都有它的专业性,每一环节都是在避险,都是在做出把风险降到最低的选择。请大家慎重对待登山这件事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多角度详尽记录之所以发生 1991 年梅里雪山中日联合登山队那场山难,传说是这样的:那几天 “卡瓦格博” 到印度开会去了。世界上所有山神每年都有一个聚会,那年正好轮到在印度开。登山队进山时,“卡瓦格博” 不在家。等 “卡瓦格博” 骑马从印度回来,见身上怎么会爬着几个小黑点?他抖了抖肩膀,3 号营地就在他的肩膀上,登山者就被抖下去了。这是藏族的传说,但我觉得这确实是梅里雪山这一事件的最好诠释。对于荒野雪山而言,人类就是如此渺小,蝼蚁般的存在。唯有承认这点并在大自然面前保持谦卑之心,人类才有可能与其共存。人类的命运,在浩瀚宇宙面前不值一提。梅里雪山名称是因为 20 世纪 50 年代的错误标注得来,登山队所攀登的为雪山群主峰卡瓦格博。卡瓦格博藏文原意是 “白色的雪”,也因此在 30 年代汉文地图和记载中被称为 “白浪雪山” 或 “雪山太子” 等,在当地藏族观念中,卡瓦格博是由 200 多座大小神山组成的雪山群,同属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在其北边与之相连。原本深藏于川、藏、滇、青、甘近 50 多万平方公里横断山脉中的卡瓦格博并不为公众所知,因为这次山难反而名声大振。登山大本营所在地笑农牧场占地约 3305 平方米,四周都是雪山。笑农是藏语,意为:一千万兵马集合之地。那么周围的山峰则为卡瓦格博统领的千军万马。从这些说法看得出藏族人对山神的虔诚,也难怪当时登山队想尽千方百计为冲顶而奋斗之际,很多藏族人却祷告登顶失败。 珠峰由于太多人登顶,在他们看来已经不够神圣了,唯有山顶尚未有人类涉足的卡瓦格博能作为神的栖息地,因此 1999 年梅里千年冲顶行动才会因为众人请愿而终止。读这本书时很矛盾,一方面为中日双方的努力而感慨,尤其是日本队关于物资的精细化管理和执拗的冲顶信念;另一方面,又很敬佩藏族人虔诚信仰。而中国厨师段建新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不得不让人惊叹命运的无常。或许,最终一切都是冥冥注定吧。书的后半段还讨论了关于冰川消融以及狼群肆虐等环保问题,这确实也是我们要认真面对的课题。户外活动不能沦落为人类炫耀的标签,每次我看到野外的垃圾都很痛心,原本玩户外的人更应该懂得大自然的美,又怎么忍心去破坏呢? 对于登山我并无执念,当年纯属是为了体验,但那无疑是人生的宝贵经历。最好的登山方式我觉得其实应该学习某座山峰的做法(具体哪座忘了),在距离顶峰几米的地方停步。如果涉及宗教信仰的山峰,就不必登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看了小林的梅里,搜索得到更多关于登山的书常年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对大山,对森林总是如此的神往,却又因为种种原因,种种阻力,种种理由,而只能,仅仅只能,神而往之。喜欢读这种旅游传记,尤其是很细节的描述,路上的点点滴滴过程的点点滴滴,作者的文笔很赞很细腻,对于雪山,对于本书也是非常用心的书写,没有太多的多余之言。也许正是我们骨子里,或者说我们的进化里,我们就是属于大自然的,而他们,这一群勇于攀登无人之境的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世界。虽然身不曾前往,而心已飞驰。虽然肉体无法触摸这片神往的土地,而心灵已自由飞翔。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