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幸福可以习得
这不是一本心理学的专著,而是作者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总结出的一些感悟和道理。更像是一本随笔。 我们经常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名句。这些名言警句的确是他们从真实经历中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如果他们能早知道这些道理,就不会走太多的弯路,这对他们非常有用。但对于读者来说,则有如隔靴搔痒。没有亲身经历,并不能产生共鸣。这本书中也有一些篇幅,偏于个人化。而且有些是在其他书中经常见到的内容,观点不太新颖,比较繁复。 书中最具启发性的三个观点,如果从可操作性上排序,第一个,是我们不能控制情绪,但可以控制我们对情绪的反应。掌控情绪,是改变自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第二个是,“并不一定是现实塑造了我们,而是大脑审视世界的方式塑造了我们的现实。” 也就是: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态度。在这一点上,脱不花的经历最有说服力。第三个是先有幸福感,才能达到很大的成功,而不是反过来。 心理上的满足感,是持久进步的根本动力。要以自己的能力和达成的结果来衡量自己。不要只和他人对比成果,也要看到双方的能力差距。否则容易把自己的成就填进差距的黑洞,陷入深深的内耗之中。一旦开始患得患失,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了。先找到满足感,很重要。 书的开头讲,幸福是可以习得的。深以为然。改变自己的态度,从自己这一端改变和世界的关系。从一件件小事中不断练习,幸福感就会越来越强。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074 - 《重塑自我》作者:尼尔・帕斯理查关键词:幸福、真实的自我、梦想 1、幸福之前你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先要认识到自己幸福,再到工作出色,最后才会带来巨大的成功。如何才能做到不为批评所动:从我出发,掩饰、道歉、接纳,接纳自我才是自信的表现。2、作者说退休并不会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幸福,如果你把每小时赚的钱算出来,可能比名牌大学生还要多,真正的财富不在于多得,而在于无缺。3、与自己的关系才是人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人生的特权就是成为真正的自己。如果你感到不幸福,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幸福的方法,值得一读。金句: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完善自我。建议分类【哲学】阅读难度:3/10 推荐指数:9/10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作者心中幸福的真谛核心理念:敢于做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害怕工作,退休才是真正值得恐惧的。找到自己内心的方法:1. 周六上午测试法周六上午无所事事时,你会干些什么呢?真我会告诉你答案……2. 椅子测试法当你置身新的环境时,你感觉如何呢?真我将引领着你找到答案……3. 五人测试法和你最意气相投的五个人是谁?真我就是这五个人的平均值…… 然后我今天下午 CF 后突然顿悟 —— 在特别好的公司工作,或者给自己一个特别高的要求,短期看最直接的收获当然是钱,而长期看,比如从一生的长度来看,更大的收获是在一段不短的时间里,聚焦的、专注的做事,这种有规律的生活的价值,比当期收获的金钱要更珍贵。如果把金钱上的收入,看做这种有规律生活的附属,那我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情绪,就会变好很多很多。这应该是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把几句话拆开了成一篇文章讲1. 总的来说,是一篇比较浅显易懂的文章,没有故弄玄虚。2. 书中的故事和例子很棒,尤其很契合作者的观点。3. 结构很合理,一共九个秘诀,每个秘诀区分 6-10 个章节,每个章节很短小,讲一个道理和层次。4. 比较典型的畅销书风格,把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揉碎了喂给大家吃,同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5. 核心内容可能来源于这些人:奥勒留: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阿尔伯特 艾利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弗兰克尔:哪怕你被剥夺了一切选择权,你依然拥有选择自己是不是幸福的权力。斯多葛学派: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总的来说,值得翻一翻,但是如果你已经看过了弗兰克尔的书、斯多葛学派的书、《苏格拉底的申辩》《哲学的慰藉》《被讨厌的勇气》,那你可能会读的很快,因为这本书可能略微有点太浅显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为何,微信联系不上我书中从无欲无求、竭尽所能、坐拥一切三个目标入手,用了九个秘诀来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看完之后,给我的感觉,无欲无求就是从态度上捋顺你的选择,无论是行动的先后顺序,还是自我的心态,找准优先;竭尽所能就是从行动上认清退休的非必要性,工作繁忙的本质是以时间换高薪,以及如何同个三个减少来创造空间,忙里偷闲;坐拥一切,就是充分接纳自己,自信地活出自己的独特性。其实,我们一直都能感受到 —— 我们太忙了。忙着谈项目,忙着工作,忙着成长,我们还要忙着时刻盯着智能手机里响个不停的信息。我们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幸福。越来越丰富的物理世界,正在无孔不入的包围我们的生活,有很多是世界发展的因素,也有很多是人为设置的 "繁忙"。比如,逛个超市需要挑挑选选,精打细算,然后就是满载着去结账。结账台前营业员的一句 "温馨提示":你需要一个 300 美金的冰桶吗?然后精疲力尽的你漠然的点头并付账了。这是因为你的大脑 "带宽" 已经在挑选商品的时候用完了,所以你根本没多余的 "带宽" 来思考冰桶是否需要、是否值得了。这就是书中关于创造空间的精彩例子。在减少入口这里,深有感受。现在的人,智能手机里每天都是叮叮咚咚的信息,但其实很多都是无关紧要的通知,我将手机上的消息通知全部禁用,关闭屏幕之后也不允许任何消息通知,这样一来我就不必时刻为手机所困扰,而了解我的人,都会在有紧急事务的时候打我电话。省下来的时间与精力,我可以用来做好多工作了。最重要的是,不被手机所控制的自我把控感,幸福感非常明显。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一切都是从后往前倒序进行的。先是开始做,随之而来的是自信与动机。在游泳上,我首先付诸了实践。到达泳池后,换衣服、穿救生衣、在泳池里瞎扑腾。于是,产生了能够学会的信心。在游泳池里没有溺水就是明证。接着,就又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愿。我愿意游泳,我希望持之以恒。结果就是,我成为了一名游泳好手!这幅循环图完全颠覆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我们一般会怎么做呢?首先,我认为我具有相应的能力。接着,产生主观能动性。最后,才是真正地付诸实践。一般而言,我们认为,在成功做到一件事之前,第一,必须得有能力,第二,必须得有意愿。否则,就会遭遇失败!正是因为害怕丢脸,我们才心存畏惧。这么多年来,我对游泳的态度就是如此。这种思维究竟错在哪里呢?错就错在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我们对那些本就毫无兴趣的任务更加地望而却步。这么做,就如同是把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沉到了煤矿巷道的最深处,而在通往这里的那条危如累卵的铁路上,一条轨道是自信(会做),一条轨道是动机(想做)。为此,我们最希望完成的任务就被放逐到了很远的地方,面前横亘着两条精神上的障碍。因而,若想写书?我就会参加一个写作课程学习如何写作。然后找一家环境优雅的咖啡馆寻找灵感并最终完成一部杰作。这样是不行的!若想写书?那就先写一页,哪怕是写得很烂。一旦开始了,就会获得写作的自信与意愿!原因何在呢?因为喜欢做就印证了我们具有相应的能力。若想开始锻炼?我就会存钱雇个私人教练或者办一张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卡、买一双运动鞋。然后制定一份完美的流程单,再找个健身的同伴。这样,我就会成为健身狂人。这样是行不通的!若想开始锻炼?就到户外跑步,光跑步就够了。穿什么、跑多远并不重要。你可以两分钟跑到街的尽头然后再折回来。一旦开始了,就会产生跑步的自信与意愿。这样,你就会成为一名既具有自信、又拥有动机的人。跑鞋吗?下次再说吧。归根结底,我那天究竟学到了什么重要的哲理呢?我懂得了并不是说比做易。而是做比说易。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