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4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为一名登山爱好都,读《高山物语》仿佛亲历了一次次的登山活动,虽然没有亲历书中讲的梅岭山难,在登山的过程中总能听看到或听到关于山难的种种故事,在攀登博格达峰大本营的旁边就埋藏了几们登山者的尸体,具体时间记不太清了,不是 05 年就是 06 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我们在去往博格达峰大本营的路上,差不多是在四号羊圈的位置扎营,外面还下着雨夹雪,一群人吵吵闹闹的从我们营地经过,后来得知是一名北大的女教授在登山途中遇到冰裂缝把腿摔断了,正在组织往山下转运。07 年我又准备登慕士塔格峰,报名、改签最后还是没能如愿,那时还在部队,为了安全没让我去,这一次中国队只有一个人成功登顶,韩国队还死了一个人,于是一个人就骑自行车回西安了。2022 年我再一次与老安(安少华与书中提到杨舂风一起成为新疆首登珠峰第一人,后者在后来的一次登山活动中被恐怖分子杀害)傲雷成微等人再次准备攀登慕士塔格峰,由于有人滑雪掉冰裂缝的、还有连人带滑翔伞被风吹跑的,在大本营与 C1 之间来回训练几天后,中国登山协会的文件来了,我们不能登顶,最后还是无功而返,登山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      书中提到很多熟悉的山,还有很多熟悉的人,有的还在登山,有的已经退出了,还有一部分人都不在了,登山有欢歌笑语的单纯也有悲欢离合的交织,登顶时的喜极而泣,失败时的掩面痛哭,不要带着执念去登山,一切顺其自然,去享受登山的过程,通过登山修炼自己的心性。      关于登山这件事情,希望我们都对大自然尽情敬畏之心,不要小瞧任何一座山,陕西的太白山只有 3600 来米的海拔,在每年最热的 7、8 月份也能冻死人,你相信零上 14、15 度会冻死吗?前几年在太白山发生的山难就是在这个季节,一次死了五个人,他们就是临时在网上组队,没有什么户外经验导致,如果喜欢户外或登山运动,虽然没有必要成了专家,也一定要储备专业的登山知识,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登山看似一项冒险运动,其实每走一步、每做一个动作都有它的专业性,每一环节都是在避险,都是在做出把风险降到最低的选择。请大家慎重对待登山这件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梅里山难事件的发生,本书主要通过各个经厉着的角度还原了本次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细节。从大自然、人文、信仰和人之间的关系等角度阐述了攀登的意义与人的关系,最后从一些经历者及经历者的后代当中了解到生活的意义,既要追求远方也要注重脚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多角度详尽记录

        之所以发生 1991 年梅里雪山中日联合登山队那场山难,传说是这样的:那几天 “卡瓦格博” 到印度开会去了。世界上所有山神每年都有一个聚会,那年正好轮到在印度开。登山队进山时,“卡瓦格博” 不在家。等 “卡瓦格博” 骑马从印度回来,见身上怎么会爬着几个小黑点?他抖了抖肩膀,3 号营地就在他的肩膀上,登山者就被抖下去了。这是藏族的传说,但我觉得这确实是梅里雪山这一事件的最好诠释。对于荒野雪山而言,人类就是如此渺小,蝼蚁般的存在。唯有承认这点并在大自然面前保持谦卑之心,人类才有可能与其共存。人类的命运,在浩瀚宇宙面前不值一提。梅里雪山名称是因为 20 世纪 50 年代的错误标注得来,登山队所攀登的为雪山群主峰卡瓦格博。卡瓦格博藏文原意是 “白色的雪”,也因此在 30 年代汉文地图和记载中被称为 “白浪雪山” 或 “雪山太子” 等,在当地藏族观念中,卡瓦格博是由 200 多座大小神山组成的雪山群,同属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在其北边与之相连。原本深藏于川、藏、滇、青、甘近 50 多万平方公里横断山脉中的卡瓦格博并不为公众所知,因为这次山难反而名声大振。登山大本营所在地笑农牧场占地约 3305 平方米,四周都是雪山。笑农是藏语,意为:一千万兵马集合之地。那么周围的山峰则为卡瓦格博统领的千军万马。从这些说法看得出藏族人对山神的虔诚,也难怪当时登山队想尽千方百计为冲顶而奋斗之际,很多藏族人却祷告登顶失败。 珠峰由于太多人登顶,在他们看来已经不够神圣了,唯有山顶尚未有人类涉足的卡瓦格博能作为神的栖息地,因此 1999 年梅里千年冲顶行动才会因为众人请愿而终止。读这本书时很矛盾,一方面为中日双方的努力而感慨,尤其是日本队关于物资的精细化管理和执拗的冲顶信念;另一方面,又很敬佩藏族人虔诚信仰。而中国厨师段建新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不得不让人惊叹命运的无常。或许,最终一切都是冥冥注定吧。书的后半段还讨论了关于冰川消融以及狼群肆虐等环保问题,这确实也是我们要认真面对的课题。户外活动不能沦落为人类炫耀的标签,每次我看到野外的垃圾都很痛心,原本玩户外的人更应该懂得大自然的美,又怎么忍心去破坏呢? 对于登山我并无执念,当年纯属是为了体验,但那无疑是人生的宝贵经历。最好的登山方式我觉得其实应该学习某座山峰的做法(具体哪座忘了),在距离顶峰几米的地方停步。如果涉及宗教信仰的山峰,就不必登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探险的梦想

          人类从有记忆开始或者自我意识开始,探险始终是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梦想。向那更远处,更深处,更渺无人烟处出发,探索未知的世界,饱览迷人的风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对未知的探索和追寻,是人类骨子里的基因所致,是灵魂深处莫名冲动的追求。这追求或者追寻不分男女,不分古今,不分国籍,不分族别。       精神或者灵魂,或者本身也难以探寻,这冒险一直继续,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直至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了小林的梅里,搜索得到更多关于登山的书

            常年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对大山,对森林总是如此的神往,却又因为种种原因,种种阻力,种种理由,而只能,仅仅只能,神而往之。喜欢读这种旅游传记,尤其是很细节的描述,路上的点点滴滴过程的点点滴滴,作者的文笔很赞很细腻,对于雪山,对于本书也是非常用心的书写,没有太多的多余之言。也许正是我们骨子里,或者说我们的进化里,我们就是属于大自然的,而他们,这一群勇于攀登无人之境的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世界。虽然身不曾前往,而心已飞驰。虽然肉体无法触摸这片神往的土地,而心灵已自由飞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座老旧的平顶藏房高三层,地板下面是底层的牲口圈,牛马在里头吃草。隔着顶板是三层的佛堂和晒粮食的平台。我们所在的中层 “主屋”(),也是藏文化三界宇宙的中层,凡人与 “念”()、悉达()、域拉()、赞()等生灵共居的世界;屋子中央有根粗大的中柱(),连接着底层和三层,也连接着天神 “拉”()居住的上界和地祇 “鲁”()居住的下界。右边有一扇梯形的窗户,镶嵌在干打垒的土墙上,散射的光线透进来,勾出男主人桑才()右脸颊的轮廓。他穿一件白衬衣,坐在我对面,背靠神龛,讲起当时发生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刷新对梅里雪山的认知

                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从卡瓦博格开始,作者从不同的视角来探寻这次的山难,几家欢喜几家愁,段大厨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理性而诚恳,中日友好,汉藏交流,各种传说与现实交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15 年去迪庆雨崩村徒步就听起 30 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登山事故,读完震惊又感动。1. 也许超越死亡,生命仍然会以某种形式存续。2. 文化与文化之间或者文化与宗教之间的碰撞是如此美妙又充满力量,它既让人感到害怕和退缩,又让人感到温暖和欣慰。3. 梅里或许真的有神明,它存在每一位虔诚的藏族教徒心中,乃至卡瓦博格峰如今仍是一座处女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过小林的寻找 17 位山友,与之相比,本书的视野更客观,背景知识介绍更丰富,也是从中国人的视角,再一次全面解读了梅里山难。神山收复了他们的灵魂,归还了他们的遗体。本书更多的以中性的口吻探讨文化的冲突,人与自然的关系,虽不及小林书中那般深情,但理性高度更高,也更能从不同的视角激起人的反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登山物语

                      提起登山,记得有一个叫潘多的,妈妈说为此给哥哥起名时就带了个潘字。今天看到此书 “物语” 二字,想起日本名著《源氏物语》。随着四字打开此书是关于 “梅里山难” 的,内容逐渐展开,叙述了山难的始末。书中涉及了方方面面,探寻真相,追问自由旅行、登山探险的意义。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