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试图找出西方国家陷入低增长危机的根本原因

    西方国家正遭遇的危机可以归咎于领导人忽视了经济活力的重要性:足够的活力是创新活动及其核心工作的主要源泉,而创新活动的范围、深度和结果则是生产率和收入增长的源头。草根阶层的活力对历史上的美好经济极其关键,包括物质进步、包容性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活力的复苏也是美好经济重生的基础,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政府目前在财政上的危险状态使这一复苏显得尤为迫切。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学——《大繁荣》

      📜《大繁荣》是埃德蒙・费尔普斯的一部令人瞩目的经济学巨著,旨在探讨现代资本主义下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费尔普斯以其卓越的学术能力和深厚的研究经验,为读者呈现了一部深刻而前瞻性的作品。📜首先,费尔普斯通过对经济增长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创新、劳动力市场和制度设计等方面的新理论。他关注了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动的推动力。这种理论的提出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经济增长机制的认识,也为未来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其次,书中对劳动市场的深度剖析使得本书更具实践指导意义。费尔普斯探讨了劳动市场中的不平等、工资谈判和技能培训等问题,强调了一个健康的劳动市场对于社会的整体繁荣至关重要。这对于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的劳动力市场变革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和实际的政策建议。📜此外,费尔普斯对社会制度和政府角色的讨论使得本书更加全面。他强调了一个积极参与的政府在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创新和提高整体生产率方面的关键作用。这种关注政府角色的观点,为我们理解现代资本主义中政府与市场相互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书中,费尔普斯对全球化的思考也是引人深思的一部分。他深入研究了全球化对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强调了全球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这对于当前全球经济体系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框架。📜总的来说,《大繁荣》是一部对经济学领域贡献深远的杰出之作。埃德蒙・费尔普斯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下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进行的系统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全面而深刻的分析。这不仅对经济学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更为政策制定者、学者和企业家提供了解决当代经济难题的有力指导。

        5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菲尔普斯解读繁荣奥秘——自我创新

        2013 年 9 月,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谈到中国的人才问题时,说 “年轻人应该向世界展示他们的天分,年轻人过早进政府部门是人才浪费”。10 月中旬,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启动,据说浙江省每 4 名报考人员就有 1 名想进国家税务局。针对上述中国人才缺少创新精神的情况提出批评意见的是埃德德・菲尔普斯 (Edmund Phelps),他是 200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2013 年,他出版了《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试图探析亚当・斯密两百多年前的老问题:国家是怎么富强的?而这本书对此问题提出了不一样的解决方案。虽然熊彼特曾经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菲尔普斯老调重提将繁荣定义为 “生活的兴盛,即对事业的投入、迎接挑战、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从而提出现代资本主义可以实现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实现美好生活,符合公平正义”。实现这种繁荣的关键是大众身上所具有的创新精神,菲尔普斯的个人经历、本书的写作逻辑、研究结论的宏大立意正是这种创新精神的体现。
        菲尔普斯的个人经历
        1933 年,菲尔普斯教授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先后获文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师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宏观经济学、就业与增长理论等。他在学术上的名气,主要起源于他对与其名字非常容易混淆的 “菲利普斯曲线” 的挑战,这主要得力于其将个体选择与公共选择理论对接的能力。
        他曾写有一本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微观经济学教材《政治经济学入门》(Political EconomyAn Introductory Text),著名经济思想史家马克・布劳格在《凯恩斯以后的 100 位著名经济学家》中对这本教材赞赏有加,并且认为这本教材只所以没有流行,主要原因在于过于求新。这本书我曾经有幸在亚马逊中国买到了原版,体例可以分为个体选择、公共选择两部分。我想这符合汪丁丁的品味,他最近出版的《新政治经济学讲义》中指出:现在的微观经济学教材重个人选择理论,轻公共选择理论。我想菲尔普斯这种不同于常人的视角,正是其可以写出《大繁荣》这本不同寻常书籍的关键。
        菲尔普斯近年来一直关心和参与中国经济增长方面的讨论。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前,2004 年,他曾经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过与中国经济发展有关的内容。2010 年,菲尔普斯开始任新华都商学院院长,创建了教育部批准的首个创业、创新 MBA 项目,以体验式学习方法,激发中国学生的自我创新精神。2013 年,他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抨击了中国学生大规模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现象。可见,菲尔普斯在中国的实践,就是对《大繁荣》一书主要逻辑和研究结论的实践。
        《大繁荣》的写作逻辑
        《大繁荣》这本书的谋篇宏大,但是却能回归到个体的创新选择,这是非常难得的。另外,这本书在细节方面对于证据的运用非常巧妙,一环扣一环,就和阅读侦探小说一样。
        谋篇布局方面,本书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入手,然后切入经济社会的形成过程以及群体的制度选择(现代资本主义、社团主义、社会主义),紧接着分析了更为宏观的增长问题:经济衰落的表现和原因,最后又重新回归个体的美好生活和正义。这种写作逻辑完美体现了菲尔普斯教授一贯的研究方法,也是其微观经济学教材《政治经济学入门》坚持的框架 “个体选择 + 公共选择” 的分析框架。
        证据的运用方面,非常强调逻辑性,在很多章节都有体现,这里以 “第一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 为例说明。作者开篇就介绍,现代经济活力是多维的,不但改变人的生活和工作标准,还影响生活、职业的本质。以此为基础,作者指出测量经济活力程度采用经济增长率、生产率是存在问题的。活力不足的国家与高活力的经济体开展贸易,或者模仿这些经济体的原创产品,一样可以获得高的经济增长率和生产率。中国过去 30 年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例子。然后作者一步一步否定了资产投入、科学技术的作用,最终将视角回归到深藏于人类群体中的创造力和远见等资源,国家的经济增长关键在于对些资源的动员。另外,很有意思的是作者极具创新性的在 “第三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 中以文学名著介绍了一代、一代人的个体体验。
        《大繁荣》研究结论的宏大立意
        菲尔普斯最终的结论,开始追问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为什么要生,又为什么要死?也就是所谓的美好生活问题。这已经开始回到罗尔斯和阿玛蒂亚・森关心的问题。
        从《大繁荣》一书写作的逻辑来看,这本书更应该看作实证研究的佳作,她没有牵涉太多的价值判断。但是菲尔普斯在书中提到了他和斯蒂格勒以及加里・贝克尔有关利他主义的争论,那场争论很难说有什么结论(P216)。另外,他还提到了他和罗尔斯作为同事(1969-1970 年),办公室被烧、文稿逃过一劫的轶事(P303)。根据这些证据,我们可以推断菲尔普斯的意识形态处于中间,是坚定的现代资本义体系的拥护者。
        他的这种中庸性,决定了他的结论将不同于熊彼特等人。在推出结论的前一刻,菲尔普斯又重新回归繁荣的基本概念,他追 本溯源发现,希腊语的 “eudaimonia” 可以解释为 “happiness”(幸福),但是更为精确的翻译是 “flourishing”(繁荣)。正如作者引用的维吉尔的名言 “知其所以然,幸福自然来”。然后作者进一步引用了伏尔泰的《老实人》,强调 “商业活动本身就具有意义,而且能带来丰厚的回报”(P285)。作者还非常俏皮的引用了 Lady Gaga《天生完美》(Born This Way)的采访对话,强调发现 “自己的内在身份、不断得到重生” 的重要性(P291)。这样菲尔普斯的结论就完全不同于熊彼特了,因为他把最根本的增长动力追究到了人自身的内在能量,这种能量独一无二,藏于芸芸众生中,而开发这种能量则是增长的关键。
        最后,这本书不只是为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思考增长的视角,他也为我们发现新的问题提供了起点。正如凯恩斯所说 “人们学习经济学不是因为标准理论的结论有什么特别的价值,而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经济实践中提对问题”(P332)。我想菲尔普斯更希望我们这样来阅读这本书,也以这本书开始我们的创新和创业实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欧洲繁荣需要依靠什么?

          1. 现代主义: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权力,个人现实生活只能通过个人努力实现;2. 只有大众广泛参与的创新才能带来现代经济 3. 创新在到来新世界的同时,一定要毁灭旧世界 4. 欧洲现在面临社会价值观的倒退 5. 需要意识到本土创新的重要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新意不足

            新瓶装旧酒,基本上还是遵循熊彼特和哈耶克的思考路数,强调个体的创新。缺乏关注经济部门之间的影响,尤其是金融和生产的分野。也没有考虑创新中的规模经济问题,尤其是以国家为疆域的规模竞争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被影响的繁荣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团主义…… 这些政治体制掌控着各国的经济基本盘。个体和社会组织的活力(开放、尝试、创造和探索)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因文化(追求和原则)不同,产生的化学反应不同。总之,没有活力的状态,无法突破经济面临的窘境。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