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还是年少时的味道,值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要见怪,不要见外,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人才会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但《读者》总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快乐,又是一段快乐的阅读时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看读者电子书

        第一次看读者电子书,之前也在读者的官网上看过,但是不全也不是最新的,这次得到给了我这个机会,跟看纸质书一样,好过瘾呀,好久没有看完一本读者了,这下不用买读者了,其实 N 就没有买了。还是读者那个味道,读者进得到实至名归,也算是一个好归宿,希望她不要被世俗困扰,也不会被腐败干倒,加油啊,得到的电子书是有质感和份量的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再读读者

          上大学那会,每次去图书馆阅览室,总会找来最新的读者翻翻。刚毕业那会,每个月都会去附近杂志店买读者。工作多年后,因为某些原因,习惯有所改变,感觉读者的文章不太适合当下的自己。现在得到上看读者,又觉得对自己内心有一种抚慰,有点找到当年的感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感谢这本杂志能上线,上学时总是舍不得花钱买,那时候我的感觉读杂志是一种奢侈。现在读起来,很容易进入故事。也很容易回想起上学读书的情景。繁忙中内心能得到暂时的平静。再次感谢。2. 信息孤岛的趋势在各平台不断发展,杂志可以从不同的平台摘选优质内容,先是在各平台找到,后还要精选优质内容。可以说是经过了精挑细选。感觉发现新大陆了。杂志可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生欢喜不生愁

              “只生欢喜不生愁” 的境界,对追求者来说,确非易事,而 “几多欢喜几多愁” 大约是常态 —— 如何面对生出来的忧愁,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威尔逊在《论人的本性》一书中说,在现代社会,人往往有多重身份,时刻不停地变换角色,在转换中如有明显偏差,别人就会认为这是能力不足和靠不住的表现。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真正的自我难以准确界定,自我认同的危机感,是现代人产生抑郁的主因。法国著名女作家萨冈写过一本小说《你好,忧愁》,说的是一个少女和她老爸的故事。由于这部小说,风情优雅的法国又多了一种 “萨冈式微笑”。萨冈为一种搅动她情绪的温柔和烦恼,起了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忧愁。去掉她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和忧愁优雅地握手,倒是不错的选择,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 “你好,忧愁”。能与欢乐拥抱,与忧愁握手,距离 “只生欢喜不生愁” 还会远吗?丰子恺有个 “人生三层楼” 的说法:第一层是物质生活,是愁多欢少;第二层是精神生活,主要指学术文艺,这一层是欢多愁少;第三层是灵魂生活,便是 “只生欢喜不生愁” 的境界了。欢喜与忧愁都是人生的波澜,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如果人生就是一条小溪,那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地势,都会奔涌不息,一路前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当年澳大利亚的苍蝇和美国夜晚的红绿灯不见了,而是一种更隐晦的方法在传达西方的思想。女拳白左圣母等一系列西方社会分裂的东西都复制过来了,读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不过,读者还是当年的读者,而读者已不是当年的读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瞬抵半生

                  时间是一条匀速前进、均匀等质的直线,每一分每一秒都没有本质区别。不过在一个人的记忆中,它会逐渐变异,每一截原本相同的时间拥有了不同的体积、容量和质量。有时候,十年二十年只不过是一瞬,是风中的一片羽毛;有时候,一瞬抵得上半生,是闪着永恒光芒的山峰,永远屹立于你的视野中。在那样的不朽时刻,那些记忆深处的故人与故事,仿佛就活在前一秒,带着清晰的影像、色彩、声音、温度和气味在你身边萦绕不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对口味

                    杂而广,从新浪博客,各种书籍摘来的小段落,冷知识,既有情感,也有艺术,也有诙谐风趣,看的很有味道很满足,心灵被滋养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者》伴随我的中学时代

                      高中时有买杂志的习惯,那时候,《读者》《萌芽》《哲思》定价 4 元 / 本,现在偶尔逛书店,也会在期刊读物区看到它们,但很少购买了,现在能看到电子版的,偶尔翻翻,仿佛回到了高中时代争相传阅的每一个语文晚自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力量从哪里来

                        别人如何评价你,反映的是他的水平而不是你的水平。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往往是自视好贵的一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还是当年的味道

                          当年澳大利亚的苍蝇和美国夜晚的红绿灯不见了,而是一种更隐晦的方法在传达西方的思想。女拳白左圣母等一系列西方社会分裂的东西都复制过来了,读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不过,读者还是当年的读者,而读者已不是当年的读者。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