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瓦尔登湖》…当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
梭罗是爱默生的朋友,在爱默生家帮工。爱默生有一处没有被利用带有一汪小湖的领地,梭罗得到允许,他可以在此独自生活与写作。瓦尔登湖离开大路并不太远,最近只有一英里,梭罗在这里既可以享受充分的孤独,又不至于离开人群太远而使生活无助。他从村庄获得最简且必要的工具与材料,独自修善木屋小船,捕鱼耕种,远足唱歌,感悟写作,还进行简单的水文地质勘测,并与动物邻居静心聊天,在孤独中感受个体生命与人群以及自然的意义,写下十八篇散文合编成这本《瓦尔登湖》……"从今以后,别过你应该过的人生,过你想过的人生吧。"大概只有从道德束缚爱恨捆绑中挣脱出来的人,才能讲出这样听上去不太痒痛的话。"我希望在一些没有束缚的地方说话,像一个清醒的人跟另一些清醒的人那样地说话。我觉得,要给真正的表达奠立一个基础。"朋友还是要的,尤其是艾默生这样的知己。"再没有人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水天相接,美好的终极。广阔的世界,子然一人,多么奇妙的组合。" 孤独更有魅力,一个生命活着时融入自然的途径只有孤独这一条,对于一心想着要从自然中获取什么的人来说,这是傻的可爱的…… 梭罗活在当下,推出自己的每一波,发现了每一刻永恒。就算是此时听天由命,至少也是一种得到证实的绝望。当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生活的不太执着才好,执迷于一座田园,和关在县政府的监狱中,简直没有区别。梭罗说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并且独自拥有它,也不愿挤坐在一个天鹅绒的垫子上。宁愿在大地上乘坐空气自由流通的牛车,也不愿坐在观光火车的车厢里,一路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上天堂。梭罗并不是要为孤独而刻意标榜,只是用两年最大限度的离群来享受孤独,感悟只有在孤独时才能体会到的自然与内心的真实对话,那是热切的有生命力的,完全有别于喧闹中冷漠……(石木翻书)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23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1.0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 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看着看着心思就飞走了,第一页翻了十遍,内容依然陌生,很神奇的一本书!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010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你的瓦尔登湖在哪里他的生活越是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显得越简单,孤独将不成其为孤独,贫困将不成其为贫困,懦弱也将不成其为懦弱。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却懒得从事 “正经” 职业,在短暂地当过几年老师之后,就基本上以写作为生。据说,他一生都没有结婚,没有去过教堂,从来不参加选举,拒绝向政府纳税,而且几乎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烟。年轻的时候,他在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旁隐居了两年,自己建房子,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观察自然、体察内心。《瓦尔登湖》在展示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展示了一种物质上简朴至极、精神上丰盈充实的生活状态。他希望新生们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 “深入思考和重塑自我” 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并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是一本能够让人安静下来的书。它不是一本生活指南,而是内心的向导。而那个抽象的瓦尔登湖,并非本来意义上的隐居之地,而是可以让精神超凡脱俗的出尘之所,是安放洁净灵魂的故乡。《瓦尔登湖》告诉我们用精神上的洁净高远,去对抗无所不在的物质喧嚣,减轻利益交换原则所带来的焦虑,从而逃避这个年代习见的躁狂与沉沦。《瓦尔登湖》所提倡的那种对自然的沉浸,对自我的持续观察,对素朴生活的颂扬,则能很好地缓解过度追求成功所导致的现代狂犬病。《瓦尔登湖》是奉献给 “苟且” 的颂歌,只要你的精神足够丰盈,一箪食一瓢饮就能让人得到满足,又何必去苦心钻研 “套路” 呢?《瓦尔登湖》所象征的返璞归真的隐逸精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并不鲜见,但对于现代人而言,那种精神往往被看作进取精神的反面、进而被封存起来。“采菊东篱下”、“空山不见人” 一概被视为迂腐消极,取而代之的是 “出名要趁早”。极致的功利主义不仅弥漫在大学里,同样也成为官场、商界和文艺圈的圭臬。但是,有多少人因为遗失了心中的瓦尔登湖,最终成为套路的牺牲品,又有多少人因为过于追求成功,最终成为繁华一梦中的过客?如果当官的、经商的都静下心来读一读《瓦尔登湖》,他们还会那么容易在洗牌中倒下么?迷失在滚滚红尘中,该如何找到林中路?扑腾在鸢飞鱼跃的世界里,又怎么回归内心?你的瓦尔登湖在哪里?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向静心阅读脱帽致敬返程飞机延误,近 2 个小时的时间,刷手机之余,读了《瓦尔登湖》中名为《阅读》的那一篇。感谢《得到》的 “笔记” 功能,阅读中,记下笔记五条。第一条:书是世界的珍宝,各个国家都可以世代相传。最古老、最优秀的书,自然应当置放在每户人家的书架上。—— 这样看来,买书多不是坏事,特别是储备经典,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第二条:踮起脚尖去阅读,把我们最警觉、最清醒的时光奉献给阅读。—— 反话从正面去理解,在飞机上阅读,没有牵绊和打扰,认真投入到一场智力练习之中,享受警觉清醒的时光。第三条:看得出,他们在发音上、语气上、重音上,都没有什么长进,在题旨的提炼或修饰上也没有学到什么技巧。—— 梭罗对 “轻松阅读” 的反对和鄙视,从阅读对表达的帮助上去理解,这也是文科生 “自由技艺” 能力的一种。第四条:任何一个人,为了拾到一枚银币该有多费劲儿;可是这儿有的是赛过黄金的文字,那是古代最聪慧的人说出来的,其价值是历代智者都向我们证实过的。—— 梭罗说,远离经典,我们的阅读、交谈和思想,水平之低,跟小人国的侏儒倒是很般配。所以,还是要多读那些赛过黄金的文字。第五条:书里头的文字也许就是针对我们的境况而说的,我们要是果真倾听到了,并且有所感悟的话,那么,它们会比清晨或春天更加有利于我们的生活,而且还有可能为我们揭开事物的新面目。有多少人因为读了一本书,从而开始了人生的新时代。一本书既能解释我们的奇迹,又能向我们揭示新的奇迹,这本书也许就是为我们而存在的。—— 的确很开脑洞。开卷有益,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读好书,读实至名归的理想的书,累到筋疲力尽,矢志不渝。最后再奉上一段对比阅读:《亦摇头亦点头》—— 重读诸子,以及读历史上的其他记录时,自己的品性,如果机会恰当,也会在自己面前铺展开来,我们会看到,自己的心灵历程,在何种方面以及在何种意义上,与群体的历程若合符节,对个体来说独特的经历,又如何在另外的篇章中一次次重复。《瓦尔登湖》—— 目下好多说不出来的事情,我们也许会发现在别处已经给说出来了。这些问题使我们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也同样让所有聪明人碰到过;一个都没有给漏掉,每一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话和自己的生活,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回答。静心阅读,确实不易。于我而言,当下,居家,则只能选择深夜或清晨的片刻;上班,需屏蔽一些干扰,牺牲休息的时间。其实阅读虽然耗神,本身也是一种休息。向静心阅读脱帽致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目标高远梭罗在这本书中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长远来看,人们只能击中自己所瞄准的目标。因此,尽管一时难免会遭到失败,他们最好还是瞄准更高的目标。" 我不禁想起了苏世民在《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的一句话:“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我在想,这个世界上有面包师和宇航员,看似两份职业毫无相关,但是他们付出的精力却是相差无几。所以这也告诉了我们,在选择目标时,要把目标🎯定得高一些。此外,不要听信那些说:“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的人。你都没有爬🧗,就先否定了自己;按照孔子的话来讲是:“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翻译成白话就是:力不足的人走到一半,死在半路上,那才叫中道而废,证明他尽力了;你今天画地为牢,给自己画了个圈,根本就没走过。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对梭罗《瓦尔登湖》书评的书评我应该是第 17 个评论这本书的。前面是 16 个,其中有 2 个是负面评价,直接表述出来,“我不建议读,实在读不进去。” 其他 14 个都是偏正面,评分也比较靠近 5 分的。说句实话,一开始我也读不进去,后来我应用了「得到」的朗读功能,让手机播放我来听,慢慢地我听进去了。最开始的那一篇比较长,讲了梭罗他经世致用的理念。后面的部分则通过阅读、思考、写作、建立房屋、讲述生活细节,包括在湖边冬天,春天发生的各种事,以及各个季节,他是怎么生存的景象。这个过程中,他阐述了对自然,人类的看法。用中国古典的语句来回应梭罗,一个是【君子慎其独也】,另一个就是【新桃花源记】。当一个人与自己独处,与自然独处,来深刻地反思生活时,它会采用谨慎而独特的批判办法。这种办法不是对以往的全部否定,而是对新鲜的极度向往,这种向往远离了嘈杂选择了宁静。如果你现在过着低工资,期待转变生活,对现实远远不满,对生活还有期望,那么读一读瓦尔登湖,我想你的眼界和生活的宽度会拓宽。我讲一个小例子,蚂蚁战争,没见过吧?梭罗能蹲在地上,把蚂蚁之间的战争描绘地有声有色,套上现在的历史文化,这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魔幻的散文。这不是一般的文学家能写出来的,而是深入自然与深入内心的人才能体悟的。他把那一切与自己有关与生命有关的东西,大胆地展示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不会一味的推荐是否应该看,是否读这本书,也不会像对一件事情采取全盘否定的人那种态度,上来就告诉人们 “读不进去”,正是因为读不进去,所以才有的妄断评价,如果真的能读进去,我想评价就不会是妄断的了。如果您把书评看到了这里,这本书你可以用你想要的方式看下去,看一看,原来人类社会还有人能够这样生活着,也是一件乐事呀。对了!他没有堆砌华丽的词藻,不过,他有文化,上过大学,至于上的什么大学,大家看一看书就知道了。想一想他的智慧和能力,很多时候他其实不是对表面的事情做个浅显的描述,而是在描述中深思。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瓦尔登湖》是如雷贯耳的文学经典,内容覆盖了哲学、自然学、社会学等方方面面。这样一部偏文学性的书籍,作为一名理科男读起来实在有点费劲。尤其是这类散文题材的书籍,感觉读完后没有太多的记忆点, 印象最为深刻的可能就是作者庞大的阅读量。在《瓦尔登湖》中被作者引用的各类书籍多达上百种,无论是伊索寓言,还是莎士比亚,或者是宗教经文,甚至是儒家文化,时间跨度和学科跨度都非常大。据说每个阅读这本书的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瓦尔登湖,于我而言,可能感受最多的就是书中精神世界的丰饶、以及对于生活本质的思考,还有那个花了 28 美元 12 美分给自己盖了座房子、并在湖边生活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的中年男人给我带来的触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瓦尔登湖掘冰人大片大片地挖掘,往往会使一个湖提早化冻,因为即便在寒冷的气候里,被风鼓动的水也能消耗它周围的冰。但是那一年瓦尔登湖没有受到这种影响,因为她很快就结上一层厚冰代替旧的那层。这个湖从来没有跟这附近的湖一样快地化冻,因为它比其他湖更深,而且没有河流经过把冰融化或消耗掉。我从未见过它在冬天里化开,1852—1853 年那个冬天也不例外,当时许多湖受到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它通常是在 4 月 1 日化开,比弗林特湖和费尔港迟一周或 10 天,从它开始结冻的北边和低洼部分开始融化。它比这一带的任何水域都更能表明季节的绝对进展,因为它最少受温度无常变化的影响。3 月里,连续几天酷寒可能会延迟前面那些湖的解冻,而瓦尔登湖的温度几乎是在不间断地增高。1847 年 3 月 6 日,在瓦尔登湖中间插入一根温度计,测出温度为华氏 32 度,或者说是冰点,而靠岸的地方是 33 度;同一天,在弗林特湖中间测得 32.5 度,在离岸十几杆的浅水中,在一英尺厚的冰下测得 36 度。后面这个湖中深水和浅水的温差 3.5 度,加上它大部分相对比较浅,由此可见为什么它会比瓦尔登湖提早这么长时间化冻。这时在最浅部分的冰比在中间部分的薄几英寸。在仲冬,湖中间是最暖的,那里的冰也最薄。夏季在湖岸附近涉过水的人一定会感觉到,岸边只有三四寸深的水要比离岸远一点的水暖和得多,深水区水面的温度也比靠近底部的水暖和得多。在春天,太阳不仅通过增加空气和地面的温度施加其影响,而且它的热量能透过一英尺多厚的冰,在浅水处还从水底反射,于是也使水变暖,使冰的下面融化。同时,太阳又从上方更直接地将冰融化,使冰不均匀,使冰中所含的气泡向上下扩展,直至它完全变成蜂窝状。最后,一阵春雨便使冰突然消失。冰和树木一样也有纹理,当一块冰开始融化或 “出蜂窝”,不论它是在什么位置,气泡和水面总是成直角。靠近水面如有一块石头或木头,它上面的冰就薄得多,而且常常被反射热所融化。有人告诉我,在剑桥做过一个试验,在一个木制浅湖中使水结冰,虽然冷空气在底下循环,使两面都有冷气,可是阳光从湖底反射出的热还是远胜过这种优势。在仲冬下一场暖雨将瓦尔登湖上的冰雪融化,在湖中间留下硬黑或透明的冰时,反射热就会在沿岸造出一条虽说更厚却已腐蚀的冰带,有一杆多宽。而且,我已说过,冰中的气泡就像凸透镜一样从下面将冰融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