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Week#19: 意图和野心藏在每一块石头里
《肉体与石头》是一本极其有趣的书,人们根据眼睛所见和想象力去构建城市和居所,这些被固定住的石头反过来又重新塑造了人类,这种彼此互动的视角延申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桑内特试图通过本书建立身体与城市的关系,建筑不单单是建筑,而是被赋予了无限的信仰和激情。"大众媒体所展现的东西,与实际的生活经验有着极大的断裂"、"过度的摄取虚拟的疼痛或性爱,只会让我们身体的知觉越来越迟钝"、"秩序代表着缺乏接触"、"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到:城市是由各种不同的人所构成,相似的人无法让城市存在"、"皇帝借由纪念碑以及公共建筑让他的权力为人所见,权力需要石头"... 桑内特这些富有真知灼见的语言让人很有启发,面对一件事物往往容易陷于沉默,有可能是不太清楚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用以表达的词汇过度的匮乏。现代语言中的 gymnasium 来自希腊文中的 gumnoi,意思是 "强壮的裸体",修昔底德认为裸体是文明的成就 —— 所以人们日常的问候 "你要不要去 gym",现在看起来真是别有一番味道;体热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古希腊男人热衷裸着的原因;古希腊的妇女节和阿都尼亚节简直不能更有趣了,只是略微心疼那些腐烂的小猪;帕特农神庙、古希腊的剧场、罗马广场、竞技场和万神殿、方尖碑、大教堂、埃菲尔铁塔..... 已经分不清楚这些建筑是在彰显神的荣耀,还是在透露着人类的傲慢。这是一本不那么容易读的书,读的各种卡壳和苦恼,也可能是对于某些默认的文化符号和隐喻没有很熟悉。读领域外的书籍或许就是这样一种感觉,由于积累不够而无法抓住脉络和重点,基于同样的原因,翻开的每一页不熟悉,都是新鲜的、有可能启迪人心的文字。一边儿读这本书,一边儿去看生活的地方或者路过的城市,有种强烈的感受:意图和野心藏在每一块石头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城市…石头规训肉体的工具《肉体与石头》… 雅典人的体热说,要用声音增加体热,雅典基于声音建立了城市,孕育民主…… 而古罗马人很执着他们的身体关键词 “对称”,对称是一种视觉效果,古罗马对称的城市,孕育秩序…… 中世纪欧洲城市教会的肉体的苦难"共情” 与世俗的繁荣享乐水文不容,孕育隔离冲突…… 现代的城市模仿血液循环而建,快速循环的理念支撑资本主义进入个人时代,我们的身体和灵魂似乎也逐渐变得麻木,城市正在变成没有边际的规训营,极权从此诞生…… 从古希腊到现代城市最终演化为用石头规训肉体的工具。(石木翻书每天翻本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肉体与石头》这本书其实是一本宏观的西方城市历史,作者从史料中来证明,身体和城市建设是互相影响的关系。我们怎么看自己的身体,和我们怎么建造一个城市文明,这两者听上去好像没什么关系,但本书作者桑内特就另辟蹊径,把我们带到历史上的不同时代,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的巴黎、再到现代都市起点的伦敦,先解释每个时代中的人是怎么理解他们的身体的,然后再解释一个城市是怎么形成的。在桑内特之前,没有人用人体的感官体验来解读城市历史,这本书给社会城市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更有意思的是,和大部分生硬的社会学书籍不同,这本书的观点充满了人文主义的情怀和反思,被形容成是 “忧思现代文明的另类视角”。也就是说,虽然桑内特花了大量的篇幅叙述西方古代的城市历史,但他的目的主要是要以古喻今,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本书核心内容:一、回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看那时的人们是怎么理解身体的?这样的身体观又是怎么塑造他们的城市的?二、进入中世纪,了解基督教的身体观是什么样的?当宗教场所和经济空间一起蚕食一个城市,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三、现代社会相信的医学身体观是什么?当身体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的身体又是怎么逐渐和空间剥离的?桑内特从身体感官体验出发,重新检验和梳理了一遍整个西方的城市历史。桑内特用了这么多篇幅来讲述城市历史,就是要让我们意识到,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需要学会过去的智慧来处理现在的矛盾。桑内特在书中直接点出,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光鲜亮丽,但里面生活的人却越来越焦虑和压抑。最后桑内特呼吁,如果我们可以再次正视我们的身体感官体验,这样就可以从城市的空间压迫中得到解放,还可以搭建更多元的城市文明。第一,桑内特先描绘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形态,为了证明身体和石头之间存在着对照关系。在他看来,雅典人的身体关键词是 “体热”,因为要用声音增加体热,所以雅典人基于声音建立了城市;而古罗马人很执着他们的身体关键词 “对称”,对称是一种视觉效果,所以古罗马人环绕着眼睛建立了城市。紧接着,桑内特开始讲述中世纪的巴黎身体和石头的矛盾关系。他很巧妙地引入了中世纪基督教身体观念的关键词:“共情”。基于这样的身体观念,基督教开辟了很多为穷苦人提供援助的宗教场所。第二,中世纪的巴黎贸易经济也在不断腾飞,巴黎城中开始出现像街道这样的经济空间。桑内特详细描述了身体在这两个对立空间之中开始越来越矛盾,而最严重的矛盾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犹太人隔离区这个城市规划。在这一部分里,身体不仅仅影响城市的形成,身体还在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中开始被挤压。第三,桑内特谈到了现代社会的身体和石头的疏离关系。现代身体的关键词,就是 “血液循环”。在 19 世纪以后,以伦敦为代表的大都市都在追求 “快速循环” 的空间设计。这样的理念支撑了资本主义的形成,也把社会带入了 “个人主义” 的时代。因为我们都在追求 “快速移动”,可在这样的过程中,速度把我们和空间之间的联系慢慢剥离,我们的身体和灵魂似乎也逐渐变得麻木了。其实桑内特用了这么多篇幅来讲述城市历史,就是要让我们意识到,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需要学会过去的智慧来处理现在的矛盾。桑内特在书中从来没有否认,他是站在一个宗教者的角度去批判现代城市和我们肉体之间的不和谐关系。他批判了 “隔离区” 那种压迫式的处理方法,也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既然身体和石头互相影响,那么城市的设计应该基于人们对身体的感受。如今,我们都生活在多元的城市,如果真的要去了解其他不同的人,我们不能太执着在自己身体的舒适和愉悦,相反的,疼痛是一个很好的媒介。疼痛能唤醒我们的感官,能让我们认识身体的不足,这样才能创造出同情别人、接纳别人的空间。过去,基督教帮助我们的身体锁定了能实现疼痛的空间,在今天这个多元的都市时代,我们也迫切地需要开辟这样的空间,能让我们身体再次感受疼痛,从麻木的舒适中获得短暂地解脱,或许这样,我们才能走向融合,而避免又一次陷入犹太人要割掉基督徒一磅肉那种种族隔绝的悲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城市的隐喻理查德・桑内特将自希腊以来的西方城市发展史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一是 “声音与眼睛的力量”,展示了古希腊和罗马的市民如何以声音和眼睛来参与城市活动、塑造城市形象,以及城市形态如何规训着人的身体行为;二是 “心脏的运动”,主要探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理念和身体体验,以及这对矛盾如何体现在城市空间方面;三是 “动脉与静脉”,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改变了城市理念,道路犹如人体中的动静脉,循环系统成为城市结构中的中心设计,强调畅通、迅速和舒适成为现代城市设计的模式。转引自豆瓣咩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