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意趣满溢的家长里短
李娟对文字的驾驭,很像武林中的阿青,看似平常,功夫却神韵非凡。琐碎又平常的事件,她能描述地诙谐有趣,且行云流水。看过很多文,为了 “载道” 或 “言志”,大都有夸张、变形之嫌。而李娟的文章,没有这些,大都是我们日日与之贴面的生活:猫狗鸡牛,冰箱、飞机、房子,看病、扫雪、郊游…… 自然、真实的文字最熨帖人心。非常适合散步时,用 1.25 倍速听书。另:梁漱溟说:“任何一个人的学问成就,都是出于自学。学校教育不过给学生开一个端,使他更容易自学而已。青年于此,不可不勉。” 李娟就是绝好的例子,一位高中都没有读完的女子,不仅作品良多,且各种文学奖拿到手软。佩服!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7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坚韧的女性最近把李娟的 10 部作品都看了一遍,《火车快开》是诗集不评(现代诗各有所爱)。早期的《九篇雪》还属于习作,到正式出版的《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奠定了风格和名气。成名后再将之前作品中母亲,外婆和自己的生活重新扩写为《遥远的向日葵地》和这本《记一忘三二》,语言已经形成李娟风格,文字运用成熟,同期写哈萨克牧民的《“羊道”》三部和《冬牧场》最好,尤其是《冬牧场》是典范。本书写自己和母亲比较多,艰苦的生活写的不哀怨,对学校的霸凌和初回新疆在戈壁荒滩上的艰辛,用一支笔进行倾诉,在平淡的文字下,我们看到的是惊心动魄。我很理解李娟母女相互的戕害,她妈妈那一代面临太多的变革,要重新学会如何处理爱情,对待子女和父母,她母亲对她这个女儿短暂的不在,会神经过敏的小题大做,也会无情打骂,在李娟的笔下,母亲是个矛盾体,个性鲜明,火辣和顽强,外婆就处于家暴的婚姻中,母亲的性格可想而知,苦难不值得歌颂,我们只是顽强求生,忠实的记述,外人很难评价别人的相处之道,李娟用坚韧动人的笔触,发泄自己的情感,也和母亲和解。最近看竹内亮的《再见长江》,10 年前的藏区小女孩茨姆去上海看世界,当时有人反对,担心女孩看到上海的豪华心就野了,如果做沪漂一代人很难翻身,可中国的发展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茨姆的家乡现在也发展的非常好,现在的阿勒泰也闻名全国,今年的新疆游太旺了,阿勒泰已经被誉为 “神的自留地”。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77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平凡、朴实、 平淡、真实李娟的文字,李娟的故事,就是这样平凡、朴实、 平淡,但贵在真实。那些如流水般按着时间节奏从我们身边穿过的生活小事,平凡,简单,没意义,不值一提,但千万别让它们就这样一起溜走。我们仍旧可以拿一张网,拦住它们,捕捉住它们,观察它们,感受它们。然后我们会发现,那些被我们的网拦住的看似没什么光彩的小事,会因为我们的审视而变得不再无趣,它们开始发出光芒,就好像我们自己打捞起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便是我们不会再对生活感到厌倦的时刻。变化的我们,在流动的时间长河里,总需要找到一个锚定点,才能够享受这一切。而这个锚定点,就是这些琐碎的、具体的小事。或许记一忘三二,但被记住的那一个,偏偏就是最为珍贵的宝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琐碎日常也能很有趣炎炎夏日,在看李娟这本随笔集《记一忘三二》的中途,多次笑了出来。也不是多么有趣的场景或者人,但通过作者的文字加工,就会觉得:哎,好有趣哦。作者生活的地方不是什么繁华的大都市,所过的生活也从来没有什么新鲜的消遣。但看李娟的书,每次看完都会觉得生活真的温馨又美好。在李娟的书里,也描述了家长的暴力,老师的不公,生活的窘迫。你在心疼作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她想要轻轻抚过这些深浅不一的伤痕。小时候的李娟胆小又懦弱,是阅读给她开了一扇窗,让她可以尽情趴在窗口,欣赏着奇妙世界的一角。然后,通过自己的笔触,和我们分享她所见到的那一片世界。内向又敏感的孩子,阅读于他来说就是一处安全的港湾。在这里,他不必担心恶意、谩骂与责怪,他只需要安安静静地坐着,与书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或者精灵山怪和谐相处。这本书的名字《记一忘三二》,李娟说她很喜欢,我也觉得很妙。一个人所能记录下的生活永远都是冰山一角。遗忘的总是比记住的多,飘散的总是比抓住的多,也因此留下的才显珍贵。放一下搜索到的这首诗:《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宋. 黄庭坚少时诵诗书,贯穿数万字。迩来窥陈编,记一忘三二。光阴如可玩,老境翻手至。良医曾折足,说病乃真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幸福的源头之前读过李娟的《春牧场》,写她跟随牧民游牧转场的经历,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也要把日子过得生气勃勃,被她幽默诙谐,朴实乐观的文字感动,以为她的原生家庭一定阳光和睦,才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女儿。但读了《记一忘三二》后才知道,她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儿时受过校园霸凌,同学的嘲讽,还有一个不善解人意又自负伤她最深的母亲,成人后有一段时间生活窘迫,一直没有找到那个懂她的人,虽然生活中遭受了种种磨难,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苦难不值得被歌颂,那不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前的必备条件,苦难往往只会让人顾及眼前的生存,无暇看到远方和未来,她用文字记录下这些往事,没有太多自哀自怜,我无法想象她当时是如何写下这些不愿回首的往事。很好奇她是如何从命运的不公中闯过来的,在她的文字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在每一个普天同庆的特殊日子里,我远远站着,照常生活,像是没有行李的旅人,又穷,又轻松。我的幸福只有一种源头,它只滋生于内心,它和外部的现实秩序没有一点关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